(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赛音山达的意思是“好水池”。
然而,它偏偏又是蒙古最为干燥多尘的部落之一。
南边与小部落乌拉乌拉相接,北接部落纳来哈,本来在只是作为一个进攻鄂尔浑河的一个中转站。
可谁让纳来哈被发现了煤矿。
还是那种露天就可以开采的煤矿,更重要的则是,被道院的人探查过后,返现其储备居然很大,瞬间起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就高了好多倍。
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修建一条通向赛音山达的机械列车了。
不但可以解决运输兵力困难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往回去拉运物资,也会容易很多。
如今鄂尔浑河已经被占领了下来。
洪承畴的脸庞,被风沙侵蚀的,看不出原本儒雅的姿态,和外面守卫的士兵们,几乎没啥区别。
他已经一年没有见到家中的妻儿了。
说不想回去,那都是骗人的。
手底下的士兵们,也已经换了一茬了,有了战功的,都回到了蓟州,而新兵则还是要继续战斗下去。
至于乌兰巴托,洪承畴并不是不想去。
而是那个地方,是蒙古人的首都,崇祯不来他们也只能是驻兵把守。
在这个时代,许多的忌讳还是要讲究点的。
此刻已经十一月中旬了。
天气也越发的寒冷。
若不是有着煤炭取暖,此地的不少大明士兵们,都会因为寒冷的原因,而生出冻疮,这在辽东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受到了教训。
只是随着大明的物资,越加的丰富。
对于抵御寒冷这一方面,有了长足的长进,棉衣,棉裤,棉手套,棉护耳,还有一些可以有效治疗冻疮的药物。
当然,这些军用产品,也在悄然的流向了民间。
结实耐用,若是不加限制数量出售的话,怕是军队都拿不到多少物资。
好用啊。
煤球,煮着水壶。
水壶中的水,看起来咕嘟咕嘟的煮个不停,实际上水壶里面的水温,并不如大明中原的水温高。
这是道院的人测试出来的结果。
每当看着水壶中的水,沸腾起来,洪承畴眼中就闪过一丝不可思议。
若不是道院的人来此,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够想得到是因为什么。
伸手看了看掌纹,心中思考着无处不在的气压。
用道院的官话来说就是:高原反应。
只有经常住宿在这里的牧民们,才会很熟悉这样的环境,这也是很早之前,中原王朝,为何很难占据这个地方的重要原因。
不清楚其中的隐秘,都会被当做是一种诅咒。
然而,揭示了之后,就没啥稀奇了。
总会有一些方法来应对。
“这水烧不开,喝着会不会有毛病?”
洪承畴闪过一个疑问。
在很早之前,大明的人喝水可不管有没有烧开过,只是道院在报刊上刊登的一些消息,说是生水喝了会对人不好,容易生病。
不管真假,反正人们对这种便宜实惠的办法,还能够预防疾病,最多就是多烧点材火,无所谓的事情。
经过了几年习惯,现在就是让热门喝生水,也不会有人愿意了。
正思索间,门外的传令兵推门走了进来,
“将军,京师来人,正在会客厅等着。”
不年不节的,突然京师来人,让洪承畴心中闪过了一丝疑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北边的李过,已经无力继续向北,一个是士兵对于气候的适应问题,另一个则是疆域太大了。
防守起来都很吃力,更不要说积极进攻了。
而且在南边,大明还在攻略南越国,西边的卢象升也没有闲着,正在和刘文秀联手,打算重新打到阿端卫,曲先卫,安定卫。
会客厅中。
洪承畴一眼就看到来人正是晁刚手下的传令兵。
“洪将军,朝廷诏令命你即刻交接手上的事务,回转京师。”
传令兵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递出去了一张-军部军令,这个可不是平时的军部公文公文,代表的意思就是无条件,立刻执行。
洪承畴看到这个,很有种历史上岳飞接到十二枚金令的既视感。
“京师是不是有什么变动?”
迟疑着,洪承畴接过军令,他对京师的消息也算灵通,之前可没有听说有什么重大措施将要实施啊。
“变动倒是没有,就是各方面的备战物资运输很频繁,多余的话,在下也不敢多说,都是机密。”
传令兵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
虽然说得儿很模糊,可洪承畴的眼睛一亮。
大明的战事,是四面开花。
这是又要打仗的节奏,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是要去打谁?
洪承畴没有深问。
问了人家也不会说,反而会违反一些军队的纪律,到了京师自然都会明白,只要不是给他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好。
毕竟他出兵瀚海,可都是凭借着便宜行事,临机决断这一条例来进行的。
开疆扩土没有错。
放到现如今的大明,那个地方去说都有理。
少了朝堂上的文臣指挥武将,打仗简直不要太简单。
很快,赛音山达的上空,就响起了牛角号声。
号声洪亮宏伟,让周围的牧民们则是一阵胆寒,在很早之前,就是这样的号声,伴随着枪声,他们蒙古人的部落,就一个个的沦陷了。
这一次大明的人又要做什么?
实在是被打怕了。
大明军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关乎着他们是活着,还是成为给大明放牧的奴隶。
尽管,当前的放牧生活,还算不错。
吃得饱穿得暖。
**
与此同时。
孙传庭的消息传递就快速的多。
自从去了衮州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京师,南征北战多年,现在也从一个小小的将官,被皇上提拔于微末。
即便是成了将军。
也依然感觉到自己的这半生,过得有点奇幻。
被皇上当年选出来的三个人,洪承畴,卢象升,还有他自己,都在领兵打仗这一方面,有着绝对的自信。
虽然三人之间没有交过手。
可彼此之间对于彼此的实力,还是很认可的。
如今也就卢象升的机会少了一点,看起来战功不是很充足。
不过卢象升待着的地方,可是皇上重振大明的起始地,意义非凡。
他是乘船到达天津,然后乘坐机械列车到达的京师,许久未曾回来过,京师的变化大的他差点找不到记忆中熟悉的场景了。
围了一圈又一圈的新城。
坚固平整的官道。
两旁矗立的常青树,仿佛永远也不回老去的士兵。
“大明的变化可真大。”
在下了马车,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京师的街道上,商铺林立。
街道上的老人,小孩,让整个京师,都有了一种莫名的生机。
他还记得,在离开京师的时候,虽然也有老人和小孩,可到底是不如现在多。
“这几年,百姓们的生活过的好了,就是出苦力的人少了。”
传令兵说着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如今的百姓们,种庄稼的时候,都是雇佣一些奴隶,而挣钱的来源也都是去工厂。
除非是一些大一些的农庄。
可也大多数都是机械,需求的人力也在进一步的减少。
反正,脏活累活,都有奴隶们去做,自己则是真正的做老爷一样,每天的闲暇时间不是去听戏,就是品茶看书。
小日子过的,比很早的那些土财主都舒坦。
传令兵的话,孙传庭也有过了解。
衮州在某些方面,也都是一个样子,大明的连年征战,俘虏的奴隶不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去使用。
都想着的是,自己一身的力气,要是让奴隶们都把活干了,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情绪还有点小抵触。
不过现在吗?
手里有钱的人,要是不养几个奴隶干活,都配不上他们大明人的身份似得。
奴隶在一时之间成了一种稀缺的商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大明的百姓,现在被皇上给养的······”
孙传庭要了摇头,剩下的话没法继续说下去。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对皇上的赞赏。
不是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谁说不是,不过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咱们大明的天朝上国的尊荣。”
传令兵满脸的自豪。
他是读过史书的,史书上都在说中原的王朝都是天朝上国,可他在字里行间,都只找到了“仁义道德”四个字。
还是隐晦的透漏出“吃人”的四个字。
天朝上国没见到,不过每一次朝廷赏赐出去的物资,可是不少。
中原人对周围的藩国仁义,可不见得藩国会对宗主国仁义,人家觉得实力差不多了,该翻脸的时候,依旧会翻脸。
谁管你当年送出去了多少的好处。
不都是应该的吗?
也就只有现在的大明,是真的做到了天朝上国这一无上的尊荣。
所有人都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可不是书上随便的几句话,空喊一下口号比得了的。
“天朝上国吗?”
孙传庭在嘴里咀嚼的好几遍这句话。
眼中的亮光,却是越来越明亮。
心中想的则是,当年蒙古人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以把汉人分成三六九等,凭什么现在的大明就不能这么做?
更早的历史,可是都把汉人当成两脚羊的。
现在大明的汉人只是把这些人当成了奴隶,这一点比被吃可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据他得知的一些消息。
做奴隶的这些人,可要比曾经在他们部落里,过的要舒坦的多。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孙传庭不由得念叨了一句。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身旁陪着他的传令兵,也跟着大声的念了一遍,周围听到这一番话的大明子民,虽然不明所以,却也好奇的在口中念叨着。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然而,它偏偏又是蒙古最为干燥多尘的部落之一。
南边与小部落乌拉乌拉相接,北接部落纳来哈,本来在只是作为一个进攻鄂尔浑河的一个中转站。
可谁让纳来哈被发现了煤矿。
还是那种露天就可以开采的煤矿,更重要的则是,被道院的人探查过后,返现其储备居然很大,瞬间起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就高了好多倍。
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修建一条通向赛音山达的机械列车了。
不但可以解决运输兵力困难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往回去拉运物资,也会容易很多。
如今鄂尔浑河已经被占领了下来。
洪承畴的脸庞,被风沙侵蚀的,看不出原本儒雅的姿态,和外面守卫的士兵们,几乎没啥区别。
他已经一年没有见到家中的妻儿了。
说不想回去,那都是骗人的。
手底下的士兵们,也已经换了一茬了,有了战功的,都回到了蓟州,而新兵则还是要继续战斗下去。
至于乌兰巴托,洪承畴并不是不想去。
而是那个地方,是蒙古人的首都,崇祯不来他们也只能是驻兵把守。
在这个时代,许多的忌讳还是要讲究点的。
此刻已经十一月中旬了。
天气也越发的寒冷。
若不是有着煤炭取暖,此地的不少大明士兵们,都会因为寒冷的原因,而生出冻疮,这在辽东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受到了教训。
只是随着大明的物资,越加的丰富。
对于抵御寒冷这一方面,有了长足的长进,棉衣,棉裤,棉手套,棉护耳,还有一些可以有效治疗冻疮的药物。
当然,这些军用产品,也在悄然的流向了民间。
结实耐用,若是不加限制数量出售的话,怕是军队都拿不到多少物资。
好用啊。
煤球,煮着水壶。
水壶中的水,看起来咕嘟咕嘟的煮个不停,实际上水壶里面的水温,并不如大明中原的水温高。
这是道院的人测试出来的结果。
每当看着水壶中的水,沸腾起来,洪承畴眼中就闪过一丝不可思议。
若不是道院的人来此,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够想得到是因为什么。
伸手看了看掌纹,心中思考着无处不在的气压。
用道院的官话来说就是:高原反应。
只有经常住宿在这里的牧民们,才会很熟悉这样的环境,这也是很早之前,中原王朝,为何很难占据这个地方的重要原因。
不清楚其中的隐秘,都会被当做是一种诅咒。
然而,揭示了之后,就没啥稀奇了。
总会有一些方法来应对。
“这水烧不开,喝着会不会有毛病?”
洪承畴闪过一个疑问。
在很早之前,大明的人喝水可不管有没有烧开过,只是道院在报刊上刊登的一些消息,说是生水喝了会对人不好,容易生病。
不管真假,反正人们对这种便宜实惠的办法,还能够预防疾病,最多就是多烧点材火,无所谓的事情。
经过了几年习惯,现在就是让热门喝生水,也不会有人愿意了。
正思索间,门外的传令兵推门走了进来,
“将军,京师来人,正在会客厅等着。”
不年不节的,突然京师来人,让洪承畴心中闪过了一丝疑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北边的李过,已经无力继续向北,一个是士兵对于气候的适应问题,另一个则是疆域太大了。
防守起来都很吃力,更不要说积极进攻了。
而且在南边,大明还在攻略南越国,西边的卢象升也没有闲着,正在和刘文秀联手,打算重新打到阿端卫,曲先卫,安定卫。
会客厅中。
洪承畴一眼就看到来人正是晁刚手下的传令兵。
“洪将军,朝廷诏令命你即刻交接手上的事务,回转京师。”
传令兵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递出去了一张-军部军令,这个可不是平时的军部公文公文,代表的意思就是无条件,立刻执行。
洪承畴看到这个,很有种历史上岳飞接到十二枚金令的既视感。
“京师是不是有什么变动?”
迟疑着,洪承畴接过军令,他对京师的消息也算灵通,之前可没有听说有什么重大措施将要实施啊。
“变动倒是没有,就是各方面的备战物资运输很频繁,多余的话,在下也不敢多说,都是机密。”
传令兵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
虽然说得儿很模糊,可洪承畴的眼睛一亮。
大明的战事,是四面开花。
这是又要打仗的节奏,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是要去打谁?
洪承畴没有深问。
问了人家也不会说,反而会违反一些军队的纪律,到了京师自然都会明白,只要不是给他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好。
毕竟他出兵瀚海,可都是凭借着便宜行事,临机决断这一条例来进行的。
开疆扩土没有错。
放到现如今的大明,那个地方去说都有理。
少了朝堂上的文臣指挥武将,打仗简直不要太简单。
很快,赛音山达的上空,就响起了牛角号声。
号声洪亮宏伟,让周围的牧民们则是一阵胆寒,在很早之前,就是这样的号声,伴随着枪声,他们蒙古人的部落,就一个个的沦陷了。
这一次大明的人又要做什么?
实在是被打怕了。
大明军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关乎着他们是活着,还是成为给大明放牧的奴隶。
尽管,当前的放牧生活,还算不错。
吃得饱穿得暖。
**
与此同时。
孙传庭的消息传递就快速的多。
自从去了衮州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京师,南征北战多年,现在也从一个小小的将官,被皇上提拔于微末。
即便是成了将军。
也依然感觉到自己的这半生,过得有点奇幻。
被皇上当年选出来的三个人,洪承畴,卢象升,还有他自己,都在领兵打仗这一方面,有着绝对的自信。
虽然三人之间没有交过手。
可彼此之间对于彼此的实力,还是很认可的。
如今也就卢象升的机会少了一点,看起来战功不是很充足。
不过卢象升待着的地方,可是皇上重振大明的起始地,意义非凡。
他是乘船到达天津,然后乘坐机械列车到达的京师,许久未曾回来过,京师的变化大的他差点找不到记忆中熟悉的场景了。
围了一圈又一圈的新城。
坚固平整的官道。
两旁矗立的常青树,仿佛永远也不回老去的士兵。
“大明的变化可真大。”
在下了马车,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京师的街道上,商铺林立。
街道上的老人,小孩,让整个京师,都有了一种莫名的生机。
他还记得,在离开京师的时候,虽然也有老人和小孩,可到底是不如现在多。
“这几年,百姓们的生活过的好了,就是出苦力的人少了。”
传令兵说着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如今的百姓们,种庄稼的时候,都是雇佣一些奴隶,而挣钱的来源也都是去工厂。
除非是一些大一些的农庄。
可也大多数都是机械,需求的人力也在进一步的减少。
反正,脏活累活,都有奴隶们去做,自己则是真正的做老爷一样,每天的闲暇时间不是去听戏,就是品茶看书。
小日子过的,比很早的那些土财主都舒坦。
传令兵的话,孙传庭也有过了解。
衮州在某些方面,也都是一个样子,大明的连年征战,俘虏的奴隶不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去使用。
都想着的是,自己一身的力气,要是让奴隶们都把活干了,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情绪还有点小抵触。
不过现在吗?
手里有钱的人,要是不养几个奴隶干活,都配不上他们大明人的身份似得。
奴隶在一时之间成了一种稀缺的商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大明的百姓,现在被皇上给养的······”
孙传庭要了摇头,剩下的话没法继续说下去。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对皇上的赞赏。
不是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谁说不是,不过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咱们大明的天朝上国的尊荣。”
传令兵满脸的自豪。
他是读过史书的,史书上都在说中原的王朝都是天朝上国,可他在字里行间,都只找到了“仁义道德”四个字。
还是隐晦的透漏出“吃人”的四个字。
天朝上国没见到,不过每一次朝廷赏赐出去的物资,可是不少。
中原人对周围的藩国仁义,可不见得藩国会对宗主国仁义,人家觉得实力差不多了,该翻脸的时候,依旧会翻脸。
谁管你当年送出去了多少的好处。
不都是应该的吗?
也就只有现在的大明,是真的做到了天朝上国这一无上的尊荣。
所有人都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可不是书上随便的几句话,空喊一下口号比得了的。
“天朝上国吗?”
孙传庭在嘴里咀嚼的好几遍这句话。
眼中的亮光,却是越来越明亮。
心中想的则是,当年蒙古人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以把汉人分成三六九等,凭什么现在的大明就不能这么做?
更早的历史,可是都把汉人当成两脚羊的。
现在大明的汉人只是把这些人当成了奴隶,这一点比被吃可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据他得知的一些消息。
做奴隶的这些人,可要比曾经在他们部落里,过的要舒坦的多。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孙传庭不由得念叨了一句。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身旁陪着他的传令兵,也跟着大声的念了一遍,周围听到这一番话的大明子民,虽然不明所以,却也好奇的在口中念叨着。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