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大明第二百九十一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随着崇祯签署的政令下达之后。

    本就处于紧急运转的朝廷,再次挤出了最后的一点潜力。

    湖广的赈灾要做,沿海防备倭寇的军备也要做,正好这个时候,建奴和蒙古人又想要进攻大明了。

    尽管如今大明在崇祯的手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要想压服周围的所有不安分的势力,还是有些吃力,毕竟连内部的大多数得方,都没有全面的清理,释放出来的潜力也是有限。

    而办理的学校也很多,可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入不敷出。

    要想让大明更进一步,大批的读书识字的人,可不能少。

    孙传庭去往衮州的时候,有一个送行仪式,陆鸿轩去往湖广的时候,却没有这个待遇。

    京师城外。

    王冲站在了一块台阶上,而这样的台阶,在四面的城门都有。

    准确的说,就是需要向那个方向出兵,就在那一个方向的将军台上送行,而这样的将军台以前没有。

    也就现在被列为了一种必须要有的仪式。

    台阶建设的时间并不长。

    事实上,送行孙传庭的台阶,也进行了翻新,全部都是按照最精妙的风水堪舆来建设的,在着方面阚玉树就脱不了身。

    大明是不是没有精通风水堪舆的人才,而是大多数的朝臣们,就是认准了阚玉树。

    “此去边防,凶险难测,务必谨慎行事。”

    崇祯拿过一杯壮行酒。

    佩剑早就给了王冲,卫武军的佩剑和各州的将军佩剑都差不多,就是上面刻画的图案不一样而已。

    毕竟没有了可以刻画的地图,就只刻了正反两面,一龙一凤而已。

    “臣,定当护佑大明,直至千秋万代。”

    王冲严肃的跟着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不论吉凶,管他此去刀山火海,哪怕是战死了,他觉得自己也能够护住大明,护住皇上的安全。

    卫武军的本来职责就是护卫京师,护卫皇上。

    可现在大明也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刻,他也是能够上前冲锋陷阵的。

    心中对京师安全的顾虑也有,却并不太多。

    在他的看法之中,若是皇上在京师遇险了,那么皇上对百姓的那些好,则是养了一群白眼狼。

    “好,去让皇太极和林丹汗看看,咱们大明的男儿可不是任人欺负的。”

    崇祯对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关注,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这次湖广的地龙翻身,有可能引起关外势力的窥视,心中也是有准备的。

    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两家居然联合在了一起,放下了所有的仇怨,就为了狠狠地打击大明,免得大明再次兴盛起来,让他们没有了栖息之地。

    都是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争取生存环境。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这么做。

    “臣领命。”

    王冲行了军礼,崇祯也摔碎了酒杯,接着王冲跟上。

    旌旗招展。

    如月星辰的图案,代表着这一支军队的特殊性。

    尘烟滚滚,高台下列队的方阵,迅速的变换着队伍的形状,以急行军的方式向着西边而去。

    很快队伍就隐藏在了烟尘之中,不见其形,也不闻其声。

    队伍已经走得远了。

    “皇上,该回去了。”

    站在另一边瞩目者队伍远去的李长庚,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还早,可回到道院或者回到皇宫,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京师附近少了卫武军。

    李长庚的底气都有些不足了。

    生怕在王冲离开的这段时间,京师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是他看不起那些女兵,而是女兵即便训练的再好。

    在这个时代,也是受到歧视的。

    这一点崇祯也知道,奈何现在手上没有一支可用的军队。

    只能勉强让高桂英顶上了。

    “回道院。”

    崇祯看了四周一眼,跟着一起出来的朝臣们,眼中给出的言语,也都是这一句话。

    对于如何保护重要人员。

    高桂英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只是把曾经保护女审计员人换成了京师,乃至于皇上和朝臣们。

    英姿飒爽的女兵,一言不发的站着笔直的身姿,看着确实养眼,就是不知道战斗力如何。

    毕竟到现在这些女兵还没有遇到过一次战斗。

    “现在整个京师的治安,都要靠你了,别给自己压力,做到谨慎细心就好。”

    崇祯停留了一下脚步,给高桂英说了一句。

    实际上,两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后和满朝文武,对高桂英掌握兵权还是有很大的意见的,毕竟高桂英的父亲,可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虽然都知道,高桂英已经是皇上的人了。

    可万一呢?

    没有人想要一个万一。

    虽然事端还没有开始,莫须有的罪名已经出现了。

    此刻崇祯也只能自己撑着,不让别人看到他内心的任何一点想法。

    很快,就在女兵的护卫下回到了道院。

    去了皇宫,到底对许多事情的安排隔了一层,不够方便。

    然而再次到了道院的会议室,看了一圈,发现在座的大臣们几乎少了一大半,没有一个闲人,就是剩下没走的,面前也堆了一堆的公文等着处理。

    “大明的公安部要赶快建立起来。”

    崇祯思索了好一会,决定还是要招人。

    如今的巡捕司虽然也在缓慢的壮大,可在许多地方,还是力所不及。

    就连京师,走了卫武军,所有的巡捕们都出动了,也是杯水车薪,更别说其他的县城了。

    “皇上,臣刚刚看洪承畴的奏章,说是边市上有一位数算了得年轻人,对于经济之道也很是有想法,咱们不能把人才都扔在了外面,得想个办法给换回来。”

    李长庚继续翻阅奏章。

    重要的单另放在一边等着皇上批阅,没啥重要的,他自己就能够解决。

    忽然翻到了一封洪承畴上来的奏章,看了一遍,有些稀奇。

    在道院之外,还有遗贤。

    这个可不能放过,如今财政方面就需要这样的人才,他的数算不是很过关,就需要一个数算了得的人来做事。

    而且现在随着各方面的税收上来,复杂的他有时候看到了都得咬笔杆子。

    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找上王盈。

    虽然现在多了一个阚玉树,可在数算方面,还是弱了王盈一头,想要赶上还得要一点时间去钻研。

    “哦!外面还有数算的天才?叫什么名字?想办法换回来,边市那个地方的税收不复杂,放在边市可就屈才了。”

    崇祯也在琢磨着建立一套,好一点的财政系统。

    突地听到有人才,心中还有着一种心想事成的感觉,刚好自己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叫史可法,祥符人,祖籍大兴,是曾经的东林党人,左光斗的弟子。”

    李长庚心里清楚,皇上对东林党很有看法,为了避免皇上事后知道史可法的身份,此次特意点出了史可法的关系网。

    崇祯一呆。

    史可法特知道,只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

    只是原本应该在崇祯元年(1628年)考取进士,进而任西安府推官的,却因为这一次崇祯登基之后,根本就没有举行任何科举。

    也就导致如今的史可法,没有任何机会从科举开始做官。

    可史可法学的应该是儒学啊。

    怎么忽然就会了数算呢?难道其中还发生了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呆愣了片刻,恍然回过神来,语气不确定的问道:“你确定是叫史可法?”

    李长庚再次仔细的看了看奏章,最后还递给了皇上道:“却是叫史可法。”

    “那就把他换回来,先组织一个财政部,暂时担任副部长的职务,干的好了转正,干的不行就换人。”

    崇祯也没有迷信的认为,史可法就真的只会儒学。

    不过是对于一个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史可法是忠于朝廷的,崇祯还是要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职务。

    虽然他的另一个世界,有人说史可法的能力不行。

    可只要忠心,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吗。

    毕竟能够找出一个懂数算的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很难的。

    李长庚面有难色,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皇上,朝廷现在的人手很少了,再组织一个新的部门,现在的许多工作都没有办法开展起来。”

    “那就让他暂时回来,和你一起整理财政,等到人够了再放出去。”

    崇祯也不是不讲理。

    知道能用的官员稀少,那就不要再添乱子了。

    “是,皇上。”

    李长庚答应下来,就立刻开始写公文调令。

    他实在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以前李定国在身边的时候,还不觉得,结果那混蛋跑到了衮州,留下他一人在文渊阁当值。

    滋味真的不好受。

    “咱们的学校现在建的也很多了,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时间还是太紧张了一些。”

    根据一些调查,崇祯心中也明白,那些学子都是还没有完全毕业,就被赶鸭子上架似得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了地方上。

    暂时来看还能够让朝堂,从上到下的运转起来。

    可长期这样搞,肯定是跟不上时代的。

    好在这些人知道珍惜机会,抽空就学习,勉强还能够顶得住。

    “是紧张了一些,主要是先生不多,要不然还是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的。”

    如今崇祯对教师的俸禄,可是提高了不少,比当地的一些官员的俸禄都多,只可惜识字的有不少。

    懂得数算的就很稀缺了。

    现在是一个懂数算的先生,一个人带了好几个班级,就这还没有办法缓解教育方面的压力。

    一个四面漏风的大明。

    崇祯修修补补,勉强能够堵住一些缺口,看起来儒生很多,可弟子还是太薄弱了一点。

    大明养士二百年,全部养了一些蛀虫,就没有几个能够用的上的。

    真不知道,当年太祖违和要对这些读书人这么好。

    不但免得田税,还有各种看不到的福利。

    到最后偏偏就是这些人将要把大明给拖垮了,也是没谁了。

    **

    蓟州。

    洪承畴星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冀州军部当中,立刻就下达了全全动员令。

    他需要把一些不重要的地方的兵力,全部都召集起来。

    虽然还不够防守长城一线。

    可作为迟滞敌人进攻的步伐,还是能够做的到的。

    接下来就要看皇上如何取舍了。

    京师外面还有一个卫武军驻守,只要这一支军队压上去,就不怕皇太极和林丹汗能够突破防线。

    精良的火器,只要找准防守的最佳位置。

    绝对能够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孙传庭和卢象升他们在喜峰口,拦截皇太极的队伍,就是证明。

    而且当时,说实在话大明的火枪还没有现在这么技术城市,威力巨大,准确性更高。

    那时能够挡住,现在应该会更加轻松。

    “将军,蓟州知州苏茂相苏大人求见。”

    一名传令兵小跑着走了过来。

    军部外面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进的,苏茂相是蓟州的知州,都是大明的官员,可体系不同,没有谁会理睬的。

    “请他进来。”

    洪承畴现在也需要苏茂相来配合,许多的物资运输,单凭后勤部可来不及全部做完。

    想要让物流转运给分担一点,如今也不可能了。

    湖广赈灾,也是一件大事。

    冀州军部的门外。

    苏茂相早就不是以前的苏茂相了。

    沉稳,睿智,生活早就把他打磨成了一块璞玉,正散发着莹莹毫光。

    在洪承畴快马加鞭的回到蓟州之后,发出了一些军令,苏茂相尽管不清楚当中的内容,可也从细微处看到了冀州的变故。

    所以在处理完了自己手头上的所有公文,立刻就前来找洪承畴。

    两人之前在蓟州就有很深的交情。

    虽然一个是冀州将军,另一个则是戴罪之身,暂代蓟州知州。

    “苏大人,将军有请。”

    传令兵出来之后,就招呼着苏茂相进去。

    几乎所有的军部,内部都是差不多的样子,简单,硬朗,没多少花里胡哨。

    很快就来到了军部的议事厅,洪承畴正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看着长城上标记出来的各个缺口。

    “苏大人来了,在等一会,人到齐了就立刻开会。”

    洪承畴扭头看向进门的苏茂相,招呼着坐下。

    “洪将军,还是说说军情如何吧,需要我如何配合?”

    苏茂相如今很务实。

    也没有多少客套,立刻就进入了正题。

    “军情不容乐观,这一次就不是建奴一家想要入关了,而是皇太极和林丹汗联手做出的军势入侵。”

    洪承畴把崇祯的一些词汇,理解的很透彻,他也觉得这样说的话,会更加清晰一些。

    手中的细竹竿指着地图上的长城,画了一条弯曲的线接着道:“这次他们不走山海关,而是从蒙古草原上借道,打算向这个位置进军。”

    正说着。

    外面就走进来了一群冀州军部的参谋。

    “将军。”

    一群人行了一个军礼。

    就顺着刚刚听洪承畴说道的一点消息,在议事厅中央的沙盘上,摆上了棋子。

    看地图苏茂相看得并不是很清楚,可落到了沙盘上,就一目了然了。

    (本章完)

    乐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崇祯大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崇祯大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