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退朝之后。
崇祯哪也没去,就一个人坐在了御书房的椅子上发呆。
别看他在朝堂上,说的头头是道,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在哪里,皇上啊,不管说什么,旁人总会听着。
而且会因为他的话,琢磨出花来。
孔胤植也不是无话可说,只是需要一个体面的后路,而这个他也没有打算给出去,犯了法了,总得用上大明律。
若是这一次可以从宽处罚,那么下一次别人犯法又该怎么办?
而且一个国家,若是衰败了真的是一门学术能够左右的了得?
还不是人出现了问题。
他记得不知是那一个人的说法:汉以强亡,唐以盛衰。
听着不错,看着更加可惜,可仔细的看看字里行间却发现,原来只有两个字“内斗”,只是文人说的好听了一点。
更明确一些就是内卷。
那么强盛的两个王朝,就忽然间倒塌了,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提前预料到的。
而崇祯做的那些更换朝中大臣的手法,也不过是为了换上一些年轻人,给塑造出一种向外扩张的想法。
大明九州是根基。
以后他的子孙们,能够打到哪里,就算到哪里。
内部的矛盾,尽量的往外面扔,别一天到晚的惦记着一亩三分地,好歹去开荒啊,能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
这样的话,或许会拖得更长久一些。
而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那一套就用不上了,不合时宜的东西,还是趁早放弃最好,不过他还是心中有着隐忧。
在决定出放弃儒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认真看过的,虽然没有请教过多少入学大家,可对于其中的一些东西,居然也有着心动。
什么君君臣臣。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之类的,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皇帝恐怕都会使劲的吹捧吧。
在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儒学不会上到朝堂上来,只能成为一个学术,可在他死后呢?
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够经受住这种诱惑的。
只要有一个败家货,重新弄出重文抑武,重农抑商,那他弄出来的道院和军部也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了一个招收废物的地方。
不怪他不往好处想。
前车之鉴,儒学上了庙堂,就没干过基建提气的事情,现在他只希望,儒学落到了面见能够让一些人真的完善起来。
到时候就算是被不肖子孙们班上了朝堂,也不至于会出现大的问题。
正想着,守在御书房门外的王承恩走了进来。
之前王承恩在和田守新处理养济院和慈幼局的事宜,这次重开朝堂需要一个人唱名,也就重新拉了出来。
“皇上,内阁首辅李长庚李大人来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守规矩,做事谨慎从不逾越,看不出有什么大才,可有时候一个谨慎就够了。
“请他进来。”
崇祯思索着,真的要把王承恩给放出去了,自己的身边还是缺少像王承恩一样的人才。
得找个机会让王承恩给推荐一个。
散了朝会,李长庚也是没有走出多远就又折返回去,进了皇宫。
朝堂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小事,孔胤植在朝堂之上为自己辩解,皇上三两句话三两句话回应。
看似说的儒学,可实际上说的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
学派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星湖的推卸责任。
见了好处往上扑,有了难处就互相指责。
末了还要引经据典,说都是自己的正确,别人的错误,总之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官也相应的越来越难做了。
各种条条框框下来,只需要按着步骤走,就绝对不会有事,哪怕是任何一个听得明白道理的老百姓,都能上去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这也让许多官员都有了一种危机感,只要做得到不好,就一定会被换掉。
换上来的人或许没有他们聪明,可人家肯踏踏实实的干活啊。
对于现在的大明,也就足够了。
李长庚缓步走进了御书房。
之前他经常来这里开会,办公,回来就去了文渊阁,也有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
“来了,坐。”
御书房里此时只有崇祯和李长庚两人。
李长庚行礼之后坐下问道:“皇上今日的问话,可真是金玉良言啊,以前臣可没有从这些方面,看待过儒学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崇祯的态度。
“不是你们没有想过,而是你们学儒学的人,本来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的问题,一句奇技淫巧,就能让大明少了很多的工匠。”
说罢,崇祯摇头叹息。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做皇帝似乎只是他的副业,只有做木匠才是主业,只可惜朱家没有多少选择,只能在矮子里面拔了一个高个。
若不是自己的哥哥还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话。
也不会第一次落水,第二次服药,来一个红丸案,然后人没了。
堂堂大明的皇帝,被一棒子儒生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大明搞得乌烟瘴气,还觉得皇帝不行。
是皇帝不行?
还是做皇帝的不听他们胡咧咧了?
旁人怎么看待他的哥哥,反正崇祯是真的很敬佩的,虽然他把嫂子照顾的很好,可不都是应该的吗?
有时候他也在想,若是自己的哥哥还活着的话,也没有做皇帝,那么大明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工程,应该都能够做出来了。
毕竟一个好的木匠,机械肯定是要会的,设计也一定是要懂得。
李长庚一时沉默,内心尴尬的都没有办法说话了。
奇技淫巧却是是他们儒家搞出来的东西,说句实在话,在道院没有建设起来之前,他还真大的觉得工匠是一个没出息的活。
可现在。
任何一个官员,哪怕是他这个内阁首辅都可以随时换到,让别人来做。
只有工匠的活,也只有工匠才能够做出来,换一个人接手,只要技术不到位,绝对做不出原来那种精良的器物。
一个可替代,一个不可替代。
只要眼睛不瞎,脑子不进水,都知道该走那一条道才是正确的。
“皇上说的是,儒家先贤,做错事,说错话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长庚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事实,现在时代变了,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行,毕竟皇上现在可是一副不换脑子,就换人的架势。
没几个人招架得住。
就算是那些能够说的天花乱坠的大儒们,只要具体到怎么治国方面,也都是模糊的在左右而言其他。
准却的说,就是要权,要钱财。
就是不办事,拖着,到时候了继续换人,还是老办法。
辽东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两朝元老都还活着,一群去了盛京做奴才,一群去了工程队修路。
另一个袁崇焕倒是跑的快,已经好久都没有消息了。
“不是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吗?这会怎么是圣贤也有过错了?”
崇祯眼皮子一抬,看了李长庚一眼。
抬杠,他是很有兴趣的。
翻来覆去都是别人的道理,那哪成?
李长庚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在这里等着他,不过是顺着皇上的话说了一句而已。
“臣,是说不过皇上了,不过有一件事情就是,孔家人已经按照大明律处置了,之后的清理工作就要变得困难的多。”
李长庚是了解哪些人心中个都是怎么想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京师外面四郎村的事情,他事后也不是不知道。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明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只要出的起钱财,就一定会有不要命的出来做事,防的了初一,防的了十五?
只要皇上打算出京,就绝对会有人在暗处谋划。
不管是天降陨石,还是走水,走火,反正各种方法否会用上,就看哪一种能够见效了。
历史上,秦始皇那么厉害的人,也还不是有人在博浪沙奋力一击。
更何况现在有了火枪这种利器,更是防不胜防。
崇祯心中一动,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出京看看的想法,立刻就胎死腹中,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大明的内部全部清理完毕才行。
“这一点,参谋部的人已经早就推演出来了,所以咱们需要继续扩军,只是不知道现在国库的金元够不够支持下去。”
不管是打仗,还是搞内部建设,都是需要钱的。
崇祯也找人算过一笔账,现在别看西安府和京师的税收很多,看着是两州撑起来的财富。
实际上,只是他在商业上太讲规矩。
从而繁荣了两州的经济,认真说来,是整个大明的经济中心,都在向这两个方向汇集。
就算是拿下了衮州,要想收支平衡,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个时间最少就是两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有连续两年不间断的修路,不间断的发钱,才能够盘活死水一般的衮州市场,老百姓的手中有钱了,才会舍得消费。
这一点,是和一般的人的想法不同的。
史书上说的“藏富于民”,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当然同时也要兼顾着国库钱财问题,免得经济循环崩溃了,那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现在辽东的开市已经开始了,听说生意还都不错,就连开市的主管,也选的很好,就是不知道皇上之后该如何对待熊汝霖?”
饶了一圈,先是谈了儒学,接着谈了天下大势,之后话锋一拐,说的又是熊汝霖。
熊汝霖的事情经过,现在对他们这个级别的人,也不是秘密了。
功劳是有也,可做出来的那种事情,也真的让人无语。
想要权利,就好好的做事,弄这种乱七八糟的,是觉得别人都不懂,还是觉得自己聪明不会被人发现?
好不容易朝堂清净了下来,都在埋头做事,忽然来一个想要继续搅局的。
那就是在坏了规矩。
“熊汝霖啊。”
崇祯当时在募兵部,一时气愤,不想见到他,所以让熊汝霖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立刻被拖出去了。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可受伤的人也不少,现在四郎村的人都被那一次整怕了。
把许多还在部队当兵的家人都想办法在往回找。
就是为了保护存在以后不再受到伤害。
而熊汝霖据他所知,现在在家里老实的很,还暗中让自己的子女,送钱给四郎村的村民看病。
“李爱卿觉得朕该如何对他?”
用上了爱卿,李长庚就知道,是皇上真的在问这个人到底怎么处理。
熊汝霖是以后还能继续做官,还是一蹶不振只能做一个富家翁,就看他怎么说了。
“臣觉得,这件事情也应该参考一下骆指挥使的意见,毕竟他也是深受其害,差点酿成大祸。。”
李长庚的建议四平八稳,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去给出了一个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你说的也对,估计他也要快来了,等会当面问他就成。”
崇祯看得出来,李长庚是想要熊汝霖继续回来,毕竟往后做错事情的官员会有很多,总不可能只要错了,立刻就换掉。
这不成什么了。
当然准不准,只有李长庚自己最清楚。
或许崇祯看错了也说不定。
“那,臣就告退了。”
李长庚来了之后,仿佛就只是为了问一句熊汝霖。
可在走出皇宫之后,脸色就开始阴沉了下来,他还想要做一个千古名臣呢,怎么可能真的帮熊汝霖说话。
骆养性和他配合的好好的,居然也会被人下套。
他要是不上去踩一脚,心里头就不会舒服。
在走出不远,就看到骆养性和洪承畴,陪着高桂英散步,从他进宫,道他出来,单个的时间已经不少了。
却还没有走出多远。
他没有凑上去,只是在经过的时候打了个招呼,就转身离开。
只隐约的听到“米脂的矿已经派人前去开发了”,还有就是“看玉如也正在跟着队伍往回走。”
想到阚玉树的能力,李长庚觉得自己以后,还真的得上门请教一番。
据他所知,虽然皇上对算命之类的东西,不是狠心人,可皇太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不能不让他多想一些。
“洪将军,高部长,我有点事情要进宫面圣,失陪了,请多多见谅。”
“哪里,哪里,骆指挥使面圣,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可不敢耽搁。”
“不错,骆指挥使随意就好。”
“诸位,告辞。”
说完骆养性就转身往皇宫的方向行去。
等着骆养性走远了,洪承畴才道:“骆指挥使难啊,权利越大,面对的局面就越是复杂。”
“是啊,听说前几天骆指挥使被皇上训斥了,我心里也是一阵难过,当时他的一些经历,都放在了给我弄技术学院上面了,要不然那会出这个纰漏。”
高桂英到底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女中豪杰,现在还很年轻,只懂得领兵打仗。
对于人心还是看到没那么透彻,其中的弯弯绕,都按现在还没有理顺。
不过骆养性是对她真的好。
有时候找上门去,人家一点都没有推辞,还亲力亲为,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崇祯哪也没去,就一个人坐在了御书房的椅子上发呆。
别看他在朝堂上,说的头头是道,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在哪里,皇上啊,不管说什么,旁人总会听着。
而且会因为他的话,琢磨出花来。
孔胤植也不是无话可说,只是需要一个体面的后路,而这个他也没有打算给出去,犯了法了,总得用上大明律。
若是这一次可以从宽处罚,那么下一次别人犯法又该怎么办?
而且一个国家,若是衰败了真的是一门学术能够左右的了得?
还不是人出现了问题。
他记得不知是那一个人的说法:汉以强亡,唐以盛衰。
听着不错,看着更加可惜,可仔细的看看字里行间却发现,原来只有两个字“内斗”,只是文人说的好听了一点。
更明确一些就是内卷。
那么强盛的两个王朝,就忽然间倒塌了,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提前预料到的。
而崇祯做的那些更换朝中大臣的手法,也不过是为了换上一些年轻人,给塑造出一种向外扩张的想法。
大明九州是根基。
以后他的子孙们,能够打到哪里,就算到哪里。
内部的矛盾,尽量的往外面扔,别一天到晚的惦记着一亩三分地,好歹去开荒啊,能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
这样的话,或许会拖得更长久一些。
而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那一套就用不上了,不合时宜的东西,还是趁早放弃最好,不过他还是心中有着隐忧。
在决定出放弃儒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认真看过的,虽然没有请教过多少入学大家,可对于其中的一些东西,居然也有着心动。
什么君君臣臣。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之类的,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皇帝恐怕都会使劲的吹捧吧。
在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儒学不会上到朝堂上来,只能成为一个学术,可在他死后呢?
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够经受住这种诱惑的。
只要有一个败家货,重新弄出重文抑武,重农抑商,那他弄出来的道院和军部也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了一个招收废物的地方。
不怪他不往好处想。
前车之鉴,儒学上了庙堂,就没干过基建提气的事情,现在他只希望,儒学落到了面见能够让一些人真的完善起来。
到时候就算是被不肖子孙们班上了朝堂,也不至于会出现大的问题。
正想着,守在御书房门外的王承恩走了进来。
之前王承恩在和田守新处理养济院和慈幼局的事宜,这次重开朝堂需要一个人唱名,也就重新拉了出来。
“皇上,内阁首辅李长庚李大人来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守规矩,做事谨慎从不逾越,看不出有什么大才,可有时候一个谨慎就够了。
“请他进来。”
崇祯思索着,真的要把王承恩给放出去了,自己的身边还是缺少像王承恩一样的人才。
得找个机会让王承恩给推荐一个。
散了朝会,李长庚也是没有走出多远就又折返回去,进了皇宫。
朝堂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小事,孔胤植在朝堂之上为自己辩解,皇上三两句话三两句话回应。
看似说的儒学,可实际上说的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
学派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星湖的推卸责任。
见了好处往上扑,有了难处就互相指责。
末了还要引经据典,说都是自己的正确,别人的错误,总之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官也相应的越来越难做了。
各种条条框框下来,只需要按着步骤走,就绝对不会有事,哪怕是任何一个听得明白道理的老百姓,都能上去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这也让许多官员都有了一种危机感,只要做得到不好,就一定会被换掉。
换上来的人或许没有他们聪明,可人家肯踏踏实实的干活啊。
对于现在的大明,也就足够了。
李长庚缓步走进了御书房。
之前他经常来这里开会,办公,回来就去了文渊阁,也有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
“来了,坐。”
御书房里此时只有崇祯和李长庚两人。
李长庚行礼之后坐下问道:“皇上今日的问话,可真是金玉良言啊,以前臣可没有从这些方面,看待过儒学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崇祯的态度。
“不是你们没有想过,而是你们学儒学的人,本来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的问题,一句奇技淫巧,就能让大明少了很多的工匠。”
说罢,崇祯摇头叹息。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做皇帝似乎只是他的副业,只有做木匠才是主业,只可惜朱家没有多少选择,只能在矮子里面拔了一个高个。
若不是自己的哥哥还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话。
也不会第一次落水,第二次服药,来一个红丸案,然后人没了。
堂堂大明的皇帝,被一棒子儒生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大明搞得乌烟瘴气,还觉得皇帝不行。
是皇帝不行?
还是做皇帝的不听他们胡咧咧了?
旁人怎么看待他的哥哥,反正崇祯是真的很敬佩的,虽然他把嫂子照顾的很好,可不都是应该的吗?
有时候他也在想,若是自己的哥哥还活着的话,也没有做皇帝,那么大明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工程,应该都能够做出来了。
毕竟一个好的木匠,机械肯定是要会的,设计也一定是要懂得。
李长庚一时沉默,内心尴尬的都没有办法说话了。
奇技淫巧却是是他们儒家搞出来的东西,说句实在话,在道院没有建设起来之前,他还真大的觉得工匠是一个没出息的活。
可现在。
任何一个官员,哪怕是他这个内阁首辅都可以随时换到,让别人来做。
只有工匠的活,也只有工匠才能够做出来,换一个人接手,只要技术不到位,绝对做不出原来那种精良的器物。
一个可替代,一个不可替代。
只要眼睛不瞎,脑子不进水,都知道该走那一条道才是正确的。
“皇上说的是,儒家先贤,做错事,说错话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长庚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事实,现在时代变了,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行,毕竟皇上现在可是一副不换脑子,就换人的架势。
没几个人招架得住。
就算是那些能够说的天花乱坠的大儒们,只要具体到怎么治国方面,也都是模糊的在左右而言其他。
准却的说,就是要权,要钱财。
就是不办事,拖着,到时候了继续换人,还是老办法。
辽东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两朝元老都还活着,一群去了盛京做奴才,一群去了工程队修路。
另一个袁崇焕倒是跑的快,已经好久都没有消息了。
“不是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吗?这会怎么是圣贤也有过错了?”
崇祯眼皮子一抬,看了李长庚一眼。
抬杠,他是很有兴趣的。
翻来覆去都是别人的道理,那哪成?
李长庚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在这里等着他,不过是顺着皇上的话说了一句而已。
“臣,是说不过皇上了,不过有一件事情就是,孔家人已经按照大明律处置了,之后的清理工作就要变得困难的多。”
李长庚是了解哪些人心中个都是怎么想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京师外面四郎村的事情,他事后也不是不知道。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明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只要出的起钱财,就一定会有不要命的出来做事,防的了初一,防的了十五?
只要皇上打算出京,就绝对会有人在暗处谋划。
不管是天降陨石,还是走水,走火,反正各种方法否会用上,就看哪一种能够见效了。
历史上,秦始皇那么厉害的人,也还不是有人在博浪沙奋力一击。
更何况现在有了火枪这种利器,更是防不胜防。
崇祯心中一动,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出京看看的想法,立刻就胎死腹中,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大明的内部全部清理完毕才行。
“这一点,参谋部的人已经早就推演出来了,所以咱们需要继续扩军,只是不知道现在国库的金元够不够支持下去。”
不管是打仗,还是搞内部建设,都是需要钱的。
崇祯也找人算过一笔账,现在别看西安府和京师的税收很多,看着是两州撑起来的财富。
实际上,只是他在商业上太讲规矩。
从而繁荣了两州的经济,认真说来,是整个大明的经济中心,都在向这两个方向汇集。
就算是拿下了衮州,要想收支平衡,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个时间最少就是两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有连续两年不间断的修路,不间断的发钱,才能够盘活死水一般的衮州市场,老百姓的手中有钱了,才会舍得消费。
这一点,是和一般的人的想法不同的。
史书上说的“藏富于民”,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当然同时也要兼顾着国库钱财问题,免得经济循环崩溃了,那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现在辽东的开市已经开始了,听说生意还都不错,就连开市的主管,也选的很好,就是不知道皇上之后该如何对待熊汝霖?”
饶了一圈,先是谈了儒学,接着谈了天下大势,之后话锋一拐,说的又是熊汝霖。
熊汝霖的事情经过,现在对他们这个级别的人,也不是秘密了。
功劳是有也,可做出来的那种事情,也真的让人无语。
想要权利,就好好的做事,弄这种乱七八糟的,是觉得别人都不懂,还是觉得自己聪明不会被人发现?
好不容易朝堂清净了下来,都在埋头做事,忽然来一个想要继续搅局的。
那就是在坏了规矩。
“熊汝霖啊。”
崇祯当时在募兵部,一时气愤,不想见到他,所以让熊汝霖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立刻被拖出去了。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可受伤的人也不少,现在四郎村的人都被那一次整怕了。
把许多还在部队当兵的家人都想办法在往回找。
就是为了保护存在以后不再受到伤害。
而熊汝霖据他所知,现在在家里老实的很,还暗中让自己的子女,送钱给四郎村的村民看病。
“李爱卿觉得朕该如何对他?”
用上了爱卿,李长庚就知道,是皇上真的在问这个人到底怎么处理。
熊汝霖是以后还能继续做官,还是一蹶不振只能做一个富家翁,就看他怎么说了。
“臣觉得,这件事情也应该参考一下骆指挥使的意见,毕竟他也是深受其害,差点酿成大祸。。”
李长庚的建议四平八稳,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去给出了一个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你说的也对,估计他也要快来了,等会当面问他就成。”
崇祯看得出来,李长庚是想要熊汝霖继续回来,毕竟往后做错事情的官员会有很多,总不可能只要错了,立刻就换掉。
这不成什么了。
当然准不准,只有李长庚自己最清楚。
或许崇祯看错了也说不定。
“那,臣就告退了。”
李长庚来了之后,仿佛就只是为了问一句熊汝霖。
可在走出皇宫之后,脸色就开始阴沉了下来,他还想要做一个千古名臣呢,怎么可能真的帮熊汝霖说话。
骆养性和他配合的好好的,居然也会被人下套。
他要是不上去踩一脚,心里头就不会舒服。
在走出不远,就看到骆养性和洪承畴,陪着高桂英散步,从他进宫,道他出来,单个的时间已经不少了。
却还没有走出多远。
他没有凑上去,只是在经过的时候打了个招呼,就转身离开。
只隐约的听到“米脂的矿已经派人前去开发了”,还有就是“看玉如也正在跟着队伍往回走。”
想到阚玉树的能力,李长庚觉得自己以后,还真的得上门请教一番。
据他所知,虽然皇上对算命之类的东西,不是狠心人,可皇太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不能不让他多想一些。
“洪将军,高部长,我有点事情要进宫面圣,失陪了,请多多见谅。”
“哪里,哪里,骆指挥使面圣,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可不敢耽搁。”
“不错,骆指挥使随意就好。”
“诸位,告辞。”
说完骆养性就转身往皇宫的方向行去。
等着骆养性走远了,洪承畴才道:“骆指挥使难啊,权利越大,面对的局面就越是复杂。”
“是啊,听说前几天骆指挥使被皇上训斥了,我心里也是一阵难过,当时他的一些经历,都放在了给我弄技术学院上面了,要不然那会出这个纰漏。”
高桂英到底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女中豪杰,现在还很年轻,只懂得领兵打仗。
对于人心还是看到没那么透彻,其中的弯弯绕,都按现在还没有理顺。
不过骆养性是对她真的好。
有时候找上门去,人家一点都没有推辞,还亲力亲为,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本章完)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