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罗志学新加坡前后停留了七天,这七天里视察了不少地方,见了不少官员,最后还空出了一天时间带着王皇后和几个嫔妃,皇子皇女到了城郊的港口公园里游玩。
次日,罗志学等人登上已经检修完毕的皇家公主号。
视察舰队再一次起航,这一次他们将会直接穿过马六甲海峡,先前往缅甸省省城达贡城。
这个达贡城,其实也就是后世的仰光,这地方在楚国人到来之前,其实只是一个小渔村而已。
后来楚国人从缅甸人手中租借了这个地方,用来建设贸易站以及军事基地,随着逐渐发展,这地方也就成为了大楚帝国控制缅甸地区以及周边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前往此地生活经商的楚国人也越来越多。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拿下缅甸地区后,这地方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设缅甸省的省城,巡抚驻地。
在三十年代后期,大楚帝国规划了西南干线铁路计划,准备打造一条西南干线铁路,把云南,缅甸等多个西南省份连接起来,并通过云贵铁路连接大楚帝国的腹地铁路网。
只不过这条西南干线铁路的建设难度太大……其实也不是说修不起来,而是成本太高,同时耗时太久。
在地形复杂的地方里修铁路,一向来都是属于耗时久,成本高昂无比的工程。
当年大楚帝国为了修建云贵铁路,前后可是修了十几年,从二十年代就开始修了,一直到承顺四十二年才建成通车。
如今正在修建的川云铁路,即连接四川和云南的铁路修的也很难受。
不过也正是持续施工这两条铁路,也让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获得了宝贵的复杂地形修建铁路的经验。
什么经验?
还能有啥经验,能绕就绕,实在绕不过去就架桥开隧道呗。
不过这年头架设桥梁都还好,成本还能接受,但是打隧道的成本可就高昂无比了,因此在这些复杂地形里的铁路,基本修的都是弯弯曲曲的,能绕就绕。
至于什么效率之类的,暂时不考虑……弯弯绕绕的火车再慢,也比徒步翻山越岭快不是。
除非是难以穿越的雪山,冻土之类的特殊地形,单纯的复杂山地地形,其实也很难阻挡修铁路的……就是修建成本会非常高。
不过西南干线铁路,政治以及军事还有经济意义都非常重大,属于哪怕成本高也要修的那种。
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修战略干线铁路,只看需不需要,不看难不难或亏不亏本。
一旦西南干线铁路建成,哪怕往来都能够从金陵城乘坐火车一路往西南,然后抵达缅甸省达贡,直接看见印度洋!
同时通过已经在建的曼谷到达贡的铁路线,也能够一路南下抵达曼谷,再转车到新加坡。
同时曼谷到安南省那边也有规划的铁路线,而安南已经有了铁路连接北边的升龙省,而升龙省已经有铁路线连接广东,也有铁路连接云南的昆明。
这些铁路网加起来,能够形成一张同时连接西南各省的干线铁路网,从国内的任何一个大城市出发,都能够通过铁路抵达马六甲新加坡,暹罗曼谷,安南金边,升龙河内。
此外作为西南铁路的重要支线,在缅甸省内还将会继续往西修建,一路抵达孟加拉省。
孟加拉地区,在承顺三十一年设州,随后数年进行了全面的本土化,完成本土化后在承顺四十三年正式设省,从此成为了大楚帝国的直辖领地之一。
大楚帝国之所以把这地方搞成直辖领地,主要是因为这地方有着大面积的沿海冲击平原,农业潜力非常大。
所以前后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进行本土化,最终得到了一个只有楚国人的直辖领地。
这个过程里,在印度地区招募的外籍军团出力甚多,这些贱民出身的印度士兵们,进行各种驱逐,肃清任务的时候,比楚国人狠多了。
用起来就很顺手,后来楚国人又把这些外籍军团派了一部分到扶桑地区进行最后的本土化工作,进展极为迅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扶桑列岛的全面本土化。
当然了,扶桑王国并没有消失……只是搬家到了印度半岛里,就和之前的诸多南洋地区的土著国家一样,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陆续迁移到了印度半岛上。
所以现在的印度半岛是很混乱的,除了印度半岛南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土著,西北部还有来自中亚的蒙古人,还有一部分甚至是高加索人。
然后这二十多年来又陆续迁入了大量的东哪呀·东南亚人以及扶桑人。
他们彼此间相互争斗,为了争夺土地以及其他利益,厮杀的非常残酷的。
至于楚国人……楚国人在弄了一个孟加拉省以及印南省,还有几个小规模的独立府,如孟买府,果阿府外,就没有搞其他的直辖领地了……嗯,锡兰岛不算,在大楚帝国的官方地理概念里,锡兰岛不属于印度半岛范畴,而是属于独立的岛屿概念,大楚帝国老早就在这里设立了锡兰省。
这地方,才是大楚帝国在印度洋的真正战略要地。
除了直辖领地外,大楚帝国还在诸多的印度沿海地区里,搞了一大堆的行政领地,几乎覆盖了整个印度半岛的所有沿海区域。
在内陆地区,则是扶持了一大堆各种保护国,傀儡国之类的殖民地。
所以,别看印度半岛里似乎势力众多,局势混乱……但实际上整个印度半岛都是属于大楚帝国的地盘。
里头但凡有点规模的土著国家,清一色的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或保护国……只是大楚帝国里的藩属国或保护国之类的,一向来都是只保护大楚帝国的利益,可不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已。
只要这些土著国家不侵犯大楚帝国的利益,大楚帝国一般不太会管这些藩属国,保护国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
就和威尔士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之间的战争一样……他们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但是大楚帝国也没管他们之间的战争啊。
就算其中一方战败了,只要不是太过影响局势平衡,胜利者承认战败方的债务,确保楚国利益,那么大楚帝国也会顺水推舟进行承认他们相互之间的领土吞并。
简单来说,楚国人只想赚钱,不想费心费力去干涉这些土著之间的厮杀。
在印度半岛这边也是这么处理的。
罗志学的视察船队,在抵达了缅甸省达贡城后,停留了三天进行视察,很快就启程前往孟加拉省的省城建德城。
该城在楚国人到来之前,也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子而已,楚国人来到这地方后,想要沿着恒河一路深入印度内陆地区,同时楚国人特别喜欢到了一个地方后,控制河流的入海口。
而建德城这地方,就位于恒河入海口,并且这一段河道非常的狭小,只有大概两公里左右的宽度。
这里继续往南边走,那就是七八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宽的入海口了。
因此楚国人当年选择了在这里修建了贸易据点,并取当地的小渔村的名字音译为建德,随之而来的是要塞,炮台,军事基地……楚国人当年就以这地方为大方面,不断的深入恒河流域,进而控制恒河流域。
这个过程里,建德城也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也顺势成为了新设孟加拉省的省城,巡抚驻地。
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建德城也没多少人,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万多城区人口而已,比缅甸省的达贡城的八万多人还要少得多。……这其实也不算少了,要知道整个孟加拉省也才百万左右人口而已,还要分布到广阔的整个孟加拉省地区里,因此大部分城镇规模都很小的。
建德城有个三万人口,还是因为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实在方便,对往来贸易比较方便。
所以罗志学也就看到了这么多年来,看见过最小的省城了!
之前在本土腹地视察,或者之前在南洋视察,看到过的省城基本都是几十万人口往上的,小一些的吕宋马尼拉也有十多万人,新加坡更是有二三十万人,缅甸达贡少一些,但是也有八万人啊。
而这个建德城,却是只有可怜的三万多人的城区人口。
就这规模……甚至还不如本土的很多县城呢。
这地方的工商业发展的也不咋地,农业的话……也只能说勉强,虽然这地方有着巨大且肥沃的恒河冲击平原,但是和这年头所有没有经过完善治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一样,这地方每到雨季里的水灾就非常严重。
没有经过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粮仓……但是要进行大规模建设和开发,那投资也太大了。
帝国可以开发的好地方多了去,也不差恒河三角洲这一片……性价比太低。
当年大楚帝国为了开发红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那可是吃足了苦头……当年也是刚完海外扩张,一看到这么大片的肥沃平原,就忍不住想要大搞建设了。
然后无数资金砸下去后,虽然也的确搞出来了,但是随着全球东出扩张后,楚国高层拿起算盘一算……得,为了两个小小的三角洲平原花的多钱都可以把整个东欧给开发出来了。
这好地方越占越多,楚国人也就越来越看淡这些所谓好地方的价值了…
等到了孟加拉设省的时候,帝国高层已经没什么兴趣搞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了,有这钱干啥不好,干啥非要和这些三角洲过不去啊。
所以孟加拉这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开发也只局限于一些不会受到水灾影响的地方。
工业不行,农业也不行,只能靠着恒河中转贸易弄点外快,所以孟加拉省的经济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
以后这地方可能会迎来发展,但是现在吗,还太早了。
因此罗志学的视察兴趣也不大,来这里纯粹是因为这地方是新设立的省份,这路过都不来看一看也不太好。
加上舰队也需要休整补充物资,所以来待了两天,然后就启程走人了。
视察舰队再一次起航后,将不会在印度半岛上的多个小规模的直辖领地停留,而是会直奔锡兰岛而去。
锡兰岛,这应该是大楚帝国比较重视的一个海外领地了,老早就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这个岛屿,然后大军出击,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彻底的本土化处理,随后开始建设了军事基地,港口,并鼓励官方移民。
到如今,锡兰岛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掌控印度洋的战略要地!
在这里,有着海外领地里很少见的大型造船修船工业,还有钢铁厂,机械工业……而这些工业其实都是为了海军以及过往船只服务的。
科伦坡造船厂早年,更是海军自己搞的战舰修理所,后来转为民用,移交给了工业部而已。
如今的锡兰岛科伦坡,乃是锡兰省巡抚驻地,它还是印度守备司令部,陆军第二十四军军司令部,印度洋舰队司令部,第四舰队司令部等一系列重要文武机构的驻地。
其战略地位,大概上和马六甲省的新加坡相当!
因为往来印度洋的船只,基本都需要在科伦坡中转,补充煤炭淡水等各种物资。
锡兰岛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就是一艘在印度洋中间永不沉没的战列舰,其战略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这地方,也是罗志学的重点视察地方!
并且和在马六甲视察只局限于新加坡城不一样,罗志学还会乘坐火车来个环岛视察。
因为锡兰岛里的人口不少,目前有三百多万人口,而且当年的肃清作战进行的非常彻底,因此到如今的锡兰省除了距离金陵城远一些,气候不太一样外,其他各方面和本土省份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罗志学还在皇家公主号的时候已经看到了。
从甲板上往外看去,前方的科伦坡城区和本土的沿海城市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甚至还能看见诸多的传统中式建筑,连寺庙道观都有不少。
而且也有着本土城市里特有的滚滚浓烟的特征……可别觉得这滚滚浓烟不好,这每一道浓烟的背后那都是一座大工厂。
之前去个孟加拉建德……他们想要浓烟遮城还求而不得呢。
抵达科伦坡城后,罗志学按照惯例接见了当地的锡兰省巡抚以及印南巡抚,当地的几个重要军方将领,还有其他几个赶来的地方文武官员。
第二天视察军事,第三天视察工商业。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罗志学则是坐上了装甲列车,开始了岛屿内地的视察。
锡兰岛上的铁路网,相对其他海外领地而言,如孟加拉,缅甸等地方而言,要多不少……小小一个岛屿里,有着三竖一横所构成的铁路网,总里程达到了七百多公里。
看似七百多公里不多,但是对于一个海外领地,而且还是面积不算大的海外省而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早年在这里修这么多铁路,早期是出于军事防御需求,后来则是当地经济开发需求。
只不过由于铁路建设的比较早,而且建设的时候都是按照应急军事铁路标准来建设的……所以铁路线建设的比较整体水平算一般,最高运行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
不像是在本土地区的铁路,快速客运专列基本已经能够做到每小时六十公里的时速,同时也大规模采用夜间运营,整体的运输效率是要远远高于海外其他地区的铁路的。
而锡兰岛这边的话,铁路水平大概还停留在三十年代水平。
看似只差了十来年时间,但是在这个技术年年都有变化,十年都能出现巨大变化的时代了,这十来年的技术差距其实已经很大了。
十年前,楚国海军都还在使用单发步枪呢,现在都在大规模使用小口径连发步枪了,并且采用无烟火药子弹的新一代步枪,已经进入了多款样枪测试竞争的阶段。
按照这么个进度,等罗志学视察回来,下一代的无烟火药小口径连发步枪,基本也就能够确定下来了。
至于最后谁家的新步枪能够中标,成为大楚帝国三军的下一代统一制式新步枪,这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的水平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步枪招标,军方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下一代使用无烟火药的制式步枪,将会进行三军统一,即陆军,海军,近卫军使用同一种步枪。
顶多再根据具体兵种的需求,细分步兵长枪管版,海军以及陆战队等短管版本,骑兵、炮兵等辅助兵力的超短管版本。
军务院的大佬们,已经受够了同时服役使用多种主力步枪,进而导致需要同时维持多套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供应也很麻烦……因为虽然都是使用八毫米黑火药标准子弹,但是后续河北武器公司又搞出来了一个所谓的改进版八毫米子弹,以更好的匹配他们的二十六型步枪。
就连陕甘武器公司那边,也搞出来了一种更适合机枪使用,重量要更大一些的八毫米子弹。
这也就导致了,楚军里现在使用的八毫米口径的子弹,看似只有一个口径,但实际上有好多种……而且其中有些还无法通用。
这让军方高层早期推动的统一弹药供应成为了笑话……以至于在八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时代里,弹药供应比十一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时代里更复杂。
当年各大武器公司,可没有单独搞出来独家的十一毫米子弹,都是生产统一规格的十一毫米子弹。
但是到了八毫米黑火药子弹时代后,虽然依旧有通用的标准八毫米子弹,所有步枪和机枪都能使用……但是各大武器公司为了自家武器专门优化设计出来的八毫米子弹,其他无法在其他枪械上使用的,或者使用起来存在精度差,卡壳等诸多问题。
而一线部队为了性能以及安全,自然会倾向于使用搭配的特制子弹。
如此一来,军方就得同时采购并供应七八种八毫米口径的子弹……这对后勤系统而言简直是灾难。
所以现在的军方高层,是恨不得把现在的一大堆使用八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枪械全部扔了,然后装备新式的无烟火药子弹的枪械!
因为这样一来,除了机枪子弹获得了特例,可以继续研发使用专门的重机枪子弹外,其他枪械只使用一种八毫米口径的无烟火药标准步枪弹。
下头谁要是敢再搞另外几种八毫米的无烟火药子弹了来,军务院的军方大佬们就要提刀杀人了。
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军务院的军方大佬来,在罗志学的授意下,强行制定了下一代三军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步枪乃至机枪……只用一种枪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搞诸多乱七八不同子弹的需求了。
而这也导致了五大武器公司在新式步枪的研发竞争中,空前激烈……尤其是两大步枪研发制造厂家,也就是河北武器公司以及汉天武器公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相当的激烈。
其中的汉天武器公司,是以二十四型步枪为基础,通过改进设计后研发出来,能够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步枪……说白了就是二十四型步枪的无烟火药子弹版本。
但是河北武器公司的新步枪却是不一样……他们没有在二十六型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是另起灶炉,重新研发了一种新式步枪。
当然了,一些基本的设计还是和二十六型步枪有比较大的共同出,比如旋转后拉机,前段闭锁。
但是弹仓设计则是完全不一样,他们采取了完全体的内部弹仓,可以装填五发子弹……这和他们之前的二十六型步枪以及二十五型步枪的都使用下突弹仓完全不一样。
也和汉天武器公司的二十四型步枪的下突弹匣,双排供弹设计不一样。
他们的这一设计理念,也是基于很多军方,主要是陆军那一群将领们非常的讨厌步枪的下突弹仓或弹匣有关……哪怕是已经使用多年,但是相当多一部分陆军将领依旧做梦都想把这个该死的下突弹仓或弹匣给取消掉。
你要问他们具体什么理由,不外乎就是增加重量,不美观,影响战术动作只之类的。
这也是当年二十四型步枪没有被陆军看上的原因……不是二十四型步枪不够好,而是陆军的部分将领实在不喜欢那个可拆弹匣。
而且双排供弹的二十四型步枪,加上尾端闭锁的短行程设计,而且还能拆卸弹匣随时换上一个装填子弹的新弹匣……这些加起来,就导致了二十四型步枪的射速是非常恐怖的。
在熟练射手的手中,这玩意的射速和后世的半自动步枪也没啥太大的差别。
在很多人眼里,这款步枪除了贵没啥缺点!
然而,就是因为这玩意射速太快,所以陆军甚至专门让汉天武器公司搞了一个间隔卡片,把弹匣装弹变成了顶部单发装弹,硬生生的把一款弹匣连发步枪,变成了单发步枪。
理由就是不加以限制的话,这玩意射速太快,陆军方面的很多高层认为这样快的射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打的快不意味着能杀伤更多的敌人,但是一定会造成更多的消耗。
而且作战的时候打的太快,士兵身上的子弹很快就会打光,到时候没有了子弹也只能和土著拼刺刀了。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就导致了陆军里装备的部分二十四型步枪,相对比海军那边使用的原型版,是多了个隔断卡片的,说是连发步枪,更不如说是新式单发步枪。
反正挺奇葩的!
你要反驳,人家还能拿出来一大堆理由来辩解。
最终就搞的现在这种尴尬情况。
而为了针对陆军方面的需求,河北武器公司的设计师们,很从心的把新枪设计成了全内置弹仓的新枪设计。
但是新设计自然也免不了会有诸多问题,据说在各种前期测试的时候,河北武器公司的新枪表现的并不好,精度和射程还不错,但是故障很多,时不时就来个卡壳……
面对这种故障诸多的新枪,海军以及武装税警都已经明确表态,新枪将会更加倾向于二十四型步枪的改进版。
至于河北武器公司的那支烂新枪,你们陆军非要的话,那么就你们自己搞去吧,这什么三军统一步枪也别指望了。
对此,陆军方面也很纠结……
而河北武器公司也很无奈……他们的二十六型步枪,看似也能改进……但是这玩意的底子可是十八型步枪啊,那可都是单发步枪时代的产物了,后来一直修修改改到二十六型步枪,可以说改进潜力已经耗尽了。
他们也尝试改进,但是改出来的新枪性能太差,零部件复杂,精度也不高,故障也多……所以他们才会启用全新的设计啊。
只是新枪的纸面性能虽然不错,但是故障多却是硬伤……想要完善的话那估计要好多年呢,同时五发内置弹仓也让一部分陆军将领以及海军,武装税警的反对。
陆军内部有人支持内置弹仓,但是也有人支持下突弹仓,倾向于更低的弹容量。
所以,到最后,陆军内部形成的意见是不是要这款新步枪,那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大楚帝国的下一代制式步枪之争,还有极大的变数。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次日,罗志学等人登上已经检修完毕的皇家公主号。
视察舰队再一次起航,这一次他们将会直接穿过马六甲海峡,先前往缅甸省省城达贡城。
这个达贡城,其实也就是后世的仰光,这地方在楚国人到来之前,其实只是一个小渔村而已。
后来楚国人从缅甸人手中租借了这个地方,用来建设贸易站以及军事基地,随着逐渐发展,这地方也就成为了大楚帝国控制缅甸地区以及周边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前往此地生活经商的楚国人也越来越多。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拿下缅甸地区后,这地方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设缅甸省的省城,巡抚驻地。
在三十年代后期,大楚帝国规划了西南干线铁路计划,准备打造一条西南干线铁路,把云南,缅甸等多个西南省份连接起来,并通过云贵铁路连接大楚帝国的腹地铁路网。
只不过这条西南干线铁路的建设难度太大……其实也不是说修不起来,而是成本太高,同时耗时太久。
在地形复杂的地方里修铁路,一向来都是属于耗时久,成本高昂无比的工程。
当年大楚帝国为了修建云贵铁路,前后可是修了十几年,从二十年代就开始修了,一直到承顺四十二年才建成通车。
如今正在修建的川云铁路,即连接四川和云南的铁路修的也很难受。
不过也正是持续施工这两条铁路,也让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获得了宝贵的复杂地形修建铁路的经验。
什么经验?
还能有啥经验,能绕就绕,实在绕不过去就架桥开隧道呗。
不过这年头架设桥梁都还好,成本还能接受,但是打隧道的成本可就高昂无比了,因此在这些复杂地形里的铁路,基本修的都是弯弯曲曲的,能绕就绕。
至于什么效率之类的,暂时不考虑……弯弯绕绕的火车再慢,也比徒步翻山越岭快不是。
除非是难以穿越的雪山,冻土之类的特殊地形,单纯的复杂山地地形,其实也很难阻挡修铁路的……就是修建成本会非常高。
不过西南干线铁路,政治以及军事还有经济意义都非常重大,属于哪怕成本高也要修的那种。
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修战略干线铁路,只看需不需要,不看难不难或亏不亏本。
一旦西南干线铁路建成,哪怕往来都能够从金陵城乘坐火车一路往西南,然后抵达缅甸省达贡,直接看见印度洋!
同时通过已经在建的曼谷到达贡的铁路线,也能够一路南下抵达曼谷,再转车到新加坡。
同时曼谷到安南省那边也有规划的铁路线,而安南已经有了铁路连接北边的升龙省,而升龙省已经有铁路线连接广东,也有铁路连接云南的昆明。
这些铁路网加起来,能够形成一张同时连接西南各省的干线铁路网,从国内的任何一个大城市出发,都能够通过铁路抵达马六甲新加坡,暹罗曼谷,安南金边,升龙河内。
此外作为西南铁路的重要支线,在缅甸省内还将会继续往西修建,一路抵达孟加拉省。
孟加拉地区,在承顺三十一年设州,随后数年进行了全面的本土化,完成本土化后在承顺四十三年正式设省,从此成为了大楚帝国的直辖领地之一。
大楚帝国之所以把这地方搞成直辖领地,主要是因为这地方有着大面积的沿海冲击平原,农业潜力非常大。
所以前后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进行本土化,最终得到了一个只有楚国人的直辖领地。
这个过程里,在印度地区招募的外籍军团出力甚多,这些贱民出身的印度士兵们,进行各种驱逐,肃清任务的时候,比楚国人狠多了。
用起来就很顺手,后来楚国人又把这些外籍军团派了一部分到扶桑地区进行最后的本土化工作,进展极为迅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扶桑列岛的全面本土化。
当然了,扶桑王国并没有消失……只是搬家到了印度半岛里,就和之前的诸多南洋地区的土著国家一样,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陆续迁移到了印度半岛上。
所以现在的印度半岛是很混乱的,除了印度半岛南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土著,西北部还有来自中亚的蒙古人,还有一部分甚至是高加索人。
然后这二十多年来又陆续迁入了大量的东哪呀·东南亚人以及扶桑人。
他们彼此间相互争斗,为了争夺土地以及其他利益,厮杀的非常残酷的。
至于楚国人……楚国人在弄了一个孟加拉省以及印南省,还有几个小规模的独立府,如孟买府,果阿府外,就没有搞其他的直辖领地了……嗯,锡兰岛不算,在大楚帝国的官方地理概念里,锡兰岛不属于印度半岛范畴,而是属于独立的岛屿概念,大楚帝国老早就在这里设立了锡兰省。
这地方,才是大楚帝国在印度洋的真正战略要地。
除了直辖领地外,大楚帝国还在诸多的印度沿海地区里,搞了一大堆的行政领地,几乎覆盖了整个印度半岛的所有沿海区域。
在内陆地区,则是扶持了一大堆各种保护国,傀儡国之类的殖民地。
所以,别看印度半岛里似乎势力众多,局势混乱……但实际上整个印度半岛都是属于大楚帝国的地盘。
里头但凡有点规模的土著国家,清一色的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或保护国……只是大楚帝国里的藩属国或保护国之类的,一向来都是只保护大楚帝国的利益,可不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已。
只要这些土著国家不侵犯大楚帝国的利益,大楚帝国一般不太会管这些藩属国,保护国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
就和威尔士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之间的战争一样……他们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但是大楚帝国也没管他们之间的战争啊。
就算其中一方战败了,只要不是太过影响局势平衡,胜利者承认战败方的债务,确保楚国利益,那么大楚帝国也会顺水推舟进行承认他们相互之间的领土吞并。
简单来说,楚国人只想赚钱,不想费心费力去干涉这些土著之间的厮杀。
在印度半岛这边也是这么处理的。
罗志学的视察船队,在抵达了缅甸省达贡城后,停留了三天进行视察,很快就启程前往孟加拉省的省城建德城。
该城在楚国人到来之前,也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子而已,楚国人来到这地方后,想要沿着恒河一路深入印度内陆地区,同时楚国人特别喜欢到了一个地方后,控制河流的入海口。
而建德城这地方,就位于恒河入海口,并且这一段河道非常的狭小,只有大概两公里左右的宽度。
这里继续往南边走,那就是七八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宽的入海口了。
因此楚国人当年选择了在这里修建了贸易据点,并取当地的小渔村的名字音译为建德,随之而来的是要塞,炮台,军事基地……楚国人当年就以这地方为大方面,不断的深入恒河流域,进而控制恒河流域。
这个过程里,建德城也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也顺势成为了新设孟加拉省的省城,巡抚驻地。
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建德城也没多少人,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万多城区人口而已,比缅甸省的达贡城的八万多人还要少得多。……这其实也不算少了,要知道整个孟加拉省也才百万左右人口而已,还要分布到广阔的整个孟加拉省地区里,因此大部分城镇规模都很小的。
建德城有个三万人口,还是因为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实在方便,对往来贸易比较方便。
所以罗志学也就看到了这么多年来,看见过最小的省城了!
之前在本土腹地视察,或者之前在南洋视察,看到过的省城基本都是几十万人口往上的,小一些的吕宋马尼拉也有十多万人,新加坡更是有二三十万人,缅甸达贡少一些,但是也有八万人啊。
而这个建德城,却是只有可怜的三万多人的城区人口。
就这规模……甚至还不如本土的很多县城呢。
这地方的工商业发展的也不咋地,农业的话……也只能说勉强,虽然这地方有着巨大且肥沃的恒河冲击平原,但是和这年头所有没有经过完善治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一样,这地方每到雨季里的水灾就非常严重。
没有经过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粮仓……但是要进行大规模建设和开发,那投资也太大了。
帝国可以开发的好地方多了去,也不差恒河三角洲这一片……性价比太低。
当年大楚帝国为了开发红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那可是吃足了苦头……当年也是刚完海外扩张,一看到这么大片的肥沃平原,就忍不住想要大搞建设了。
然后无数资金砸下去后,虽然也的确搞出来了,但是随着全球东出扩张后,楚国高层拿起算盘一算……得,为了两个小小的三角洲平原花的多钱都可以把整个东欧给开发出来了。
这好地方越占越多,楚国人也就越来越看淡这些所谓好地方的价值了…
等到了孟加拉设省的时候,帝国高层已经没什么兴趣搞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了,有这钱干啥不好,干啥非要和这些三角洲过不去啊。
所以孟加拉这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开发也只局限于一些不会受到水灾影响的地方。
工业不行,农业也不行,只能靠着恒河中转贸易弄点外快,所以孟加拉省的经济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
以后这地方可能会迎来发展,但是现在吗,还太早了。
因此罗志学的视察兴趣也不大,来这里纯粹是因为这地方是新设立的省份,这路过都不来看一看也不太好。
加上舰队也需要休整补充物资,所以来待了两天,然后就启程走人了。
视察舰队再一次起航后,将不会在印度半岛上的多个小规模的直辖领地停留,而是会直奔锡兰岛而去。
锡兰岛,这应该是大楚帝国比较重视的一个海外领地了,老早就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这个岛屿,然后大军出击,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彻底的本土化处理,随后开始建设了军事基地,港口,并鼓励官方移民。
到如今,锡兰岛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掌控印度洋的战略要地!
在这里,有着海外领地里很少见的大型造船修船工业,还有钢铁厂,机械工业……而这些工业其实都是为了海军以及过往船只服务的。
科伦坡造船厂早年,更是海军自己搞的战舰修理所,后来转为民用,移交给了工业部而已。
如今的锡兰岛科伦坡,乃是锡兰省巡抚驻地,它还是印度守备司令部,陆军第二十四军军司令部,印度洋舰队司令部,第四舰队司令部等一系列重要文武机构的驻地。
其战略地位,大概上和马六甲省的新加坡相当!
因为往来印度洋的船只,基本都需要在科伦坡中转,补充煤炭淡水等各种物资。
锡兰岛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就是一艘在印度洋中间永不沉没的战列舰,其战略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这地方,也是罗志学的重点视察地方!
并且和在马六甲视察只局限于新加坡城不一样,罗志学还会乘坐火车来个环岛视察。
因为锡兰岛里的人口不少,目前有三百多万人口,而且当年的肃清作战进行的非常彻底,因此到如今的锡兰省除了距离金陵城远一些,气候不太一样外,其他各方面和本土省份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罗志学还在皇家公主号的时候已经看到了。
从甲板上往外看去,前方的科伦坡城区和本土的沿海城市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甚至还能看见诸多的传统中式建筑,连寺庙道观都有不少。
而且也有着本土城市里特有的滚滚浓烟的特征……可别觉得这滚滚浓烟不好,这每一道浓烟的背后那都是一座大工厂。
之前去个孟加拉建德……他们想要浓烟遮城还求而不得呢。
抵达科伦坡城后,罗志学按照惯例接见了当地的锡兰省巡抚以及印南巡抚,当地的几个重要军方将领,还有其他几个赶来的地方文武官员。
第二天视察军事,第三天视察工商业。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罗志学则是坐上了装甲列车,开始了岛屿内地的视察。
锡兰岛上的铁路网,相对其他海外领地而言,如孟加拉,缅甸等地方而言,要多不少……小小一个岛屿里,有着三竖一横所构成的铁路网,总里程达到了七百多公里。
看似七百多公里不多,但是对于一个海外领地,而且还是面积不算大的海外省而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早年在这里修这么多铁路,早期是出于军事防御需求,后来则是当地经济开发需求。
只不过由于铁路建设的比较早,而且建设的时候都是按照应急军事铁路标准来建设的……所以铁路线建设的比较整体水平算一般,最高运行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
不像是在本土地区的铁路,快速客运专列基本已经能够做到每小时六十公里的时速,同时也大规模采用夜间运营,整体的运输效率是要远远高于海外其他地区的铁路的。
而锡兰岛这边的话,铁路水平大概还停留在三十年代水平。
看似只差了十来年时间,但是在这个技术年年都有变化,十年都能出现巨大变化的时代了,这十来年的技术差距其实已经很大了。
十年前,楚国海军都还在使用单发步枪呢,现在都在大规模使用小口径连发步枪了,并且采用无烟火药子弹的新一代步枪,已经进入了多款样枪测试竞争的阶段。
按照这么个进度,等罗志学视察回来,下一代的无烟火药小口径连发步枪,基本也就能够确定下来了。
至于最后谁家的新步枪能够中标,成为大楚帝国三军的下一代统一制式新步枪,这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的水平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步枪招标,军方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下一代使用无烟火药的制式步枪,将会进行三军统一,即陆军,海军,近卫军使用同一种步枪。
顶多再根据具体兵种的需求,细分步兵长枪管版,海军以及陆战队等短管版本,骑兵、炮兵等辅助兵力的超短管版本。
军务院的大佬们,已经受够了同时服役使用多种主力步枪,进而导致需要同时维持多套后勤保障体系,后勤供应也很麻烦……因为虽然都是使用八毫米黑火药标准子弹,但是后续河北武器公司又搞出来了一个所谓的改进版八毫米子弹,以更好的匹配他们的二十六型步枪。
就连陕甘武器公司那边,也搞出来了一种更适合机枪使用,重量要更大一些的八毫米子弹。
这也就导致了,楚军里现在使用的八毫米口径的子弹,看似只有一个口径,但实际上有好多种……而且其中有些还无法通用。
这让军方高层早期推动的统一弹药供应成为了笑话……以至于在八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时代里,弹药供应比十一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时代里更复杂。
当年各大武器公司,可没有单独搞出来独家的十一毫米子弹,都是生产统一规格的十一毫米子弹。
但是到了八毫米黑火药子弹时代后,虽然依旧有通用的标准八毫米子弹,所有步枪和机枪都能使用……但是各大武器公司为了自家武器专门优化设计出来的八毫米子弹,其他无法在其他枪械上使用的,或者使用起来存在精度差,卡壳等诸多问题。
而一线部队为了性能以及安全,自然会倾向于使用搭配的特制子弹。
如此一来,军方就得同时采购并供应七八种八毫米口径的子弹……这对后勤系统而言简直是灾难。
所以现在的军方高层,是恨不得把现在的一大堆使用八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枪械全部扔了,然后装备新式的无烟火药子弹的枪械!
因为这样一来,除了机枪子弹获得了特例,可以继续研发使用专门的重机枪子弹外,其他枪械只使用一种八毫米口径的无烟火药标准步枪弹。
下头谁要是敢再搞另外几种八毫米的无烟火药子弹了来,军务院的军方大佬们就要提刀杀人了。
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军务院的军方大佬来,在罗志学的授意下,强行制定了下一代三军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步枪乃至机枪……只用一种枪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搞诸多乱七八不同子弹的需求了。
而这也导致了五大武器公司在新式步枪的研发竞争中,空前激烈……尤其是两大步枪研发制造厂家,也就是河北武器公司以及汉天武器公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相当的激烈。
其中的汉天武器公司,是以二十四型步枪为基础,通过改进设计后研发出来,能够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步枪……说白了就是二十四型步枪的无烟火药子弹版本。
但是河北武器公司的新步枪却是不一样……他们没有在二十六型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是另起灶炉,重新研发了一种新式步枪。
当然了,一些基本的设计还是和二十六型步枪有比较大的共同出,比如旋转后拉机,前段闭锁。
但是弹仓设计则是完全不一样,他们采取了完全体的内部弹仓,可以装填五发子弹……这和他们之前的二十六型步枪以及二十五型步枪的都使用下突弹仓完全不一样。
也和汉天武器公司的二十四型步枪的下突弹匣,双排供弹设计不一样。
他们的这一设计理念,也是基于很多军方,主要是陆军那一群将领们非常的讨厌步枪的下突弹仓或弹匣有关……哪怕是已经使用多年,但是相当多一部分陆军将领依旧做梦都想把这个该死的下突弹仓或弹匣给取消掉。
你要问他们具体什么理由,不外乎就是增加重量,不美观,影响战术动作只之类的。
这也是当年二十四型步枪没有被陆军看上的原因……不是二十四型步枪不够好,而是陆军的部分将领实在不喜欢那个可拆弹匣。
而且双排供弹的二十四型步枪,加上尾端闭锁的短行程设计,而且还能拆卸弹匣随时换上一个装填子弹的新弹匣……这些加起来,就导致了二十四型步枪的射速是非常恐怖的。
在熟练射手的手中,这玩意的射速和后世的半自动步枪也没啥太大的差别。
在很多人眼里,这款步枪除了贵没啥缺点!
然而,就是因为这玩意射速太快,所以陆军甚至专门让汉天武器公司搞了一个间隔卡片,把弹匣装弹变成了顶部单发装弹,硬生生的把一款弹匣连发步枪,变成了单发步枪。
理由就是不加以限制的话,这玩意射速太快,陆军方面的很多高层认为这样快的射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打的快不意味着能杀伤更多的敌人,但是一定会造成更多的消耗。
而且作战的时候打的太快,士兵身上的子弹很快就会打光,到时候没有了子弹也只能和土著拼刺刀了。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就导致了陆军里装备的部分二十四型步枪,相对比海军那边使用的原型版,是多了个隔断卡片的,说是连发步枪,更不如说是新式单发步枪。
反正挺奇葩的!
你要反驳,人家还能拿出来一大堆理由来辩解。
最终就搞的现在这种尴尬情况。
而为了针对陆军方面的需求,河北武器公司的设计师们,很从心的把新枪设计成了全内置弹仓的新枪设计。
但是新设计自然也免不了会有诸多问题,据说在各种前期测试的时候,河北武器公司的新枪表现的并不好,精度和射程还不错,但是故障很多,时不时就来个卡壳……
面对这种故障诸多的新枪,海军以及武装税警都已经明确表态,新枪将会更加倾向于二十四型步枪的改进版。
至于河北武器公司的那支烂新枪,你们陆军非要的话,那么就你们自己搞去吧,这什么三军统一步枪也别指望了。
对此,陆军方面也很纠结……
而河北武器公司也很无奈……他们的二十六型步枪,看似也能改进……但是这玩意的底子可是十八型步枪啊,那可都是单发步枪时代的产物了,后来一直修修改改到二十六型步枪,可以说改进潜力已经耗尽了。
他们也尝试改进,但是改出来的新枪性能太差,零部件复杂,精度也不高,故障也多……所以他们才会启用全新的设计啊。
只是新枪的纸面性能虽然不错,但是故障多却是硬伤……想要完善的话那估计要好多年呢,同时五发内置弹仓也让一部分陆军将领以及海军,武装税警的反对。
陆军内部有人支持内置弹仓,但是也有人支持下突弹仓,倾向于更低的弹容量。
所以,到最后,陆军内部形成的意见是不是要这款新步枪,那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大楚帝国的下一代制式步枪之争,还有极大的变数。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