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陈友重是正儿八经的会试进士科出身,早些年对技术可谓是一窍不通,但是他很早就被分配到工业部工作,长年累月的工业部工作当中又多次下放到下属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此也在慢慢的接触并学习,多少知道一些技术上的事情。
你让他搞技术,那肯定是不靠谱的,但是你让他推动技术发展,认清技术价值这些东西,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属于虽然不是厨师,但却是一个资深食客,对美食也有着自己的鉴赏水准。
这也和工业部的特殊性有关系,在工业部工作哪怕是干行政工作,但是多少也会接触技术上的东西。
大楚帝国里的工业部,其主要职责,并不是说管理官方资产并保值增值这些东西,而是根据帝国战略需求,对国防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先导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并进行管理运营。
其先导产业比较特殊,先导产业也可以称之为新技术产业,但并不是所有新技术产业,有些新技术产业不用工业部搞,人家民间资本就一拥而上了。
但是有些新技术出来后,民间资本观望或因为实力的问题而不涉足,那么工业部就会进行前期投资,把前期做起来,给民间资本打个样板,以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流入,后续则是看情况退出产业。
如早期的纺织产业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开始是官方资本大规模进入,打造样板,等民间资本也涌入其中后,官方资本就陆续退出了纺织产业,到目前为止,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纺织公司只有一家汉天纺织公司,其他的都被陆续出售了。
汉天纺织公司之所以还留着没有被出售,还是早就转型为特种纺织产品企业了,主要生产各类军需纺织产品或特种纺织产品。
主要产品有军服,军用毛毯,军用橡胶雨衣,军用橡胶水鞋,军用帐篷以及对外提供各类防水类纺织品,特殊类型的纺织产品等。
汉天纺织公司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以特种纺织产品、军用纺织品为核心业务的特殊类型的纺织企业,其民用纺织业务早就已经出售转让了。
不过先导产业目前工业部搞的也不算多。
工业部的主要投资运营领域,还是集中在国防以及基础民生产业里。
如矿务,冶金这两大行业,就一直是工业部的重要工作,勘测开采各种矿产,然后冶炼成为钢铁或各种合金材料,开采煤炭,开采金银铜等贵金属等等都是属于投资规模非常大的资本密集行业,同时回报周期也比较长,民间资本进入其中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乃至风险。
因此大楚帝国里的矿务以及冶金行业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官方资本占据主导,民间资本为辅的状况。
还有一些基本民生行业,比如航运、长途公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煤,供气(煤气),建筑行业里的大型施工建筑企业。
而上述的各种所属企业里,也不仅仅有工业部直属企业,还有各个省、府两级地方财政投资建设的官办企业,至于更低的县、镇两级财政,并没有投资成立官办企业的权限。省府两级官办企业虽然所有权归属当地地方财政,但是省府两级地方财政想要投资官办企业,都需要获得工业部的审核以及批准。
同时工业部对省府官办企业拥有监督权限,大规模投资,企业重组和兼并等都需要获得工业部的批准。
大楚帝国虽然准许省府两级,自筹资金搞官办企业,但是也有着比较大的限制,不是说当地官员脑袋一拍,想要财政出钱搞企业就能搞企业的了。
之所以搞成这样子,是大楚帝国高层想要依靠工业部来把控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布局,推动生产力的持续提升……但是用官方资本为财政赚钱,这绝对不是工业部的目的,甚至是帝国高层严加提防的方向。
为什么严加地方官方资本牟利?
在一个官本位帝国里,官方直接下场做生意,并且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生意,那么民间资本也不用活了……汉天纺织公司的民用纺织业务为什么逐渐没落了?不是他们自己无能,而是官方为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主动出手对汉天纺织公司进行了打压,并进行了业务转型。
不打压?
早些年的汉天纺织公司依靠官方资本的身份畅通所有市场,甚至利用行政手段打击苏秦纺织公司等竞争对手,搞各种垄断,非正常手段竞争打击对手,一度给整个纺织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纺织产业是何等的重要,那可是近代工业里的龙头引擎,就被这么一家怪胎一样的超大型官办纺织公司给压制了!
后来帝国高层果断出手,直接一巴掌把汉天纺织公司打的原地转了几十个圈,然后老老实实的逐步放弃民用纺织业务,转型干特种纺织去了,最后干脆是把民用纺织业务彻底出售。
之后,大楚帝国里的民用纺织市场上,再没有任何一家官方资本企业涉足其中。
如此才迎来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大松绑,涌现了一大批民营中大型纺织企业,而这些纺织企业的迅速发展,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尤其是机械,钢铁,煤炭,交通等产业的发展。
真正发挥出来了纺织行业是近代工业发展引擎的巨大作用。
现在的纺织产业,在大楚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里,其经济比重长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纺织产业对税收,就业的贡献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庞大的纺织行业所带来的各类机械,交通,材料,煤炭等需求,将会极大的刺激各类上游产业,最终导致整个工业体系持续发展的情况。
这是属于非常典型的需求催生市场,市场推动技术发展的情况。
大楚帝国自身数亿人口以及海外数亿人口的庞大穿衣需求,催生了帝国庞大的纺织产业,帝国庞大的纺织产业又催生了庞大的机械设备,煤炭,交通等需求。
大楚帝国的早期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纺织产业上。
后来基础设施投资、出行、食品产业才逐步接过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一起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壮大。
这就是衣食住行!
食,这玩意虽然是超级刚需,但是粮食很难进行工业化,因为并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加工,相当多一部分粮食粮食种出来就能吃,顶多就是脱皮或磨面而已……放在工业时代里,顶多搞个面粉厂,碾米厂之类的东西,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没什么太大意义。
住,这体现在建筑设施的建设上,这也是一大需求,不过是属于比较后期的需求,毕竟人们在没钱的时候,住土房里乃至窝棚里甚至睡大街上都是可以的……
而行,和住一样,都是属于后期需求……不管是乘坐火车还是轮船出行,又或者乘坐马车乃至开车出行,这些都是属于后期需求,并不刚需……毕竟人自己有腿,能走路。
上述三种人们的所谓超级刚需,其实在农业时代里都不具备发展工业的特性,唯独衣不一样。
首先衣服这玩意也是超级刚需,甭管你有钱没钱都得穿衣服;
其次这玩意还是一种需要多道工序生产的产品,天然具备工业产品的特性……而且门槛还不高。
于是乎几乎所有近现代国家的工业起步阶段,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大楚帝国为了工业的整体发展,不仅仅在纺织业上搞松绑,在整个轻工业行业乃至部分重工行业里都搞松绑。
工业部目前基本不涉足轻工行业,主要搞的都是工业分类里的重工业为主。
其中的国防工业又是工业部里的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五大武器公司都是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只不过虽然都是工业部直属企业,但是五大武器公司之间的竞争却是非常的激烈。
毕竟五大武器公司也有着他们内部的诉求,主管官员想要升职,中低层的聘用员工们想要更多的薪水待遇等等。
然而武器市场却是有限的,能够吃下多大的市场,赚多少的钱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自身了。
而陕甘武器公司在这一场漫长的竞争里显得不咋地,其核心子公司,也就是长安兵工厂的枪械业务已经只剩下陕七式骑兵手枪,而且陕七式骑兵手枪眼看着也要被军方彻底砍掉了。
作为督办的陈友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当他看到厂里的年轻工程师马克勤递交出来的机枪设计方案后,顿时就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虽然不懂技术,不可能亲自去搞研发,但是看懂设计方案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也能够理解设计方案书里的一些设计指标数据代表着什么的含义。
口径是十一毫米,使用标准十一毫米子弹,但是设计方案里明确表明,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缩小口径为八毫米,以适应军方目前正在推进的小口径枪械计划。
十一毫米口径的设计型号下,极为显眼,也是最为关键的两项数据是:枪身重只有二十八公斤,加上一个三角枪架也只有六十五公斤!
这个重量,远远低于之前陆军提出的设计要求:全重低于一百公斤!
射速方面,理论射速可以达到六百发每分钟,甚至更高……但是因为陆军方面有要求,不能搞的射速太快,更也不能一口气把子弹全打光,不然陆军养不起……所以马科勤还专门搞了个缓冲器,以便使用单发,三发点射以及十发长点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射速,理论上最大战斗射速在四百发左右。
为了解决供弹问题,其设设计师,也就是年轻的工程师马科勤提出效仿连发步枪里的弹夹,可以做一种软式,装配一百发,甚至装更多子弹的弹连。
至于连续射击导致的枪管发热问题,马科勤简单粗暴的来个水冷……直接在枪管上弄了个水套筒,只要冷却水足够,随时添加,理论上这玩意的枪管就不存在过热问题。
而整个机枪最核心的设计,就是其非常独特的枪机结构……这玩意和之前的手摇机枪不一样,并不需要外力来提供动力进行击发、抛壳、再上膛这一整套动作。
而是直接利用子弹发射时所产能的后坐力动能,直接推动枪管尾部进行短后退,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抛壳,上膛,击发等动作。
也就是说,相对比手摇机枪,需要射手稳定均速的一边摇动机枪一边射击,这种机枪只需要直接扣下扳机,然后机枪就开始自动射击,如果不用缓冲器阻隔子弹,散热系统也能更上,并且不出现什么故障,子弹也管够的话,理论上这种枪机结构能够让机枪一直射击下去……
陈友重对很多技术细节其实不太在乎,他在乎的只有三个数据,枪身重量,全重量,以及战斗射速。
尤其是枪身重量!
区区二十八公斤的枪身重量,陈友重看到这数据后,彷佛都看到了三品的官帽子正在向自己招手……
长安兵工厂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弹药以及枪械生产的综合性兵工厂,督办的品级乃是正四品。
假如陈友重能够在任上做出成绩来,再往上一步那就是从三品了,从三品在工业部体系里,可以担任超大型工业部直属企业里的协办,或大型直属企业的督办,又或者是调回工业部担任各司的副司长了。
前途是大大滴有!
所以看到这份设计方案后,陈友重第一时间就召见了工厂里的工程师以及这款机枪的设计师马科勤。
详细了解了这款机枪的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过后,他还发现这款机枪的核心结构,包括枪管水冷套筒以及枪机结构都已经申请了专利……马克勤在学校学习阶段,就突发奇想弄出来了这种新枪机结构并申请了个人专利,随后又申请了水套筒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这款机枪的整体设计,是马克勤在入职长安兵工厂之后搞出来的,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但是里头的两个核心结构的专利权,却是属于马克勤个人的。
对此他首先和马克勤进行了交流……这专利问题要是不解决,他们长安兵工厂可没办法进行后续的生产。
而大楚帝国的专利制度是非常严苛的,哪怕是长安兵工厂这种官办重要企业,也不能侵犯专利……要不然的话,长安兵工厂早就自行生产改进二十五型步枪,天五式左轮手枪这些大热产品卖给军方了,不至于给河北武器公司那边搞代工。
好在马科勤虽然重视自己的专利权力,但是他之所以最终搞出来这款机枪的设计,并递交方案上来,就是有了专利授权的打算……
在专利授权上,陈友重也没有亏待马克勤,直接花了三万楚元的价格以及后续生产销售的前三千挺机枪售价百分之五的分成,以获得这两个核心专利。
这个价格保底就是三万楚元,最高则是可能达到十多万楚元,具体得看能卖出去多少,售价多少……
不过这玩意肯定不便宜就是了,因为这东西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对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都比较高,按照工程师们的预估,想要生产这玩意,制造成本以及专利成本还有自身的研发成本加起来,前面批次的机枪价格至少也得卖四百楚元以上才能保本……想要赚钱还得再往上加钱。
而马克勤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工程师,一夜之间就获得了三万楚元,并且未来还有可能再获得十几万的专利分成。
脸都笑歪了……他也没想到过上学时候的一次突发奇想,然后又顺手注册了个专利后,能够在一年年后的今天突然就让自己大发一笔。
唯一可惜的是,这款重机枪虽然是他完成的所有主要设计,但是除了枪机结构以及水冷结构外,其他的一些结构都是属于入职后的工作研究所得,属于职务发明专利,专利权是直接归属兵工厂自身的。
比如供弹用的弹连,枪机机构里的一些细节结构等等。
他实际上是在入职长安兵工厂后,利用工厂里的设备以及同事们的协助,最终才完成的整个机枪的设计工作,如此也才导致了整个机枪的专利权属于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他自己,一部分属于工厂。
这同样也是他为什么这么痛快的答应出让专利的缘故,除了价格比较满意外,还是因为这款重机枪,除了他自己的两个核心专利外,还得加上其他十多项专利才能够弄出来,这些专利凑在一起,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而他自己,签署了专利授权合同,拿到了钱后,直接就辞职走人了……手握三万巨款,还上个屁的班!
他作为大专生出身的技术人员,虽然刚入职就待遇比较高,但因为工作时间才几个月,因此目前一个月薪水也才二十多楚元而已,一年下来也就三百多。
三万楚元,他得干大几十年才能赚到。
更别说这机枪后续出售给军方后,他还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分成,这部分分成最高有可能达到十几万楚元呢。
这些钱,足以他躺平了……
当然,他也不是要躺平,而是想要回老家自己搞一个小机械厂什么的,他脑子里还有不少的新想法,想要搞一些发明创造……
而见识到了专利是真的这么值钱后,他也不愿意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工厂里工作,然后弄出来的研究成果都是属于职务专利,和他个人屁关系都没有……搞之前的机枪设计就亏大了,要不然这专利授权金还能拿的更多一些。
马克勤拿着钱,拍拍屁股回老家享福,顺便琢磨着创业搞发明去了,而陈友重则是拿着专利授权,指挥着一群工程师牛马们日夜加班干活,争取早日把样枪弄出来。
因为天天加班加点,不断施加压力,搞的那些工程师们怨气不小,只是这些工程师兜里可没几万块现金,可没办法放弃这种稳定高薪的工作,玩辞职那一套!
只能老老实实的加班加点进行各种研究,最后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完善了各种细节,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标准,最后搞出来了几挺样枪准备进行试射!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让他搞技术,那肯定是不靠谱的,但是你让他推动技术发展,认清技术价值这些东西,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属于虽然不是厨师,但却是一个资深食客,对美食也有着自己的鉴赏水准。
这也和工业部的特殊性有关系,在工业部工作哪怕是干行政工作,但是多少也会接触技术上的东西。
大楚帝国里的工业部,其主要职责,并不是说管理官方资产并保值增值这些东西,而是根据帝国战略需求,对国防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先导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并进行管理运营。
其先导产业比较特殊,先导产业也可以称之为新技术产业,但并不是所有新技术产业,有些新技术产业不用工业部搞,人家民间资本就一拥而上了。
但是有些新技术出来后,民间资本观望或因为实力的问题而不涉足,那么工业部就会进行前期投资,把前期做起来,给民间资本打个样板,以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流入,后续则是看情况退出产业。
如早期的纺织产业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开始是官方资本大规模进入,打造样板,等民间资本也涌入其中后,官方资本就陆续退出了纺织产业,到目前为止,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纺织公司只有一家汉天纺织公司,其他的都被陆续出售了。
汉天纺织公司之所以还留着没有被出售,还是早就转型为特种纺织产品企业了,主要生产各类军需纺织产品或特种纺织产品。
主要产品有军服,军用毛毯,军用橡胶雨衣,军用橡胶水鞋,军用帐篷以及对外提供各类防水类纺织品,特殊类型的纺织产品等。
汉天纺织公司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以特种纺织产品、军用纺织品为核心业务的特殊类型的纺织企业,其民用纺织业务早就已经出售转让了。
不过先导产业目前工业部搞的也不算多。
工业部的主要投资运营领域,还是集中在国防以及基础民生产业里。
如矿务,冶金这两大行业,就一直是工业部的重要工作,勘测开采各种矿产,然后冶炼成为钢铁或各种合金材料,开采煤炭,开采金银铜等贵金属等等都是属于投资规模非常大的资本密集行业,同时回报周期也比较长,民间资本进入其中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乃至风险。
因此大楚帝国里的矿务以及冶金行业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官方资本占据主导,民间资本为辅的状况。
还有一些基本民生行业,比如航运、长途公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煤,供气(煤气),建筑行业里的大型施工建筑企业。
而上述的各种所属企业里,也不仅仅有工业部直属企业,还有各个省、府两级地方财政投资建设的官办企业,至于更低的县、镇两级财政,并没有投资成立官办企业的权限。省府两级官办企业虽然所有权归属当地地方财政,但是省府两级地方财政想要投资官办企业,都需要获得工业部的审核以及批准。
同时工业部对省府官办企业拥有监督权限,大规模投资,企业重组和兼并等都需要获得工业部的批准。
大楚帝国虽然准许省府两级,自筹资金搞官办企业,但是也有着比较大的限制,不是说当地官员脑袋一拍,想要财政出钱搞企业就能搞企业的了。
之所以搞成这样子,是大楚帝国高层想要依靠工业部来把控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布局,推动生产力的持续提升……但是用官方资本为财政赚钱,这绝对不是工业部的目的,甚至是帝国高层严加提防的方向。
为什么严加地方官方资本牟利?
在一个官本位帝国里,官方直接下场做生意,并且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生意,那么民间资本也不用活了……汉天纺织公司的民用纺织业务为什么逐渐没落了?不是他们自己无能,而是官方为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主动出手对汉天纺织公司进行了打压,并进行了业务转型。
不打压?
早些年的汉天纺织公司依靠官方资本的身份畅通所有市场,甚至利用行政手段打击苏秦纺织公司等竞争对手,搞各种垄断,非正常手段竞争打击对手,一度给整个纺织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纺织产业是何等的重要,那可是近代工业里的龙头引擎,就被这么一家怪胎一样的超大型官办纺织公司给压制了!
后来帝国高层果断出手,直接一巴掌把汉天纺织公司打的原地转了几十个圈,然后老老实实的逐步放弃民用纺织业务,转型干特种纺织去了,最后干脆是把民用纺织业务彻底出售。
之后,大楚帝国里的民用纺织市场上,再没有任何一家官方资本企业涉足其中。
如此才迎来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大松绑,涌现了一大批民营中大型纺织企业,而这些纺织企业的迅速发展,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尤其是机械,钢铁,煤炭,交通等产业的发展。
真正发挥出来了纺织行业是近代工业发展引擎的巨大作用。
现在的纺织产业,在大楚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里,其经济比重长期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纺织产业对税收,就业的贡献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庞大的纺织行业所带来的各类机械,交通,材料,煤炭等需求,将会极大的刺激各类上游产业,最终导致整个工业体系持续发展的情况。
这是属于非常典型的需求催生市场,市场推动技术发展的情况。
大楚帝国自身数亿人口以及海外数亿人口的庞大穿衣需求,催生了帝国庞大的纺织产业,帝国庞大的纺织产业又催生了庞大的机械设备,煤炭,交通等需求。
大楚帝国的早期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纺织产业上。
后来基础设施投资、出行、食品产业才逐步接过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一起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壮大。
这就是衣食住行!
食,这玩意虽然是超级刚需,但是粮食很难进行工业化,因为并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加工,相当多一部分粮食粮食种出来就能吃,顶多就是脱皮或磨面而已……放在工业时代里,顶多搞个面粉厂,碾米厂之类的东西,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没什么太大意义。
住,这体现在建筑设施的建设上,这也是一大需求,不过是属于比较后期的需求,毕竟人们在没钱的时候,住土房里乃至窝棚里甚至睡大街上都是可以的……
而行,和住一样,都是属于后期需求……不管是乘坐火车还是轮船出行,又或者乘坐马车乃至开车出行,这些都是属于后期需求,并不刚需……毕竟人自己有腿,能走路。
上述三种人们的所谓超级刚需,其实在农业时代里都不具备发展工业的特性,唯独衣不一样。
首先衣服这玩意也是超级刚需,甭管你有钱没钱都得穿衣服;
其次这玩意还是一种需要多道工序生产的产品,天然具备工业产品的特性……而且门槛还不高。
于是乎几乎所有近现代国家的工业起步阶段,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大楚帝国为了工业的整体发展,不仅仅在纺织业上搞松绑,在整个轻工业行业乃至部分重工行业里都搞松绑。
工业部目前基本不涉足轻工行业,主要搞的都是工业分类里的重工业为主。
其中的国防工业又是工业部里的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五大武器公司都是工业部的直属企业,只不过虽然都是工业部直属企业,但是五大武器公司之间的竞争却是非常的激烈。
毕竟五大武器公司也有着他们内部的诉求,主管官员想要升职,中低层的聘用员工们想要更多的薪水待遇等等。
然而武器市场却是有限的,能够吃下多大的市场,赚多少的钱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自身了。
而陕甘武器公司在这一场漫长的竞争里显得不咋地,其核心子公司,也就是长安兵工厂的枪械业务已经只剩下陕七式骑兵手枪,而且陕七式骑兵手枪眼看着也要被军方彻底砍掉了。
作为督办的陈友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当他看到厂里的年轻工程师马克勤递交出来的机枪设计方案后,顿时就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虽然不懂技术,不可能亲自去搞研发,但是看懂设计方案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也能够理解设计方案书里的一些设计指标数据代表着什么的含义。
口径是十一毫米,使用标准十一毫米子弹,但是设计方案里明确表明,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缩小口径为八毫米,以适应军方目前正在推进的小口径枪械计划。
十一毫米口径的设计型号下,极为显眼,也是最为关键的两项数据是:枪身重只有二十八公斤,加上一个三角枪架也只有六十五公斤!
这个重量,远远低于之前陆军提出的设计要求:全重低于一百公斤!
射速方面,理论射速可以达到六百发每分钟,甚至更高……但是因为陆军方面有要求,不能搞的射速太快,更也不能一口气把子弹全打光,不然陆军养不起……所以马科勤还专门搞了个缓冲器,以便使用单发,三发点射以及十发长点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射速,理论上最大战斗射速在四百发左右。
为了解决供弹问题,其设设计师,也就是年轻的工程师马科勤提出效仿连发步枪里的弹夹,可以做一种软式,装配一百发,甚至装更多子弹的弹连。
至于连续射击导致的枪管发热问题,马科勤简单粗暴的来个水冷……直接在枪管上弄了个水套筒,只要冷却水足够,随时添加,理论上这玩意的枪管就不存在过热问题。
而整个机枪最核心的设计,就是其非常独特的枪机结构……这玩意和之前的手摇机枪不一样,并不需要外力来提供动力进行击发、抛壳、再上膛这一整套动作。
而是直接利用子弹发射时所产能的后坐力动能,直接推动枪管尾部进行短后退,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抛壳,上膛,击发等动作。
也就是说,相对比手摇机枪,需要射手稳定均速的一边摇动机枪一边射击,这种机枪只需要直接扣下扳机,然后机枪就开始自动射击,如果不用缓冲器阻隔子弹,散热系统也能更上,并且不出现什么故障,子弹也管够的话,理论上这种枪机结构能够让机枪一直射击下去……
陈友重对很多技术细节其实不太在乎,他在乎的只有三个数据,枪身重量,全重量,以及战斗射速。
尤其是枪身重量!
区区二十八公斤的枪身重量,陈友重看到这数据后,彷佛都看到了三品的官帽子正在向自己招手……
长安兵工厂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弹药以及枪械生产的综合性兵工厂,督办的品级乃是正四品。
假如陈友重能够在任上做出成绩来,再往上一步那就是从三品了,从三品在工业部体系里,可以担任超大型工业部直属企业里的协办,或大型直属企业的督办,又或者是调回工业部担任各司的副司长了。
前途是大大滴有!
所以看到这份设计方案后,陈友重第一时间就召见了工厂里的工程师以及这款机枪的设计师马科勤。
详细了解了这款机枪的可行性问题。
而了解过后,他还发现这款机枪的核心结构,包括枪管水冷套筒以及枪机结构都已经申请了专利……马克勤在学校学习阶段,就突发奇想弄出来了这种新枪机结构并申请了个人专利,随后又申请了水套筒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这款机枪的整体设计,是马克勤在入职长安兵工厂之后搞出来的,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但是里头的两个核心结构的专利权,却是属于马克勤个人的。
对此他首先和马克勤进行了交流……这专利问题要是不解决,他们长安兵工厂可没办法进行后续的生产。
而大楚帝国的专利制度是非常严苛的,哪怕是长安兵工厂这种官办重要企业,也不能侵犯专利……要不然的话,长安兵工厂早就自行生产改进二十五型步枪,天五式左轮手枪这些大热产品卖给军方了,不至于给河北武器公司那边搞代工。
好在马科勤虽然重视自己的专利权力,但是他之所以最终搞出来这款机枪的设计,并递交方案上来,就是有了专利授权的打算……
在专利授权上,陈友重也没有亏待马克勤,直接花了三万楚元的价格以及后续生产销售的前三千挺机枪售价百分之五的分成,以获得这两个核心专利。
这个价格保底就是三万楚元,最高则是可能达到十多万楚元,具体得看能卖出去多少,售价多少……
不过这玩意肯定不便宜就是了,因为这东西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对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都比较高,按照工程师们的预估,想要生产这玩意,制造成本以及专利成本还有自身的研发成本加起来,前面批次的机枪价格至少也得卖四百楚元以上才能保本……想要赚钱还得再往上加钱。
而马克勤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工程师,一夜之间就获得了三万楚元,并且未来还有可能再获得十几万的专利分成。
脸都笑歪了……他也没想到过上学时候的一次突发奇想,然后又顺手注册了个专利后,能够在一年年后的今天突然就让自己大发一笔。
唯一可惜的是,这款重机枪虽然是他完成的所有主要设计,但是除了枪机结构以及水冷结构外,其他的一些结构都是属于入职后的工作研究所得,属于职务发明专利,专利权是直接归属兵工厂自身的。
比如供弹用的弹连,枪机机构里的一些细节结构等等。
他实际上是在入职长安兵工厂后,利用工厂里的设备以及同事们的协助,最终才完成的整个机枪的设计工作,如此也才导致了整个机枪的专利权属于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他自己,一部分属于工厂。
这同样也是他为什么这么痛快的答应出让专利的缘故,除了价格比较满意外,还是因为这款重机枪,除了他自己的两个核心专利外,还得加上其他十多项专利才能够弄出来,这些专利凑在一起,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而他自己,签署了专利授权合同,拿到了钱后,直接就辞职走人了……手握三万巨款,还上个屁的班!
他作为大专生出身的技术人员,虽然刚入职就待遇比较高,但因为工作时间才几个月,因此目前一个月薪水也才二十多楚元而已,一年下来也就三百多。
三万楚元,他得干大几十年才能赚到。
更别说这机枪后续出售给军方后,他还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分成,这部分分成最高有可能达到十几万楚元呢。
这些钱,足以他躺平了……
当然,他也不是要躺平,而是想要回老家自己搞一个小机械厂什么的,他脑子里还有不少的新想法,想要搞一些发明创造……
而见识到了专利是真的这么值钱后,他也不愿意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工厂里工作,然后弄出来的研究成果都是属于职务专利,和他个人屁关系都没有……搞之前的机枪设计就亏大了,要不然这专利授权金还能拿的更多一些。
马克勤拿着钱,拍拍屁股回老家享福,顺便琢磨着创业搞发明去了,而陈友重则是拿着专利授权,指挥着一群工程师牛马们日夜加班干活,争取早日把样枪弄出来。
因为天天加班加点,不断施加压力,搞的那些工程师们怨气不小,只是这些工程师兜里可没几万块现金,可没办法放弃这种稳定高薪的工作,玩辞职那一套!
只能老老实实的加班加点进行各种研究,最后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完善了各种细节,制定了详细的工艺标准,最后搞出来了几挺样枪准备进行试射!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