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符赵两家的联姻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水面,只激起了些许微弱的波澜。
别看早朝的时候群臣都要恭恭敬敬地拜见帷幕后的符皇后。
可他们都很清楚,就连符彦卿都被“软禁”在魏州不得动弹,足可见这位符皇后纯粹就是个摆设,符赵两家的结姻自然也就无甚影响。
每当朝会,群臣们面朝的是帷幕,眼睛看的却都是最前头的首相范质。
在先帝郭荣宾天后, 以范相公为首的三名宰执兼枢相,才是这大周朝真正的掌舵者。
又是一次朝会日。
六岁的娃娃皇帝郭宗训高坐帝位,他身侧是帷幕后影影绰绰的皇后符氏。
今日朝会只有一项重要议题,那就是先帝郭荣的葬礼。
乱世时期军事压力巨大,中原五朝都不约而同地将绝大部分财政预算花在了军队上。
再加之五代皇帝多出身微末,起于穷苦, 故而在登基之后他们大多都崇尚简朴。
郭威郭荣这父子两自然也不例外。
这父子二人的嫔妃都只有个位数, 执政期间皇宫几乎没有增加过宫女内侍,一应用度也是越简单越好。
按照郭荣的死前立下的遗嘱,他坚持薄葬,陪葬品不含任何金银,仅仅只是些常穿的衣物以及一张最新的周朝疆域图。
可即便是薄葬,身为帝王,该讲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
按照此时惯例,皇帝下葬须设“大礼五使”主持葬礼。
分别为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以及桥道顿递使,其职责看差遣名便可知一二。
其中负责山陵使统筹全局,通常由宰相担任。
而负责疏通道路、修筑陵墓的桥道顿递使则常由陵墓所在地方长官兼任。
其余三个差遣也多由朝中重臣充任。
三相王溥望着身前正娓娓而谈的范质,不免有些担忧。
这大礼五使的名单由范质提出,大体也得到了另外两位宰执的认可。
但对于其中一个名额,王溥稍有意见。
王溥不由回想了昨日在政事堂中的争执。
“范相公,让窦仪任礼仪使,是否稍有不妥?”
“这有何不妥,窦仪本官为礼部侍郎,于礼法上钻研颇深,出任礼仪使正可谓人尽其用。”
“可窦仪在洛阳......”
“这事过去已有两载,能有什么影响?王相公, 这人选明日就要递交上去, 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再说也毫无更改之必要。”
面对范质的强势,以及不置可否的魏仁浦,王溥最终只能艰难点头。
可他心中仍有担忧。
范质执意要起复赋闲在家的窦仪,这毫无疑问会向外界传达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朝堂并不在意武将勋贵们的看法,甚至还要继续削武将勋贵的权。
显德三年时,窦仪在洛阳整倒了鱼肉百姓的韩伦,迫使朝廷将韩伦发配去沙门岛从军,韩令坤也受父亲牵连,至今驻守在河北,远离了开封这个政治中心。
韩伦案直接推动了大周刑统的出台,武将勋贵的特权因此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出于对窦仪的保护,也为了平息武将勋贵的愤怒,郭荣剥夺了窦仪的差遣,勒令他在家反思。
这一反思就反思了近两年。
这两年间窦仪一直窝在开封的家里,几乎不出家门,也甚少会见朝臣,仿佛这世间就没他这个人存在。
遭殃的不止是窦仪一人,他四个为官的弟弟也深受牵连,两年内本官原地踏步不说,还都被“发配”去了闲散衙门。
曾经名满天下的“窦氏五龙”也因此黯然无色。
天下人忘记了窦仪,范质却没有忘记。
在郭荣宾天后,范质便想趁着帝王葬礼的机会起复窦仪。
先给窦仪安排一个礼仪使的临时差遣,待到葬礼顺利结束后就能趁势将窦仪转正。
王溥虽以吃瓜群众自居,可这事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幼帝继位,周朝形势如此之紧张,怎能再去撩拨那帮紧绷着弦的武将勋贵?
可他却无力阻止。
政事堂内范质一言九鼎,魏仁浦一向秉持沉默,单凭他王溥一人之力怎能阻挡范质?
王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范质递上名单,听着范质当着群臣的面宣读大礼五使的人选。
当听到范质朗声宣布“当以窦仪为礼仪使”后,一众与会武将仿佛向听到了什么鬼故事一般,表情分外精彩。
鬼故事本身并不吓人,但在朝会上讲鬼故事就很吓人了。
更何况讲鬼故事的还是当朝首相、托孤重臣范质,这就更吓人了。
有些武将甚至开始怀疑:这真是范质的意思?他能有这个胆子?莫不成是郭荣给他下的遗嘱?这就是郭荣的意思!
可即便如此,在朝会上也无人敢于当场反对。
说到底,窦仪并没有做错什么。
惩治鱼肉百姓的恶霸有错吗?放逐罪人也有错吗?
无论是从道义出发还是从律法出发都没有错。
错在这个时代不是个正常的时代罢了。
范质与郭荣有一点非常像,那就是固执。
他们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者。
这或许就是郭荣选择范质为托孤重臣的缘由。
自步入官场以来,范质就立下了人生的目标,那就是将这个颠倒的时代拨乱反正。
编纂刑统是为了如此,起复窦仪同样也是为了如此。
范质坚决要起复窦仪,理由太简单,朝堂上得过且过的虫豸实在太多,范质需要窦仪这样的硬骨头站在自己身侧。
他也不是没想过此举可能带来的影响,但他自信能够弹压下去。
待到范质宣读完人选,帷幕后的符太后轻轻颔首:“准。”
......
“范质欺人太甚!先帝宾天这才多久,他就这般无法无天了!”
韩通阴沉着脸摘下头顶的乌纱帽,甩手就砸在了墙上。
今日朝会,韩通自然也参加了,他憋着一肚子气,可在侍卫亲军衙门里他根本无处发泄。
等到散衙回家,他再也忍不住,将满腔怒火撒在了可怜的乌纱帽上。
摔了帽子韩通仍未解气,他怒目圆瞪,两脚就踹烂了一把昂贵的靠椅。
这“韩瞠眼”的绰号果真是没有起错。
韩家长子韩珪弯腰拾起乌纱帽,轻轻拍打着灰尘:“阿爹何必动怒,这对我韩家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别看早朝的时候群臣都要恭恭敬敬地拜见帷幕后的符皇后。
可他们都很清楚,就连符彦卿都被“软禁”在魏州不得动弹,足可见这位符皇后纯粹就是个摆设,符赵两家的结姻自然也就无甚影响。
每当朝会,群臣们面朝的是帷幕,眼睛看的却都是最前头的首相范质。
在先帝郭荣宾天后, 以范相公为首的三名宰执兼枢相,才是这大周朝真正的掌舵者。
又是一次朝会日。
六岁的娃娃皇帝郭宗训高坐帝位,他身侧是帷幕后影影绰绰的皇后符氏。
今日朝会只有一项重要议题,那就是先帝郭荣的葬礼。
乱世时期军事压力巨大,中原五朝都不约而同地将绝大部分财政预算花在了军队上。
再加之五代皇帝多出身微末,起于穷苦, 故而在登基之后他们大多都崇尚简朴。
郭威郭荣这父子两自然也不例外。
这父子二人的嫔妃都只有个位数, 执政期间皇宫几乎没有增加过宫女内侍,一应用度也是越简单越好。
按照郭荣的死前立下的遗嘱,他坚持薄葬,陪葬品不含任何金银,仅仅只是些常穿的衣物以及一张最新的周朝疆域图。
可即便是薄葬,身为帝王,该讲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
按照此时惯例,皇帝下葬须设“大礼五使”主持葬礼。
分别为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以及桥道顿递使,其职责看差遣名便可知一二。
其中负责山陵使统筹全局,通常由宰相担任。
而负责疏通道路、修筑陵墓的桥道顿递使则常由陵墓所在地方长官兼任。
其余三个差遣也多由朝中重臣充任。
三相王溥望着身前正娓娓而谈的范质,不免有些担忧。
这大礼五使的名单由范质提出,大体也得到了另外两位宰执的认可。
但对于其中一个名额,王溥稍有意见。
王溥不由回想了昨日在政事堂中的争执。
“范相公,让窦仪任礼仪使,是否稍有不妥?”
“这有何不妥,窦仪本官为礼部侍郎,于礼法上钻研颇深,出任礼仪使正可谓人尽其用。”
“可窦仪在洛阳......”
“这事过去已有两载,能有什么影响?王相公, 这人选明日就要递交上去, 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再说也毫无更改之必要。”
面对范质的强势,以及不置可否的魏仁浦,王溥最终只能艰难点头。
可他心中仍有担忧。
范质执意要起复赋闲在家的窦仪,这毫无疑问会向外界传达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朝堂并不在意武将勋贵们的看法,甚至还要继续削武将勋贵的权。
显德三年时,窦仪在洛阳整倒了鱼肉百姓的韩伦,迫使朝廷将韩伦发配去沙门岛从军,韩令坤也受父亲牵连,至今驻守在河北,远离了开封这个政治中心。
韩伦案直接推动了大周刑统的出台,武将勋贵的特权因此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出于对窦仪的保护,也为了平息武将勋贵的愤怒,郭荣剥夺了窦仪的差遣,勒令他在家反思。
这一反思就反思了近两年。
这两年间窦仪一直窝在开封的家里,几乎不出家门,也甚少会见朝臣,仿佛这世间就没他这个人存在。
遭殃的不止是窦仪一人,他四个为官的弟弟也深受牵连,两年内本官原地踏步不说,还都被“发配”去了闲散衙门。
曾经名满天下的“窦氏五龙”也因此黯然无色。
天下人忘记了窦仪,范质却没有忘记。
在郭荣宾天后,范质便想趁着帝王葬礼的机会起复窦仪。
先给窦仪安排一个礼仪使的临时差遣,待到葬礼顺利结束后就能趁势将窦仪转正。
王溥虽以吃瓜群众自居,可这事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幼帝继位,周朝形势如此之紧张,怎能再去撩拨那帮紧绷着弦的武将勋贵?
可他却无力阻止。
政事堂内范质一言九鼎,魏仁浦一向秉持沉默,单凭他王溥一人之力怎能阻挡范质?
王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范质递上名单,听着范质当着群臣的面宣读大礼五使的人选。
当听到范质朗声宣布“当以窦仪为礼仪使”后,一众与会武将仿佛向听到了什么鬼故事一般,表情分外精彩。
鬼故事本身并不吓人,但在朝会上讲鬼故事就很吓人了。
更何况讲鬼故事的还是当朝首相、托孤重臣范质,这就更吓人了。
有些武将甚至开始怀疑:这真是范质的意思?他能有这个胆子?莫不成是郭荣给他下的遗嘱?这就是郭荣的意思!
可即便如此,在朝会上也无人敢于当场反对。
说到底,窦仪并没有做错什么。
惩治鱼肉百姓的恶霸有错吗?放逐罪人也有错吗?
无论是从道义出发还是从律法出发都没有错。
错在这个时代不是个正常的时代罢了。
范质与郭荣有一点非常像,那就是固执。
他们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者。
这或许就是郭荣选择范质为托孤重臣的缘由。
自步入官场以来,范质就立下了人生的目标,那就是将这个颠倒的时代拨乱反正。
编纂刑统是为了如此,起复窦仪同样也是为了如此。
范质坚决要起复窦仪,理由太简单,朝堂上得过且过的虫豸实在太多,范质需要窦仪这样的硬骨头站在自己身侧。
他也不是没想过此举可能带来的影响,但他自信能够弹压下去。
待到范质宣读完人选,帷幕后的符太后轻轻颔首:“准。”
......
“范质欺人太甚!先帝宾天这才多久,他就这般无法无天了!”
韩通阴沉着脸摘下头顶的乌纱帽,甩手就砸在了墙上。
今日朝会,韩通自然也参加了,他憋着一肚子气,可在侍卫亲军衙门里他根本无处发泄。
等到散衙回家,他再也忍不住,将满腔怒火撒在了可怜的乌纱帽上。
摔了帽子韩通仍未解气,他怒目圆瞪,两脚就踹烂了一把昂贵的靠椅。
这“韩瞠眼”的绰号果真是没有起错。
韩家长子韩珪弯腰拾起乌纱帽,轻轻拍打着灰尘:“阿爹何必动怒,这对我韩家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