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意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奋斗在五代末第二百一十一章 天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王朴的七进豪宅,地处皇城西华门外,离皇宫仅有百步不到的距离。

    当初王朴随郭荣入京,身无长物,只能租住左二厢一处偏僻小院,勉强安身。

    待到郭荣即位,郭荣立刻就征用了地段最好的一处豪宅,并赏赐给了王朴。

    虽说身居高位,但王朴的生活其实并不奢侈,家中只雇了两名仆役、四名婢女,以及一名新近购买的歌妓,再加上几名家人,统共也就十五号人,七进豪宅绝大部分都处于封存状态。

    王朴原来本想将豪宅退还给朝廷,但郭荣执意不收,王朴便只能勉强住下。

    正值午后,王朴府邸左侧的一处小门被推开,一名身着靛蓝色袍衣的年轻女子垂着头从门内走出。

    女子眉眼虽然很是普通,但身形十分婀娜,即便是袍衣内填充的厚重麻絮也难以掩盖其有致的身形。

    刚踏出小门,一阵寒风刮过,女子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将手放到嘴边哈了口热气,四顾张望一番,似是不太熟悉附近的环境,片刻之后,她才终于迈开碎步,朝城南走去。

    行了足有半个时辰,女子来到熙熙攘攘的第二甜水巷。

    第二甜水巷两旁俱是各色茶铺,整条巷内热气腾腾、茶香四溢。

    冬日严寒,若有闲暇,开封城里的百姓喜欢在温暖的茶铺里消磨时光。

    在这第二甜水巷里,天下茶叶皆可品尝到,有物美价廉的荆湘散茶,也有贵如黄金的闽越饼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皆可在第二甜水巷喝到符合他身价的茶水。

    年轻女子步入巷内,对两侧各式茶铺目不斜视,径直往巷尾的廖家茶铺行去。

    廖家茶铺是一家新近开业的小茶铺,装潢简朴,地段极差,在这第二甜水巷内甚是不起眼。

    走到茶铺门口,女子朝招呼客人的茶博士道:“要一壶最便宜的散茶。”

    女子嗓音清脆动听,茶博士正低着头打量脚下积雪,闻声抬起头打量了女子一眼:“好咧,客官稍等。”

    步入店内,客人寥寥,女子寻了个左近无人的边角位置坐下,过了一小会,一名身着褐衣的瘦削男子端着茶壶茶杯来到了桌前。

    瘦削男子正是袁立,年轻女子则是他三日前以一百六十贯的价格,卖给副枢密使王朴的歌妓,名为魏三娘。

    这种姓加排行再加性别的名字在此时相当常见,穷困人家大多缺乏文化,给子女起名也是相当的随意。

    魏三娘很小就被父母卖进了朝廷的教坊,专门学习音律乐器等技艺,并签订了十五年的文契,约定在教坊工作十五年之后,魏三娘便可恢复自由身。

    五年多前,正值后汉朝,文契约定的十五年还未满,郭威起兵造反,领兵进驻开封后,纵容麾下士兵抢掠开封。

    教坊这等年轻女子的富集之地,自然成了乱兵们重点照顾的对象,教坊中的歌妓乐师们要么被乱兵抢走蹂躏,要么趁乱逃出教坊,事后乱兵们为了销毁罪证,甚至一把火烧掉了教坊,致使教坊中的文契皆成灰烬。

    郭威建立周朝后,再度重建教坊,不过因为文契被毁,便只能重新招募歌妓乐师。

    魏三娘趁着兵乱幸运地逃回家中,听闻教坊被毁,便再未回教坊,而是留在家中孝敬父母。

    结果天不遂人愿,魏三娘家中本就不富裕,父母两人一生操劳双双病倒,魏三娘本来谈好的亲事也随之告吹。

    魏三娘虽然家中排行第三,但前两个哥哥尽皆早夭,为了救治父母,魏三娘今年年初不得已将自己卖给了袁氏牙侩铺,换取银钱为父母延医问药。

    似魏三娘这等精通音律乐器、且能歌善舞的年轻歌妓,在开封最起码能卖出两百贯,许多富贵人家都喜欢购置些优秀的歌妓,用于宴请宾客装点门面。

    袁立当时奉李延庆之命培养女察子,正好魏三娘主动卖身,袁立看中了魏三娘精湛的技艺以及悲惨的家世,用一百贯将她买下,晓之以情、动之以利,尽心尽力把她培养成了一名优秀且忠心的女察子。

    “三娘,这几日你在王家过得可还行?那王朴待你如何?”说着,袁立轻车熟路地将托盘上的茶壶茶杯,一一摆放到桌上,并给魏三娘倒上一杯热茶。

    这廖氏茶铺属于袁立,专门用于和派出去的察子们接头,顺带经营点茶水生意。

    “还过得去,王家人都很好相与。”魏三娘捧起热茶暖了暖冰凉的双手:“不过奴家这几日只与那王朴见过一面,他似乎很是忙碌。”

    王朴就买下魏三娘的那天召见了魏三娘一次,并随意问了几句魏三娘的身世以及精通的乐器,随后便将魏三娘安排进了一处小院,自此便再未召见。

    今日魏三娘借口要回家探亲,从王朴的妻子那得到了三个时辰的空闲时间。

    知道魏三娘在王家过得还算顺畅,袁立微笑着坐在她对面:“当然忙了,他可是枢相,忙是应当的。”

    “按照王朴的吩咐,他买下奴家,是要让奴家给他唱曲子听。”魏三娘揉了揉手中温热的茶杯,用极低的声调说道:“听其口气,观其神色,不像是要与奴家行男女之事,奴家与他恐怕要很多日子才能见上一面,此番也不知能打探到多少情报。”

    “这倒无妨。”袁立一点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只需按照王朴的吩咐,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他要求你做的事情,你尽力做好,他没要求你做的事情,你绝对不要做,这王朴极为谨慎,你切莫让他瞧出什么破绽。”

    魏三娘点了点头:“奴家会万分小心,绝不会让他瞧出破绽。”

    “很好。”袁立轻轻点头,低声吩咐:“往后你若能得空,就如今日一般,将一片树叶放在王家东墙左数第三块瓦下,第二天来此向我汇报便可,凡是你在王家听到的、看到的,都要详尽告诉我,即便未能打探到有用情报,你也无需着急,你的爹娘我会一直派人照看,你切莫担心。”

    魏三娘低下头,望着杯口升腾的雾气:“奴家明白了。”

    “好了,今日就到此为止,你想何时离开都可以。”说罢袁立起身端起托盘离开座位,往后厨走去。

    ......

    整个十一月,郭荣都过得很是舒心。

    先是初一,郭荣心心念念的伐唐之战终于开启,先锋官李谷领着三万人马先行南下,替后续大部队扫平道路。

    随后高丽国王,王昭派遣使者赴周朝朝贡,并求取封赏。

    高丽与周朝之间有契丹封锁陆路,高丽国王却坚决派出使者走海路赶赴开封,大大涨了周朝的脸面。

    之后西南方面传来大捷,王景领军围困凤州仅一月,凤州城内守军便开门投降,至此,山前四州全数收归,周朝讨伐蜀国的战略目标圆满完成。

    王景不但传来了捷报,还将俘虏的三千名蜀国士兵押赴开封,供郭荣处置。

    郭荣为了彰显此战的胜利,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献俘礼,并邀请驻开封的一百多名进奏使参加。

    进奏使是各州驻开封进奏院的主官,郭荣邀请他们参加献俘礼,就是要将朝廷大胜蜀国的捷报传往周朝各州,并借此警告和威慑各州的节度使:朝廷刚刚才击败蜀国,此番又要进军南唐,你们这帮节度使最好老老实实地待在驻地,稍有妄举,蜀国的山前四州便是榜样。

    蜀国驻守在山前四州的军队和官员,大多曾是中原人士,毕竟这四州在前前朝后晋时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后晋亡于契丹,四州守将才投靠的蜀国。

    献俘礼结束后,郭荣大大方方地赦免了三千名俘虏以及投降的官员,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的可以留下,不愿效力的则可自行离开,朝廷给付路费。

    山前四州既然已经收归,之后自然要将这四州纳入周朝的统治模式。

    帅军收服四州的老将王景,被任命为新收服的秦州的节度使,并继续兼任西南面行营都部署,基本上就是统管新收服的四州,防备蜀国的反扑。

    监军向训以及麾下的一万禁军,则返回开封修整,等到来年正月随郭荣南征。

    朝廷随后向四州派遣了四套行政班子,接手四州政务。

    到了十一月末,昭义节度使李筠给郭荣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北汉皇帝,刘崇死了。

    “刘崇这畜生,终于是死了。”郭荣得知这一好消息后,甚至忍不住口吐脏话。

    北汉以及它身后的契丹,这几年来一直带给周朝极大的边防压力。

    刘崇乃是前朝后汉创建者刘知远的亲弟弟,儿子又死于郭威之手,与周朝有国仇家恨、血海深仇,是坚硬的主战派,即便耗尽北汉区区十二州的国力,也一定要和周朝死磕到底。

    在位那几年,刘崇几乎是月月出兵骚扰周朝,时不时还往契丹、南唐和蜀国派些使臣,生生弄出个周朝包围网。

    如今随着刘崇的身死,以及蜀国的战败,这个包围网基本破灭。

    其实,刘崇早在去年年底就因为心忧国运愤懑而死,但北汉朝廷为了维持时局的稳定,也害怕周朝乘着国君新丧出兵讨伐,刻意隐瞒了皇帝刘崇的死讯,秘不发丧。

    直到今年十一月,李筠在带兵攻克北汉一处城堡,并俘虏一名北汉高官后,才获取到这一机要情报。

    报喜奏章是宰相王溥送来的,他也很是兴奋:“陛下,刘崇既然身死,那便无需太过担忧河东与契丹,我朝可以全力伐唐。”

    刘崇此人为了获取契丹的支持,甘愿仿照石敬瑭的做法,以父礼孝敬契丹皇帝,并将北汉大部分税赋都进贡给了契丹,以换取契丹的援兵。

    这一举动招致了北汉官员和北汉百姓的不满,刘崇作为北汉的开国皇帝,自然能压制住群臣力排众议,但他的后继者就没这个能耐了。

    契丹少了北汉的好处费,出兵袭扰周朝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毕竟契丹国内现在也乱得很,契丹国主耶律璟去年才平息两个兄弟的叛乱,如今还没安分多久,他那多如牛毛的兄弟里,又有人开始蠢蠢欲动。

    “是啊,胡卢河已经疏浚,河东刘崇那畜生也死了,草原上正处混乱,北边再无人能威胁我大周。”郭荣仰头长啸:“冥冥之中,一切都在助我周朝,这是天要助朕伐唐!天意在朕!”

    王溥被郭荣的情绪所感染,高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次伐唐,定可一举收服淮南!”

    郭荣适时地收住情绪,看着面前报喜的奏章,正色道:“话虽如此,朕却不可大意,中原已有几十载未与江南开战,尚不知南人战力如何,不可大意。”

    王溥当即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听闻李相公已帅军渡过淮河,不日便会传来战报,届时便可一睹南人战力几何。”

    李谷自十一月初一领兵南下后,进展神速,仅花了二十余日就到了淮河北边,如今已帅全军渡过淮河。

    过了三日,李谷的捷报也送到了开封。

    “陛下,淮南捷报,李相公麾下先锋官白延遇,破三千淮贼于来远镇。”王溥手执捷报,进入偏殿。

    郭荣却不着急看捷报,转而吩咐内侍:“取地图来。”

    来远镇这个地名郭荣很熟悉,但一时又有些想不起来。

    张守恩取来地图摊在御案上,郭荣定睛一看,一眼便看到来远镇。

    “来远?李谷竟已经深入到此地了?”郭荣又惊又喜,喜的是李谷进展迅猛,南人也许不堪一击,忧的是李谷带领三万大军深入到此地,恐怕有被敌军抄后路包围的风险。

    来远镇,位于淮河以南,在寿州城西南方六十里。

    王溥又道:“陛下,李相公在此击破淮贼守淮军三千人,全军度过淮河,并搭建好浮桥,目前已乘胜进军寿州。”

    郭荣这才想起,淮南呈上的军情到开封至少要三日时间,此刻想来李谷已经帅军到了寿州城下。

    “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李谷此番太过冒进。”郭荣忧心如焚,当即问道:“开封城剩余禁军准备如何,最快何日可以出征?”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奋斗在五代末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奋斗在五代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奋斗在五代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奋斗在五代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