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凤阳。
城头上的日月旗依旧飘扬,城内比起之前破城的当天,要热闹许多。
作为朱朝先攻克的第一座城池,尽管知道自己占据凤阳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朱朝先还是对凤阳城的治理下了很大心思。
入城的军队但凡有人敢抢劫,奸淫等行为,一律就地军法处置,绝不留情。
和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做斗争,如果自身也是一支封建军队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历史上这段时期,白莲教起义比他朱朝先闹的大了无数倍,最后的下场不还是被扑灭?
另外,城中的商户,百姓一应照常生活,驻城军队士兵,不得有骚扰百姓,商户的举动,买卖消费物品,全都需要有排正在场,并全部记录在册。
排正,是朱朝先设立在军队系统里的职位。其作用可以参考红色军队里的政委,排长负责作战指挥,排正负责纪律指挥。
排正有随时向朱朝先汇报的权力,同时,排长受到排正的监督,一旦有不法行为和违反军纪的行为,排正可以当场解除排长的武装,撤销他的职务,暂时接管队伍的指挥权。
当然,因为排正的巨大权力,其受到的制约也很明显。
首先排正的军衔比排长低,其次排正被其他人举报,必须亲自到朱朝先面前解释清楚。
另外,一旦在作战状态,排长发布作战命令排正不得随意阻挠,有意见可以保留,向朱朝先报备。
同时朱朝先规定,排正的任命,必须是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人。
而这个系统性学习,指的就是他刚刚在凤阳建立的随军政治军事学校。
整出这么个四不像,对朱朝先来说已经是很费劲了。
他不是学习红色思想的,对伟人的思想平时听的挺多,但实际知道的很笼统,心血来潮时买的毛概也只读了个一知半解。
最后,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弄出了这么个古怪的制度。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制度运行的还算可以,应该是新兴势力自带的朝气推动,一旦时间久了,这出自朱朝先之手的制度,想必就会出现弊端。
对凤阳士绅的剥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朱朝先部队的纪律性和所展露出的战斗力让这些人胆寒,他们不敢触怒朱朝先,最后都是乖乖交出了钱粮保命。
钱粮交出一半只是个契子,朱朝先真正想要的是这些人手里掌握的土地!
这才是他争霸天下的利器,也是维持部队凝聚力最简单有效的东西。
凤阳城的士绅没得跑,被朱朝先派人送过话,没两天就挨个交出了地契。
有那么一两家不愿舍弃身外之物的,暴起发难,想要突破重围冲出凤阳城,结果被守在街道外的奉天讨虏军士兵用火枪击退,后来想依靠高大院墙拼死顽抗,直接让朱朝先调来的五门虎蹲炮给吓的出来投降了。
有了这些地契,朱朝先就轻松许多,他在凤阳城召开分地大会,只要是没地的人,都能前来分到一块土地。
起初他以为效果也就那样,顶多把整个凤阳的无地百姓给吸引过来,到时候趁机从中挑选一些精装男子,顺势扩充一波军队,好应付接下来的战斗。
没想到,整个淮河以北被黄河肆虐的大地上,没有土地的流民,听到凤阳有人分地,一传十十传百,蜂拥而来。
“将军,这人也太多了,咱们养不起的!”
淮河边上,看着远处那趁着六月份洪水还没到来之前,争相通过干涸淮河的淮北流民,薛老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人,也太多了!
朱朝先脸上也是一副震撼的表情,他没想到,他真的没想到,淮北的流民,竟然多到了这个地步!
“先前明光招收的流民我都以为不少了,现在看来,淮北的局势不容乐观,不过,这对我们来说,也不算是个坏事。”
“这几天渡河的人,加一起得有五万了吧?”
薛老抿着嘴:“恐怕还要多一些...”
朱朝先笑了笑,望着仅有一河之隔却像是天壤之别的淮河南岸和北岸。
南岸土地平坦,植被茂盛,而北岸则是起伏不定,流沙与黄土地交错分布。
这是黄河五百多年以来夺淮入海带来的严峻后果,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被黄河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铺就,原本的土地不见踪影,大片大片上好的农田沦为盐碱地甚至是沙漠。
原本自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成为繁华之地的淮北,自北宋末年杜充扒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夺淮入海以后,这里就不再繁华,反而变得愈发贫困,穷苦。
周围日益繁盛,而偏偏淮北这里越来越穷,这也就导致几乎每年都有流民从这里逃难,四面八方,哪里有吃的他们就逃到哪里去。
“不怕来得多,就怕没人来,我现在最缺的就是人,粮食管够!”
不是朱朝先手里有粮食,他囤的粮食都不够自己的部队吃上半年,突然多出这么多人,粮食自然是不够的。
但是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打仗,硬仗!
炮灰,朱朝先很缺炮灰,他不冷血,但是朱朝先觉得,与其在淮北饿死或者是逃难到别的地方给别人当家奴换来一口饭吃。
不如在他的军队里当兵杀敌,活下来的话,钱,粮食,土地,地位,总之要什么有什么。
如果死了也不用怕,参军之前每人都会分一块地,家里有崽子的这块地就当给子孙留个根,没崽子的还会怕死吗?
现在朱朝先的部队,一千出头的人里,有四百都是受过多年军事训练,甚至有的还接受过红色思想教育的高质量军官。
让他们去冲锋陷阵实在可惜,以这四百人的水平,每个人都能至少管一个队的兵!
一队十个人,四百人乘十也就是四千人!
经过短暂训练,朱朝先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支人数高达四千,听他指挥具备基本军事素养的军队。
基本军事素养的来源,自然就是下放到队当军官的三百亲兵和一百老匪了。
如果再能经历几场战斗,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将会飞速提升。
只不过,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些人的武器装备。
朱朝先就是把库存的装备全拿出来,也不够武装四千人的。
“得想想办法了,扩完军,咱们就去打淮安,这座城打下来,军队也成型了。”
猛嘬了一口卷烟,朱朝先思考着未来,他的命运,不知道会走向哪里。
攻打淮安,是对是错?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城头上的日月旗依旧飘扬,城内比起之前破城的当天,要热闹许多。
作为朱朝先攻克的第一座城池,尽管知道自己占据凤阳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朱朝先还是对凤阳城的治理下了很大心思。
入城的军队但凡有人敢抢劫,奸淫等行为,一律就地军法处置,绝不留情。
和腐朽落后的满清朝廷做斗争,如果自身也是一支封建军队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历史上这段时期,白莲教起义比他朱朝先闹的大了无数倍,最后的下场不还是被扑灭?
另外,城中的商户,百姓一应照常生活,驻城军队士兵,不得有骚扰百姓,商户的举动,买卖消费物品,全都需要有排正在场,并全部记录在册。
排正,是朱朝先设立在军队系统里的职位。其作用可以参考红色军队里的政委,排长负责作战指挥,排正负责纪律指挥。
排正有随时向朱朝先汇报的权力,同时,排长受到排正的监督,一旦有不法行为和违反军纪的行为,排正可以当场解除排长的武装,撤销他的职务,暂时接管队伍的指挥权。
当然,因为排正的巨大权力,其受到的制约也很明显。
首先排正的军衔比排长低,其次排正被其他人举报,必须亲自到朱朝先面前解释清楚。
另外,一旦在作战状态,排长发布作战命令排正不得随意阻挠,有意见可以保留,向朱朝先报备。
同时朱朝先规定,排正的任命,必须是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人。
而这个系统性学习,指的就是他刚刚在凤阳建立的随军政治军事学校。
整出这么个四不像,对朱朝先来说已经是很费劲了。
他不是学习红色思想的,对伟人的思想平时听的挺多,但实际知道的很笼统,心血来潮时买的毛概也只读了个一知半解。
最后,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弄出了这么个古怪的制度。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制度运行的还算可以,应该是新兴势力自带的朝气推动,一旦时间久了,这出自朱朝先之手的制度,想必就会出现弊端。
对凤阳士绅的剥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朱朝先部队的纪律性和所展露出的战斗力让这些人胆寒,他们不敢触怒朱朝先,最后都是乖乖交出了钱粮保命。
钱粮交出一半只是个契子,朱朝先真正想要的是这些人手里掌握的土地!
这才是他争霸天下的利器,也是维持部队凝聚力最简单有效的东西。
凤阳城的士绅没得跑,被朱朝先派人送过话,没两天就挨个交出了地契。
有那么一两家不愿舍弃身外之物的,暴起发难,想要突破重围冲出凤阳城,结果被守在街道外的奉天讨虏军士兵用火枪击退,后来想依靠高大院墙拼死顽抗,直接让朱朝先调来的五门虎蹲炮给吓的出来投降了。
有了这些地契,朱朝先就轻松许多,他在凤阳城召开分地大会,只要是没地的人,都能前来分到一块土地。
起初他以为效果也就那样,顶多把整个凤阳的无地百姓给吸引过来,到时候趁机从中挑选一些精装男子,顺势扩充一波军队,好应付接下来的战斗。
没想到,整个淮河以北被黄河肆虐的大地上,没有土地的流民,听到凤阳有人分地,一传十十传百,蜂拥而来。
“将军,这人也太多了,咱们养不起的!”
淮河边上,看着远处那趁着六月份洪水还没到来之前,争相通过干涸淮河的淮北流民,薛老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人,也太多了!
朱朝先脸上也是一副震撼的表情,他没想到,他真的没想到,淮北的流民,竟然多到了这个地步!
“先前明光招收的流民我都以为不少了,现在看来,淮北的局势不容乐观,不过,这对我们来说,也不算是个坏事。”
“这几天渡河的人,加一起得有五万了吧?”
薛老抿着嘴:“恐怕还要多一些...”
朱朝先笑了笑,望着仅有一河之隔却像是天壤之别的淮河南岸和北岸。
南岸土地平坦,植被茂盛,而北岸则是起伏不定,流沙与黄土地交错分布。
这是黄河五百多年以来夺淮入海带来的严峻后果,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被黄河从上游带来的泥沙铺就,原本的土地不见踪影,大片大片上好的农田沦为盐碱地甚至是沙漠。
原本自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成为繁华之地的淮北,自北宋末年杜充扒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夺淮入海以后,这里就不再繁华,反而变得愈发贫困,穷苦。
周围日益繁盛,而偏偏淮北这里越来越穷,这也就导致几乎每年都有流民从这里逃难,四面八方,哪里有吃的他们就逃到哪里去。
“不怕来得多,就怕没人来,我现在最缺的就是人,粮食管够!”
不是朱朝先手里有粮食,他囤的粮食都不够自己的部队吃上半年,突然多出这么多人,粮食自然是不够的。
但是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打仗,硬仗!
炮灰,朱朝先很缺炮灰,他不冷血,但是朱朝先觉得,与其在淮北饿死或者是逃难到别的地方给别人当家奴换来一口饭吃。
不如在他的军队里当兵杀敌,活下来的话,钱,粮食,土地,地位,总之要什么有什么。
如果死了也不用怕,参军之前每人都会分一块地,家里有崽子的这块地就当给子孙留个根,没崽子的还会怕死吗?
现在朱朝先的部队,一千出头的人里,有四百都是受过多年军事训练,甚至有的还接受过红色思想教育的高质量军官。
让他们去冲锋陷阵实在可惜,以这四百人的水平,每个人都能至少管一个队的兵!
一队十个人,四百人乘十也就是四千人!
经过短暂训练,朱朝先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支人数高达四千,听他指挥具备基本军事素养的军队。
基本军事素养的来源,自然就是下放到队当军官的三百亲兵和一百老匪了。
如果再能经历几场战斗,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将会飞速提升。
只不过,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些人的武器装备。
朱朝先就是把库存的装备全拿出来,也不够武装四千人的。
“得想想办法了,扩完军,咱们就去打淮安,这座城打下来,军队也成型了。”
猛嘬了一口卷烟,朱朝先思考着未来,他的命运,不知道会走向哪里。
攻打淮安,是对是错?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