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年春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萧衍很“任性”的再次出家,“舍身”同泰寺。群臣们凑齐了一亿钱,将其赎回。于是萧衍还俗,继续潇洒的当皇帝。
他倒是潇洒了,可群臣们的钱也不是浪水打来的。他们拿了一文钱出去,都会十倍百倍的从普通百姓那里拿回来,更何况是一亿钱的巨款呢。
同泰寺大佛阁的顶层,萧衍正在打坐数着佛珠,等待朱异报告朝中大事。
自从萧玉姚那件事以后,萧衍对朝政已经越发惰怠,除了大员任免或者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如洪灾)外,其他事情皆由朱异处理后向其汇报结果。
“陈庆之上书说他之前北伐时受伤,到现在时常旧伤发作,希望能回建康,再与天子手谈博弈,宁愿做一个守卫皇宫的戍卒。”
听到这话,萧衍睁开浑浊的眼睛,忍不住叹息一声。
“子云(陈庆之表字)不是身体病了,他这是心病。跟在朕身边几十年,他这是想家了啊。”
“陛下所言极是,所以微臣特来请示,陈都督的职务应该如何调整。”
陈庆之对萧衍忠心耿耿,二人几十年情分,萧衍自然是不会怀疑对方的忠心。既然陈庆之通过官方渠道上表请求回建康,那就不能驳回对方的请求。
否则,会给众多朝臣一种“陈庆之马上要完蛋”的错觉。
“你觉得如何安排妥当?”
萧衍平静的问朱异道。
朱异这个人怎么说呢,贪污是没错,但朝政也确实是他打理的,这不仅是个脑力活而且是个巨大的体力活,现在的梁国中枢没了朱异还真不行!
这个人再怎么混账,起码他不可能谋反。既然不能谋反,那萧衍就会一直重用他。
“微臣以为,石头城拱卫台城,扼守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如平调陈都督戍卫石头城,这样陛下也能安心佛事。”
朱异小心翼翼的说道。
萧衍微笑点头道:“善,那就照此办理吧。”
“还有一事,坐镇寿阳的刘益守,前日上表要求北伐徐州,夺取彭城。”
刚刚才捐了一亿钱,现在各路朝臣们都在想着怎么样才能把损失捞回来呢,谁会想北伐啊!
萧衍对此心知肚明,微微摇头道:“让他安分点,语气委婉一些,不妨加些虚衔赏点财帛。听闻长城公主有孕在身,他这个驸马就不能安心等着孩子出世么?”
萧衍微微皱眉有些不悦,现在他对那种穷折腾瞎搞已经很厌烦了,只求天下无事太平就好。
“喏,微臣觉得刘益守此举不过是讨要粮饷,北伐也就说说而已。”
朱异小声附和道。萧衍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一个女儿显然无法满足刘益守的胃口,对方伸手要钱很正常。笃信佛教的萧衍,很能理解一个人男人对女色没有兴趣的时候,婚姻就会完全沦为利益结合的工具。
想来刘益守不会是个缺女人的!
“陛下,陈都督从南济阴郡回调建康,那原本的防务,由谁来负责呢?”
朱异终于把今日真正想说的问题说了出来,前面的都是在打埋伏。
这回萧衍没有问他的意见,而是直接说道:“成景俊为政地方颇有政绩,让他去吧,接任子云的职务。”
成景俊何许人也?
此人表字奇怪,字“超”,就一个字,范阳郡人,原是北魏淮阳太守成安乐之子,北魏将领。南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的时候,北魏淮阳镇都军主常邕和杀成安乐,以城内附南梁,与成景俊结下死仇!
成景俊为了替报父仇,在南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正月,时任北魏镇东参军的成景俊斩宿预城主严仲宝,献城归梁。
然后他隐忍十年不发,后面终于干了件大事。
南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常邕和担任鄱阳内史。成景俊买凶杀人,刺杀了常邕和,并杀其家人子弟,将其灭门。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萧衍竟然觉得此举是替父报仇,有当年桓温替父报仇的风采,乃是“义举”,宽恕了成景俊复仇行为,就连官都没有贬!
成景俊家仇得报,十分感激萧衍。后被萧衍外放到北豫州当刺史,屡有战功,治理地方颇有政绩。
此人到底怎么样另说,他让萧衍印象深刻绝对是真的。成景俊打仗的本事或许远不如陈庆之,但说道一根筋与刚烈恐怕犹有过之,而且自己有恩于对方,这个人是绝对不会投靠别人的。
萧衍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朱异就“恍然大悟”。成景俊这种油盐不进不肯送钱的,自然没什么好说。可是萧衍开口了也不能不给个交代。
“北豫州偏远,成景俊若是走了,谁可为政一方呢?”朱异疑惑问道。
北豫州在哪里呢?可不是挨着刘益守现在所在的寿阳这个“豫州”的,那是远在湖北咸宁附近。这里要是不安插个忠心的人为政一方,那叛乱只是迟早。
荆州扬州分两头,江州挑中间,这就是自东晋以来的南朝政治军事格局。荆州那边屡次造反,前车之鉴简直比过江之鲫还多!
“太子一事,朕愧对太子后人,那就封萧欢为江陵王,荆州刺史,撤销北豫州由荆州代管。其他诸子,都封为郡王,具体的你看着办吧。”
萧衍想到这件事就感觉心痛得很。
朱异听完大惊失色,哪怕他是个大贪官,也感觉此事异常不妥。
“陛下,现在的太子乃是三皇子萧纲!给前太子的子嗣如此高的封赏,会不会有些不合礼制?”
前任太子的儿子你如此封赏,那萧纲的儿子你要怎么封?长此以往,必定引发各种矛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算是朕对他们的补偿吧,你不必再多说了。”
萧衍语气虽然很平静,但似乎已经是打定主意一样。朱异深深一拜,退出佛阁后,只觉得遍体生寒,冰冷刺骨。
……
寿阳城刘益守所在府邸书房内,众多妹子联袂而来,看到桌案上堆得比她们还高案牍,又看到刘益守正在跟陈元康讨论政务,全都噤若寒蝉,一个个乖巧退出了书房。
坐在刘益守对面的陈元康笑道:“主公这里堆积如山的公务,倒是把家中小娘都给吓到了。”
“都是些破烂事,招贤馆要赶紧的搜罗些管理政务的人才。”
刘益守长叹一声,最近的事情确实太多了。
“其实主公可以等夺得徐州之后再来处理这些。很多人现在都在观望,不知我们的深浅。若是能夺取彭城,必定声名大噪,到时候还怕没有人才么?”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有时候又不完全是这个道理。
刘益守问道:“长猷(陈元康表字),你说偌大一个梁国,体制如此庞大而精细,为何处理不了州郡乡民之间的矛盾呢?”
古代就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最多到县城这一级别,其他的都是宗族来处理矛盾,并主张“民不举官不究”。流水的皇权铁打的宗族,无论谁当皇帝,只要不出现侯景、黄巢那样的人,盘踞在乡野的地头蛇们,都会过得很滋润。
“主公,你之前不是说要处理寿阳本地的各种诉讼么,案牍现在就在你桌案上摆着。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整天都处理这些,那真是神仙也忙不过来了。你看萧衍像神仙么?”
在建康混过一段时间的陈元康,对萧衍和南梁中枢的人极为鄙视,认为这些人跟当初洛阳的那些官僚一个德行,没被尔朱荣给干了,那是因为没遇到“梁国尔朱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事情,就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的。”
刘益守叹了口气,如果是羊姜这样的妹子,他可以说一说糊弄下,但陈元康实在是太聪明了,很多事情刘益守没办法跟他讲得太明白。
前世的时候,阿妹你看这个国家若是谈起法律条文的精细,只怕冠绝各国,无人可比。若是这些规矩能够用在阿富汗这样的地方,他们何苦会如丧家之犬一般最后狼狈撤离?
当年侵华日军战败的时候也比他们从容啊!
就算阿妹你看在阿富汗一件事也办不好,也断然没有让某个组织卷土重来道理。别人行,而且是比你弱了几个数量级的对手,但你却不行,那么问题一定不是出在实力上面。
实际上问题就是出在“法律援助”上面。
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就是最经典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律援助”。
他指出来了,什么事情是犯法的,什么事情是民不举官不究的,那么人们自觉遵从这个,统治的秩序自然就来了。
阿妹你看在阿富汗根本不去处理当地人的相关事宜,那么他们永远都是侵略者,无论他们干什么都一样!更别说这些人在那里坏事做绝了。
某个组织能卷土重来,同样不是因为他们是爱的战士用爱发电,而是因为他们深入基层,提供了最基本的秩序,处断了基层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成为了裁判的角色。
无论这个处断是不是合理的,但至少是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不是无序。
偷别家的鸡要罚款,杀别家的狗要赔钱,无故骂人要道歉,这就是最小的“法律援助”,虽然小,你却不能忽视。
不然没有这种处断,当事人双方就只能靠拳头大小来解决矛盾了。只是这样一来,混乱在所难免,何来的统治秩序?
这些例子刘益守当然没法跟陈元康解释,想了半天,他才解释道:“寿阳城内有个叫张三的,偷了李四家的鸡,炖了吃了不认账,李四要讨回公道的话,要找谁呢?”
陈元康秒懂,若有所思的点头道:“自然是得找我们,而不是找族老解决。要不然,谁能替他出头,他将来肯定就听谁的。以后族老要他们跟我们对着干,他们也没办法违抗,对吧?”
果然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刘益守拍了拍巴掌说道:“正是如此,萧衍不怕我们,那是因为他知道我们对付不了这样的事情,只能一时逞凶,做不到长足发展。
如今我们在寿阳落户,也要开设学校,更是要从本地甄选投靠我们的人,到异地去任职,将梁国的基层官吏逐步替换掉。如此一来,我们的地盘,就只知道有刘都督,而不知道萧衍了。”
只是这样一来,萧衍眼睛又不瞎,难道会看着我们胡搞?
陈元康疑惑问道:“若是萧衍派人围剿我们怎么办?这是在挖梁国的根基啊!”
“我们本来就是图着搞事情的,难道真就乖乖给萧衍当忠臣孝子?他们不动手,我们还不好意思动手呢?等他们动手了,我们正好一鼓作气扩大地盘。
萧衍怎么动作不管他,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陈元康仔细看了刘益守一会,这才感慨道:“你能这么想太好了,我之前还担心你会在梁国安逸一辈子。如今天下风云变幻,我刚刚得到消息,尔朱荣似乎有讨伐高欢的打算,高欢也打算在邺城迎战尔朱荣。
一番龙争虎鬥,天下大勢必然會因此而剧变。这寿阳待上几年尚且无碍,要是指望能安稳一辈子,那可就太难了。”
像是想起什么来,陈元康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刘益守道:“你让我掌管密谍,现在陈庆之的白袍军中已经有人暗中向我们提供消息,似乎是对他保皇的立场有所不满。”
果然!
陈庆之是萧衍的死忠,但白袍军中很多将领对萧衍是无感,甚至是很厌烦的。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当初北伐的时候,就他们七千人孤军奋战。要是蕭衍能派个几万人在其他方向助拳,最后北伐的结果会好看很多。
“陈庆之已经接到萧衍命令,戍守石头城,跟我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
陈庆之如果不在边境,那么戍守石头城对于萧衍来说是最优解。陈庆之大概也认为自己挡在石头城,可以阻止萧正德这样的心怀不轨之辈。
“对了,接替的人叫什么名字?”
刘益守好奇问道,计划第一步已经完成,现在是要进行第二步了。
“叫成景俊,北豫州刺史,远在荆襄,赴任只怕需要些时日。”
这件事不难打听,毕竟朝廷的公文自有渠道获知。
刘益守微微一笑道:“青黄不接,机会来了。”然而陈元康摇了摇头道:“陈庆之留下来一个人,不是他的嫡系,但是此人有点不好对付。”
“是谁?”
陈庆之身边那几个马大哈他都见过,打仗或许是把好手,但是守城可不仅仅是战场厮杀那么简单了。
“胡僧祐!”陈庆之说出一个令刘益守困惑的名字。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倒是潇洒了,可群臣们的钱也不是浪水打来的。他们拿了一文钱出去,都会十倍百倍的从普通百姓那里拿回来,更何况是一亿钱的巨款呢。
同泰寺大佛阁的顶层,萧衍正在打坐数着佛珠,等待朱异报告朝中大事。
自从萧玉姚那件事以后,萧衍对朝政已经越发惰怠,除了大员任免或者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如洪灾)外,其他事情皆由朱异处理后向其汇报结果。
“陈庆之上书说他之前北伐时受伤,到现在时常旧伤发作,希望能回建康,再与天子手谈博弈,宁愿做一个守卫皇宫的戍卒。”
听到这话,萧衍睁开浑浊的眼睛,忍不住叹息一声。
“子云(陈庆之表字)不是身体病了,他这是心病。跟在朕身边几十年,他这是想家了啊。”
“陛下所言极是,所以微臣特来请示,陈都督的职务应该如何调整。”
陈庆之对萧衍忠心耿耿,二人几十年情分,萧衍自然是不会怀疑对方的忠心。既然陈庆之通过官方渠道上表请求回建康,那就不能驳回对方的请求。
否则,会给众多朝臣一种“陈庆之马上要完蛋”的错觉。
“你觉得如何安排妥当?”
萧衍平静的问朱异道。
朱异这个人怎么说呢,贪污是没错,但朝政也确实是他打理的,这不仅是个脑力活而且是个巨大的体力活,现在的梁国中枢没了朱异还真不行!
这个人再怎么混账,起码他不可能谋反。既然不能谋反,那萧衍就会一直重用他。
“微臣以为,石头城拱卫台城,扼守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如平调陈都督戍卫石头城,这样陛下也能安心佛事。”
朱异小心翼翼的说道。
萧衍微笑点头道:“善,那就照此办理吧。”
“还有一事,坐镇寿阳的刘益守,前日上表要求北伐徐州,夺取彭城。”
刚刚才捐了一亿钱,现在各路朝臣们都在想着怎么样才能把损失捞回来呢,谁会想北伐啊!
萧衍对此心知肚明,微微摇头道:“让他安分点,语气委婉一些,不妨加些虚衔赏点财帛。听闻长城公主有孕在身,他这个驸马就不能安心等着孩子出世么?”
萧衍微微皱眉有些不悦,现在他对那种穷折腾瞎搞已经很厌烦了,只求天下无事太平就好。
“喏,微臣觉得刘益守此举不过是讨要粮饷,北伐也就说说而已。”
朱异小声附和道。萧衍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一个女儿显然无法满足刘益守的胃口,对方伸手要钱很正常。笃信佛教的萧衍,很能理解一个人男人对女色没有兴趣的时候,婚姻就会完全沦为利益结合的工具。
想来刘益守不会是个缺女人的!
“陛下,陈都督从南济阴郡回调建康,那原本的防务,由谁来负责呢?”
朱异终于把今日真正想说的问题说了出来,前面的都是在打埋伏。
这回萧衍没有问他的意见,而是直接说道:“成景俊为政地方颇有政绩,让他去吧,接任子云的职务。”
成景俊何许人也?
此人表字奇怪,字“超”,就一个字,范阳郡人,原是北魏淮阳太守成安乐之子,北魏将领。南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的时候,北魏淮阳镇都军主常邕和杀成安乐,以城内附南梁,与成景俊结下死仇!
成景俊为了替报父仇,在南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正月,时任北魏镇东参军的成景俊斩宿预城主严仲宝,献城归梁。
然后他隐忍十年不发,后面终于干了件大事。
南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常邕和担任鄱阳内史。成景俊买凶杀人,刺杀了常邕和,并杀其家人子弟,将其灭门。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萧衍竟然觉得此举是替父报仇,有当年桓温替父报仇的风采,乃是“义举”,宽恕了成景俊复仇行为,就连官都没有贬!
成景俊家仇得报,十分感激萧衍。后被萧衍外放到北豫州当刺史,屡有战功,治理地方颇有政绩。
此人到底怎么样另说,他让萧衍印象深刻绝对是真的。成景俊打仗的本事或许远不如陈庆之,但说道一根筋与刚烈恐怕犹有过之,而且自己有恩于对方,这个人是绝对不会投靠别人的。
萧衍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朱异就“恍然大悟”。成景俊这种油盐不进不肯送钱的,自然没什么好说。可是萧衍开口了也不能不给个交代。
“北豫州偏远,成景俊若是走了,谁可为政一方呢?”朱异疑惑问道。
北豫州在哪里呢?可不是挨着刘益守现在所在的寿阳这个“豫州”的,那是远在湖北咸宁附近。这里要是不安插个忠心的人为政一方,那叛乱只是迟早。
荆州扬州分两头,江州挑中间,这就是自东晋以来的南朝政治军事格局。荆州那边屡次造反,前车之鉴简直比过江之鲫还多!
“太子一事,朕愧对太子后人,那就封萧欢为江陵王,荆州刺史,撤销北豫州由荆州代管。其他诸子,都封为郡王,具体的你看着办吧。”
萧衍想到这件事就感觉心痛得很。
朱异听完大惊失色,哪怕他是个大贪官,也感觉此事异常不妥。
“陛下,现在的太子乃是三皇子萧纲!给前太子的子嗣如此高的封赏,会不会有些不合礼制?”
前任太子的儿子你如此封赏,那萧纲的儿子你要怎么封?长此以往,必定引发各种矛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算是朕对他们的补偿吧,你不必再多说了。”
萧衍语气虽然很平静,但似乎已经是打定主意一样。朱异深深一拜,退出佛阁后,只觉得遍体生寒,冰冷刺骨。
……
寿阳城刘益守所在府邸书房内,众多妹子联袂而来,看到桌案上堆得比她们还高案牍,又看到刘益守正在跟陈元康讨论政务,全都噤若寒蝉,一个个乖巧退出了书房。
坐在刘益守对面的陈元康笑道:“主公这里堆积如山的公务,倒是把家中小娘都给吓到了。”
“都是些破烂事,招贤馆要赶紧的搜罗些管理政务的人才。”
刘益守长叹一声,最近的事情确实太多了。
“其实主公可以等夺得徐州之后再来处理这些。很多人现在都在观望,不知我们的深浅。若是能夺取彭城,必定声名大噪,到时候还怕没有人才么?”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有时候又不完全是这个道理。
刘益守问道:“长猷(陈元康表字),你说偌大一个梁国,体制如此庞大而精细,为何处理不了州郡乡民之间的矛盾呢?”
古代就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最多到县城这一级别,其他的都是宗族来处理矛盾,并主张“民不举官不究”。流水的皇权铁打的宗族,无论谁当皇帝,只要不出现侯景、黄巢那样的人,盘踞在乡野的地头蛇们,都会过得很滋润。
“主公,你之前不是说要处理寿阳本地的各种诉讼么,案牍现在就在你桌案上摆着。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整天都处理这些,那真是神仙也忙不过来了。你看萧衍像神仙么?”
在建康混过一段时间的陈元康,对萧衍和南梁中枢的人极为鄙视,认为这些人跟当初洛阳的那些官僚一个德行,没被尔朱荣给干了,那是因为没遇到“梁国尔朱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事情,就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的。”
刘益守叹了口气,如果是羊姜这样的妹子,他可以说一说糊弄下,但陈元康实在是太聪明了,很多事情刘益守没办法跟他讲得太明白。
前世的时候,阿妹你看这个国家若是谈起法律条文的精细,只怕冠绝各国,无人可比。若是这些规矩能够用在阿富汗这样的地方,他们何苦会如丧家之犬一般最后狼狈撤离?
当年侵华日军战败的时候也比他们从容啊!
就算阿妹你看在阿富汗一件事也办不好,也断然没有让某个组织卷土重来道理。别人行,而且是比你弱了几个数量级的对手,但你却不行,那么问题一定不是出在实力上面。
实际上问题就是出在“法律援助”上面。
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就是最经典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律援助”。
他指出来了,什么事情是犯法的,什么事情是民不举官不究的,那么人们自觉遵从这个,统治的秩序自然就来了。
阿妹你看在阿富汗根本不去处理当地人的相关事宜,那么他们永远都是侵略者,无论他们干什么都一样!更别说这些人在那里坏事做绝了。
某个组织能卷土重来,同样不是因为他们是爱的战士用爱发电,而是因为他们深入基层,提供了最基本的秩序,处断了基层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成为了裁判的角色。
无论这个处断是不是合理的,但至少是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不是无序。
偷别家的鸡要罚款,杀别家的狗要赔钱,无故骂人要道歉,这就是最小的“法律援助”,虽然小,你却不能忽视。
不然没有这种处断,当事人双方就只能靠拳头大小来解决矛盾了。只是这样一来,混乱在所难免,何来的统治秩序?
这些例子刘益守当然没法跟陈元康解释,想了半天,他才解释道:“寿阳城内有个叫张三的,偷了李四家的鸡,炖了吃了不认账,李四要讨回公道的话,要找谁呢?”
陈元康秒懂,若有所思的点头道:“自然是得找我们,而不是找族老解决。要不然,谁能替他出头,他将来肯定就听谁的。以后族老要他们跟我们对着干,他们也没办法违抗,对吧?”
果然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刘益守拍了拍巴掌说道:“正是如此,萧衍不怕我们,那是因为他知道我们对付不了这样的事情,只能一时逞凶,做不到长足发展。
如今我们在寿阳落户,也要开设学校,更是要从本地甄选投靠我们的人,到异地去任职,将梁国的基层官吏逐步替换掉。如此一来,我们的地盘,就只知道有刘都督,而不知道萧衍了。”
只是这样一来,萧衍眼睛又不瞎,难道会看着我们胡搞?
陈元康疑惑问道:“若是萧衍派人围剿我们怎么办?这是在挖梁国的根基啊!”
“我们本来就是图着搞事情的,难道真就乖乖给萧衍当忠臣孝子?他们不动手,我们还不好意思动手呢?等他们动手了,我们正好一鼓作气扩大地盘。
萧衍怎么动作不管他,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陈元康仔细看了刘益守一会,这才感慨道:“你能这么想太好了,我之前还担心你会在梁国安逸一辈子。如今天下风云变幻,我刚刚得到消息,尔朱荣似乎有讨伐高欢的打算,高欢也打算在邺城迎战尔朱荣。
一番龙争虎鬥,天下大勢必然會因此而剧变。这寿阳待上几年尚且无碍,要是指望能安稳一辈子,那可就太难了。”
像是想起什么来,陈元康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刘益守道:“你让我掌管密谍,现在陈庆之的白袍军中已经有人暗中向我们提供消息,似乎是对他保皇的立场有所不满。”
果然!
陈庆之是萧衍的死忠,但白袍军中很多将领对萧衍是无感,甚至是很厌烦的。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当初北伐的时候,就他们七千人孤军奋战。要是蕭衍能派个几万人在其他方向助拳,最后北伐的结果会好看很多。
“陈庆之已经接到萧衍命令,戍守石头城,跟我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
陈庆之如果不在边境,那么戍守石头城对于萧衍来说是最优解。陈庆之大概也认为自己挡在石头城,可以阻止萧正德这样的心怀不轨之辈。
“对了,接替的人叫什么名字?”
刘益守好奇问道,计划第一步已经完成,现在是要进行第二步了。
“叫成景俊,北豫州刺史,远在荆襄,赴任只怕需要些时日。”
这件事不难打听,毕竟朝廷的公文自有渠道获知。
刘益守微微一笑道:“青黄不接,机会来了。”然而陈元康摇了摇头道:“陈庆之留下来一个人,不是他的嫡系,但是此人有点不好对付。”
“是谁?”
陈庆之身边那几个马大哈他都见过,打仗或许是把好手,但是守城可不仅仅是战场厮杀那么简单了。
“胡僧祐!”陈庆之说出一个令刘益守困惑的名字。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