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漫长的审稿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第57章 漫长的审稿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57章漫长的审稿期

    《自然》杂志编辑部。

    迪伦下班之前例行检查了一下邮件,看到那封被特殊标记的邮件,他不由发出一道惊呼。

    “OMG!”

    “迪伦?”

    惊呼声虽然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还是比较显眼的。

    “OMG。”

    迪伦语气兴奋的对着隔壁同事道:“约翰,你知道我收到了谁的投稿吗?”

    “是ZHANG!”

    “华夏张!”

    听到这个,约翰顿时闻弦知意。

    华夏张,还能是谁?

    当然是学术界风头最劲的大明星。

    ‘随手’抛出一篇《黎曼猜想》的论文,数学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解密。

    跨界生物领域,没几年的功夫,先后研发出生发药液、减肥神药,尤其是前者,迪伦和约翰都是生发洗发水的忠实用户。

    那东西,他们吹爆!

    给力啊!

    用了洗发水,再也没有脱发的困扰,稍微有点脱发危机的约翰,那稀疏的头发,已经变得旺盛了几分。

    神仙产品!

    张简直是脱发者的福音,圣父!

    还有那款减肥神药。

    可惜啊,那篇论文他们《自然》向张邀过稿件,但人家没投。

    这一回,迪伦只是习惯性的发了一封邮件,没想到竟然换回了意外的收获。

    然而。

    迪伦看了一会论文,越看,眉头皱的越深。

    这篇论文,该找谁评审呢?

    既要懂NS方程,又要懂生物学,横跨数学、物理、生物,这样的人,学术界并不是没有。

    只是数量不多,有名的大牛、小牛,范围就更窄了。

    真算起来,他们彼此之间,大概都互相认识。

    虽然这么做有违‘盲审’的规则,但没办法,就那么多人,不找他们审,还能找谁?

    何况,像这种级别的成名人物,多少都会爱惜羽毛,不会胡乱瞎评。

    ……

    三天后。

    李杰收到了《自然》杂志的消息,论文通过了杂志社的内部评审,已经进入同行评审。

    其实,杂志社内部评审很容易通过。

    只要是有名有姓的学术达人,直接平蹚。

    真正难得是同行评审。

    这阶段,短则个把月,长则三个月半年,那都很正常,像是比较重磅的论文,迟个一两年,那都正常。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

    《自然》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倒是在一些论坛上,关于李杰那篇论文的讨论比较多。

    这么长时间过去,该看懂的人,那都看懂了,看不懂的人,依旧看不太明白。

    综合女娲收集来的信息,正面消息远远多过负面。

    那些负面消息,很多都是来自于那些一知半解的人。

    论坛嘛,又不是实名制。

    在键盘侠眼中,李杰再牛逼,那也只是还行,或者‘差点意思’,在部门种族主义者那里,骂声一片。

    正儿八经的学术圈内,评价都很不错。

    现代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就在个人专栏中盛赞了这篇论文。

    开创性的研究!

    还有一部分知名的科学家,尤其是生物学方面的,纷纷给出高度评价。

    毕竟,像李杰这样精通三大领域的科学家太少了,NS方程在生物学界的应用,有没有人研究?

    有!

    但远远没有这篇论文来的深入,来的真切。

    同时,不少人都表示期待,希望李杰做出更多的成果。

    NS方程,那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东西。

    他们在想些什么,李杰还能不知道,真正的好东西,他只会留给自家人,NS方程的部分边角料放出去,那就够了。

    恩情!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NS方程的论文没有进展,关于黎曼猜想的那篇论文,却有了新的进展。

    这一次给出答案的不是旁人。

    正是浙大研究院。

    论文补完者——魏东奕。

    当他将论文发至预印本网站时,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因为那上面挂了‘张东升’的名字。

    而且在论文描述页那里,张东升写了一行字,这篇论文全程是由他的学生独立完成。

    他没有提供任何学术上的指导。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魏东奕是李杰的研究生,但有了这段话,大部分人还是确信,魏东奕应该没有收到什么帮助。

    毕竟,文字是要负责的。

    即便‘张东升’想要推荐学生,也没必要以这种方式。

    太刻意了。

    很容易让人生出不必要的影响。

    很快。

    就有相关研究团队研究起了魏东奕的论文。

    不得不说。

    这篇论文写得很有水平。

    逻辑很严谨,推导过程,清晰准确,看起来很漂亮。

    搁在数学界,越漂亮,成功的概率越高。

    因为数学本身就是完美的东西。

    差一点,那就是谬以千里。

    在论文刊发之前,李杰就看过这篇论文,如果有什么问题,他早就把论文扣下来了,哪会发出去。

    约莫一周左右,关注黎曼猜想的研究团队,基本认可了这篇补完论文。

    黎曼猜想,又往前推进一步!

    至此。

    只剩下最后两个难关。

    因为这篇论文,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黎曼猜想研究,又有了变热的架势,谁都想蹭一蹭。

    万一成了呢?

    你还别说,又一个月过去,自然杂志社没动静,印度那边的研究团队却发了一篇黎曼猜想的补完论文。

    印度团队声称他们解决了最后两个问题。

    那篇长达五十多页的论文发布后,学界震动。

    论文下载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飙升。

    华夏、立本、棒棒、阿美瑞卡、英格兰、法兰西等全球各地的研究者,都把目光放在了这篇论文上。

    不过。

    关于这篇论文的争议也不小。

    前一个问题,大家都普遍认可,而最后那一关,争议非常多。

    支持者、反对者,各占一半。

    别以为学术界不吵架,真吵起架来,那认真程度比键盘侠强多了。

    在某个小众论坛,反对者、支持者的论战帖,一路盖了上千层,要知道这个网站的注册用户才几百人而已。

    几乎全员参与了这条贴子。

    渐渐地,这股风从墙外传到了墙内,李杰也收到了消息。

    看到印度团队声称搬开了最后两块砖,他不由提起了几分兴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