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原来是木头的栈道,已然被人用火焚毁,并且看烧过的痕迹,火就是这两天放的,而放火的元凶不用说便是康亲王……
好一个康王爷,这一回做事真的做绝了,摆明了是要把萧文明困在四川。
萧文明又问向导,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这下是真的是无路可走了,只有猎户、采药人所攀援的悬崖峭壁了,根本就不能称得上是路。
摆在萧文明面前的,只剩下两个办法——第一是重修栈道,第二便是清理堵塞剑阁的障碍物。
这两样可都不是小工程,只是重修栈道的技术含量更高,那么还是选择走剑阁那条路吧。
于是萧文明又重回剑阁,开始慢慢清理堵住山路的杂物。
这一来一去,四天的时间就又浪费了,然而浪费的时间还远远不止四天而已。
清理通道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从山上落下来的,无论是石块还是断木,都极其巨大、极其沉重,萧文明手里既没有挖掘机,又没有山东蓝翔毕业的高材生,所以靠的就只是一双双肉手,清理障碍的效率能高到哪里去?
一开始,任务还是追击康亲王,可这样一来,康亲王是绝对不可能追上了,任务就变成了缓慢地清理四川通往北方的通道了……
然而康亲王那边却显然不可能等待萧文明慢悠悠的行动,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戎昌已经从陕西南下,正欲攻打大散关。
因为入川的通道阻塞,因此可以说这条消息的及时性很差,恐怕消息传到萧文明耳朵里的时候,戎羌都已经在攻打大散关了,而在工程的队伍当中,恐怕是一定会有康亲王的身影的。
原本从陕西南下劫掠,也是戎羌入侵的一条经典路线。
还不光是戎羌,恐怕历朝历代对付过的游牧民族无不如此,所以才会修建大散关,与潼关一东一西,组成拱卫京城洛阳的两大护卫。
按照道理像大散关这样历史悠久、防御稳固的雄关,戎羌光平独步天下的骑兵,也是绝对没有办法攻破的。
想要攻克这样的关卡,除非调来萧文明的火炮,并且一两门还不够,得有二三十门集合在一起,连续轰击十天半个月,或许才能轰出一道缺口。
然而攻打大散关的,除了戎羌之外,还有着康亲王,那就是一个重大的变数了。
康亲王丢了四川之后,虽说也取得了大量的财产,但毕竟没有了根据地,成了一根无根之木,那么攻打大散关进入关中,进而攻打京城洛阳就成了他孤注一掷之下唯一的选择了。
人类这样生物,往往就会在没有路的地方强行把路走出来。
对于康亲王而言也是这样,对于萧文明也同样如此。
在听说情况如此紧迫之后,萧文明便下令调来了眼下正在镇守成都的禁军,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尽快疏通通道。
碰到用手、用工具的确难以扳开的,萧文明甚至不惜使用火药,将那些顽石巨木炸个粉碎,才能继续疏通攻城。
就这样慢慢地,几乎是一步一挪的前进。
然而这时消息又传来了,说康亲王收买了大散关守关的将领,来了个里应外合之计,兵不血刃地攻克了潼关。
这样,康亲王和戎羌的联合大军,现在已经进入关中平原了,兵锋直指京城洛阳!
听着这样的战报,萧文明惊得眼睛都直了——攻破了潼关,那么在康亲王和洛阳城之间的就只剩下一马平川了!
这还不单只是地形上的平坦而已。
同时也因为朝廷拱卫京城洛阳的禁军几乎已经被全部抽走了。
这些人要么在东面同黑旗军交战,要么南下正在江南地区同康亲王作战,朝廷现在所能够调动的,应该就只剩下镇守青岭防线的一部分而已了,而这些人分散在青岭的各个隘口,消息传递不易,集结兵力更加困难,恐怕直到康亲王和戎羌的联军直抵洛阳城下时,青岭守军还没来得及过来呢!
形势已经这样严峻了,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还在络绎不绝地传过来。
????????????????继大散关失守之后,洛阳东边的潼关,也被传已经陷落了,而攻破此处雄关的,据说是黑旗军的李全。
或许就在几天之前,这样的消息传到萧文明的耳中,萧文明不过是乱风过耳而已,又或者把他当做一个笑话付之一笑罢了——就凭李全手下这些仨瓜俩枣的兵力,攻取一座县城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就连一座州府都打不下来,想要攻打潼关,这不是乌龟吃老虎吗?
更何况是直接将这座关隘打下来了。
然而如今这个世道,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搞不好李全真有什么办法把潼关拿下来……
可这样一来,洛阳城可就彻底完蛋了——两面夹击,并且无兵可用,恐怕这座大齐国的都城被攻打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而洛阳城的主人,一定会变成康亲王。
难道一路被萧文明穷追猛打的康亲王,轻轻巧巧使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就在萧文明面前达成了极限换家的壮举了吗?
难道这天下改朝换代就由此事而起?
萧文明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
反正事到如今,再继续疏通离开四川的通道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就干脆效仿康亲王,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我出不了四川,那你也别想再从陕西打回四川。
于是萧文明也懒得同成英、任当思等人解释,果断下达了两条命令。
第一条,将已经疏通到一半的汉中的道路重新堵塞起来,不光要恢复之前堵塞的情况,并且还要变本加厉,再多倾倒一些巨石、古木在道路的正中,就连那些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也要堵起来。玩的就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第二条命令,将山间的栈道全部烧毁,彻底打消康亲王从栈道输送轻步兵入川的企图,反正这条道一开始是你不让我走的,那么咱们大家都别走,就这么耗着吧。
办完了这两件事情,萧文明就要赶紧返回江南了。
然而临走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办,就是要把四川这里的官场彻底清扫一遍。按照行话讲叫做清除康亲王的流毒。
无非就是把康亲王所换上去的那些文武官员,全部抓起来更换一遍,而换上去的新官员,要么是成英所带来的御林军中的几个幕僚,要么是任当思手下江南兵里几位识文断字的兄弟,要么就是萧文明刚入川时笼络的几个亲信。
四川这里的军政要务,萧文明则交给了自己手下的两个绝对心腹。
军事上,把自己培养了许多年的头目胡宇留了下来;政务上,则委任了原本就有意同自己亲近的商人韦连常。
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军事大权独揽的胡宇,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事实上的四川总督。
时过境迁,当年萧文明想让手下的头目担任一个新筹建的屯田所的百户尚且不可得,可现在萧文明却直接授予了他监管整个四川道的大权!
而另外两个头目,一个张俊、一个刘辰,现在跟着萧文明名义上的大老婆——高丽的监国长公主????????????????李令月——去了海外,帮着训练高丽国的军队,实际上也是一个高丽总督的地位,算得上是半个土皇帝。
也都出息了。
至于川南十三家的狼土兵,萧文明在这些日子的作战当中也领略过了他们的战斗力,因此离开四川的时候,便将他们带在身边,既可以防止他们在自己不在四川的时候,被反过来收买,同时也可以作为一只极有战斗力的补充来使用。
如今天下大变,萧文明要赶紧赶回江南道的大本营。
归心似箭,走陆路都嫌太慢,干脆在四川本地征用船只,顺长江南下,一路畅通无阻,要比走陆路更加畅快,也更加轻松。
李白有诗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写这两首诗的时候,正是他重新受到重用,赶去做官的时候。
而萧文明的心情却大不一样,只觉得船走得实在太快了,自己的脚一踏上长江的南岸,就要被牵扯进无尽的纠纷和矛盾当中,也不知何时是个结果,也不知会是个怎样的结果……
康亲王的注意力显然完全集中在了洛阳,根本无暇来干涉萧文明的行动,萧文明的水路走得异常顺利。
不过他也并没有一路直抵江南,而是在湖广道便将禁军总管、骠骑将军成英放了下来,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所部的禁军三千来人。
萧文明将他们留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留他们镇守住襄阳、汉口等几处江防重点。
康亲王在洛阳站稳脚跟之后,南下攻打江南是势在必行之举,提前留下兵力做些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萧文明还特意吩咐,光这三千禁军是抵挡不住康亲王的——一则他们兵力不够多,二则他们原本就是洛阳及关中的子弟,妻儿老小都在康亲王的手里,真正要到死拼作战的时候,他们根本就靠不住。
因此想要守住长江,只有让成因以禁军和兵部的名义,在湖广一带重新招募士兵,并且按照萧家军的标准进行训练,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好一个康王爷,这一回做事真的做绝了,摆明了是要把萧文明困在四川。
萧文明又问向导,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这下是真的是无路可走了,只有猎户、采药人所攀援的悬崖峭壁了,根本就不能称得上是路。
摆在萧文明面前的,只剩下两个办法——第一是重修栈道,第二便是清理堵塞剑阁的障碍物。
这两样可都不是小工程,只是重修栈道的技术含量更高,那么还是选择走剑阁那条路吧。
于是萧文明又重回剑阁,开始慢慢清理堵住山路的杂物。
这一来一去,四天的时间就又浪费了,然而浪费的时间还远远不止四天而已。
清理通道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从山上落下来的,无论是石块还是断木,都极其巨大、极其沉重,萧文明手里既没有挖掘机,又没有山东蓝翔毕业的高材生,所以靠的就只是一双双肉手,清理障碍的效率能高到哪里去?
一开始,任务还是追击康亲王,可这样一来,康亲王是绝对不可能追上了,任务就变成了缓慢地清理四川通往北方的通道了……
然而康亲王那边却显然不可能等待萧文明慢悠悠的行动,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戎昌已经从陕西南下,正欲攻打大散关。
因为入川的通道阻塞,因此可以说这条消息的及时性很差,恐怕消息传到萧文明耳朵里的时候,戎羌都已经在攻打大散关了,而在工程的队伍当中,恐怕是一定会有康亲王的身影的。
原本从陕西南下劫掠,也是戎羌入侵的一条经典路线。
还不光是戎羌,恐怕历朝历代对付过的游牧民族无不如此,所以才会修建大散关,与潼关一东一西,组成拱卫京城洛阳的两大护卫。
按照道理像大散关这样历史悠久、防御稳固的雄关,戎羌光平独步天下的骑兵,也是绝对没有办法攻破的。
想要攻克这样的关卡,除非调来萧文明的火炮,并且一两门还不够,得有二三十门集合在一起,连续轰击十天半个月,或许才能轰出一道缺口。
然而攻打大散关的,除了戎羌之外,还有着康亲王,那就是一个重大的变数了。
康亲王丢了四川之后,虽说也取得了大量的财产,但毕竟没有了根据地,成了一根无根之木,那么攻打大散关进入关中,进而攻打京城洛阳就成了他孤注一掷之下唯一的选择了。
人类这样生物,往往就会在没有路的地方强行把路走出来。
对于康亲王而言也是这样,对于萧文明也同样如此。
在听说情况如此紧迫之后,萧文明便下令调来了眼下正在镇守成都的禁军,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尽快疏通通道。
碰到用手、用工具的确难以扳开的,萧文明甚至不惜使用火药,将那些顽石巨木炸个粉碎,才能继续疏通攻城。
就这样慢慢地,几乎是一步一挪的前进。
然而这时消息又传来了,说康亲王收买了大散关守关的将领,来了个里应外合之计,兵不血刃地攻克了潼关。
这样,康亲王和戎羌的联合大军,现在已经进入关中平原了,兵锋直指京城洛阳!
听着这样的战报,萧文明惊得眼睛都直了——攻破了潼关,那么在康亲王和洛阳城之间的就只剩下一马平川了!
这还不单只是地形上的平坦而已。
同时也因为朝廷拱卫京城洛阳的禁军几乎已经被全部抽走了。
这些人要么在东面同黑旗军交战,要么南下正在江南地区同康亲王作战,朝廷现在所能够调动的,应该就只剩下镇守青岭防线的一部分而已了,而这些人分散在青岭的各个隘口,消息传递不易,集结兵力更加困难,恐怕直到康亲王和戎羌的联军直抵洛阳城下时,青岭守军还没来得及过来呢!
形势已经这样严峻了,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还在络绎不绝地传过来。
????????????????继大散关失守之后,洛阳东边的潼关,也被传已经陷落了,而攻破此处雄关的,据说是黑旗军的李全。
或许就在几天之前,这样的消息传到萧文明的耳中,萧文明不过是乱风过耳而已,又或者把他当做一个笑话付之一笑罢了——就凭李全手下这些仨瓜俩枣的兵力,攻取一座县城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就连一座州府都打不下来,想要攻打潼关,这不是乌龟吃老虎吗?
更何况是直接将这座关隘打下来了。
然而如今这个世道,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搞不好李全真有什么办法把潼关拿下来……
可这样一来,洛阳城可就彻底完蛋了——两面夹击,并且无兵可用,恐怕这座大齐国的都城被攻打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而洛阳城的主人,一定会变成康亲王。
难道一路被萧文明穷追猛打的康亲王,轻轻巧巧使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就在萧文明面前达成了极限换家的壮举了吗?
难道这天下改朝换代就由此事而起?
萧文明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
反正事到如今,再继续疏通离开四川的通道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就干脆效仿康亲王,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我出不了四川,那你也别想再从陕西打回四川。
于是萧文明也懒得同成英、任当思等人解释,果断下达了两条命令。
第一条,将已经疏通到一半的汉中的道路重新堵塞起来,不光要恢复之前堵塞的情况,并且还要变本加厉,再多倾倒一些巨石、古木在道路的正中,就连那些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也要堵起来。玩的就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第二条命令,将山间的栈道全部烧毁,彻底打消康亲王从栈道输送轻步兵入川的企图,反正这条道一开始是你不让我走的,那么咱们大家都别走,就这么耗着吧。
办完了这两件事情,萧文明就要赶紧返回江南了。
然而临走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办,就是要把四川这里的官场彻底清扫一遍。按照行话讲叫做清除康亲王的流毒。
无非就是把康亲王所换上去的那些文武官员,全部抓起来更换一遍,而换上去的新官员,要么是成英所带来的御林军中的几个幕僚,要么是任当思手下江南兵里几位识文断字的兄弟,要么就是萧文明刚入川时笼络的几个亲信。
四川这里的军政要务,萧文明则交给了自己手下的两个绝对心腹。
军事上,把自己培养了许多年的头目胡宇留了下来;政务上,则委任了原本就有意同自己亲近的商人韦连常。
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军事大权独揽的胡宇,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事实上的四川总督。
时过境迁,当年萧文明想让手下的头目担任一个新筹建的屯田所的百户尚且不可得,可现在萧文明却直接授予了他监管整个四川道的大权!
而另外两个头目,一个张俊、一个刘辰,现在跟着萧文明名义上的大老婆——高丽的监国长公主????????????????李令月——去了海外,帮着训练高丽国的军队,实际上也是一个高丽总督的地位,算得上是半个土皇帝。
也都出息了。
至于川南十三家的狼土兵,萧文明在这些日子的作战当中也领略过了他们的战斗力,因此离开四川的时候,便将他们带在身边,既可以防止他们在自己不在四川的时候,被反过来收买,同时也可以作为一只极有战斗力的补充来使用。
如今天下大变,萧文明要赶紧赶回江南道的大本营。
归心似箭,走陆路都嫌太慢,干脆在四川本地征用船只,顺长江南下,一路畅通无阻,要比走陆路更加畅快,也更加轻松。
李白有诗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写这两首诗的时候,正是他重新受到重用,赶去做官的时候。
而萧文明的心情却大不一样,只觉得船走得实在太快了,自己的脚一踏上长江的南岸,就要被牵扯进无尽的纠纷和矛盾当中,也不知何时是个结果,也不知会是个怎样的结果……
康亲王的注意力显然完全集中在了洛阳,根本无暇来干涉萧文明的行动,萧文明的水路走得异常顺利。
不过他也并没有一路直抵江南,而是在湖广道便将禁军总管、骠骑将军成英放了下来,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所部的禁军三千来人。
萧文明将他们留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留他们镇守住襄阳、汉口等几处江防重点。
康亲王在洛阳站稳脚跟之后,南下攻打江南是势在必行之举,提前留下兵力做些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萧文明还特意吩咐,光这三千禁军是抵挡不住康亲王的——一则他们兵力不够多,二则他们原本就是洛阳及关中的子弟,妻儿老小都在康亲王的手里,真正要到死拼作战的时候,他们根本就靠不住。
因此想要守住长江,只有让成因以禁军和兵部的名义,在湖广一带重新招募士兵,并且按照萧家军的标准进行训练,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