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所以说两军交战也好,任何事都怕遇到了内行人。
萧文明一开口就爆出了董鸿儒的名字,可见萧文明也是个知根知底的人物,这个原本不过是想来打探一下情况的家伙,一下子就完全没法开口了。
无可奈何,他只能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去请董鸿儒过来了。
董鸿儒果然是个怂货,并没有站在战线的最前方,而是过了许久才姗姗来迟。
而他一来就见到了萧文明的面,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你……你……你姓萧的怎么会在这里?”
“笑话!我凭什么不能在这里?此地乃是汉人的疆界,我想来就来,我说我是来观光旅游的,不行吗?”
萧文明这话说的其实完全不讲道理,这偏偏又让你无话可说,霎时让董鸿儒无言可对。
只听萧文明又咄咄逼人地说道:“董鸿儒,你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别以为我不知道,我今天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你来这么一出,让你小子也知道,就你这种小伎俩,老子也会,老子之前为什么不用,那是因为根本就入不了老子的法眼!”
凡是耍阴谋诡计的人最恨的,无非是自己的诡计被拆穿。
拆穿了不算,还反而被人将计就计地利用了,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董鸿儒这家伙命不硬,嘴还是很硬的,面对萧文明的挑衅,他自己分明已经是中了计了,却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咬牙说道:“算你会用计,用了计就一定会成功吗?你睁开眼睛瞅瞅,城外聚集的戎羌大军有十万之众,你一个小小的平原县城,就是牙啃马踏都能把你碾成碎片!”
十万人的戎羌,这个数字肯定有虚张声势的成分,真实的数量恐怕只有几分之一。
但是萧文明这一仗千怕万怕,就偏偏不怕他虚张声势,甚至反而希望人来的越多越好,萧文明早就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办法。
所以萧文明不介意再对董鸿儒世上一招激将法。
“你就吹吧你就,你姓董的有几斤几两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说什么十万之众,要我看能有个百十来人就了不得了,不过就凭你,人来多了也没用,一样是送人头,当初你的白炎教,声势不比今天大?到头来抵得过我的三拳两脚吗?”
骂人不揭短。
偏偏萧文明这句话说到了董鸿儒的痛处。
当初董鸿儒的白炎教是何等的风光,可到头来却成了萧文明加官进爵的垫脚石,还在这里大谈特谈、大吹特吹,让董鸿儒这个戎羌不少部落眼中的所谓“上师”脸往哪儿搁?
然而萧文明摆平了白炎教又是铁一般的事实,并且当巧不巧,剿灭白炎教时的阵容和眼下的阵容一模一样——居然又是萧文明,配合着戴鸾翔协同作战——难道这预示着董鸿儒的再一次失败吗?
董鸿儒不敢多想。
他只知道自己虽然兵不强、马不壮,而却毕竟成了十几个戎羌部落的上师,一旦其中一个部落成事,成为入主中原的赢家,那么自己这个“上师”就会一跃成为戎羌的大国师,也将成为在背后统治整个中原的幕后黑手!
甚至还有可能,董鸿儒可以将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戎羌人玩得团团转,用各种阴谋诡计取而代之,直接成为这个王朝的新的统治者。
这条路虽然道阻且长,但毕竟已经走了一半了,并且可以说已经在路上看到了风景。
最明显的,就是在这座平原县城之外,由董鸿儒主导纠集了两万多、将近三万的戎羌骑兵。
这些骑兵分属各个部落,互相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却只有唯一的相同点,那就是同奉董鸿儒为“上师”。
那么董鸿儒其人,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共推的总指挥。
并且现在在董鸿儒的心里,形式是对自己有利的,并且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有利。
原本他不过是想占领平原县城,取得一个可以在中原长期作战的据点,改变近来朝廷坚壁清野,已颇见成效的局面。
却不知道萧文明怎么昏头昏脑地也跑到了平原县城之内,那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若是将萧文明兜住了,不但可以消灭或者收编他手下的萧家军,甚至能够以此要挟朝廷,就算不能让大齐朝屈服,至少也能占住先手,尤其是在听说大元帅戴鸾翔同萧文明的交情密切的情况下。
岂不知,高明的猎手,往往伪装成猎物的模样……
董鸿儒正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当然也懒得和萧文明耍什么嘴皮子的功夫,连先礼后兵的环节都省了,直接说道:“姓萧的,我外边有十万戎羌铁骑,就是踩都把你这座小县城给踩塌了,你就伸长脖子等死好了!”
《最初进化》
“好啊,你有本事来呀!”萧文明也丝毫不客气。
双方都想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那任何的谈判都成了多余的不好笑的笑话。
只见董鸿儒从容退回城外,寻即连绵不绝、悠扬深沉的号角声,越过平原县城还算高大坚固的城墙,传到了萧文明的耳朵里……
中原军队行军打仗,靠的是擂鼓则进、鸣金而退,戎羌工业水平几乎为零,既造不了鼓,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属可以造铜锣,便依靠牛角制作的号角来指挥大军行动。
同样一只号角,可以吹出不一样的曲调和音高,就可以用来表述不一样的命令。
这一点,萧文明在同戎羌不知多少回的交战之中,已经十分清楚了,听到近在咫尺,仅隔了一道城墙的号角声,萧文明清晰地意识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已然拉开了帷幕!
为了迟滞戎羌骑兵的行动,萧文明依据城门狭窄的地形,设置了好几排拒马桩和绊马索,专门用来阻碍戎羌骑兵的行动。
迟滞和阻碍的作用的确是发挥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发挥。
董鸿儒口口声声说戎羌有十万之众,这个数字固然不可信,但是在此基础上给他打个狠折,狠到骨折的狠折,无论如何两万多人马还是有的。
萧文明设置的这些简陋的防御工事,在这么多人面前能有什么作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萧文明一开口就爆出了董鸿儒的名字,可见萧文明也是个知根知底的人物,这个原本不过是想来打探一下情况的家伙,一下子就完全没法开口了。
无可奈何,他只能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去请董鸿儒过来了。
董鸿儒果然是个怂货,并没有站在战线的最前方,而是过了许久才姗姗来迟。
而他一来就见到了萧文明的面,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你……你……你姓萧的怎么会在这里?”
“笑话!我凭什么不能在这里?此地乃是汉人的疆界,我想来就来,我说我是来观光旅游的,不行吗?”
萧文明这话说的其实完全不讲道理,这偏偏又让你无话可说,霎时让董鸿儒无言可对。
只听萧文明又咄咄逼人地说道:“董鸿儒,你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别以为我不知道,我今天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你来这么一出,让你小子也知道,就你这种小伎俩,老子也会,老子之前为什么不用,那是因为根本就入不了老子的法眼!”
凡是耍阴谋诡计的人最恨的,无非是自己的诡计被拆穿。
拆穿了不算,还反而被人将计就计地利用了,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董鸿儒这家伙命不硬,嘴还是很硬的,面对萧文明的挑衅,他自己分明已经是中了计了,却并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咬牙说道:“算你会用计,用了计就一定会成功吗?你睁开眼睛瞅瞅,城外聚集的戎羌大军有十万之众,你一个小小的平原县城,就是牙啃马踏都能把你碾成碎片!”
十万人的戎羌,这个数字肯定有虚张声势的成分,真实的数量恐怕只有几分之一。
但是萧文明这一仗千怕万怕,就偏偏不怕他虚张声势,甚至反而希望人来的越多越好,萧文明早就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办法。
所以萧文明不介意再对董鸿儒世上一招激将法。
“你就吹吧你就,你姓董的有几斤几两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说什么十万之众,要我看能有个百十来人就了不得了,不过就凭你,人来多了也没用,一样是送人头,当初你的白炎教,声势不比今天大?到头来抵得过我的三拳两脚吗?”
骂人不揭短。
偏偏萧文明这句话说到了董鸿儒的痛处。
当初董鸿儒的白炎教是何等的风光,可到头来却成了萧文明加官进爵的垫脚石,还在这里大谈特谈、大吹特吹,让董鸿儒这个戎羌不少部落眼中的所谓“上师”脸往哪儿搁?
然而萧文明摆平了白炎教又是铁一般的事实,并且当巧不巧,剿灭白炎教时的阵容和眼下的阵容一模一样——居然又是萧文明,配合着戴鸾翔协同作战——难道这预示着董鸿儒的再一次失败吗?
董鸿儒不敢多想。
他只知道自己虽然兵不强、马不壮,而却毕竟成了十几个戎羌部落的上师,一旦其中一个部落成事,成为入主中原的赢家,那么自己这个“上师”就会一跃成为戎羌的大国师,也将成为在背后统治整个中原的幕后黑手!
甚至还有可能,董鸿儒可以将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戎羌人玩得团团转,用各种阴谋诡计取而代之,直接成为这个王朝的新的统治者。
这条路虽然道阻且长,但毕竟已经走了一半了,并且可以说已经在路上看到了风景。
最明显的,就是在这座平原县城之外,由董鸿儒主导纠集了两万多、将近三万的戎羌骑兵。
这些骑兵分属各个部落,互相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却只有唯一的相同点,那就是同奉董鸿儒为“上师”。
那么董鸿儒其人,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共推的总指挥。
并且现在在董鸿儒的心里,形式是对自己有利的,并且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有利。
原本他不过是想占领平原县城,取得一个可以在中原长期作战的据点,改变近来朝廷坚壁清野,已颇见成效的局面。
却不知道萧文明怎么昏头昏脑地也跑到了平原县城之内,那可真是意外的惊喜。
若是将萧文明兜住了,不但可以消灭或者收编他手下的萧家军,甚至能够以此要挟朝廷,就算不能让大齐朝屈服,至少也能占住先手,尤其是在听说大元帅戴鸾翔同萧文明的交情密切的情况下。
岂不知,高明的猎手,往往伪装成猎物的模样……
董鸿儒正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当然也懒得和萧文明耍什么嘴皮子的功夫,连先礼后兵的环节都省了,直接说道:“姓萧的,我外边有十万戎羌铁骑,就是踩都把你这座小县城给踩塌了,你就伸长脖子等死好了!”
《最初进化》
“好啊,你有本事来呀!”萧文明也丝毫不客气。
双方都想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那任何的谈判都成了多余的不好笑的笑话。
只见董鸿儒从容退回城外,寻即连绵不绝、悠扬深沉的号角声,越过平原县城还算高大坚固的城墙,传到了萧文明的耳朵里……
中原军队行军打仗,靠的是擂鼓则进、鸣金而退,戎羌工业水平几乎为零,既造不了鼓,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属可以造铜锣,便依靠牛角制作的号角来指挥大军行动。
同样一只号角,可以吹出不一样的曲调和音高,就可以用来表述不一样的命令。
这一点,萧文明在同戎羌不知多少回的交战之中,已经十分清楚了,听到近在咫尺,仅隔了一道城墙的号角声,萧文明清晰地意识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已然拉开了帷幕!
为了迟滞戎羌骑兵的行动,萧文明依据城门狭窄的地形,设置了好几排拒马桩和绊马索,专门用来阻碍戎羌骑兵的行动。
迟滞和阻碍的作用的确是发挥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发挥。
董鸿儒口口声声说戎羌有十万之众,这个数字固然不可信,但是在此基础上给他打个狠折,狠到骨折的狠折,无论如何两万多人马还是有的。
萧文明设置的这些简陋的防御工事,在这么多人面前能有什么作用?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