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毅亲王的身份地位就不用去解释了,特别是在当过他部下的秦福眼里,就更增加了一层神圣的滤镜,他老人家说的话怎么能不遵守呢?
因此虽然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就连书信上的措辞,秦福都没有一字一句的看明白,但是这时的秦福——苏州游记将军秦福——已然是给了萧文明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其实这份支持和信任并不是给萧文明的,而是给毅亲王的。
既然毅亲王他老爷子有令,那必然有他的考虑,萧大人要率军前往衢州平叛,也就不是自作主张了。
“不过我还得劝萧大人一句,领军作战那可不是过家家,家伙砸了还可以重来,人死了可就真的死了,城池要是丢了,也不知要花多少力气才能重新夺回来。萧大人还是要一切小心谨慎,可不能辜负了毅亲王的信任啊!”
秦福的这几句话倒真是出于一片好心。
萧文明是听得懂好赖话的,赶忙拱手谢道:“老将军的话我记下了,这回我一定小心办事,绝不会出乱子的。”
“那就好!既然是毅亲王的军令,那我苏州城里还有个几百守军,萧大人要不要一起带去?”
按照萧文明这回的设想,他只想带领苏州府屯田所的两千人马行动而已,再增加几百人的苏州守军,虽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萧文明手中的力量,但所增加的却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
于是萧文明摇了摇头婉拒道:“那就不必了吧?白炎教这帮家伙狡猾的很,搞不好就看大军在外又趁机兴风作浪。老将军还是留些人马在手里,万一有一两个跳梁小丑出来找死,将军手里也好有人可用。万一我前方作战不力,老将军也能,支援接应一下。”
这原本是用兵的常理,却又一句话说到了秦福的心里。
秦福不但跟毅亲王打过仗,还当过曾经的大元帅戴鸾翔的部下,并且在他心里,戴鸾翔的军事才能还要远远超过毅亲王。
而戴鸾翔指挥作战时最擅长的就是使用预备队。
每次作战的时候,戴鸾翔总能精准地估算出双方的力量,并且派出本方相应的力量同对方打成僵持的局面,并在双方都要行将崩溃的一瞬间,将全部预备队一下子投入进去,就可以在一瞬间将所有的敌军打败。
萧文明的领军办法,同戴鸾翔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秦福听来,眼睛似乎正站立着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
但其实萧文明只觉得,苏州守军那都是一群老爷兵,战斗力不强不说,万一在战场上撂起了蹶子,自己还得下功夫去安抚他们,带了他们还不如不带,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在看过了书信之后,秦福已经给萧文明提供了绝对的信任,就连汤光耀也感到了莫大的震惊:这个秦老将军之前还不是,跟自己站在一条战壕里反对萧文明的吗?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跳到萧文明的战壕里去了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萧文明搞定了秦福之后,汤光耀
要是再继续坚持下去,就成了孤军奋战了。
同萧文明孤军奋战、死战到底没有任何意义——赢了没有好处,输了就更加丢人。
“萧大人要走可以,最好留下一份凭证,比如‘军令状’什么的,免得到时候话说不清楚。”
这就是汤光耀鸡贼的地方了。
不过萧文明也毫不害怕。
萧文明本人的个性,那是做坏事都敢留名的,更何况是领军出征这种给自己涨威风的事情了。
也不用萧文明自己亲自动手,他便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谋士温伯明。
温伯明也是许久没有动笔写大文章了,被他逮到这么个机会,更是大显身手,将一篇军令状写得好似檄文一样——用点密集、气势磅礴,就连汤光耀读了,都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个温伯明果然有才华!要是他肯投身仕途功名的话,光凭这样一篇文章就可以位列公卿了,怎么我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只不过这种引经据典的文章,萧文明内心却不喜欢。
像这种咬文嚼字写出来的文章,内行人看来固然是文采飞扬,可是普通百姓要读懂就很难了。
别说是古代的普通百姓了,就是后世那些经过完善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遇到了长篇大论的古文,谁不是背得焦头烂额?
这指的还是那些文词通顺、立意深远、朗朗上口的文章,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滕王阁序》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类的……
所以说对于文学风气,萧文明迟早也会掀起一场文坛的革命,大方向就是引入白话文——让大家都能读得懂的文章,那才是好文章,才能正确地传达自己文章里的意思。
“文以载道”,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这件事情当然也是准备交给温伯明去做的。
温伯明虽然写文言文的水准是一流的,但他素来就厌恶八股文章,对于萧文明发起的文化运动,他或许一时之间可能有些抵触,但是只要想通了,就能知道其中的好处,也就会倾心给萧文明帮忙了。
不过这又是一件长期的计划,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萧文明眼下还有许多同样紧要,但更加紧迫的事情要做,就比如迫在眉睫的白炎教造反的问题。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出兵衢州,那萧文明就要做到首战必胜,把自己的威风打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搜集白炎教在衢州的各种情报。
眼下虽然衢州还算是大齐国的境内,但是基层官僚体系已经基本被打乱了,依靠地方官的渠道,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衢州的真实情况,也就只能靠着那个出来报信的官员提供的一点信息来判断了。
根据那人的说法,在衢州的白炎教叛贼人数得有五六千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说不定现在已经上万人了。
就算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集结了那么多人,也足可以说明,衢州那边是白炎教攻击的主要方向,或者说是主要
方向之一。
既然这样,萧文明率领大军进军衢州,就算没能捉住白炎教的主力,但至少也不会发生一只拳头打在棉花上的尴尬局面。
白炎教现在形势发展得太顺利了,几乎兵不血刃,就已经拿下了几乎整个福建,又进军联通多地的衢州,看样子他们是很想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了……
那就一定要打他一下,给他们一个当头棒喝,杀一杀白炎教的威风,让他们知道厉害!
所以现在的萧文明根本就不怕遇到白炎教的主力,反而就是瞄着主力行动的。
对于这些集结在苏州城下的屯田所的千户和百户来说,萧文明想要指挥他们,压根就不需要动用毅亲王的面子,只需要有汤光耀和秦福的背书就可以了。
而这两人也很识相地并不参与此次行动,而是继续驻守在苏州城里。
这就更加确认了:萧文明就是此次行动的最高统帅。
由萧文明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千户指挥全部两千人马,自然会有人不服,不服的都是那些屯田所的老军官。
他们自以为自己资历深、资格老,要是知府和将军不参与此次行动,那大军必然是应该由他们来指挥的。
这几个人虽然心里不服,可是对萧文明却也无可奈何,谁叫萧文明现在的实力最强、粮饷最足、名气最大呢?并且他还得到了汤知府和秦将军的支持……
这几个老家伙就是心里不满,也没人做他们的靠山,就只能暂时先咽下这口气。
大军开拔。
此时的萧文明可谓是春风得意,他抽出腰间的利剑,意气风发道:“全军出动!向衢州进发!”
行军也是有大学问的,能让一只大军安全地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难度不下于组织一场大的战役。
萧文明指挥水灵自己手下的萧家军行军,自然是轻松如意:一来萧家军已成了自己最心腹的力量;二来萧家军的人数本身就不多,只有三百人多一点。
可是带领额外的这一千多人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帮家伙战斗力良莠不齐,行动的速度更是参差不齐,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走路的样子都松松散散的不成气候,让人看了,血压都忍不住升高了。
要是大家都走得快,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都走得慢,倒也不会出什么大的毛病,无非也就是个贻误战机的问题,反而可以大家抱成一团,让敌军无懈可击,找不到偷袭的机会。
可这或快或慢的,那就会出大问题了,会很快将整个行军队伍拉得十分松散,就会给意图发起偷袭的敌人,创造最好的条件。
这一点军事常识,只要是在后世打过战争游戏的,心里就都很清楚。
为了确保行军队伍的井然有序,萧文明只能以自己的萧家军作为箭头,在前方开路;又以战斗力不俗的朝日的南湖屯为后卫,守住大军的后方。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因此虽然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就连书信上的措辞,秦福都没有一字一句的看明白,但是这时的秦福——苏州游记将军秦福——已然是给了萧文明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其实这份支持和信任并不是给萧文明的,而是给毅亲王的。
既然毅亲王他老爷子有令,那必然有他的考虑,萧大人要率军前往衢州平叛,也就不是自作主张了。
“不过我还得劝萧大人一句,领军作战那可不是过家家,家伙砸了还可以重来,人死了可就真的死了,城池要是丢了,也不知要花多少力气才能重新夺回来。萧大人还是要一切小心谨慎,可不能辜负了毅亲王的信任啊!”
秦福的这几句话倒真是出于一片好心。
萧文明是听得懂好赖话的,赶忙拱手谢道:“老将军的话我记下了,这回我一定小心办事,绝不会出乱子的。”
“那就好!既然是毅亲王的军令,那我苏州城里还有个几百守军,萧大人要不要一起带去?”
按照萧文明这回的设想,他只想带领苏州府屯田所的两千人马行动而已,再增加几百人的苏州守军,虽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萧文明手中的力量,但所增加的却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
于是萧文明摇了摇头婉拒道:“那就不必了吧?白炎教这帮家伙狡猾的很,搞不好就看大军在外又趁机兴风作浪。老将军还是留些人马在手里,万一有一两个跳梁小丑出来找死,将军手里也好有人可用。万一我前方作战不力,老将军也能,支援接应一下。”
这原本是用兵的常理,却又一句话说到了秦福的心里。
秦福不但跟毅亲王打过仗,还当过曾经的大元帅戴鸾翔的部下,并且在他心里,戴鸾翔的军事才能还要远远超过毅亲王。
而戴鸾翔指挥作战时最擅长的就是使用预备队。
每次作战的时候,戴鸾翔总能精准地估算出双方的力量,并且派出本方相应的力量同对方打成僵持的局面,并在双方都要行将崩溃的一瞬间,将全部预备队一下子投入进去,就可以在一瞬间将所有的敌军打败。
萧文明的领军办法,同戴鸾翔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秦福听来,眼睛似乎正站立着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
但其实萧文明只觉得,苏州守军那都是一群老爷兵,战斗力不强不说,万一在战场上撂起了蹶子,自己还得下功夫去安抚他们,带了他们还不如不带,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在看过了书信之后,秦福已经给萧文明提供了绝对的信任,就连汤光耀也感到了莫大的震惊:这个秦老将军之前还不是,跟自己站在一条战壕里反对萧文明的吗?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跳到萧文明的战壕里去了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萧文明搞定了秦福之后,汤光耀
要是再继续坚持下去,就成了孤军奋战了。
同萧文明孤军奋战、死战到底没有任何意义——赢了没有好处,输了就更加丢人。
“萧大人要走可以,最好留下一份凭证,比如‘军令状’什么的,免得到时候话说不清楚。”
这就是汤光耀鸡贼的地方了。
不过萧文明也毫不害怕。
萧文明本人的个性,那是做坏事都敢留名的,更何况是领军出征这种给自己涨威风的事情了。
也不用萧文明自己亲自动手,他便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谋士温伯明。
温伯明也是许久没有动笔写大文章了,被他逮到这么个机会,更是大显身手,将一篇军令状写得好似檄文一样——用点密集、气势磅礴,就连汤光耀读了,都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个温伯明果然有才华!要是他肯投身仕途功名的话,光凭这样一篇文章就可以位列公卿了,怎么我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只不过这种引经据典的文章,萧文明内心却不喜欢。
像这种咬文嚼字写出来的文章,内行人看来固然是文采飞扬,可是普通百姓要读懂就很难了。
别说是古代的普通百姓了,就是后世那些经过完善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遇到了长篇大论的古文,谁不是背得焦头烂额?
这指的还是那些文词通顺、立意深远、朗朗上口的文章,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滕王阁序》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类的……
所以说对于文学风气,萧文明迟早也会掀起一场文坛的革命,大方向就是引入白话文——让大家都能读得懂的文章,那才是好文章,才能正确地传达自己文章里的意思。
“文以载道”,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这件事情当然也是准备交给温伯明去做的。
温伯明虽然写文言文的水准是一流的,但他素来就厌恶八股文章,对于萧文明发起的文化运动,他或许一时之间可能有些抵触,但是只要想通了,就能知道其中的好处,也就会倾心给萧文明帮忙了。
不过这又是一件长期的计划,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萧文明眼下还有许多同样紧要,但更加紧迫的事情要做,就比如迫在眉睫的白炎教造反的问题。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出兵衢州,那萧文明就要做到首战必胜,把自己的威风打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搜集白炎教在衢州的各种情报。
眼下虽然衢州还算是大齐国的境内,但是基层官僚体系已经基本被打乱了,依靠地方官的渠道,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衢州的真实情况,也就只能靠着那个出来报信的官员提供的一点信息来判断了。
根据那人的说法,在衢州的白炎教叛贼人数得有五六千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说不定现在已经上万人了。
就算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集结了那么多人,也足可以说明,衢州那边是白炎教攻击的主要方向,或者说是主要
方向之一。
既然这样,萧文明率领大军进军衢州,就算没能捉住白炎教的主力,但至少也不会发生一只拳头打在棉花上的尴尬局面。
白炎教现在形势发展得太顺利了,几乎兵不血刃,就已经拿下了几乎整个福建,又进军联通多地的衢州,看样子他们是很想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了……
那就一定要打他一下,给他们一个当头棒喝,杀一杀白炎教的威风,让他们知道厉害!
所以现在的萧文明根本就不怕遇到白炎教的主力,反而就是瞄着主力行动的。
对于这些集结在苏州城下的屯田所的千户和百户来说,萧文明想要指挥他们,压根就不需要动用毅亲王的面子,只需要有汤光耀和秦福的背书就可以了。
而这两人也很识相地并不参与此次行动,而是继续驻守在苏州城里。
这就更加确认了:萧文明就是此次行动的最高统帅。
由萧文明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千户指挥全部两千人马,自然会有人不服,不服的都是那些屯田所的老军官。
他们自以为自己资历深、资格老,要是知府和将军不参与此次行动,那大军必然是应该由他们来指挥的。
这几个人虽然心里不服,可是对萧文明却也无可奈何,谁叫萧文明现在的实力最强、粮饷最足、名气最大呢?并且他还得到了汤知府和秦将军的支持……
这几个老家伙就是心里不满,也没人做他们的靠山,就只能暂时先咽下这口气。
大军开拔。
此时的萧文明可谓是春风得意,他抽出腰间的利剑,意气风发道:“全军出动!向衢州进发!”
行军也是有大学问的,能让一只大军安全地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难度不下于组织一场大的战役。
萧文明指挥水灵自己手下的萧家军行军,自然是轻松如意:一来萧家军已成了自己最心腹的力量;二来萧家军的人数本身就不多,只有三百人多一点。
可是带领额外的这一千多人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帮家伙战斗力良莠不齐,行动的速度更是参差不齐,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走路的样子都松松散散的不成气候,让人看了,血压都忍不住升高了。
要是大家都走得快,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都走得慢,倒也不会出什么大的毛病,无非也就是个贻误战机的问题,反而可以大家抱成一团,让敌军无懈可击,找不到偷袭的机会。
可这或快或慢的,那就会出大问题了,会很快将整个行军队伍拉得十分松散,就会给意图发起偷袭的敌人,创造最好的条件。
这一点军事常识,只要是在后世打过战争游戏的,心里就都很清楚。
为了确保行军队伍的井然有序,萧文明只能以自己的萧家军作为箭头,在前方开路;又以战斗力不俗的朝日的南湖屯为后卫,守住大军的后方。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