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m1911自动手枪作为美**队的制式手枪长达70多年。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m9手枪)后m1911a1被替代,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提供给军队、执法机构、保安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发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该手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分解结合比较方便;二是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重量体积较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
研制历史
.m1911a1型手枪,是一种0.45acp口径军用手枪,该型手枪的原设计者是约翰·摩西·勃朗宁,初期产品是m1911型,并成为美军军官的制式手枪。1922年至23年之间进行了部分的改良工作,定型为m1911a1型手枪;由于采单行弹夹设计,使得装弹量只有7+1发。
直至1985年,美**方采用伯莱塔92f(现在的伯莱塔92fs)来作为制式手枪m9,1911a1可以说是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美国陆军所使用的传统0.45口径制式手抢的最后一种产品。而m1911a1的特色,则在于它那特大的口径。该型于枪采用了0.45acp(自动柯尔特手枪)子弹来作为弹药,这一种子弹的口径有11.43mm,可以说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子弹。由于子弹偏大,以致于子弹的初速度并不高,只有246m/秒而已,却拥有极高的人体抑止力,子弹的设计重点并非在于追求贯穿力与远射能力,而是为了阻止突击而来的敌人,并达到吓阻效果而设计的。
m1911手枪最初是由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1889年开始试验自动装填技术。在1895年发明了一种枪管后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枪结构设计。1896年,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即现在的柯尔特工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勃朗宁利用新发明的手枪结构为柯尔特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0.38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自动装填手枪。此枪交给美**方进行测试。结果军方对该枪表现并不满意,认为半自动手枪可靠性较左轮手枪差,没有采用。
1899年-1902年期间,美**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寸(9mm短弹)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顽强的敌人。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约翰·汤姆逊上校(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贾德上校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寸(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军方开始招标研制0.45英寸大口径左轮手枪及半自动手枪作为其新一代制式手枪。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把0.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并于1905年把这种口径的自动手枪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进行,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最后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样枪被选中。但这两种样枪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军械部要求厂方继续改进功能和可靠性参加进一步的试验。
为了监督生产勃朗宁亲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厂。最严酷的试验在1911年3月3日开始。试验中每支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这些手枪再用一些装配不良的枪弹进行测试。然后又把这些枪浸在渗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锈,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这是枪械有史以来第一次经受如此严格的试验,尤其射击6000发的耐久性试验,这个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评审期间,勃朗宁继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改进了铰链、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又加长了握把并将倾斜角加大。勃朗宁手枪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凭借其出色性能,赢得军用制式手枪合同。评审委员会在1911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这两支手枪,理事会认为柯尔特是最好的,因为它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0.45英寸自动手枪”。并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
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购买了约14万支m1911手枪。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913年开始置办机器生产m1911。由于战时急速扩充军队的需要,为满足供应计划,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来分担庞大的生产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尔特公司与各承包商共生产了四十五万支m1911手枪。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军械部评估了m1911手枪的战斗表现,要求柯尔特公司进行改进。柯尔特公司的改进之处有:
(1)、加宽准星,研制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sight,一种平头厚叶片准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门组成的枪用机械瞄具,由曾任美国转轮手枪协会主席的帕特里奇发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
(2)、加长击锤,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
(3)、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
(4)、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
(6)、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
(7)、加长握把保险。
这些改进项目在1923年完成,通过试验的新枪于1926年6月25日被美军正式采用,并重新命名为“0.45英寸口径m1911a1自动手枪”。此后,该枪在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再进行大的改动。此外有许多外国公司或政府获得柯尔特-勃朗宁的授权而生产不同口径的m1911型号。不过,对于第4点的改进其实是受到一定的争议。当初m1911a1改进的这个弧线的拱形设计,原因是军方认为训练不足的士兵开枪时有枪口偏低的情况(与握把倾斜度不够有关),因此增加这个弧形设计,使手自然伸出时,枪管更接近水平。但这个修改并不是很多人都认同。大多数熟练的手枪射手都认为直线形背板并不影响他们的射击精度,握持也并没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直线形的背板使整枪的外形更显简练和美观。所以虽然二战结束后,市面上大多数还是弧形的m1911a1,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自然淘汰,各大枪厂发现消费者都倾向喜欢直线形状,因此在今天,市面上新生产的1911式手枪大多为m1911直线形背板设计,而弧形的背板已经变成只存在于改装配件单上的名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美军加上其他盟国的定货量足足有250万支(包括m1911和m1911a1)。为了能及时交货,美国政府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分担生产任务。战争期间生产的m1911al握把护板的材料由原来的胡桃木改为褐色塑料。到战争结束时,仅是美国陆军就有270万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1a1手枪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m1911a1仍被广泛采用,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缩短的m15指挥官型,不同长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枪等等,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比赛型手枪。1985年,美军决定以伯莱塔公司生产的9mm口径m9自动手枪代替m1911a1。当国会命令颁布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激烈反对,而美国海陆空三军内许多特种部队仍然继续使用m1911手枪作为辅助武器,仍然有许多人相信m1911手枪是最好的战斗手枪。尽管美**队的制式手枪已经更换为是的m9手枪,但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由于其大口径弹药在实战中无可比拟的绝对杀伤威力和精准且迅速的单动射击模式,美国一些精锐军警部队(如sat)一直将其列为特战成员制式手枪。1911手枪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复兴,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纷纷放弃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大量装备的9毫米口径的手枪,转而重新采用了一度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口径0.45acpm1911手枪,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枪生产商——金伯(kimber)公司生产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枪就是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特遣队专门定制的。
m1911结构原理
尽管m1911产生了许多新的型号,但其基本结构,如击发与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却保持不变。1911式手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枪管偏移式(枪管绕绞链上下摆动),也称为枪管摆动式或枪管起落式。枪弹发射后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或手动上膛时用手拉动套筒),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由于绞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因此其上端向后转动,越过死点(起延迟开锁作用)后便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摆而开锁。当套筒复进推弹入膛时,推动枪管复进到位,因为枪管后下端与套筒座为绞链连接,所以枪管向前运动时,使绞链向前回转,顶起枪管尾端,使枪管后上方的两条闭锁凸筋正好进入套筒内壁相应的闭锁槽中。
m1911采用单动发射机构,只能单发射击。它的击发与发射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阻铁、阻铁簧、单发杆、扳机连杆、扳机组成。其中,单发杆是一个杆状件,与阻铁装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可与阻铁一起绕轴回转。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移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凸耳与阻铁啮合在一起,这时如果压紧握把保险并扣扳机,则可释放处于待击位的击锤。如果套筒未复进到位,单发杆被套筒压下,凸耳则处于阻铁下方,与阻铁脱开,此时虽压紧握把保险并扣动扳机,则不能释放击锤。单发杆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避免扣一次扳机形成连发。保险机构正是作用于击发与发射机构,才能实现全枪的保险。和许多现代手枪一样,m1911有多种保险机构,1911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半待击保险。手动保险钮位于枪身左侧后上方。将保险钮推到上方,保险钮进入套筒的缺口内,限制套筒的前后移动。同时,保险机的内凸轮面与阻铁啮合,限制阻铁向前回转,这样,虽扣扳机却不能释放处于待击位(阻铁上部突齿卡入击锤待击槽内)的击锤。手动保险能确实锁定套筒和待击的击锤,1911的手动保险钮设计得大小适中,利于隐蔽携带或战术应用,拔手枪时不易于钩挂衣物。握把保险位于握把持握虎口处。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险自动处于保险位置,此时握把保险凸齿抵在扳机连杆上,限制扳机连杆后移,使扳机扣不到位。只有虎口压紧握把保险,使握把保险凸齿与扳机连杆脱开,此时扳机连杆可自由向后移动,才能将扳机扣到位。有些人觉得手枪上不必要设置握把保险,其实自卫手枪有这种保险更安全。
m1911性能数据
m1911初型
使用枪弹(.45acp).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铰链式枪管偏移闭锁
发射方式单动发射
全枪质量1.1kg(不含弹匣)1.13kg(含一空弹匣)
全枪长216mm
枪管长127mm膛线六条,右旋
缠距406mm
装弹量7发
初速253m/s
枪口动能477j
战斗射速35发/min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头初速247m/s
有效射程为50m
瞄准基线长160mm
m1911a1型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药:0.45英寸(11.43mm)
柯尔特手枪弹,7发弹匣供弹
弹头初速250m/s
有效射程50m
枪全长219mm
枪管长127.8mm
瞄准基线长164.4mm
枪全重1.13kg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研制历史
.m1911a1型手枪,是一种0.45acp口径军用手枪,该型手枪的原设计者是约翰·摩西·勃朗宁,初期产品是m1911型,并成为美军军官的制式手枪。1922年至23年之间进行了部分的改良工作,定型为m1911a1型手枪;由于采单行弹夹设计,使得装弹量只有7+1发。
直至1985年,美**方采用伯莱塔92f(现在的伯莱塔92fs)来作为制式手枪m9,1911a1可以说是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美国陆军所使用的传统0.45口径制式手抢的最后一种产品。而m1911a1的特色,则在于它那特大的口径。该型于枪采用了0.45acp(自动柯尔特手枪)子弹来作为弹药,这一种子弹的口径有11.43mm,可以说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子弹。由于子弹偏大,以致于子弹的初速度并不高,只有246m/秒而已,却拥有极高的人体抑止力,子弹的设计重点并非在于追求贯穿力与远射能力,而是为了阻止突击而来的敌人,并达到吓阻效果而设计的。
m1911手枪最初是由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1889年开始试验自动装填技术。在1895年发明了一种枪管后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枪结构设计。1896年,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即现在的柯尔特工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勃朗宁利用新发明的手枪结构为柯尔特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0.38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自动装填手枪。此枪交给美**方进行测试。结果军方对该枪表现并不满意,认为半自动手枪可靠性较左轮手枪差,没有采用。
1899年-1902年期间,美**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寸(9mm短弹)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顽强的敌人。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约翰·汤姆逊上校(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贾德上校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寸(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军方开始招标研制0.45英寸大口径左轮手枪及半自动手枪作为其新一代制式手枪。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把0.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并于1905年把这种口径的自动手枪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进行,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最后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样枪被选中。但这两种样枪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军械部要求厂方继续改进功能和可靠性参加进一步的试验。
为了监督生产勃朗宁亲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厂。最严酷的试验在1911年3月3日开始。试验中每支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这些手枪再用一些装配不良的枪弹进行测试。然后又把这些枪浸在渗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锈,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这是枪械有史以来第一次经受如此严格的试验,尤其射击6000发的耐久性试验,这个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评审期间,勃朗宁继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改进了铰链、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又加长了握把并将倾斜角加大。勃朗宁手枪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凭借其出色性能,赢得军用制式手枪合同。评审委员会在1911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这两支手枪,理事会认为柯尔特是最好的,因为它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0.45英寸自动手枪”。并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
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购买了约14万支m1911手枪。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913年开始置办机器生产m1911。由于战时急速扩充军队的需要,为满足供应计划,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来分担庞大的生产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尔特公司与各承包商共生产了四十五万支m1911手枪。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军械部评估了m1911手枪的战斗表现,要求柯尔特公司进行改进。柯尔特公司的改进之处有:
(1)、加宽准星,研制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sight,一种平头厚叶片准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门组成的枪用机械瞄具,由曾任美国转轮手枪协会主席的帕特里奇发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
(2)、加长击锤,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
(3)、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
(4)、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
(6)、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
(7)、加长握把保险。
这些改进项目在1923年完成,通过试验的新枪于1926年6月25日被美军正式采用,并重新命名为“0.45英寸口径m1911a1自动手枪”。此后,该枪在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再进行大的改动。此外有许多外国公司或政府获得柯尔特-勃朗宁的授权而生产不同口径的m1911型号。不过,对于第4点的改进其实是受到一定的争议。当初m1911a1改进的这个弧线的拱形设计,原因是军方认为训练不足的士兵开枪时有枪口偏低的情况(与握把倾斜度不够有关),因此增加这个弧形设计,使手自然伸出时,枪管更接近水平。但这个修改并不是很多人都认同。大多数熟练的手枪射手都认为直线形背板并不影响他们的射击精度,握持也并没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直线形的背板使整枪的外形更显简练和美观。所以虽然二战结束后,市面上大多数还是弧形的m1911a1,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自然淘汰,各大枪厂发现消费者都倾向喜欢直线形状,因此在今天,市面上新生产的1911式手枪大多为m1911直线形背板设计,而弧形的背板已经变成只存在于改装配件单上的名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美军加上其他盟国的定货量足足有250万支(包括m1911和m1911a1)。为了能及时交货,美国政府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分担生产任务。战争期间生产的m1911al握把护板的材料由原来的胡桃木改为褐色塑料。到战争结束时,仅是美国陆军就有270万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1a1手枪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m1911a1仍被广泛采用,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缩短的m15指挥官型,不同长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枪等等,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比赛型手枪。1985年,美军决定以伯莱塔公司生产的9mm口径m9自动手枪代替m1911a1。当国会命令颁布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激烈反对,而美国海陆空三军内许多特种部队仍然继续使用m1911手枪作为辅助武器,仍然有许多人相信m1911手枪是最好的战斗手枪。尽管美**队的制式手枪已经更换为是的m9手枪,但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由于其大口径弹药在实战中无可比拟的绝对杀伤威力和精准且迅速的单动射击模式,美国一些精锐军警部队(如sat)一直将其列为特战成员制式手枪。1911手枪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复兴,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纷纷放弃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大量装备的9毫米口径的手枪,转而重新采用了一度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口径0.45acpm1911手枪,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枪生产商——金伯(kimber)公司生产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枪就是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特遣队专门定制的。
m1911结构原理
尽管m1911产生了许多新的型号,但其基本结构,如击发与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却保持不变。1911式手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枪管偏移式(枪管绕绞链上下摆动),也称为枪管摆动式或枪管起落式。枪弹发射后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或手动上膛时用手拉动套筒),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由于绞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因此其上端向后转动,越过死点(起延迟开锁作用)后便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摆而开锁。当套筒复进推弹入膛时,推动枪管复进到位,因为枪管后下端与套筒座为绞链连接,所以枪管向前运动时,使绞链向前回转,顶起枪管尾端,使枪管后上方的两条闭锁凸筋正好进入套筒内壁相应的闭锁槽中。
m1911采用单动发射机构,只能单发射击。它的击发与发射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阻铁、阻铁簧、单发杆、扳机连杆、扳机组成。其中,单发杆是一个杆状件,与阻铁装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可与阻铁一起绕轴回转。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移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凸耳与阻铁啮合在一起,这时如果压紧握把保险并扣扳机,则可释放处于待击位的击锤。如果套筒未复进到位,单发杆被套筒压下,凸耳则处于阻铁下方,与阻铁脱开,此时虽压紧握把保险并扣动扳机,则不能释放击锤。单发杆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避免扣一次扳机形成连发。保险机构正是作用于击发与发射机构,才能实现全枪的保险。和许多现代手枪一样,m1911有多种保险机构,1911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半待击保险。手动保险钮位于枪身左侧后上方。将保险钮推到上方,保险钮进入套筒的缺口内,限制套筒的前后移动。同时,保险机的内凸轮面与阻铁啮合,限制阻铁向前回转,这样,虽扣扳机却不能释放处于待击位(阻铁上部突齿卡入击锤待击槽内)的击锤。手动保险能确实锁定套筒和待击的击锤,1911的手动保险钮设计得大小适中,利于隐蔽携带或战术应用,拔手枪时不易于钩挂衣物。握把保险位于握把持握虎口处。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险自动处于保险位置,此时握把保险凸齿抵在扳机连杆上,限制扳机连杆后移,使扳机扣不到位。只有虎口压紧握把保险,使握把保险凸齿与扳机连杆脱开,此时扳机连杆可自由向后移动,才能将扳机扣到位。有些人觉得手枪上不必要设置握把保险,其实自卫手枪有这种保险更安全。
m1911性能数据
m1911初型
使用枪弹(.45acp).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铰链式枪管偏移闭锁
发射方式单动发射
全枪质量1.1kg(不含弹匣)1.13kg(含一空弹匣)
全枪长216mm
枪管长127mm膛线六条,右旋
缠距406mm
装弹量7发
初速253m/s
枪口动能477j
战斗射速35发/min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头初速247m/s
有效射程为50m
瞄准基线长160mm
m1911a1型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药:0.45英寸(11.43mm)
柯尔特手枪弹,7发弹匣供弹
弹头初速250m/s
有效射程50m
枪全长219mm
枪管长127.8mm
瞄准基线长164.4mm
枪全重1.13kg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