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九黎镇分为镇埠与羌寨两部分。
羌寨乃是乔氏一脉两百年前从早先定居于此的部族手里争得这片河谷地之后所建,寨子依山傍水,占据的地势较高,两翼还有大片的坡地接近大渡水、松林溪。
早年乔氏一脉千余人合族居于一座羌寨之中,但经过两百多年来孳息繁衍,又兼并一些小部族,人丁十倍于前,狭窄的羌寨早已不敷所用。
贫困破落的羌民只能在羌寨外面建造土屋茅舍栖身,差不多占据羌寨两侧临近大渡水与松林溪的坡地,形成今日的镇埠格局。
当然乔氏一脉也陆续在周边的山谷地里建了十数座大小羌寨,差不多完全占据了大相岭与弥勒岭之间易于居住、耕种的地域。
此时的羌寨之中,主要为部族首领及近嫡支居住。
除了传统的青松毛(松针)屋顶外,寨子里的屋舍多用青砖建造,整座寨子仿佛一座袖珍的临水山城。
寨墙最后一次重建,通体采用条石砌筑,寨子规模没有扩大多少,却越发的坚固,有如一座坚固的堡垒扼守于大渡水与松林溪交汇的要冲之地。
大渡水在邛崃山南脉群岭之间蜿蜒流,上游落差大、水道狭窄、水流湍险外,险滩暗礁也多,常年不通舟船。
因此九黎镇也是大渡水中游最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之地,而最重要的一条陆路,乃是沿着松林溪右岸往西北深入弥勒岭深处,从化林坪等地翻越而过,进入整个邛崃山脉的西麓,也就是打箭炉的东部边缘地区。
这些都决定了九黎镇极其重要的地位。
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府,乃是羌寨之中最为显赫、占地最广的建筑群。
朱芝从东寨门走进羌寨,视野不再被寨墙所挡,能清楚看到刺史府大体分五层院落,上百间屋舍鳞次栉比依山势而建;黎州刺史府说白了就是乔冠元作为部族首领这一支的私宅,除了家小集中居住其中,同时也是乔冠元召集头领署理部族事务的场所。
走进刺史府的宴会厅坐下,朱芝坐在灯明的烛光下,开门见山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建造司户厅公廨。
建造司户厅公廨不需要青羌诸部捐赠钱粮,但朱芝希望青羌诸部能支持司户厅从诸部雇用劳力、收购建造司户厅所必需要的物资——司户厅甚至还计划在山中建造伐木场,石灰窖、砖窖,考虑从嘉州等地雇佣汉人工匠进山。
相比较从乔家的刺史府划出一片院落,供朱芝带着上百名如狼似虎的家兵入驻署理司户公务,朱芝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另建司户厅公廨,无疑是更容易叫乔冠元等部族首领接受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与嘉州地方接触密切,甚至还曾前往成都府、渝州等地游历,知道中原地大物博,九黎镇与之相比,实在不堪一提,完全没有与朝堂政令对抗的能力。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朝堂之所以对青羌诸部行羁縻之政,纯粹是出乎统治的便利,不指望能从山间征收多少钱粮。
另一方面他们也很清楚,普通族众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穷山恶水限制了他们的步伐,绝大部分族人封闭而保守——部族首领即便不暗中阻挠,老实巴交的族人也很少直接跟汉人打交道,更不要说接受司户厅的雇佣了。
再者,羌寨之外稍为平坦的地方,要么建了屋舍,要么开垦成梯田坡地耕种,司户厅真想要找块地方建造衙署,总也得商议着处理不是?
在乔冠元等人看来,就算不暗中阻挠,只要他们不那么积极配合,司户厅公廨也不知道要上拖几年才有可能建成,更不要说后期的施政了。
他们觉得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缓冲,足够慢慢的观望形势了。
初步见面,还算得上宾主皆欢,乔冠元当晚也在寨子里腾出一栋院子,作为朱芝等人的暂居之所。
…………
…………
松林溪右岸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都为羌民所占,或建屋舍、或开垦耕种,朱芝直接到左岸,也就是松林溪河口以东,指定一处临水高地作为司户厅的建造之所。
这处高地极为狭仄,东北方向山嵴陡峭,有一道斜坡往北,可通往松林溪左岸的野渡,但往东临大渡水皆险坡悬崖,坡崖之下就是汹涌的河流——
这么一处地方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朱芝要用来建造司户厅公廨,乔冠元等部族首领自然没有意见,甚至大方将左右一大片陡坡都划给朱芝随意使用。
他们就渴望朱芝在这处险地多吃点苦头,拖延几年,甚至最终建不成司户厅,才皆大欢喜。
李且都有些不迫及待的想派人回嘉州城给钱云书通风报信,但他与乔冠元所想不到的是,此地却是苏求承等人早就精心挑选过的。
九黎镇于濒临大渡水、松林溪交汇的地方,地形都是从两翼往河道倾斜,而且越靠近河道,坡度越是平缓。
现在是汛季尾声,大片的缓坡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形成九黎镇附近宽逾数里的开阔水面。
不过,在汛季过后,进入枯水季,大渡水九黎镇流段,河道大约就会缩窄到不到二十丈,大片的坡地就会露出水面。
司户厅所在的方位,南侧约有七八百步长、三四百步宽的石坡在汛季过后会退出水面。
这座石坡的地势也并不低,汛季最多也就淹于水面之下不到一丈的样子,此时甚至还有一小截露出水面,宛如湍流中的石岛。
除了石坡地基极为稳固利于建造挡水墙之外,松林溪在汇入大渡水之前,于九黎镇东北侧形成一道V形大湾,能大幅缓冲汛季上流而来的湍急水流——这些都构成不需要占据九黎镇,就能在松林溪左岸建造大型物资集散基地的基础。
另外,司户厅往东,虽然多险坡悬壁,没有现成的通道,但从此处往东,一直到另一个青羌部族、名叫莫朵寨的世居之地约有十七八里距离,正是接下来需要花大力气修建临水栈道的关键之地。
栈道建成之后,除了陆路相比较翻越野猪坪能节约六七十里的曲折里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一流段的大渡水有一个狭仄急湾,水流在汛季极为湍急,唯有栈道建成,才可以在汛季组织成百上千的纤夫,通过纤绳将舟船强行拉过这一流段,进入九黎镇区域之内。
长江过峡州流段也是极险,舟船想要逆流而上,也是通过成百上千的纤夫强行拖拽而行,才能顺利抵达奉节。
邛崃山南脉余支大相岭横亘于龙游、九黎之间,虽然两地相距不到两百里崎岖山地,但仅仅依靠马背人驮,输运的物资也是极为有限。
京襄没有办法不加以限制的在邛崃山里投入人力、物力,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通过舟船在驿站之间更高效率的转运物资——契丹残部需要补充的物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粮食、食盐、铁器、茶叶为主,运出来的物资以羊毛羊绒、马匹、皮毛、药材为主,每年少则十数万石,全程翻越大相岭、弥勒岭都靠人背马驮,还是太吃力了。
现在就是要趁着青羌诸部还没有太深的戒备,苏求承他们先啃下最硬的一块骨头。
此外,伐木场与石灰窑、砖窑的选择,则是在松林溪上游一个节点,接下来会同时在建造木料、石灰、青砖等转运货场、渡口。
虽说汝蔡战事吃紧,有限的精锐都要用在刀刃上,没有办法抽调太多到邛崃山来,但京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经过一定训练且能吃苦耐劳、不畏背井离乡的辎兵、屯兵。
苏求承就没有指望初期能从邛崃山雇佣多少羌人劳力,只要诸部首领默许招募汉人匠工进山劳作,早就分散进蜀待命的两千多辎兵,就陆续进入邛崃山中负责司户厅、石坡护墙、栈道以及伐木场、石灰窑的修造;同时又有近三千辎兵在接到信报之后从荆州出发分批西进……
朱芝携朝廷令旨进邛崃山赴任黎州司户,青羌诸部没有加以警惕,更没有第一时间联合起来加以抵制。
朱芝筹建司户厅,乔氏等族都以为这是拖延时间的机会,甚至还想着出售粮食、木料、石灰等物资时牟些小利。
等看到数以千计的精壮匠工进入邛崃山,乔氏这时候即便看出朱芝压根不是想建司户厅,压根就是建一座司户城,但他们既没有阻止的合理借口,更不敢去阻止、破坏。
乔氏一脉在九黎镇及附近的河谷,总计也就上万族众,青壮不足三千人。
现在朱芝携朝廷令旨,在征得乔氏同意后直接进入他们的腹心之地修建司户厅(或者说司户城),名面上家兵仅有百余精锐,实际却有五六千随时可以组织起来的精壮人马,他们此时想着联合其他部族加以阻止,不怕消息稍有走漏,朱芝就先发制人将他们当成叛乱给剿灭了?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压根就是朝廷的意图……
除了顺服,他们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1秒记住网: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羌寨乃是乔氏一脉两百年前从早先定居于此的部族手里争得这片河谷地之后所建,寨子依山傍水,占据的地势较高,两翼还有大片的坡地接近大渡水、松林溪。
早年乔氏一脉千余人合族居于一座羌寨之中,但经过两百多年来孳息繁衍,又兼并一些小部族,人丁十倍于前,狭窄的羌寨早已不敷所用。
贫困破落的羌民只能在羌寨外面建造土屋茅舍栖身,差不多占据羌寨两侧临近大渡水与松林溪的坡地,形成今日的镇埠格局。
当然乔氏一脉也陆续在周边的山谷地里建了十数座大小羌寨,差不多完全占据了大相岭与弥勒岭之间易于居住、耕种的地域。
此时的羌寨之中,主要为部族首领及近嫡支居住。
除了传统的青松毛(松针)屋顶外,寨子里的屋舍多用青砖建造,整座寨子仿佛一座袖珍的临水山城。
寨墙最后一次重建,通体采用条石砌筑,寨子规模没有扩大多少,却越发的坚固,有如一座坚固的堡垒扼守于大渡水与松林溪交汇的要冲之地。
大渡水在邛崃山南脉群岭之间蜿蜒流,上游落差大、水道狭窄、水流湍险外,险滩暗礁也多,常年不通舟船。
因此九黎镇也是大渡水中游最为重要的水陆转运之地,而最重要的一条陆路,乃是沿着松林溪右岸往西北深入弥勒岭深处,从化林坪等地翻越而过,进入整个邛崃山脉的西麓,也就是打箭炉的东部边缘地区。
这些都决定了九黎镇极其重要的地位。
乔冠元的黎州刺史府,乃是羌寨之中最为显赫、占地最广的建筑群。
朱芝从东寨门走进羌寨,视野不再被寨墙所挡,能清楚看到刺史府大体分五层院落,上百间屋舍鳞次栉比依山势而建;黎州刺史府说白了就是乔冠元作为部族首领这一支的私宅,除了家小集中居住其中,同时也是乔冠元召集头领署理部族事务的场所。
走进刺史府的宴会厅坐下,朱芝坐在灯明的烛光下,开门见山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建造司户厅公廨。
建造司户厅公廨不需要青羌诸部捐赠钱粮,但朱芝希望青羌诸部能支持司户厅从诸部雇用劳力、收购建造司户厅所必需要的物资——司户厅甚至还计划在山中建造伐木场,石灰窖、砖窖,考虑从嘉州等地雇佣汉人工匠进山。
相比较从乔家的刺史府划出一片院落,供朱芝带着上百名如狼似虎的家兵入驻署理司户公务,朱芝提出要在羌寨之外择地另建司户厅公廨,无疑是更容易叫乔冠元等部族首领接受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与嘉州地方接触密切,甚至还曾前往成都府、渝州等地游历,知道中原地大物博,九黎镇与之相比,实在不堪一提,完全没有与朝堂政令对抗的能力。
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朝堂之所以对青羌诸部行羁縻之政,纯粹是出乎统治的便利,不指望能从山间征收多少钱粮。
另一方面他们也很清楚,普通族众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穷山恶水限制了他们的步伐,绝大部分族人封闭而保守——部族首领即便不暗中阻挠,老实巴交的族人也很少直接跟汉人打交道,更不要说接受司户厅的雇佣了。
再者,羌寨之外稍为平坦的地方,要么建了屋舍,要么开垦成梯田坡地耕种,司户厅真想要找块地方建造衙署,总也得商议着处理不是?
在乔冠元等人看来,就算不暗中阻挠,只要他们不那么积极配合,司户厅公廨也不知道要上拖几年才有可能建成,更不要说后期的施政了。
他们觉得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缓冲,足够慢慢的观望形势了。
初步见面,还算得上宾主皆欢,乔冠元当晚也在寨子里腾出一栋院子,作为朱芝等人的暂居之所。
…………
…………
松林溪右岸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都为羌民所占,或建屋舍、或开垦耕种,朱芝直接到左岸,也就是松林溪河口以东,指定一处临水高地作为司户厅的建造之所。
这处高地极为狭仄,东北方向山嵴陡峭,有一道斜坡往北,可通往松林溪左岸的野渡,但往东临大渡水皆险坡悬崖,坡崖之下就是汹涌的河流——
这么一处地方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朱芝要用来建造司户厅公廨,乔冠元等部族首领自然没有意见,甚至大方将左右一大片陡坡都划给朱芝随意使用。
他们就渴望朱芝在这处险地多吃点苦头,拖延几年,甚至最终建不成司户厅,才皆大欢喜。
李且都有些不迫及待的想派人回嘉州城给钱云书通风报信,但他与乔冠元所想不到的是,此地却是苏求承等人早就精心挑选过的。
九黎镇于濒临大渡水、松林溪交汇的地方,地形都是从两翼往河道倾斜,而且越靠近河道,坡度越是平缓。
现在是汛季尾声,大片的缓坡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形成九黎镇附近宽逾数里的开阔水面。
不过,在汛季过后,进入枯水季,大渡水九黎镇流段,河道大约就会缩窄到不到二十丈,大片的坡地就会露出水面。
司户厅所在的方位,南侧约有七八百步长、三四百步宽的石坡在汛季过后会退出水面。
这座石坡的地势也并不低,汛季最多也就淹于水面之下不到一丈的样子,此时甚至还有一小截露出水面,宛如湍流中的石岛。
除了石坡地基极为稳固利于建造挡水墙之外,松林溪在汇入大渡水之前,于九黎镇东北侧形成一道V形大湾,能大幅缓冲汛季上流而来的湍急水流——这些都构成不需要占据九黎镇,就能在松林溪左岸建造大型物资集散基地的基础。
另外,司户厅往东,虽然多险坡悬壁,没有现成的通道,但从此处往东,一直到另一个青羌部族、名叫莫朵寨的世居之地约有十七八里距离,正是接下来需要花大力气修建临水栈道的关键之地。
栈道建成之后,除了陆路相比较翻越野猪坪能节约六七十里的曲折里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一流段的大渡水有一个狭仄急湾,水流在汛季极为湍急,唯有栈道建成,才可以在汛季组织成百上千的纤夫,通过纤绳将舟船强行拉过这一流段,进入九黎镇区域之内。
长江过峡州流段也是极险,舟船想要逆流而上,也是通过成百上千的纤夫强行拖拽而行,才能顺利抵达奉节。
邛崃山南脉余支大相岭横亘于龙游、九黎之间,虽然两地相距不到两百里崎岖山地,但仅仅依靠马背人驮,输运的物资也是极为有限。
京襄没有办法不加以限制的在邛崃山里投入人力、物力,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通过舟船在驿站之间更高效率的转运物资——契丹残部需要补充的物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粮食、食盐、铁器、茶叶为主,运出来的物资以羊毛羊绒、马匹、皮毛、药材为主,每年少则十数万石,全程翻越大相岭、弥勒岭都靠人背马驮,还是太吃力了。
现在就是要趁着青羌诸部还没有太深的戒备,苏求承他们先啃下最硬的一块骨头。
此外,伐木场与石灰窑、砖窑的选择,则是在松林溪上游一个节点,接下来会同时在建造木料、石灰、青砖等转运货场、渡口。
虽说汝蔡战事吃紧,有限的精锐都要用在刀刃上,没有办法抽调太多到邛崃山来,但京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经过一定训练且能吃苦耐劳、不畏背井离乡的辎兵、屯兵。
苏求承就没有指望初期能从邛崃山雇佣多少羌人劳力,只要诸部首领默许招募汉人匠工进山劳作,早就分散进蜀待命的两千多辎兵,就陆续进入邛崃山中负责司户厅、石坡护墙、栈道以及伐木场、石灰窑的修造;同时又有近三千辎兵在接到信报之后从荆州出发分批西进……
朱芝携朝廷令旨进邛崃山赴任黎州司户,青羌诸部没有加以警惕,更没有第一时间联合起来加以抵制。
朱芝筹建司户厅,乔氏等族都以为这是拖延时间的机会,甚至还想着出售粮食、木料、石灰等物资时牟些小利。
等看到数以千计的精壮匠工进入邛崃山,乔氏这时候即便看出朱芝压根不是想建司户厅,压根就是建一座司户城,但他们既没有阻止的合理借口,更不敢去阻止、破坏。
乔氏一脉在九黎镇及附近的河谷,总计也就上万族众,青壮不足三千人。
现在朱芝携朝廷令旨,在征得乔氏同意后直接进入他们的腹心之地修建司户厅(或者说司户城),名面上家兵仅有百余精锐,实际却有五六千随时可以组织起来的精壮人马,他们此时想着联合其他部族加以阻止,不怕消息稍有走漏,朱芝就先发制人将他们当成叛乱给剿灭了?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压根就是朝廷的意图……
除了顺服,他们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1秒记住网: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