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弹劾太子党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下第一逆贼第一百九十五章 弹劾太子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过三五十里路。

    应天城与城外的皇庄,却是完全不同的氛围。

    最近,自从太子党的言论,流传开来后。

    朝廷里的官员们,不单单是往日里的走动少了,就连对政事的关注也少了些。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朝廷里的气氛不对劲。

    户部官仓里的两百万两银子,是起因,却不是最终的结果。

    已经有不少的官员,开始往汉王府去了。

    其意,不言自明。

    东宫还是闭门不接外客,好似外面流传着的所有事情,都与这里无关。

    汉王府。

    会客的雅庭里。

    汉王朱高煦,高坐其上。

    期间,除了作陪的赵王朱高燧之外,另有宗人府、五寺等朝中官员。

    品级都不甚高,但在以往却是难见。

    若是细细的看过去,甚至会神奇的发现,这其中竟然还有那些往日里,最看不惯汉王在军中阵前蛮横的翰林清流们。

    要是接着往下挖掘一番,就会得出一个答案。

    在场的这些所谓翰林清流们,不过是在前番朝堂上推行白话,反对声最大的那一批人。

    于是,场面就显得有些搞笑了起来。

    本来这些人,应当是与力推白话的汉王爷,有着不死不休的对立面的。

    但是现在,却都坐到了一起。

    若是真要解释起来。

    大抵……

    缘!

    妙不可言~

    如果是朱瞻基在场的话,必定会说出这么一句。

    不过是一群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腐朽者们的狂欢而已。

    ……

    朱瞻基正在上课。

    给日月堂的孩子们上课。

    地理-地缘政治。

    课堂,是皇庄这边最大的一间,满满当当大几十人。

    除了孩子们,还有朱墨、朱秀这些最早一批的日月堂少年。

    而在课堂的最后面,摆放着扫帚的位置,依旧是于谦和孔彦缙两人。

    这节课已经快要结束了。

    于谦对这节课的感受很深。

    去年,他跟着幼军卫,跟着皇太孙,去了一趟南疆,对地缘政治提前有了一些心得。

    孔彦缙却一如既往的,脸上带着些迷茫。

    他不懂,何为地缘政治,更不要说这节课上,皇太孙说的那些道理,究竟是何意思。

    “听懂了吗?”于谦小声的问了一句。

    “没……”孔彦缙摇摇头,显得有些郁郁。

    于谦瞧了一眼,正在黑板上,写着总结的皇太孙,偷摸开口道:“因地理和政权制度,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政治格局。草原不宜耕种,而草长马肥,则人人善骑,攻伐迅猛。中原耕种,择地安家,则需固守一方,每每御敌。大概,可以如此理解……”

    地理因素,决定政治格局,政治格局决定了社会状态。

    孔彦缙有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前面讲台上,已经传来了粉笔敲击黑板的声音。

    “不进则退,御敌与千里之外!”

    黑板上,整齐的十一个字板书,皆有斗大。

    朱瞻基沉声重复了一遍,目视眼前的数十个孩子,目光如炬,灌输着自己希望的结果:“边疆界线,非是底线。国朝之稳定,则边疆藩属必势弱。强则生斗,则民不安。以边疆界线为底线,控弦千里之地,以军备制造缓冲之地,则民安。”

    朱瞻基的言论,很激进。

    同样,在如今看来,是不可取的。

    若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将如今大明的边境,向外扩张千里……

    不!

    哪怕是数百里,若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是海量的。

    台下的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至少,他们知道了,要御敌于外的道理,这节课便算是成功的。

    只听朱瞻基接着说:“有个问题,你们认为,如今之大明大不大?物产丰不丰富?”

    孩子们的心是很小的。

    几乎,过半数的人,立即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言称大明很大,物产丰富。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么多年连应天都没有走完,足以说明大明之大。他们学习于此,却能得到数不尽的东西享用,自然是物产丰富的。

    就连最后的孔彦缙,也几乎是要点头表示同意。

    这是属于儒家的传统观念。

    正是因为有了中原之地大物博,才有了无数的鼎盛王朝出现。

    但是最近养成的习惯,让孔彦缙忍住了表态,静静的看着讲台上,并不比自己大多少的皇太孙。

    只见朱瞻基摇摇头,笑着道:“要我说,大明并不大!甚至很小!”

    台下,随即响起一片吃惊声。

    孩子们都很配合。

    纷纷露出好奇的目光,想要知道,这个不大,到底是因为什么。

    “大明的百姓,缺不缺粮食?我想是缺的!”

    “大明缺不缺黄铜?自然也是缺的!”

    “大明缺不缺金银?更加的缺!”

    “若真是人人有肉吃,人人穿绫罗,那个时候才可以说,大明已经足够大了。”

    “但是现在,大明一点也不大!”

    孩子们,露出了一些明悟。

    孔彦缙心生警惕,他觉得等下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果然。

    只见朱瞻基一拍讲台。

    面向众人,沉声道:“三宝太监数下西洋,远行万里海疆,所见识到的土地,加起来有好几十个大明那么大。

    “那里,物产更加的丰富,那里的土地更加肥沃。

    “但是那里的人们,却不懂的如何劳作,不懂的如何耕种,不懂的如何开采挖矿,不懂的如何生产。

    你们说,大明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

    一个问题被抛出,朱瞻基端起了讲台上的茶杯,嘬了一口茶水润嘴。

    他的目光,则是似有似无的看向课堂上,堆放扫帚的位置。

    孩子们的心思是纯洁的。

    太孙的问题,他们也都听懂了。

    就是现在,在大明的外面,有比大明还要大几十倍的土地,也生活着很多的人。

    但是他们什么都不懂,都是笨蛋,不会过好日子。

    所以,大明要怎么做?

    他们不懂,我们可以去教呀!

    于是,课堂上响起一片呼喊声。

    “去教会他们!”

    “我们都去当老师!”

    “……”

    孔彦缙的眉角在挑动,果然如他所想。

    然而,还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台上太孙的声音接着响起。

    “你们说的都很好!要记得,大明是仁义的!是博爱的!大明,绝对不能坐视不管,看着那些土地上的人,经受苦难。”

    “我们要派出大军,保护他们的安全。”

    “我们要派出先生,教会他们圣贤们的仁义道德,懂得如何做人。”

    “他们不会耕种、开采、生产,我们大明的百姓,去替他们耕种、开采、生产,带着他们去解救更远的土地上的人们。”

    养猪!

    忽然,坐在孔彦缙旁边的于谦,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个词。

    他想起了矮山后面,那一大片的猪圈。

    里面的一头头家猪,似乎也是什么都不用做,每日只要接受人们的投喂即可。

    “孔兄,圣人可说过,有教无类?”

    忽然,孔彦缙被点名,茫然的抬起头,看向讲台上正盯着自己的皇太孙。

    他茫然的点点头。

    朱瞻基的脸上浮出笑容:“既如此,孔兄可要继承先祖遗志,践行有教无类?”

    咔嚓一声。

    孔彦缙觉得自己的脑海中,有什么东西碎了。

    圣人是说过有教无类。

    可圣人当时不知道,在中原以外,还有万万里的土地,有着无数的人啊。

    可他,还是茫然的点点头。

    圣人的话,是不能违背的。

    朱瞻基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真诚起来。

    他点点头:“下课!”

    课堂上,孩子们爆发出更多的欢呼声。

    期间,伴随着朱瞻基的声音,再次传入孔彦缙的耳中。

    “孔兄,有教无类之事,本宫稍晚,还想与孔兄多多切磋一二……”

    ……

    当代衍圣公孔彦缙。

    在日月堂里的课业,暂时的结束了。

    他在皇太孙亲自指派的锦衣卫缇骑们,万分用心的保护下,北上曲阜。

    为了践行圣人遗志,当代衍圣公孔彦缙,已经发下宏远,要将有教无类贯彻到底。

    为此,他要回家一趟。

    召集族中老少,先行前往南疆,这片正在被大明不断拯救的新土地上,去向那些土著,传播圣人的仁义道德。

    同时,有感于南疆之地广,孔彦缙另有一份奏章送往皇帝北巡行在。

    衍圣公,将要奏请皇帝陛下,调拨国子监肄业学子,随同孔府之人一同前往南疆传道受业,传播圣人教化。

    ……

    送走了孔彦缙。

    朱瞻基,也终于回到了应天城。

    回城,是被迫的。

    朝堂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有人上书弹劾户部尚书夏元吉,在行监守自盗,为祸大明的事情。

    户部尚书夏元吉,没有做出任何自辩,上书奏请后,便回到家中紧闭府门。

    这不是在弹劾夏元吉,而是在对东宫出手。

    从城外到东宫,一路上紧赶慢赶,朱瞻基终于是在城门落下前入了城。

    三女,去了太子妃那边,安抚老人家的心绪。

    朱瞻基则是闷着头,赶到老父亲的小书房。

    到此时,已经是夜色笼罩,月明星稀,落叶的枝头上,立着几只也已合眼的鸟儿。

    寂静无声,夏日里总是扰人情景的虫兽,这个时候也早就不知道躲到了什么地方去。

    朱瞻基站在书房外的小院里,看着紧闭着的房门。

    书房里,灯火通明。

    博古架在摇曳的灯火下,在窗纸上不断的扭动着奇妙的影子。

    咔咔。

    深吸了一口气,朱瞻基推开书房的门。

    双脚落入书房之中,静静转身,轻轻的合上房门。

    “父亲,儿子回来了。”

    朱瞻基,站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干净整洁起来的书房里,平静的呼唤了一声。

    书桌前。

    已经精瘦了很多的太子爷,正一手捏着笔,一手握着一本奏章,眉头微微皱紧。

    那是去年的奏章了。

    似乎,是江浙地方上,呈上来的奏问倭寇之事的。

    朱瞻基也不由的微微皱眉,不知道老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看去年的奏章。

    朱高炽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的书房里,突然多出了一个人。

    他捏着手中的笔,在早就已经批注过的奏章上,接着又写下了一些什么。

    时间,在滴滴答答的流逝着。

    良久之后,朱高炽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心满意足的将手中的被批阅的密密麻麻的奏章,轻轻的放在了一旁。

    然后才终于是抬起头,看向眼前。

    看着大变活人,站在自己面前的儿子,朱高炽的脸上浮出一丝惊讶。

    “你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了?在这里站了多久了?”朱高炽问着话,眼睛则是不停的眨着,明显是刚刚用眼过度了。

    很担心老父亲减肥成功,却双眼变得近视。

    朱瞻基无奈的苦笑一声:“没多久,见父亲正在看奏章,便不忍打搅。”

    朱高炽点点头,然后皱眉问:“可去你母亲那边请安了?”

    朱瞻基摇摇头。

    朱高炽也摇摇头:“还是这般不懂事……”

    “父亲!”朱瞻基忍不住,加重声音呼喊了一声。

    朱高炽立马抬起手,制止了朱瞻基的话,他眉目舒展,轻笑一声:“可是在为朝中弹劾夏维喆,让他不得不闭门谢客的事情来的?”

    原来您还知道这事啊!

    朱瞻基心里不由的嘀咕了一声,赶忙接话:“父亲,朝中这股风气,是冲着您来的!弹劾夏老大人,不过是为了对付您而已。两百万两银子是引子,前段时间城中流传的太子党是铺垫,为的就是现在的弹劾。”

    “哦?”

    朱高炽的脸上,带着些好奇,笑着脸询问道:“那两百万两银子是我的?还是说,夏维喆这个户部尚书是我让他当的?他们弹劾夏维喆,不过是为了朝堂上些许意气之争而已,与我何干?”

    朱瞻基只觉得一时气短,胸口郁郁发闷。

    听着老父亲的话,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最后,他无奈的低下头,闷闷道:“可是太子党……”

    朱高炽眉头一挑:“我整日躲在这东宫里头,是和你娘,还是和你弄出了这个太子党了?真要是有,也该是当年你爷爷在靖难我在北平的时候,靖难过后署理朝政的时候,皇帝数次北征的时候,大可旗帜鲜明的束起那劳什子太子党的旗号!”

    这……

    朱瞻基越发的无言以对了。

    朱高炽这时候已经站起身,将朱瞻基给拉到了一旁的座椅上,更是贴心的为其倒了一杯茶水。

    顺手,从一旁取过来一份刚被拆封的信封,递到了朱瞻基面前。

    “朝廷里的事情,永远都没有结束的时候。”

    朱高炽大有深意的说了一句,然后补充道:“你该看看这个,杭州府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已不是监国,却还是送来这个。言称,如今江浙沿海一带,多有倭寇出现,海商艰难,百姓多被劫掠。这个,才是你要关注的事情。”

    谁不知道杭州府知府,当年还是京官的时候,常在东宫走动。

    似乎……

    临去浙江赴任的时候,身上还有着詹事府的差事……

    他摇摇头,从信封中取出书信,一眼扫去,脸上立马惊变。

    “什么?”

    “定海中所,折损过半?”

    “这些倭寇如此强悍了?”

    定海中所,驻扎宁波府舟山。

    扼守钱塘江入海口,算是浙江最是富饶的钱塘一带的前沿控弦之地,乃是防备海患的第一线。

    定海中所,满员过千人。

    但是在杭州府送来的书信之中,却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如今的定海中所折损过半。

    千户战死!

    那可是大几百人啊!

    就凭借倭寇那几条小舢板?

    而且,还是在现如今,这个快要入冬的季节里?

    朱高炽忧心忡忡,点点头长叹道:“现在,你该知道什么事情,才是要紧的了吧。宁波府与嘉兴府互为犄角,守卫钱塘富饶之地。若是宁波生乱,海防出现漏洞,则后方的杭州府,也将面临威胁。”

    宁波府除了定海中所和后所,另有一支观海卫。在北面的嘉兴府,则是有海宁卫。

    两卫沿钱塘布防,护卫钱塘富饶之地。

    宁波出事,倭寇必定会乘机钻漏子。

    不及多想,朱瞻基当即开口:“要不要从郑和的宝船队,抽调战船回来?亦或者,将刚刚重新整编的幼军卫,调到杭州去?”

    听到倭寇犯边。

    朱瞻基第一时间想到的。

    就是干他娘的!

    朱高炽则是安静了下来,他微微闭眼,不停的沉吟着,手指在一堆高高的奏章上,不停的敲动着。

    “这件事,我怎么看,都觉得是从你在扬州之后,那些倭寇有意为之。若要防备,则自山东,到江苏,至浙江、福建,沿海皆要防备。”

    涉及四省。

    朱瞻基同样沉默了下来。

    这可不是广西、交趾、云南,那等远离中原的地方。

    无论是山东、江苏,还是浙江、福建,可都是国朝中心。

    谁也不知道,因为朱瞻基在两淮,为了清理两淮盐务,顺带着弄死了不少和倭寇勾结的盐商后。为了报复大明,那些倭寇会从什么地方下手。

    “还是先调幼军卫去钱塘吧,早些熟悉环境也好。五军都督府可下令,各地卫所加紧操练,严加防备。等皇爷爷回京后,再行定夺吧。”

    朱瞻基提出了一个建议。

    朱高炽敲击的手,停了下来,又沉吟了片刻,方才点头:“眼下只能如此。”

    说完,好像是想起了什么。

    朱高炽看向朱瞻基,轻声开口:“你皇爷爷,应该要借重阳,让宗室聚上一聚。”

    闻声。

    朱瞻基愣了一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天下第一逆贼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下第一逆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下第一逆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下第一逆贼》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