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自二十号开始,长晴已久的天,终于迎来了第一场秋雨。
秋天的雨,不紧不慢,缠缠绵绵。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
天地间一色,像一张轻柔的蜘蛛网,将士、俘虏、徭役、军账、街道......一切一切都罩在灰蒙蒙的网中。看不到时光走动,一切都在静谧之中。
树上没有随风落下的梧桐叶,最能彰显秋雨的声响,啪嗒啪嗒,敲在肥大发黄有些卷缩的叶面上,叶梗凸显就如老人的手,筋骨分明,就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北的人们一般,那般的坚韧。
雨点在树叶上慢慢一滴滴落下,看啊,它多像怀念战死亲人的泪珠啊。
最有骨气的还是矗立在康城东南角的那一树银杏叶,已入深秋,片片黄叶都不舍得落下,维护着集体的荣誉,染得满树的耀眼金黄,瞧啊,它们多想这些远赴西北的炎军啊。
耐得寂寞的小草,无怨无悔,长高了削平,再慢慢长高。几天的雨水,在枯黄中露出尖尖的草芽,彰显出生命的奇迹。虽然匍匐地面,又小又矮,并没有影响为大地铺绿,看啊,它们多像那些在战争当中存活下来的将士啊。
一场秋雨,凉了风,黄了叶,大地弥漫了秋的气息。临窗听雨,一帘秋色,清风拂面,尽情感受着这份温婉绰约。
一夕烟雨,一抹柔情,不去惹清愁,不去碰忧伤,迎着秋风默默地守候,守一份夜的宁静,守一段素笺文字,静静地品味你的心语。淡淡的思绪里,遥看花开,似染几许墨色,无声的牵念还是会在心底最柔弱的角落里弥漫。花开易见,花落何寻?又有哪个会记得起曾经绽放的嫣然!夏已去,秋像往年一样依然会从山那头静静而来。一切还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必然。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风依旧,雨依旧,秋亦依旧;心依然,情依然,梦亦依然。四季轮回,重复着秋的每一个细节,满树的叶子在迷离的夜色里悠然飘落,轻轻的走了,正如轻轻的来。
“细雨不解人间愁,暗夜无风雨自流。”坐在窗边听雨的许一凡,喃喃自语道。
雨,一丝丝一缕缕织成一张网,裹住了万千的心,积聚了数不清的梦,网住了秋的世界。
这场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六七天,随着秋雨的到来,带走了夏天的炙热,也提前带来了寒冬的凌冽,同时,也带来了一道从京城送来的圣旨。
独自坐在窗边的许一凡,身前的桌子上,放置着一道明晃晃的圣旨,好动的冥龙,此刻正趴在桌子上,用爪子拨弄着眼前的东西,似乎它也想看看这道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
在圣旨旁边,放着一壶酒,酒不是什么好久,就是西北常见的黄泥酒,只是,黄泥酒常见,可军中禁止饮酒,许一凡眼前这壶酒还是学生许一安送来的。
拿起酒壶,慢饮一口,许一凡微微蹙眉,黄泥酒的味道其实并不算好,可能是长期埋藏在地下缘故,带着一股土腥味,其度数不算高,却也不低了,颜色也不太好看,酒水泛黄,漂浮着很多杂质,看起来浑浊不堪。
虽然其样子不好看,可这种酒很就韵味,初喝难以下咽,多喝几口,就感觉韵味十足,让人喝完一口,再来一口。
圣旨是上午送到的,宣旨的是洪公公,之前,许一凡见过此人,都是老熟人,见面之后,一切从简,宣读完圣旨之后,洪公公就被殷元魁等人拉走了,而许一凡则继续待着这间府邸当中。
圣旨上的内容并不算多,除了褒奖一番许一凡在西北的功劳,说了很多诸如深得朕心,朕心甚慰之类的冠冕堂皇,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就是让许一凡择日,随西域使团,一起去往长安,至于所谓的封赏,圣旨上只字未提。
有功不赏,其中必有蹊跷,而且偏偏还是只有许一凡一人如此,至于其他人,上至殷元魁,下至百夫长,凡是殷元魁那份详情战表上出现过的名字,在这次洪公公前来宣旨的时候,就得到了封赏,不过,大多数都是加官进爵,除了职位上的变动之外,半点实际的好处都没有。
这倒不是朝廷吝啬,而是此次立功之人太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能给出一个职位晋升表,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说那些跟随着职位变动的物资赏赐,朝廷正在准备,待到大军班师回朝之际,就是赏赐下来之时。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为了支撑西征军的这次大战,朝廷可是付出极大的,不说兵源,单单那海量的粮草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打赢这一战,炎武帝在位期间的这十余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国库,已经损耗大半不止。
不过,这些中高层将领的赏赐没有下来,可三军将士的饷银却随着圣旨一并带来了,其中将士的饷银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
当这笔饷银和抚恤银子到来之后,整个炎军陷入了极度的狂欢当中,为了给将士们发放饷银和抚恤银子,户部和兵部的左侍郎都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其他六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其中就有礼部和钦天监的官员。
大战之后,祭奠阵亡将士的仪式,是必然要举行的,尤其是在西凉山石碑建立之后,这场祭奠更有必要了。
一切都如许一凡之前猜测的那般,在决战之后,大炎王朝和西域选择休战,双方展开了谈判,而西域已经开始组建使团,不日将抵达康城,然后由炎军护送,一路去往长安。
因为大战初歇,西征军伤亡惨重,需要重新整顿,既然双方休战,那西征军自然不可能继续存在,西征军顺理成章的编入到了镇西军当中,而原本名存实亡的镇西军,也在这个时候恢复了编制。
虽然西征军变成了镇西军,可镇西军的大本营,不在西洲城,而是前移到康城,也就是说,西征军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十八座城池,现在已经彻底纳入到大炎王朝的版图之上。
这是必然的结果,成王败寇,既然西域战败了,那丢失的十八座城池肯定拿不回来,就算他们想要拿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西征军变成镇西军之后,有三件事耐人寻味。
第一,镇西军虽然重新得到了编制,可镇西大将军的位置,却空悬下来,增设了一个镇西将军的官职,虽然镇西大将军和镇西将军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可无论是官职,还是其地位,亦或者其手中的权利,都不如前者,而担任镇西将军官职的,并不是殷元魁,而且秦之豹。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虽然很诧异,却也能接受,毕竟殷元魁在成为西征大元帅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若是让他担任镇西将军,那就不是平调或者升职,而是降职,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让秦之豹担任镇西将军这个位置,也算是合情合理,一来,镇西军之前就是秦嘉涆在掌管,其战死之后,子承父业,让秦之豹来继承,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二来,秦之豹在西征当中,建功颇多,其证明了西北秦家的军锋和家风,在西征军当中,秦之豹只是都蔚,现在成为镇西将军是升职,而且是官升三级,算是朝廷对老秦家的补偿。
虽然秦之豹没能成为镇西大将军,不过,大将军这个职位,现在还空悬着,看样子是为秦之豹留着的,假以时日,秦之豹再立新功,应该就会成为镇西大将军,重振老秦家的雄风。
第二,燕王交出了手中绝大多数的燕王军,编入镇西军当中,同时,朝廷把庭洲也划分给燕王,算是对其的一种补偿,然而,庭洲在此之前,就已经落入燕王手中,朝廷这算是空手套白狼,啥也没有付出,就白白多了近十万的将士。
很多人以为,燕王在接到这份圣旨之后,肯定会心生不满,向朝廷抗-议,拒不交出兵权的,然而,燕王李刚的选择,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在圣旨刚刚进入凉州之后,秦之豹这边就收到了燕王的兵符,似乎他早就知晓会这样。
燕王很配合,而且配合的太不可思议了一些。
第三,西征军既然编入镇西军当中,那殷元魁这个大元帅的职位,按理说也该撤掉了,重新成为镇海大将军才对,可并没有,朝廷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收回殷元魁手里的权利,反而给增加了不少权利。
圣旨上说,殷元魁依旧是西征军的大元帅,不过,名称也从西征大元帅,变成了镇西大元帅,其总管康城以东,玉门关以西,西北三洲外加十八城的所有军政大。
换而言之,殷元魁的位置不变,不过手里的权利却增加很多,现如今的殷元魁,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整个西北都是他说了算,不是藩王却胜似藩王,其权利之大,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
除了西征军本身的改变之外,李承政、韩德厚、童真、房子墨、许睿慈都有了新的任职,而这一系列的任职,也让众人一头雾水。
朝廷罢黜了韩德厚凉州刺史的职务,改由李承政接任凉州刺史,负责凉州和庭洲,两洲之地的大小政务,擢升韩德厚为征东将军,房子墨和许睿慈为其副将,待到西北初定之后,无需进京述职,直接去往徐洲,统领徐洲的八万大军,准备收复海洲。
童真则带着田真、解必安等几位杂号将军,去往建州,接替秦惠,掌管其麾下的数万大军,准备收复福州等地。
至于其他的一众将领,在官职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有不少人可以直接进入兵部任职,而且接替的还是实缺,晋升不少,而随着这些将领的擢升,他们空下来的位置,也由下面的人顶替上去,至于让那些人上位,圣旨没有细说,只是让殷元魁这位镇西大元帅和秦之豹这位镇西将军,自己看着办。
另外,就是关于炎军打下来的这十八座城的安排,圣旨上让殷元魁他们先稳固好康城这些直面西域的军事要塞,至于其他的城池,待到西域使团离开长安之后,再做定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过,对于这十八座城池,有三座城被单独划分出来,分别是北宛城、石安城、龟兹城。
北宛城原本是北宛国的国都,虽然北宛国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王国,可其毕竟是王国,在被西征军拿下之后,北宛城也就相当于灭国了,不过,许凯歌在拿下北宛国之后,并没有屠戮北宛国的皇室和大臣,反而是留下了他们,哪怕是许凯歌在离开北宛城的时候,也不曾杀害他们。
北宛国的国王和其王国的大臣,在北宛城之战之后,就被送往西洲城居住起来,说是保护,其实跟圈禁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次圣旨下来之后,让北宛国国王去往京城居住,而原本生活在北宛国的百姓,可以重新回到北宛城生活,而这座北宛城仍然由北宛国皇室管辖,炎朝只是在北宛城设置了一个都护府而已。
名义上是炎朝和北宛国皇室共同掌管北宛城,其实,北宛城还是北宛城,只是不能在称国而已。
石安城距离北宛城不算远,被单独划分出来,赐予了石族,让石族再次驻扎休养生息,朝廷这算是接纳了石族。
至于龟兹城,则被赐予给了马族,这三座城池都不小,虽然算不上十八座城池当中最好的,却也是排名前五的存在,尤其是石安城,其在所有城池当中,排名第三。
石安城和龟兹城都和北宛城一样,都是石族和马族各自掌管城池,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每座城池都有一支五千人的城防军,其中炎军占据三千人,剩下的两千人,则是由石族和马族各自出兵。
另外,在这三座城池的周围,拢共驻扎了八万大军,分布在三座城池周围,而其目的不言而喻。
对待石族、马族和北宛国的臣民,朝廷给予了很大的善意和优待,自他们接管这三座城池之后,免税三十年,而三十年之后,其城池所得的税收,朝廷只收一半。
除了赋税的问题之外,朝廷还免除了这三座城池的徭役制度,但是,兵役必须要服从,五抽一,也就是五户人家,要有一人去当兵,关于兵役这个问题,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具体的还需要等他们去了长安之后,再详细交涉。
另外,朝廷还承诺,待到西北战局彻底稳固之后,将在西北建立书院,他们的孩子,可以去中原读书,同时也可以参加科举,而凡是他们的孩子去参加科举,享有优先权。
这种优待,可是前所未有的,根据传旨的公公说,为了这件事,炎武帝可是在朝堂之上,跟诸多大臣据理力争了一番,最终才敲定下来的。
可以说,石族、马族和北宛国才是这次封赏的最大赢家,而当初许一凡承诺给他们的东西,基本上都兑现了,不但兑现了,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东西。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向许一凡,开始猜测许一凡的身份背景,以及其背后的能量,要知道,在大炎王朝的历史上,不是没有收容过异族之人,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可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现如今这么好说话,能给块地方让他们繁衍生息就不错,不可能又是减免赋税,又是建立书院,还发放农具种子的。
要知道,单单这些事情,朝廷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而且随着时间越久,这笔开销就越大,至于说回本,那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许一凡。
这次朝廷来的人很多,除了宣旨的公公之外,还有六部的诸多官员,以及很多才从纵横书院毕业的儒家子弟,协助镇西军的战后善后事宜和安置工作。
圣旨是不少,可给许一凡的只有一道而已,这是很不合理的情况,不说殷元魁和李承政这些高级将领了,就是像马??、石狼这样的人,每个人至少都收到了三份以上的圣旨,偏偏许一凡是个例外,仿佛朝廷把这个立下最大功劳的许一凡给遗忘了一般。
唯一值得说道的是,许一凡在接圣旨的时候,是站着接的,其第一次接圣旨好像也是没有跪。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众大大小小的将领、官员,看向许一凡的眼神就变得复杂难明起来,有惋惜,有诧异,有疑惑,有幸灾乐祸,有讥笑嘲讽.......诸如此类的情绪很多,而许一凡却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拿着圣旨就回到了自己府邸,该干嘛干嘛,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秋天的雨,不紧不慢,缠缠绵绵。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
天地间一色,像一张轻柔的蜘蛛网,将士、俘虏、徭役、军账、街道......一切一切都罩在灰蒙蒙的网中。看不到时光走动,一切都在静谧之中。
树上没有随风落下的梧桐叶,最能彰显秋雨的声响,啪嗒啪嗒,敲在肥大发黄有些卷缩的叶面上,叶梗凸显就如老人的手,筋骨分明,就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北的人们一般,那般的坚韧。
雨点在树叶上慢慢一滴滴落下,看啊,它多像怀念战死亲人的泪珠啊。
最有骨气的还是矗立在康城东南角的那一树银杏叶,已入深秋,片片黄叶都不舍得落下,维护着集体的荣誉,染得满树的耀眼金黄,瞧啊,它们多想这些远赴西北的炎军啊。
耐得寂寞的小草,无怨无悔,长高了削平,再慢慢长高。几天的雨水,在枯黄中露出尖尖的草芽,彰显出生命的奇迹。虽然匍匐地面,又小又矮,并没有影响为大地铺绿,看啊,它们多像那些在战争当中存活下来的将士啊。
一场秋雨,凉了风,黄了叶,大地弥漫了秋的气息。临窗听雨,一帘秋色,清风拂面,尽情感受着这份温婉绰约。
一夕烟雨,一抹柔情,不去惹清愁,不去碰忧伤,迎着秋风默默地守候,守一份夜的宁静,守一段素笺文字,静静地品味你的心语。淡淡的思绪里,遥看花开,似染几许墨色,无声的牵念还是会在心底最柔弱的角落里弥漫。花开易见,花落何寻?又有哪个会记得起曾经绽放的嫣然!夏已去,秋像往年一样依然会从山那头静静而来。一切还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必然。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风依旧,雨依旧,秋亦依旧;心依然,情依然,梦亦依然。四季轮回,重复着秋的每一个细节,满树的叶子在迷离的夜色里悠然飘落,轻轻的走了,正如轻轻的来。
“细雨不解人间愁,暗夜无风雨自流。”坐在窗边听雨的许一凡,喃喃自语道。
雨,一丝丝一缕缕织成一张网,裹住了万千的心,积聚了数不清的梦,网住了秋的世界。
这场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六七天,随着秋雨的到来,带走了夏天的炙热,也提前带来了寒冬的凌冽,同时,也带来了一道从京城送来的圣旨。
独自坐在窗边的许一凡,身前的桌子上,放置着一道明晃晃的圣旨,好动的冥龙,此刻正趴在桌子上,用爪子拨弄着眼前的东西,似乎它也想看看这道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
在圣旨旁边,放着一壶酒,酒不是什么好久,就是西北常见的黄泥酒,只是,黄泥酒常见,可军中禁止饮酒,许一凡眼前这壶酒还是学生许一安送来的。
拿起酒壶,慢饮一口,许一凡微微蹙眉,黄泥酒的味道其实并不算好,可能是长期埋藏在地下缘故,带着一股土腥味,其度数不算高,却也不低了,颜色也不太好看,酒水泛黄,漂浮着很多杂质,看起来浑浊不堪。
虽然其样子不好看,可这种酒很就韵味,初喝难以下咽,多喝几口,就感觉韵味十足,让人喝完一口,再来一口。
圣旨是上午送到的,宣旨的是洪公公,之前,许一凡见过此人,都是老熟人,见面之后,一切从简,宣读完圣旨之后,洪公公就被殷元魁等人拉走了,而许一凡则继续待着这间府邸当中。
圣旨上的内容并不算多,除了褒奖一番许一凡在西北的功劳,说了很多诸如深得朕心,朕心甚慰之类的冠冕堂皇,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就是让许一凡择日,随西域使团,一起去往长安,至于所谓的封赏,圣旨上只字未提。
有功不赏,其中必有蹊跷,而且偏偏还是只有许一凡一人如此,至于其他人,上至殷元魁,下至百夫长,凡是殷元魁那份详情战表上出现过的名字,在这次洪公公前来宣旨的时候,就得到了封赏,不过,大多数都是加官进爵,除了职位上的变动之外,半点实际的好处都没有。
这倒不是朝廷吝啬,而是此次立功之人太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能给出一个职位晋升表,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说那些跟随着职位变动的物资赏赐,朝廷正在准备,待到大军班师回朝之际,就是赏赐下来之时。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为了支撑西征军的这次大战,朝廷可是付出极大的,不说兵源,单单那海量的粮草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打赢这一战,炎武帝在位期间的这十余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国库,已经损耗大半不止。
不过,这些中高层将领的赏赐没有下来,可三军将士的饷银却随着圣旨一并带来了,其中将士的饷银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
当这笔饷银和抚恤银子到来之后,整个炎军陷入了极度的狂欢当中,为了给将士们发放饷银和抚恤银子,户部和兵部的左侍郎都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其他六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其中就有礼部和钦天监的官员。
大战之后,祭奠阵亡将士的仪式,是必然要举行的,尤其是在西凉山石碑建立之后,这场祭奠更有必要了。
一切都如许一凡之前猜测的那般,在决战之后,大炎王朝和西域选择休战,双方展开了谈判,而西域已经开始组建使团,不日将抵达康城,然后由炎军护送,一路去往长安。
因为大战初歇,西征军伤亡惨重,需要重新整顿,既然双方休战,那西征军自然不可能继续存在,西征军顺理成章的编入到了镇西军当中,而原本名存实亡的镇西军,也在这个时候恢复了编制。
虽然西征军变成了镇西军,可镇西军的大本营,不在西洲城,而是前移到康城,也就是说,西征军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十八座城池,现在已经彻底纳入到大炎王朝的版图之上。
这是必然的结果,成王败寇,既然西域战败了,那丢失的十八座城池肯定拿不回来,就算他们想要拿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西征军变成镇西军之后,有三件事耐人寻味。
第一,镇西军虽然重新得到了编制,可镇西大将军的位置,却空悬下来,增设了一个镇西将军的官职,虽然镇西大将军和镇西将军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可无论是官职,还是其地位,亦或者其手中的权利,都不如前者,而担任镇西将军官职的,并不是殷元魁,而且秦之豹。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虽然很诧异,却也能接受,毕竟殷元魁在成为西征大元帅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若是让他担任镇西将军,那就不是平调或者升职,而是降职,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让秦之豹担任镇西将军这个位置,也算是合情合理,一来,镇西军之前就是秦嘉涆在掌管,其战死之后,子承父业,让秦之豹来继承,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二来,秦之豹在西征当中,建功颇多,其证明了西北秦家的军锋和家风,在西征军当中,秦之豹只是都蔚,现在成为镇西将军是升职,而且是官升三级,算是朝廷对老秦家的补偿。
虽然秦之豹没能成为镇西大将军,不过,大将军这个职位,现在还空悬着,看样子是为秦之豹留着的,假以时日,秦之豹再立新功,应该就会成为镇西大将军,重振老秦家的雄风。
第二,燕王交出了手中绝大多数的燕王军,编入镇西军当中,同时,朝廷把庭洲也划分给燕王,算是对其的一种补偿,然而,庭洲在此之前,就已经落入燕王手中,朝廷这算是空手套白狼,啥也没有付出,就白白多了近十万的将士。
很多人以为,燕王在接到这份圣旨之后,肯定会心生不满,向朝廷抗-议,拒不交出兵权的,然而,燕王李刚的选择,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在圣旨刚刚进入凉州之后,秦之豹这边就收到了燕王的兵符,似乎他早就知晓会这样。
燕王很配合,而且配合的太不可思议了一些。
第三,西征军既然编入镇西军当中,那殷元魁这个大元帅的职位,按理说也该撤掉了,重新成为镇海大将军才对,可并没有,朝廷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收回殷元魁手里的权利,反而给增加了不少权利。
圣旨上说,殷元魁依旧是西征军的大元帅,不过,名称也从西征大元帅,变成了镇西大元帅,其总管康城以东,玉门关以西,西北三洲外加十八城的所有军政大。
换而言之,殷元魁的位置不变,不过手里的权利却增加很多,现如今的殷元魁,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整个西北都是他说了算,不是藩王却胜似藩王,其权利之大,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
除了西征军本身的改变之外,李承政、韩德厚、童真、房子墨、许睿慈都有了新的任职,而这一系列的任职,也让众人一头雾水。
朝廷罢黜了韩德厚凉州刺史的职务,改由李承政接任凉州刺史,负责凉州和庭洲,两洲之地的大小政务,擢升韩德厚为征东将军,房子墨和许睿慈为其副将,待到西北初定之后,无需进京述职,直接去往徐洲,统领徐洲的八万大军,准备收复海洲。
童真则带着田真、解必安等几位杂号将军,去往建州,接替秦惠,掌管其麾下的数万大军,准备收复福州等地。
至于其他的一众将领,在官职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有不少人可以直接进入兵部任职,而且接替的还是实缺,晋升不少,而随着这些将领的擢升,他们空下来的位置,也由下面的人顶替上去,至于让那些人上位,圣旨没有细说,只是让殷元魁这位镇西大元帅和秦之豹这位镇西将军,自己看着办。
另外,就是关于炎军打下来的这十八座城的安排,圣旨上让殷元魁他们先稳固好康城这些直面西域的军事要塞,至于其他的城池,待到西域使团离开长安之后,再做定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过,对于这十八座城池,有三座城被单独划分出来,分别是北宛城、石安城、龟兹城。
北宛城原本是北宛国的国都,虽然北宛国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王国,可其毕竟是王国,在被西征军拿下之后,北宛城也就相当于灭国了,不过,许凯歌在拿下北宛国之后,并没有屠戮北宛国的皇室和大臣,反而是留下了他们,哪怕是许凯歌在离开北宛城的时候,也不曾杀害他们。
北宛国的国王和其王国的大臣,在北宛城之战之后,就被送往西洲城居住起来,说是保护,其实跟圈禁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次圣旨下来之后,让北宛国国王去往京城居住,而原本生活在北宛国的百姓,可以重新回到北宛城生活,而这座北宛城仍然由北宛国皇室管辖,炎朝只是在北宛城设置了一个都护府而已。
名义上是炎朝和北宛国皇室共同掌管北宛城,其实,北宛城还是北宛城,只是不能在称国而已。
石安城距离北宛城不算远,被单独划分出来,赐予了石族,让石族再次驻扎休养生息,朝廷这算是接纳了石族。
至于龟兹城,则被赐予给了马族,这三座城池都不小,虽然算不上十八座城池当中最好的,却也是排名前五的存在,尤其是石安城,其在所有城池当中,排名第三。
石安城和龟兹城都和北宛城一样,都是石族和马族各自掌管城池,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每座城池都有一支五千人的城防军,其中炎军占据三千人,剩下的两千人,则是由石族和马族各自出兵。
另外,在这三座城池的周围,拢共驻扎了八万大军,分布在三座城池周围,而其目的不言而喻。
对待石族、马族和北宛国的臣民,朝廷给予了很大的善意和优待,自他们接管这三座城池之后,免税三十年,而三十年之后,其城池所得的税收,朝廷只收一半。
除了赋税的问题之外,朝廷还免除了这三座城池的徭役制度,但是,兵役必须要服从,五抽一,也就是五户人家,要有一人去当兵,关于兵役这个问题,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具体的还需要等他们去了长安之后,再详细交涉。
另外,朝廷还承诺,待到西北战局彻底稳固之后,将在西北建立书院,他们的孩子,可以去中原读书,同时也可以参加科举,而凡是他们的孩子去参加科举,享有优先权。
这种优待,可是前所未有的,根据传旨的公公说,为了这件事,炎武帝可是在朝堂之上,跟诸多大臣据理力争了一番,最终才敲定下来的。
可以说,石族、马族和北宛国才是这次封赏的最大赢家,而当初许一凡承诺给他们的东西,基本上都兑现了,不但兑现了,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东西。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向许一凡,开始猜测许一凡的身份背景,以及其背后的能量,要知道,在大炎王朝的历史上,不是没有收容过异族之人,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可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现如今这么好说话,能给块地方让他们繁衍生息就不错,不可能又是减免赋税,又是建立书院,还发放农具种子的。
要知道,单单这些事情,朝廷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而且随着时间越久,这笔开销就越大,至于说回本,那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许一凡。
这次朝廷来的人很多,除了宣旨的公公之外,还有六部的诸多官员,以及很多才从纵横书院毕业的儒家子弟,协助镇西军的战后善后事宜和安置工作。
圣旨是不少,可给许一凡的只有一道而已,这是很不合理的情况,不说殷元魁和李承政这些高级将领了,就是像马??、石狼这样的人,每个人至少都收到了三份以上的圣旨,偏偏许一凡是个例外,仿佛朝廷把这个立下最大功劳的许一凡给遗忘了一般。
唯一值得说道的是,许一凡在接圣旨的时候,是站着接的,其第一次接圣旨好像也是没有跪。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众大大小小的将领、官员,看向许一凡的眼神就变得复杂难明起来,有惋惜,有诧异,有疑惑,有幸灾乐祸,有讥笑嘲讽.......诸如此类的情绪很多,而许一凡却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拿着圣旨就回到了自己府邸,该干嘛干嘛,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