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其实,当时以清朝海军的势力,若集中南北洋舰队,定可在远洋置日本于死地。可惜,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清朝输掉了最后的家底。
两次战争中,日本的战术都是一样的,即先抢夺制海权和朝鲜战略要地,再直插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迫使中国投降,达到战略目的。其实这种战术带有极大的赌博性。倘若在一处遭到对手的牵制,就将满盘皆输。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补给有限,不可能与中国拼消耗。明朝与清朝战争初期都有战败,但明朝是阻击战,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延缓其攻击步伐为结果的。清朝则是溃败。事实上,战争的结果从开战时的态势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战争结果不同呢,对照一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观点。以为后人鉴。
1)、中日大战,中国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即丰厚的人力和资源,以及广阔的大后方和漫长的补给线。中日开战,即使日本可以以优势兵力和装备暂时取得优势。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如战事进展缓慢,其国力也必然被拖垮。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持续七年,日本几乎被打到崩溃边缘,战争结束不久即爆发内乱,国内长年内战,国力一撅不振达200年。甚至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青年时仅凭几条海盗船就横行日本。所以除唐朝外,历来对日作战的方针都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满清却不明白,西太后原本期望速胜,在自己60大寿前赢得战争,结果却是迅速崩溃。而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争潜力,急忙结束了战争,以至丧权辱国。
2)、中日交战,朝鲜为重要战略争夺地。失朝鲜则失中国。失去了朝鲜,日本的优势陆军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朝鲜丰厚的资源和巨大的生产能力也能为其支持战争,抗战八年我们一再败退,与这一点不无关系。而清朝丢失朝鲜后,既而丢失辽东大部分地区。明朝守住朝鲜,最终赢得了战争。
3)、对日作战,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更不是一场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因为日本每次对华作战,其战争机器都是疯狂开动。中国必须要做出打全面战争的准备,才可赢得最后的胜利。事实上,以中国的国力和基础,若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率必定十倍于日本。明朝水师原本弱于日本,但一经运转,清政府府一味小心翼翼,仅靠淮军和北洋水师抵抗,其他军队则处于观望状态,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4)、作为统治者,必须要有战斗到底的决心,战争决策一旦作出,必须厉行,不可再有摇摆。中**队虽然派系严重,但只要思想统一,调度得当,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核心力。清军的全线溃败,与清朝内部始终没有统一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统治者则更加摇摆不定。使得指挥系统严重混乱,几乎使军队成了瞎子。
5)、日本军队攻击迅速,冲击力量强,但也有其明显的弱点,即持续战争能力差,一旦遭受激烈抵抗,必定使战局扭转。对付日本这种敌人切不可有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那就如同与影子作战。对日本必须制定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开战时就打乱其进攻阵型,切不可消极保守,否则,就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下场。
说到古代战争,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是一片刀光剑影,与现代战争中的枪林弹雨完全不同。殊不知,在古代,同样也有与现代战争一样的炮火连天。自从唐代开始尝试将火药应用于军事,经过历代不断的改进,使用火药作战的方式已经名目相当繁多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是利用火药来推送弹丸的金属管形火器,其主要分为炮、枪两大类,并在战争中逐渐取代刀、剑、弓箭等冷兵器的地位,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公元十六世纪,明军与日军就在朝鲜平壤爆发了一场用大炮与鸟铳互相射击的大规模战事。
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1592年发动二十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4月13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朝鲜军民望风皆溃,国王李昖放弃京城,逃到义州,接二连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虽然已经逐渐平息了日本海盗在沿海地区的侵扰,但是对日本仍存戒心,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会坐视不管,遂决定进行抗日援朝之战,兵锋直指平壤。
明军,火力最猛的是大炮
回顾明军与日军作战的历史,不能不提起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名将戚继光。戚继光曾经在浙江训练出一支劲旅,为最终平息日本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居功至伟,其后,他又奉命在北边的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使这些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他还著有《纪效新书》及《练兵实纪》等兵书,对后来的明军影响很大。而赴朝参战的明军,有北兵与南兵之分,北兵包括来自蓟、辽等镇的官兵,而南兵将士大部分是浙江人,由此看来,无论北兵与南兵,其都与戚继光有很深的渊源。
当时,援朝明军的装备为火器与冷兵器,具体而言,火器有大将军炮、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佛郎机、三眼枪、快枪、鸟枪、火箭等;冷兵器则有镰、钩、刀、镋钯、弓箭等。曾经任职经略的宋应昌认为“中国制倭长技,全恃火器。”而各类火器之中,火力最猛的是大炮,所以明军装备了大量火炮。例如炮身长二尺、重量达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每次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一百枚,而属于重型炮的各类佛郎机,装配的铅弹从十两至一斤不等,这些火炮比起日军普遍使用的只能发射二钱铅弹的鸟铳,火力要强大得多。
明军野战时,军阵前面通常由三至四排士兵分别用枪铳、火箭、大炮等各类火器轮流施放,络绎不绝,打乱敌人的军阵之后再与敌人贴身近战。明军近战时以手持盾牌的士兵在前掩护,后面紧跟着手持镋钯、刀棒的士兵,组成一个个的战斗小组,协同作战。
在平壤的日军,其陆军装备有各类铳炮、倭刀、弓箭等。其中鸟铳对日军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士兵发射鸟铳时,先用眼睛通过枪管上的准星瞄准敌人,再用食指向后扣板机,这时燃烧在发射装置上面的火绳,马上应声而落下,点燃枪管之内的火药,将铅弹推送出枪管,射向敌人。
日军与装备了大量火炮的明军不同,他们普遍装备的是鸟铳,与明军的火力相比,处于弱势。因此,日军便尽量躲藏在工事之内,避免与明军进行野战。
战火燃烧的平壤
1593年7月,明朝以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五千为先头部队,进入朝鲜,直薄平壤。当时,平壤城内的日军有二万余,统帅为小西行长。
明军在雨天中突入平壤七星门,然而城内却是一片泥泞,骑兵的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前来迎战的日军人马全部披上鬼面、狮头等饰物,使明军的马匹受到惊吓。陷入泥淖中的明军骑兵遭到日军用鸟铳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夹击。日军几轮齐射之后,明军损兵折将——史儒及两名千总均中弹而亡,祖承训不得不引兵退回境内。
明朝接受因轻敌冒进而受挫的教训,作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与日军和谈,一面重新调兵遣将,准备再战。
日本在和谈中坚决不肯撤军,而导致战火重燃。明朝于同年八月,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再次挥师入朝。李如松率兵马四万人渡过鸭绿江之后,在部分朝鲜军队的配合之下,向平壤进军。
李如松为了迷惑日军,令使者到日军统帅小西行长处,进行议和。小西行长错误地认为议和有望。时人赋诗一首云:“扶桑息战服中华,四海九州同一家,喜气还消塞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川口长孺《征韩伟略》卷二)”。
小西行长派遣牙将二十人来迎接李如松,这些人当场被李如松捉获了三人,其余的或死或逃。李如松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对再度前来质问的日军使者好言相慰,稳住了局面。
1594年1月6日,平壤城内的日本人华衣夹道,小西行长准备在平壤风月楼迎接前来议和的李如松。这时候,大队明军兵临平壤城下,气氛紧张,日军方才醒悟,闭城拒守。至此,平壤之战正式爆发,鉴于日军之中混有朝鲜伪军的事实,明军在平壤城前竖立了一面白旗,上面写道:“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两次战争中,日本的战术都是一样的,即先抢夺制海权和朝鲜战略要地,再直插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迫使中国投降,达到战略目的。其实这种战术带有极大的赌博性。倘若在一处遭到对手的牵制,就将满盘皆输。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补给有限,不可能与中国拼消耗。明朝与清朝战争初期都有战败,但明朝是阻击战,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延缓其攻击步伐为结果的。清朝则是溃败。事实上,战争的结果从开战时的态势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战争结果不同呢,对照一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观点。以为后人鉴。
1)、中日大战,中国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即丰厚的人力和资源,以及广阔的大后方和漫长的补给线。中日开战,即使日本可以以优势兵力和装备暂时取得优势。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如战事进展缓慢,其国力也必然被拖垮。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持续七年,日本几乎被打到崩溃边缘,战争结束不久即爆发内乱,国内长年内战,国力一撅不振达200年。甚至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青年时仅凭几条海盗船就横行日本。所以除唐朝外,历来对日作战的方针都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满清却不明白,西太后原本期望速胜,在自己60大寿前赢得战争,结果却是迅速崩溃。而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战争潜力,急忙结束了战争,以至丧权辱国。
2)、中日交战,朝鲜为重要战略争夺地。失朝鲜则失中国。失去了朝鲜,日本的优势陆军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朝鲜丰厚的资源和巨大的生产能力也能为其支持战争,抗战八年我们一再败退,与这一点不无关系。而清朝丢失朝鲜后,既而丢失辽东大部分地区。明朝守住朝鲜,最终赢得了战争。
3)、对日作战,绝对不是一场局部战争,更不是一场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因为日本每次对华作战,其战争机器都是疯狂开动。中国必须要做出打全面战争的准备,才可赢得最后的胜利。事实上,以中国的国力和基础,若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率必定十倍于日本。明朝水师原本弱于日本,但一经运转,清政府府一味小心翼翼,仅靠淮军和北洋水师抵抗,其他军队则处于观望状态,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4)、作为统治者,必须要有战斗到底的决心,战争决策一旦作出,必须厉行,不可再有摇摆。中**队虽然派系严重,但只要思想统一,调度得当,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核心力。清军的全线溃败,与清朝内部始终没有统一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统治者则更加摇摆不定。使得指挥系统严重混乱,几乎使军队成了瞎子。
5)、日本军队攻击迅速,冲击力量强,但也有其明显的弱点,即持续战争能力差,一旦遭受激烈抵抗,必定使战局扭转。对付日本这种敌人切不可有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那就如同与影子作战。对日本必须制定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开战时就打乱其进攻阵型,切不可消极保守,否则,就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下场。
说到古代战争,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是一片刀光剑影,与现代战争中的枪林弹雨完全不同。殊不知,在古代,同样也有与现代战争一样的炮火连天。自从唐代开始尝试将火药应用于军事,经过历代不断的改进,使用火药作战的方式已经名目相当繁多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是利用火药来推送弹丸的金属管形火器,其主要分为炮、枪两大类,并在战争中逐渐取代刀、剑、弓箭等冷兵器的地位,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公元十六世纪,明军与日军就在朝鲜平壤爆发了一场用大炮与鸟铳互相射击的大规模战事。
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1592年发动二十万大军,渡过朝鲜海峡,于4月13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了侵朝战争。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汉城、开城、平壤。朝鲜军民望风皆溃,国王李昖放弃京城,逃到义州,接二连三地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虽然已经逐渐平息了日本海盗在沿海地区的侵扰,但是对日本仍存戒心,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会坐视不管,遂决定进行抗日援朝之战,兵锋直指平壤。
明军,火力最猛的是大炮
回顾明军与日军作战的历史,不能不提起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名将戚继光。戚继光曾经在浙江训练出一支劲旅,为最终平息日本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居功至伟,其后,他又奉命在北边的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使这些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他还著有《纪效新书》及《练兵实纪》等兵书,对后来的明军影响很大。而赴朝参战的明军,有北兵与南兵之分,北兵包括来自蓟、辽等镇的官兵,而南兵将士大部分是浙江人,由此看来,无论北兵与南兵,其都与戚继光有很深的渊源。
当时,援朝明军的装备为火器与冷兵器,具体而言,火器有大将军炮、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佛郎机、三眼枪、快枪、鸟枪、火箭等;冷兵器则有镰、钩、刀、镋钯、弓箭等。曾经任职经略的宋应昌认为“中国制倭长技,全恃火器。”而各类火器之中,火力最猛的是大炮,所以明军装备了大量火炮。例如炮身长二尺、重量达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每次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一百枚,而属于重型炮的各类佛郎机,装配的铅弹从十两至一斤不等,这些火炮比起日军普遍使用的只能发射二钱铅弹的鸟铳,火力要强大得多。
明军野战时,军阵前面通常由三至四排士兵分别用枪铳、火箭、大炮等各类火器轮流施放,络绎不绝,打乱敌人的军阵之后再与敌人贴身近战。明军近战时以手持盾牌的士兵在前掩护,后面紧跟着手持镋钯、刀棒的士兵,组成一个个的战斗小组,协同作战。
在平壤的日军,其陆军装备有各类铳炮、倭刀、弓箭等。其中鸟铳对日军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士兵发射鸟铳时,先用眼睛通过枪管上的准星瞄准敌人,再用食指向后扣板机,这时燃烧在发射装置上面的火绳,马上应声而落下,点燃枪管之内的火药,将铅弹推送出枪管,射向敌人。
日军与装备了大量火炮的明军不同,他们普遍装备的是鸟铳,与明军的火力相比,处于弱势。因此,日军便尽量躲藏在工事之内,避免与明军进行野战。
战火燃烧的平壤
1593年7月,明朝以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五千为先头部队,进入朝鲜,直薄平壤。当时,平壤城内的日军有二万余,统帅为小西行长。
明军在雨天中突入平壤七星门,然而城内却是一片泥泞,骑兵的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前来迎战的日军人马全部披上鬼面、狮头等饰物,使明军的马匹受到惊吓。陷入泥淖中的明军骑兵遭到日军用鸟铳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夹击。日军几轮齐射之后,明军损兵折将——史儒及两名千总均中弹而亡,祖承训不得不引兵退回境内。
明朝接受因轻敌冒进而受挫的教训,作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与日军和谈,一面重新调兵遣将,准备再战。
日本在和谈中坚决不肯撤军,而导致战火重燃。明朝于同年八月,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再次挥师入朝。李如松率兵马四万人渡过鸭绿江之后,在部分朝鲜军队的配合之下,向平壤进军。
李如松为了迷惑日军,令使者到日军统帅小西行长处,进行议和。小西行长错误地认为议和有望。时人赋诗一首云:“扶桑息战服中华,四海九州同一家,喜气还消塞外雪,乾坤春早太平花(川口长孺《征韩伟略》卷二)”。
小西行长派遣牙将二十人来迎接李如松,这些人当场被李如松捉获了三人,其余的或死或逃。李如松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对再度前来质问的日军使者好言相慰,稳住了局面。
1594年1月6日,平壤城内的日本人华衣夹道,小西行长准备在平壤风月楼迎接前来议和的李如松。这时候,大队明军兵临平壤城下,气氛紧张,日军方才醒悟,闭城拒守。至此,平壤之战正式爆发,鉴于日军之中混有朝鲜伪军的事实,明军在平壤城前竖立了一面白旗,上面写道:“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