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何况,明朝参战前,日本已占领了朝鲜北部大多数战略要地,地利优势明显。明朝若要进攻日本,就必须要进行惨烈的攻坚战,而这一点,恰恰是日本优势火器的长处。日本侵朝战争开始前,明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兵部尚书石星却力主议和,其担忧的正是日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而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军事实力已大大增强,但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给天皇的报告看,甲午战争前日本可动用的军力海陆相加不过八万多人。
日本海军虽然经过长年苦心经营,并向欧美购买军舰,但是其舰队实力远不及英美,甚至与北洋水师相比也不占优势,甲午战争前,日本集中全国之力组建日本联合舰队,其船只总数也只有25艘,与北洋水师的船只数量勉强持平。而日本联合舰队军舰多为中小型军舰,只有吉野等四艘战舰可以在吨位上与北洋水师主力舰吨位持平,却远低于北洋水师定远,济远两大重型铁甲舰。远洋作战,在没有导弹的情形下,舰队吨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要素。
何况,满清当时除北洋舰队外,尚有南洋,广东等舰队,若举全国海军之力投入甲午战争,那在舰队数量和吨位上都可对日本形成绝对优势。在陆军方面,清朝仅淮军在辽东山东一带就有七万多人。加上朝鲜当时是站在清朝一方,尚有数万兵力可用。而日本当时虽然经过军备整顿,但其陆军的基本装备与清朝是相差不多的。何况日本国内20年没有战争,日军的实战经验也比较匮乏。而驻守朝鲜的清军将领,多是经过中法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的锤炼,实战经验相当丰富。朝鲜北部山川林立,地形险要,在军队数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清朝占有着绝对的优势。
50年代朝鲜战争时,几十万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都在北朝鲜的险要山川中碰的头破血流,何况装备与清朝相差不多的日本。开战时,日军陆海军两线作战,海军直扑北洋水师,陆军进逼朝鲜,更有利于清朝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开战时,日本虽然气势逼人,但其薄弱环节也暴露无疑。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清朝有利的。2、从己方力量(明朝和清朝)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虽然依旧是天下承平的景象,但其政权已经走向腐败和衰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已经清楚的揭示了这一点。从军队方面看,明朝虽然有200万军队,堪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但军队缺编情况严重。明朝初年定下的屯田政策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而遭到破坏,大量军队土地被官员侵占,士兵沦为流民。
明朝中期对倭寇和蒙古的节节失败已体现了明朝军队软弱的战斗力。张居正当政时,曾用明军与蒙古军“100:1”来形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虽戚继光主持军事改革,但改革的对象也只是辽东和北京周边的明军,后来戚继光遭到罢免,他的许多军事主张也就被废除了。
隆庆时代,由于鞑靼的归附,长城沿线已无战事,大批士兵解甲归田,留下的士兵也因为长年和平而缺乏战争经验,训练更是松弛。明朝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不高,更用文官担任总指挥并有太监监军,因此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明朝政权内部自张居正死后一直派系林立,朋党之争不断,朝廷内部的争斗波及到军方,更使得明军将领里各自为政,指挥不畅,内部矛盾严重。
从装备上看,尽管明军沿袭永乐皇帝定下的“二分习火器,三分习刀矛,五分习弓箭”的比例,火器部队的配备高达1/10。但明朝对火器的控制十分严格,训练时也缺乏操练,大批精良火器封存在仓库中早已生锈。而且由于明朝北方长年面对蒙古军,与蒙古军相比明朝火器优势明显,因此明朝对火器装备不思改进,大批装备早已经落伍。虽然这之间也曾向葡萄牙购买火器,但装备的也只是少量部队。
明军中最精锐的当属戚继光留下的藓门军和李成梁的辽东军。对日作战也基本以这两支军队为主。事实上也只有这两支军队可与日本一战。但两支军队总数不过二三十万,与日军数量基本持平,且两军中多数精锐还要留下拱卫京城,不可能尽数投入朝鲜。在海军方面,明朝的情况更为惨淡,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已是昙花一现,当时的造船图纸后尽数被焚毁。明朝对海军的建设一直不太重视,甚至对倭寇的海盗船也无可奈何,只能靠戚继光的陆军歼灭之,后来戚继光提出御敌于海上的防御政策。但随着倭患的平息,对海军的建设也就终止了。
广东福建一带为防卫葡萄牙入侵,对海军建设格外重视,并仿造西方战船组建水师,但其离朝鲜比较远,由于明朝是仓促开战,因此远水难救近火,事实上开战前一阶段日本也一直掌握着制海权,直到明朝举全国之力派水师增援,才改善局面。因此,当时的明朝,虽然在海陆军数量上要多于日本,但能战之兵极其匮乏,战斗力与作战经验与日本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火器装备与日本虽然基本持平,但明朝参战时,日本已占领朝鲜大部分地区,地理优势明显,大批明朝军队暴露在日本精良火器下,明军作战环境之险恶可想而知。而且,明朝战前并不想把事态扩大,只是派小规模部队陆续入朝,有利于机动性强的日军分割包围,这一点更是犯了兵家大忌。
而当时的清朝虽然已经处于末期,但从其军事实力看,依然是相当强大,至少是不弱于日本的。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更新了部队的装备。使陆军部队与欧美国家的装备差距大为缩短。左宗堂平定新疆战役,清军所显示的强大战斗力,使沙皇俄罗斯都大为震惊,最终不得不改订伊梨条约。
与明朝相比,清军内部同样腐败严重,派系林立,明军中存在的克扣军饷,贪污腐败等问题,清军中也有,但腐败程度是差不多的。绝对没有到不能战的地步。中法战争和收复新疆都体现了这一点。事实上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清军所体现的殊死奋战的精神还是令人感佩的。何况,清朝参加甲午战争的军队主要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主,淮军相当于李鸿章的私家军,与明军内部的派系林立相比,淮军的内部还算是团结的。而且,清朝没有太监监军的弱智制度,有利于前线将领发挥自己的指挥能力,在这一点上也是高于明军的。清军自太平天国战争后,虽然二十年未曾遇到大战,但与法国的战争还是有效的锤炼了部队的战斗力,并积累了近代战争的经验。而在这方面,日本则是一片空白。
清朝士兵也多为将领私家属下,对将领分外忠诚,打仗也不怕死。从指挥官上看,日军的指挥官多为留洋归来的留学生,理论经验丰富但并无实战经验。清军将领要么是百战余生,要么是留洋归来的学生,既对近代战争有所了解,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日本是没打过什么仗的“和平兵”。
在军队人数上,清朝举国拥有优势,洋务大臣们所组建的新军也有数十万,且装备精良,至少不比日本差,人数也远远比日本多。若尽数投入朝鲜,对日本将是绝对优势。在海军方面,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装备上看也的确如此。北洋水师定远舰所拥有的两门巨型榴弹炮,当时欧洲也不过是十多门,日本更是没有。击中日本一发即可对敌舰造成重伤。
黄海大战中日本主力舰吉野几乎被此炮打的失去战斗力,旗舰松岛也险些被打沉。何况,清朝还拥有两支与北洋水师同等规模的舰队,若与日本一样合并一处组成联合舰队,那将是对日本海军形成的绝对优势。开战时,清军尚且占领着平壤等大城市以及朝鲜北方战略要地,地理优势明显,且有大部队陆续增援。虽然后来日本掌握着制海权,清军依然拥有辽东大后方。从这些方面看,日军基本是没有什么胜算的。3、战斗过程和结果比较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本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对清朝政府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在历时九个月的鏖战里,日本先取平壤,再下开城。几乎聚歼驻朝清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向鸭绿江突进。清朝甚至来不及组建第二道防线。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而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军事实力已大大增强,但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给天皇的报告看,甲午战争前日本可动用的军力海陆相加不过八万多人。
日本海军虽然经过长年苦心经营,并向欧美购买军舰,但是其舰队实力远不及英美,甚至与北洋水师相比也不占优势,甲午战争前,日本集中全国之力组建日本联合舰队,其船只总数也只有25艘,与北洋水师的船只数量勉强持平。而日本联合舰队军舰多为中小型军舰,只有吉野等四艘战舰可以在吨位上与北洋水师主力舰吨位持平,却远低于北洋水师定远,济远两大重型铁甲舰。远洋作战,在没有导弹的情形下,舰队吨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要素。
何况,满清当时除北洋舰队外,尚有南洋,广东等舰队,若举全国海军之力投入甲午战争,那在舰队数量和吨位上都可对日本形成绝对优势。在陆军方面,清朝仅淮军在辽东山东一带就有七万多人。加上朝鲜当时是站在清朝一方,尚有数万兵力可用。而日本当时虽然经过军备整顿,但其陆军的基本装备与清朝是相差不多的。何况日本国内20年没有战争,日军的实战经验也比较匮乏。而驻守朝鲜的清军将领,多是经过中法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的锤炼,实战经验相当丰富。朝鲜北部山川林立,地形险要,在军队数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清朝占有着绝对的优势。
50年代朝鲜战争时,几十万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都在北朝鲜的险要山川中碰的头破血流,何况装备与清朝相差不多的日本。开战时,日军陆海军两线作战,海军直扑北洋水师,陆军进逼朝鲜,更有利于清朝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开战时,日本虽然气势逼人,但其薄弱环节也暴露无疑。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清朝有利的。2、从己方力量(明朝和清朝)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虽然依旧是天下承平的景象,但其政权已经走向腐败和衰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已经清楚的揭示了这一点。从军队方面看,明朝虽然有200万军队,堪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但军队缺编情况严重。明朝初年定下的屯田政策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而遭到破坏,大量军队土地被官员侵占,士兵沦为流民。
明朝中期对倭寇和蒙古的节节失败已体现了明朝军队软弱的战斗力。张居正当政时,曾用明军与蒙古军“100:1”来形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虽戚继光主持军事改革,但改革的对象也只是辽东和北京周边的明军,后来戚继光遭到罢免,他的许多军事主张也就被废除了。
隆庆时代,由于鞑靼的归附,长城沿线已无战事,大批士兵解甲归田,留下的士兵也因为长年和平而缺乏战争经验,训练更是松弛。明朝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不高,更用文官担任总指挥并有太监监军,因此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明朝政权内部自张居正死后一直派系林立,朋党之争不断,朝廷内部的争斗波及到军方,更使得明军将领里各自为政,指挥不畅,内部矛盾严重。
从装备上看,尽管明军沿袭永乐皇帝定下的“二分习火器,三分习刀矛,五分习弓箭”的比例,火器部队的配备高达1/10。但明朝对火器的控制十分严格,训练时也缺乏操练,大批精良火器封存在仓库中早已生锈。而且由于明朝北方长年面对蒙古军,与蒙古军相比明朝火器优势明显,因此明朝对火器装备不思改进,大批装备早已经落伍。虽然这之间也曾向葡萄牙购买火器,但装备的也只是少量部队。
明军中最精锐的当属戚继光留下的藓门军和李成梁的辽东军。对日作战也基本以这两支军队为主。事实上也只有这两支军队可与日本一战。但两支军队总数不过二三十万,与日军数量基本持平,且两军中多数精锐还要留下拱卫京城,不可能尽数投入朝鲜。在海军方面,明朝的情况更为惨淡,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已是昙花一现,当时的造船图纸后尽数被焚毁。明朝对海军的建设一直不太重视,甚至对倭寇的海盗船也无可奈何,只能靠戚继光的陆军歼灭之,后来戚继光提出御敌于海上的防御政策。但随着倭患的平息,对海军的建设也就终止了。
广东福建一带为防卫葡萄牙入侵,对海军建设格外重视,并仿造西方战船组建水师,但其离朝鲜比较远,由于明朝是仓促开战,因此远水难救近火,事实上开战前一阶段日本也一直掌握着制海权,直到明朝举全国之力派水师增援,才改善局面。因此,当时的明朝,虽然在海陆军数量上要多于日本,但能战之兵极其匮乏,战斗力与作战经验与日本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火器装备与日本虽然基本持平,但明朝参战时,日本已占领朝鲜大部分地区,地理优势明显,大批明朝军队暴露在日本精良火器下,明军作战环境之险恶可想而知。而且,明朝战前并不想把事态扩大,只是派小规模部队陆续入朝,有利于机动性强的日军分割包围,这一点更是犯了兵家大忌。
而当时的清朝虽然已经处于末期,但从其军事实力看,依然是相当强大,至少是不弱于日本的。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更新了部队的装备。使陆军部队与欧美国家的装备差距大为缩短。左宗堂平定新疆战役,清军所显示的强大战斗力,使沙皇俄罗斯都大为震惊,最终不得不改订伊梨条约。
与明朝相比,清军内部同样腐败严重,派系林立,明军中存在的克扣军饷,贪污腐败等问题,清军中也有,但腐败程度是差不多的。绝对没有到不能战的地步。中法战争和收复新疆都体现了这一点。事实上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清军所体现的殊死奋战的精神还是令人感佩的。何况,清朝参加甲午战争的军队主要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主,淮军相当于李鸿章的私家军,与明军内部的派系林立相比,淮军的内部还算是团结的。而且,清朝没有太监监军的弱智制度,有利于前线将领发挥自己的指挥能力,在这一点上也是高于明军的。清军自太平天国战争后,虽然二十年未曾遇到大战,但与法国的战争还是有效的锤炼了部队的战斗力,并积累了近代战争的经验。而在这方面,日本则是一片空白。
清朝士兵也多为将领私家属下,对将领分外忠诚,打仗也不怕死。从指挥官上看,日军的指挥官多为留洋归来的留学生,理论经验丰富但并无实战经验。清军将领要么是百战余生,要么是留洋归来的学生,既对近代战争有所了解,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日本是没打过什么仗的“和平兵”。
在军队人数上,清朝举国拥有优势,洋务大臣们所组建的新军也有数十万,且装备精良,至少不比日本差,人数也远远比日本多。若尽数投入朝鲜,对日本将是绝对优势。在海军方面,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装备上看也的确如此。北洋水师定远舰所拥有的两门巨型榴弹炮,当时欧洲也不过是十多门,日本更是没有。击中日本一发即可对敌舰造成重伤。
黄海大战中日本主力舰吉野几乎被此炮打的失去战斗力,旗舰松岛也险些被打沉。何况,清朝还拥有两支与北洋水师同等规模的舰队,若与日本一样合并一处组成联合舰队,那将是对日本海军形成的绝对优势。开战时,清军尚且占领着平壤等大城市以及朝鲜北方战略要地,地理优势明显,且有大部队陆续增援。虽然后来日本掌握着制海权,清军依然拥有辽东大后方。从这些方面看,日军基本是没有什么胜算的。3、战斗过程和结果比较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本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对清朝政府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在历时九个月的鏖战里,日本先取平壤,再下开城。几乎聚歼驻朝清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向鸭绿江突进。清朝甚至来不及组建第二道防线。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