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当然,明成祖不是完人,也有不足之处。《明史》对他的最后评论是:“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易可掩哉。”但从主流看,明成祖不失为历代君主中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死后谥睿皇帝。
明英宗是明宣宗长子,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传》说其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为孙贵妃所养。生后四月即立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返师途中,八月十五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明英宗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宣德十年(1435)正月即位,时年九岁,年号正统(1436-1449),改次年为正统元年。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
当时的元朝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英宗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借口对明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极力撺掇朱祁镇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军队,在明英宗的统一领导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
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们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得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
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辎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
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大军赶超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朝50万军队遭到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的九月六日,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这样明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明代宗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
这样,也先想靠明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军队进攻京师,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击退北元军队。
也先与朱祁钰讲和并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代宗已经坐稳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京师,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代宗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代宗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1457年,代宗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一场政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史称“南宫复辟”。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皇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当时代宗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代宗在一个月后病死,终年三十岁,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1464年,英宗病逝,两次共在位24年,享年38岁,葬于裕陵。有子9人,女8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死后谥睿皇帝。
明英宗是明宣宗长子,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传》说其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为孙贵妃所养。生后四月即立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返师途中,八月十五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明英宗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宣德十年(1435)正月即位,时年九岁,年号正统(1436-1449),改次年为正统元年。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
当时的元朝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英宗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借口对明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极力撺掇朱祁镇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军队,在明英宗的统一领导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
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们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得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
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辎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
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大军赶超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朝50万军队遭到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的九月六日,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这样明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明代宗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
这样,也先想靠明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军队进攻京师,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击退北元军队。
也先与朱祁钰讲和并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代宗已经坐稳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京师,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代宗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代宗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1457年,代宗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一场政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史称“南宫复辟”。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皇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当时代宗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代宗在一个月后病死,终年三十岁,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1464年,英宗病逝,两次共在位24年,享年38岁,葬于裕陵。有子9人,女8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