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诛十族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叫人反复劝他归顺,不听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周成王来了。”方反问:“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面前,但方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
明成祖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君主专制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另解十族为:
诛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诛十族,就指明代方孝孺一案了,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说所有朋友门生。
瓜蔓抄
瓜蔓抄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多者连坐三族,少者一族。杀戮之惨,株连之多,实为史所罕见。
【永乐迁都】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十三陵中的首陵,是成祖永乐皇帝的长陵。这位皇帝虽在明代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却不是遵照封建帝位继承法,用和平的手段当上皇帝的,而是以武力强取豪夺争得了天下。
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不得已只好改立皇太孙朱建文为合法继承人,另外分封诸子为诸王。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任,是为建文皇帝。
可是好景不长,他驻守北平的叔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也就是说以铲除现任皇帝身边的坏人为名,起兵推翻了他的统治,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以胜利者的身份做了皇帝,这便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皇帝。
按正常的国家制度和君臣伦理原则,燕王作为一方诸侯起兵反对中央政权本是大逆不道,而明朝的官员忠于国家合法制度的建文皇帝,积极抵抗燕王的军队,应该算是明朝的忠臣。
可是,当建文帝一完蛋,燕王率领他的难兄难弟控制了局势,本人摇身一变成了永乐皇帝,这事态也就随着急转直下了。
尽管明朝还是明朝,但却是燕王的明朝,而非建文帝的明朝了,那些拥戴文帝的忠臣也就自然地来了个驴打滚儿,猛地变成了反明朝的“奸恶”,也就是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朱棣受他老子朱元璋奢杀成性的性格和理论的影响,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杀人魔王。根据“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的原则,对那些直接参与抵抗运动的男性反革命分子,所采取的惩罚方法或剥皮,或油炸,或水煮,搞得整个南京城鬼哭狼嚎,哀声一片。
与此同时,那些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妻女、姊妹、儿媳、乃至外甥媳妇等等一切沾得上边的女人,统统弄到妓院里充当**,包括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在内。
以上的惨景有的发生在南京,有的延续到北京。自从朱棣称帝后,一是觉得南京的血流得太多,在明代故宫的广场上,近自朝廊,远及附郭的雨花台,无不是血迹斑斑,这使得新上任的皇帝难免目击而心有不安。在这种刺激下,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二是由于朱棣镇守北平多年,深知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便毅然决定将明朝的首都搬过来。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平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不知当时的杀人魔王朱棣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
【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诛十族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叫人反复劝他归顺,不听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周成王来了。”方反问:“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面前,但方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
明成祖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君主专制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另解十族为:
诛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诛十族,就指明代方孝孺一案了,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说所有朋友门生。
瓜蔓抄
瓜蔓抄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多者连坐三族,少者一族。杀戮之惨,株连之多,实为史所罕见。
【永乐迁都】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十三陵中的首陵,是成祖永乐皇帝的长陵。这位皇帝虽在明代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却不是遵照封建帝位继承法,用和平的手段当上皇帝的,而是以武力强取豪夺争得了天下。
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不得已只好改立皇太孙朱建文为合法继承人,另外分封诸子为诸王。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任,是为建文皇帝。
可是好景不长,他驻守北平的叔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也就是说以铲除现任皇帝身边的坏人为名,起兵推翻了他的统治,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以胜利者的身份做了皇帝,这便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皇帝。
按正常的国家制度和君臣伦理原则,燕王作为一方诸侯起兵反对中央政权本是大逆不道,而明朝的官员忠于国家合法制度的建文皇帝,积极抵抗燕王的军队,应该算是明朝的忠臣。
可是,当建文帝一完蛋,燕王率领他的难兄难弟控制了局势,本人摇身一变成了永乐皇帝,这事态也就随着急转直下了。
尽管明朝还是明朝,但却是燕王的明朝,而非建文帝的明朝了,那些拥戴文帝的忠臣也就自然地来了个驴打滚儿,猛地变成了反明朝的“奸恶”,也就是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朱棣受他老子朱元璋奢杀成性的性格和理论的影响,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杀人魔王。根据“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的原则,对那些直接参与抵抗运动的男性反革命分子,所采取的惩罚方法或剥皮,或油炸,或水煮,搞得整个南京城鬼哭狼嚎,哀声一片。
与此同时,那些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妻女、姊妹、儿媳、乃至外甥媳妇等等一切沾得上边的女人,统统弄到妓院里充当**,包括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在内。
以上的惨景有的发生在南京,有的延续到北京。自从朱棣称帝后,一是觉得南京的血流得太多,在明代故宫的广场上,近自朝廊,远及附郭的雨花台,无不是血迹斑斑,这使得新上任的皇帝难免目击而心有不安。在这种刺激下,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二是由于朱棣镇守北平多年,深知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便毅然决定将明朝的首都搬过来。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平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不知当时的杀人魔王朱棣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
【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