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郑贵妃是神宗最宠爱的妃子。她在14岁的时候就成为19岁的神宗的宠妃。据说,郑贵妃不但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且聪明机警,喜欢读书。她敢于毫无顾忌地挑逗、嘲笑神宗,同时又能倾听皇帝的诉苦。可以不夸张地说,她是精神匮乏的神宗的精神支柱。她为皇帝生下了两个孩子。其中,皇三子朱常洵最为神宗所喜爱。在神宗内心深处,肯定希望由朱常洵继承他的皇位。但是,神宗同时也深知这样对于继承规则的破坏,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天潢演派"玺(寿山石)以,他一直在犹豫,借口皇后还年轻,说不定能生出一个嫡系的皇子出来。在这种犹疑中,受伤害最大的无疑是皇长子朱常洛。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1582)。母亲王氏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平时在慈宁宫侍候慈圣皇太后。有一次神宗去慈宁宫探望慈圣太后,索水洗手,私下里宠幸了王氏,并赏了她一副首饰。此事虽然有随侍的文书房宦官记载于《内起居注》上,但是,神宗觉得自己与一名宫女发生关系很不光彩,便秘而不宣。一天,太后问起此事,神宗沉默不语。太后命人取出《内起居注》,让他自己看。神宗面红耳赤,静候太后的发落。太后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呢,如果生个男孩,也是宗社之福呀,有什么忌讳的!母以子贵,分什么贵贱等级?"于是,万历十年(1582)六月,有孕在身的王氏受封为恭妃。两个月之后,就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但是,恭妃王氏始终没有受皇帝的宠爱。
因此,恭妃王氏带着皇长子,僻居别宫。等到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就立即引发了大臣们觉得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首辅大学士申时行请求立即册立东宫太子,但是皇帝以朱常洛年纪还小拒绝了。接着,皇帝决定将淑嫔郑氏的地位提高为皇贵妃。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了。这样,生育皇长子朱常洛的恭妃在地位上反居于郑贵妃之下。这一下,更引起了大臣们的警觉。因为,按照子以母贵的说法,皇三子朱常洵的地位反而要高于皇长子朱常洛。大臣们纷纷上疏,要求:一,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应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二,郑贵妃、王恭妃应当同时进封。但是,神宗一一驳回。
慈圣太后的过问,应当说遏止了神宗立皇三子为太子的意图。皇长子朱常洛的母亲,本就是侍奉太后的宫女,生下了皇长子后,更受太后的疼爱。一天,神宗去见太大高玄殿习礼亭后。太后问:"外廷诸臣多说该早定长哥(宫中呼太子为长哥),如何打发他?"神宗道:"他是都人(宫中呼宫人为都人)的儿子。"太后怒道:"你也是都人的儿子。"慈圣太后,本来也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进了裕王府,才生下了朱翊钧。这一说,多少让神宗有所感悟。在另一方面,恭妃王氏对皇长子的约束甚严。从出生到十多岁,皇长子都是随母亲一同起居的。所以,当万历二十二年(1594)郑贵妃诬陷皇长子与宫女有染已非童贞之身时,恭妃王氏恸哭,说:"十三年与我儿同起居,正为此也,果有今日。"因此,朱常洛在未立太子之前,始终行动循规蹈矩。
另据文秉《先拔志始》记载,神宗曾经与郑贵妃一同去紫禁城西北角的大高元殿行香。其间郑贵妃要万历皇帝立下誓约--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并将誓约藏于一个玉盒之中,交付郑贵妃保管。后来,神宗改变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命人去郑贵妃处取回玉盒。玉盒表面如故,揭开一看,誓约上所写的誓文腐蚀殆尽,只余一张白纸。这让神宗感到非常害怕,从此也就决意立朱常洛为太子了。其间,三王并封、皇太子出阁讲学等事情,神宗与朝臣之间有过不少的争议和冲突。但是,一切的局势倒还是向有利于朱常洛的方向发展。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朱常洛正式立为太子。然而,皇三子朱常洵仍未离京之国,宫廷中的明争暗斗仍然继续。
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已20岁。次年,皇太子纳郭氏为皇太子妃。这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结婚已相当的晚了。一般明代皇帝的结婚年龄,多半在16岁左右。朱常洛万历十三年始出阁讲学接受教育,21岁始婚,可见神宗对他的冷淡。因此,婚后的皇太子移居慈庆宫,一则与母亲王氏隔离,难以往来;二则受神宗的冷落,境遇并不很好。王氏居景阳宫,且眼睛患白内障,几近失明。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氏病危。朱常洛前往探视,只见宫前门庭冷落。王氏听到儿子朱常洛的声音,用手抚摸着儿子,不禁凄然而泣,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朱常洛及左右皆泪下如雨。母亲死时,朱常洛已有五子,后来的思宗朱由检亦已出生。然而,获得太子名份以及生下皇孙,并不能改变朱常洛的境遇。东宫的防卫也非常松弛,侍卫仅寥寥数人。宫中的太监也多因东宫门庭冷落而告假而去。万历四十三年(1615),慈庆宫遂发生梃(tǐnɡ)击一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黄昏时分,一个陌生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慈庆宫,打伤守门的老太监,直奔前殿檐下。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与同来的七八名太监将陌生男子擒获,交由东华门的守卫指挥使朱雄收监。第二天,朱常洛将此事告知神宗。皇帝立即派人提问。当天,御史刘廷元就将讯问的结果奏报给皇帝:闯宫的男子名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yù)的百姓,语言颠三倒四,看起来有点颠狂,话里头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但又有些狡猾,看来要认真审问。初十日,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员对张差的审问结果是:张差因被人烧了柴草,要来京城申冤,在城里乱闯,又受气颠狂,受人诳骗说拿一木棍可以当作冤状,然后乱跑,误入慈庆宫。前后两审的结果似乎有些不同,非但"吃斋讨封"的话头没有提起,连带狡黠的性格判断也没有了,变成纯粹的一个"疯颠"的结论。胡士相等人的处理意见是:按照在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的法律,对张差问斩。但是,皇太子朱常洛在万历一朝中的地位及其安危,始终是一些正直的官员们所关心的。官员们不禁会想,慈庆宫虽然禁卫不严,但又怎么是一般人说进就进的呢?这背后肯定有隐情。刑部提牢主王之■(cài)抱着这样的疑问,在牢中亲自审问张差。
十一日,王之■为牢中囚犯散发饭菜,见张差身强力壮,样子决不像疯颠之人。王之■诱他:"实招与饭,不招当饥死。"把饭放在张差的面前。张差低头,又说:"不敢说。"于是,王之■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张差的招供中说:"张差小名张五儿,父张义病故。有马三舅、李外父,叫我跟不知名的老公,说:'事成与尔几亩地种!'老公骑马,小的跟走。初三歇燕角铺,初四到京。……到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与我饭,说:'你先冲一遭,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领我由厚载门进到宫门上。守门阻我,我击之堕地。已而老公多,遂被缚。小爷福大。"照王之■所录的这一段口供,则张差的行为是由太监指使,而且目标直指小爷(皇太子)。王之■这一奏疏,遂掀起轩然大波。有敢说话的官员如陆大受,就开始影射背后指使之人必有"奸畹",暗示此事是郑贵妃之父郑国泰所为。神宗对王之■及陆大受的奏疏,皆留中不报。
参与调查此事的人越来越多。御史过庭训移文给蓟州知州戚延龄,调查张差此人的一贯表现。得到的回答是,张差确属疯颠之人。于是,诸臣都欲以"疯颠"二字定案。五月二十日,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员再次提审张差。这一次,张差招供的内容更多了。张差说:"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守才,同在井儿峪居住。又有姊夫孔道住在本州城内。不知姓名老公,乃修铁瓦殿之庞保。不知街道大宅子,乃住朝外大宅之刘成。三舅、外父常往庞保处送炭,庞、刘在玉皇殿商量,和我三舅、外父逼着我来,说打上宫中,撞一个打一个,打小爷,吃也有,穿也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1582)。母亲王氏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平时在慈宁宫侍候慈圣皇太后。有一次神宗去慈宁宫探望慈圣太后,索水洗手,私下里宠幸了王氏,并赏了她一副首饰。此事虽然有随侍的文书房宦官记载于《内起居注》上,但是,神宗觉得自己与一名宫女发生关系很不光彩,便秘而不宣。一天,太后问起此事,神宗沉默不语。太后命人取出《内起居注》,让他自己看。神宗面红耳赤,静候太后的发落。太后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呢,如果生个男孩,也是宗社之福呀,有什么忌讳的!母以子贵,分什么贵贱等级?"于是,万历十年(1582)六月,有孕在身的王氏受封为恭妃。两个月之后,就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但是,恭妃王氏始终没有受皇帝的宠爱。
因此,恭妃王氏带着皇长子,僻居别宫。等到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就立即引发了大臣们觉得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首辅大学士申时行请求立即册立东宫太子,但是皇帝以朱常洛年纪还小拒绝了。接着,皇帝决定将淑嫔郑氏的地位提高为皇贵妃。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了。这样,生育皇长子朱常洛的恭妃在地位上反居于郑贵妃之下。这一下,更引起了大臣们的警觉。因为,按照子以母贵的说法,皇三子朱常洵的地位反而要高于皇长子朱常洛。大臣们纷纷上疏,要求:一,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应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二,郑贵妃、王恭妃应当同时进封。但是,神宗一一驳回。
慈圣太后的过问,应当说遏止了神宗立皇三子为太子的意图。皇长子朱常洛的母亲,本就是侍奉太后的宫女,生下了皇长子后,更受太后的疼爱。一天,神宗去见太大高玄殿习礼亭后。太后问:"外廷诸臣多说该早定长哥(宫中呼太子为长哥),如何打发他?"神宗道:"他是都人(宫中呼宫人为都人)的儿子。"太后怒道:"你也是都人的儿子。"慈圣太后,本来也只是一名宫女,后来进了裕王府,才生下了朱翊钧。这一说,多少让神宗有所感悟。在另一方面,恭妃王氏对皇长子的约束甚严。从出生到十多岁,皇长子都是随母亲一同起居的。所以,当万历二十二年(1594)郑贵妃诬陷皇长子与宫女有染已非童贞之身时,恭妃王氏恸哭,说:"十三年与我儿同起居,正为此也,果有今日。"因此,朱常洛在未立太子之前,始终行动循规蹈矩。
另据文秉《先拔志始》记载,神宗曾经与郑贵妃一同去紫禁城西北角的大高元殿行香。其间郑贵妃要万历皇帝立下誓约--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并将誓约藏于一个玉盒之中,交付郑贵妃保管。后来,神宗改变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命人去郑贵妃处取回玉盒。玉盒表面如故,揭开一看,誓约上所写的誓文腐蚀殆尽,只余一张白纸。这让神宗感到非常害怕,从此也就决意立朱常洛为太子了。其间,三王并封、皇太子出阁讲学等事情,神宗与朝臣之间有过不少的争议和冲突。但是,一切的局势倒还是向有利于朱常洛的方向发展。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朱常洛正式立为太子。然而,皇三子朱常洵仍未离京之国,宫廷中的明争暗斗仍然继续。
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已20岁。次年,皇太子纳郭氏为皇太子妃。这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结婚已相当的晚了。一般明代皇帝的结婚年龄,多半在16岁左右。朱常洛万历十三年始出阁讲学接受教育,21岁始婚,可见神宗对他的冷淡。因此,婚后的皇太子移居慈庆宫,一则与母亲王氏隔离,难以往来;二则受神宗的冷落,境遇并不很好。王氏居景阳宫,且眼睛患白内障,几近失明。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氏病危。朱常洛前往探视,只见宫前门庭冷落。王氏听到儿子朱常洛的声音,用手抚摸着儿子,不禁凄然而泣,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朱常洛及左右皆泪下如雨。母亲死时,朱常洛已有五子,后来的思宗朱由检亦已出生。然而,获得太子名份以及生下皇孙,并不能改变朱常洛的境遇。东宫的防卫也非常松弛,侍卫仅寥寥数人。宫中的太监也多因东宫门庭冷落而告假而去。万历四十三年(1615),慈庆宫遂发生梃(tǐnɡ)击一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黄昏时分,一个陌生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慈庆宫,打伤守门的老太监,直奔前殿檐下。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与同来的七八名太监将陌生男子擒获,交由东华门的守卫指挥使朱雄收监。第二天,朱常洛将此事告知神宗。皇帝立即派人提问。当天,御史刘廷元就将讯问的结果奏报给皇帝:闯宫的男子名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yù)的百姓,语言颠三倒四,看起来有点颠狂,话里头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但又有些狡猾,看来要认真审问。初十日,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员对张差的审问结果是:张差因被人烧了柴草,要来京城申冤,在城里乱闯,又受气颠狂,受人诳骗说拿一木棍可以当作冤状,然后乱跑,误入慈庆宫。前后两审的结果似乎有些不同,非但"吃斋讨封"的话头没有提起,连带狡黠的性格判断也没有了,变成纯粹的一个"疯颠"的结论。胡士相等人的处理意见是:按照在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的法律,对张差问斩。但是,皇太子朱常洛在万历一朝中的地位及其安危,始终是一些正直的官员们所关心的。官员们不禁会想,慈庆宫虽然禁卫不严,但又怎么是一般人说进就进的呢?这背后肯定有隐情。刑部提牢主王之■(cài)抱着这样的疑问,在牢中亲自审问张差。
十一日,王之■为牢中囚犯散发饭菜,见张差身强力壮,样子决不像疯颠之人。王之■诱他:"实招与饭,不招当饥死。"把饭放在张差的面前。张差低头,又说:"不敢说。"于是,王之■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张差的招供中说:"张差小名张五儿,父张义病故。有马三舅、李外父,叫我跟不知名的老公,说:'事成与尔几亩地种!'老公骑马,小的跟走。初三歇燕角铺,初四到京。……到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与我饭,说:'你先冲一遭,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领我由厚载门进到宫门上。守门阻我,我击之堕地。已而老公多,遂被缚。小爷福大。"照王之■所录的这一段口供,则张差的行为是由太监指使,而且目标直指小爷(皇太子)。王之■这一奏疏,遂掀起轩然大波。有敢说话的官员如陆大受,就开始影射背后指使之人必有"奸畹",暗示此事是郑贵妃之父郑国泰所为。神宗对王之■及陆大受的奏疏,皆留中不报。
参与调查此事的人越来越多。御史过庭训移文给蓟州知州戚延龄,调查张差此人的一贯表现。得到的回答是,张差确属疯颠之人。于是,诸臣都欲以"疯颠"二字定案。五月二十日,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员再次提审张差。这一次,张差招供的内容更多了。张差说:"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守才,同在井儿峪居住。又有姊夫孔道住在本州城内。不知姓名老公,乃修铁瓦殿之庞保。不知街道大宅子,乃住朝外大宅之刘成。三舅、外父常往庞保处送炭,庞、刘在玉皇殿商量,和我三舅、外父逼着我来,说打上宫中,撞一个打一个,打小爷,吃也有,穿也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