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看着眼前虚弱的敌人却不立即消灭,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是战场杀敌的武将出身,带兵打仗可能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智慧谋略,却不是很精通。
但司马懿诸葛亮等人本身就十分聪慧,一个个熟读兵书和史料,又怎么会瞧不出区别来?
虽说华夏文明以及很多兵法韬略都出自于春秋战国,可春秋战国时期跟大一统王朝的区别还是太大,很多东西,都不能拿来做比较。
比如眼下,如果刘备继续进攻的话,袁绍十死无生。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战都是因为军民有深厚的国家认同,赵国覆灭之后还在代地顽强抵抗六年,楚国灭亡之后,项羽立楚怀王,楚国故地纷纷响应,就是这个因素。
可到了汉朝以后,老百姓已经普遍接受了汉朝子民这个称呼,朝廷手握大义,袁绍的士兵多是为了参军吃粮吃饷,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抓来的壮丁。
这些士兵的战斗意志远不能和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举国同心相比,因此别说诸葛亮司马懿陈群杨修这些90以上的智慧过人之辈,就连孔俭黄琦姚博这些智力在90以下的二流水准,也能瞧出端倪来。
八个人一脸疑惑,不过他们人微言轻,就连进到里面坐下来议会的资格都没有,就更别说提出意见,因此即便是情商很低,喜欢卖弄自己的杨修,也只能在外面干着急,不敢进去。
刘备下达了命令,各部纷纷开始行动。
关羽回了邺城,朝廷三路大军,总计十万人马,从涉县、武城以及平阳,东西南三个方向将邺城团团围困,只不过按照刘备部署,开始准备后撤约十余里地,不再在城外紧逼。
刘备在阳平见了关羽之后,北上过了漳水和滏水,往梁期而去,梁期县位于邺城北面五十里,邯郸南面三十里,刚好处于两座城池的中间,因此将此地占据之后,就能截断二城之间的联系。
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以及魏国的陪都,邯郸与邺城都不是什么小城,汉代的小县城城池一般只有四五米高,有些小城甚至只有三米多高,只有长安和洛阳两座城池的城墙高达十二米,底宽与顶宽都在十五米以上。
而邯郸和邺城是少数接近十米高度的城墙,城池高度约四丈,宽度和顶宽都有五丈,占地面积虽不如长安和洛阳大,但这却是邯郸与邺城的优势。
因为长安和洛阳实在是太大了,光城门就有十多个,反倒是让守军无法面面俱到,没有十几万大军根本守不下来。而邯郸与邺城城池比长安和洛阳小很多,大概五六万军队,就能够轻易守住,因此这两城比长安和洛阳还难打。
刘备听取了陈暮的意见,在夺取了梁期县之后,就继续北上,包围了邯郸,只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兵临城下,而是在外围布置重重包围网,于城池十多里外安营扎寨,防止袁绍狗急跳墙,跟他鱼死网破。
包围圈布置下来之后,邺城与邯郸就成为了一片死寂之地。洛阳十万大军围困邺城,青州十万大军加上鲜于辅的幽州军,围困邯郸,两座城池被围得水泄不通,插翅难飞。
城池外有护城河,城下有道路,河边杨柳依依,刘惠与蒋义渠在城头观望着形势,看到青州军如潮水般退去,二人一直悬着的心情,好歹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是没考虑过到邯郸之后,就立即南下去邺城。
但袁绍病得很厉害,自从界桥之战呕血之后,每日发高烧,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再加上青州追得急,因此不得不留在邯郸。
现在邯郸城内还有三四万人马,但军心涣散,将士们士气很差,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趁胜追击,很有可能就攻破城池,所以看到敌人退去,两个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充满疑惑。
“监军,你说青州军为什么撤退了?”
蒋义渠一脸疑惑。
刘惠摇摇头道:“我不知道,也许他们有别的考量,这几日他们每天往城内送劝降书信都被我又扔了出去,许是知道我们不会投降,因而准备为攻城做准备吧。”
“会不会围而不攻,打算耗死我们?”
蒋义渠说道。
刘惠道:“有可能。”
蒋义渠感叹道:“城中的粮草不多啊,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与公子谭取得联系。”
刘惠脸色很沉重。
袁绍身体状况堪忧,城内的粮草也不多,主要是来不及,原本在巨鹿赵国各县城还有些存粮,但追兵追得紧,他们只能安排人员南下,粮草没办法立即运输过来。
现在城中的余粮已经不多,仅够大军食用两三个月,即便省着点,撑死三个月城内就得没有粮食。到那个时候,恐怕即便青州军不进攻,他们也只剩下出城投降,或者全部饿死这一条途径了。
就在邯郸城内观望着城外形势的时候,刘备这边大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在外围安营扎寨,除了臧霸部驻扎在梁期以外,牵招部、张飞部、张辽部、高顺部以及鲜于辅部,纷纷在外围铸造起新的营地,将邯郸四面八方全部包围起来。
陈暮自己领了一校人马,位于城池的西方,这里是一片平原,从太行山深处有河流缓缓流淌而出,往邯郸方向而去,河流两岸树木森然茂密,植被繁茂,西北方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在远方若隐若现,北面还有不少残垣断壁之类的废墟,也有一些村庄和农田。
因为此地离丛台已经不远,当年丛台就在邯郸城以西,是一片大型宫殿群,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历经多年战火之后,早就毁于历史当中,现在能够看到的,只隐约能见到曾经留下的一些宫墙院瓦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暮的营地倚靠丛台而建,丛台原来还剩下了一些宫墙,被他利用起来当作寨墙来用。营地修建了一天,也仅仅只是利用宫墙以及栅栏圈出了一块营地,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修建,将士们累了一天,草草竖起帐篷休息,等到明天再开工继续完善整个营地设施。
夜晚时分,皎洁的明月高悬,陈暮的帐篷里一灯如豆。帐篷外士兵不断巡逻,诸葛亮腰间悬挂着令牌,畅通无阻地从自己的帐篷处来到了陈暮的帐篷外,却刚好借着营地里架设的火盆亮光,看到对面也有一名年轻士子缓缓走来。
“仲达兄!”
诸葛亮认识他,是司马懿。
司马懿司马朗陈群杨修四个人并不是陈暮麾下的人,他们是洛阳军中的佐吏,不像诸葛亮他们,是陈暮的直系下属,所以本应该跟着关羽走才对。
但陈暮却把司马懿陈群杨修三人留下了,让司马朗回去,因此现在七个人都跟在陈暮身边,充当幕僚佐吏。
陈暮当然用不着他们几个当幕僚,所实际上留下他们,却是有另外的安排。
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三岁,今年刚好二十,见诸葛亮也过来了,便笑着回礼道:“原来是孔明,白天的时候,我正有一份公文还想向孔明请教,只是刚好少府让我去处理北面营地休整的事情,倒是耽搁了。”
“请教不敢当,仲达兄若是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尽快来问我便是。”
诸葛亮谦虚地回应。
因为之前司马懿是跟着关羽,所以关羽军中的事务他是熟悉的,但到了刘备这边,就又得重新熟悉,有些具体数据还得询问诸葛亮孔俭他们,因此大家还是有不少交流,日益熟稔。
“是孔明和仲达吗?进来吧。”
就在这时,帐篷里响起了陈暮的声音,他俩在门口小声说话,没想到被耳尖的陈暮听到了。
门口值守的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便让开道路,放他们进去。
司马懿和诸葛亮互相推辞了一番,鱼贯而入,见到陈暮披了一件单衣,正坐在桌案边全神贯注地看书。
桌案上点了一盏灯,陈暮的脸被灯火照得明亮。
他的皮肤白皙,脸如冠玉,已经32岁的少府卿看着像个23岁的青年,唯有鬓角的一丝白发,却是在告诉世人,时光荏苒,岁月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位高权重而不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师君!”
“少府!”
诸葛亮和司马懿拱手向他行礼。
陈暮把手中的书本合起来,抬起头看着二人道:“坐吧。”
“谢师君(少府)。”
两人道谢之后,便在陈暮左右手边分头坐下。
陈暮看着二人,笑吟吟地道:“深更半夜,你们来我这里做什么?”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对视一眼,过了片刻,诸葛亮拱手说道:“师君,亮有些疑惑。”
“疑惑为什么我不立即进攻已经军心涣散的袁绍?”
陈暮笑着说道。
司马懿也拱手道:“什么都瞒不过少府卿,懿也是同样疑惑不解。”
陈暮将书本放下,轻轻按在上面,指尖在纸张上缓缓摩擦,轻声说道:“孔明,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仲达,你是我最看好的属下。你们都是我最好的门生,有些话,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去做就行,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明白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视一眼,两个人都看着对方,心底深处顿时有了一种明悟,紧接着几乎同时心中生出一股警惕心来,二人都是如临大敌,目光中带着一丝丝寒意地看着对方。
一个最得意的门生,一个最看好的属下。
这句话里,本身就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陈暮最看重的,就是他们二人。未来陈暮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在他们二人当中选出来。
也就意味着,互相之间,两个人因为这句话,瞬间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让原本刚开始有些融洽的关系,立即变了味。
虽然他们作为聪明人也明白,这是陈暮故意为之,也许是领导的大饼,也许是有别的意思。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关系调子,便在这一瞬间定下,彼此之间,都会视对方为大敌。
“亮(懿)明白。”
二人几乎再次同时拱手说道。
陈暮笑了起来,直说道:“趁胜追击,破灭袁绍,这是谋略。可放过袁绍,让他继续苟延残喘,却是政治,这件事情就当交给你们的一个考验,好好想想为什么我要宜缓不宜迟,想通了这一点,再来找我,你们回去吧。”
“唯!”
二人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倒退着出了帐篷。
出来之后,诸葛亮笑着对司马懿道:“仲达兄,你觉得师君所言的政治,是因为什么?”
“不知道。”
司马懿摇摇头,他已经确定了将来这个诸葛亮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他。
然而诸葛亮却望向西南方,喃喃自语道:“我觉得,也许是在朝堂之上吧。”
“朝堂吗?”
司马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淡淡地说:“或许吧。”
“仲达兄,我先告辞了。”
诸葛亮笑着拱手道:“若军中事务有不知道的地方,欢迎来询问我。”
“那就得多麻烦孔明了。”
司马懿也拱手回礼,二人便在这里分道扬镳,想陈暮所说的政治考量。
然而司马懿回去的路上,却是更加觉得细思极恐。
之前还没有瞧出来,没想到这诸葛亮却是如此厉害,自己不知不觉竟落入了下风。
如果诸葛亮出来之后,就立即和他连个招呼都不打,扭头就走,自己估计会看轻他许多,根本不会觉得这种人会是自己的对手。
但人家出来之后落落大方,依旧保持着之前的风度不说,还大胆地告诉了自己的猜测,境界上就比他高了一个层次。
至少换做司马懿自己,他其实也隐约猜到了所谓的政治考量,也许就是在朝堂,但绝不会告诉诸葛亮。
而人家却如此坦然,也许是君子之风,也许是认为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人家这个态度,就让人很舒服,很难在这一点上挑出毛病来。
泰山学宫最优秀的学生,当真是恐怖呀。
司马懿感慨万千。
但紧接着,司马懿的目光却是更加坚定了起来。
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存在,才能够焕发起斗志,只有让少府卿看重,自己未来才能青云直上。
至少。
哪怕前方有这样一个强敌,但他司马懿,绝不认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是战场杀敌的武将出身,带兵打仗可能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智慧谋略,却不是很精通。
但司马懿诸葛亮等人本身就十分聪慧,一个个熟读兵书和史料,又怎么会瞧不出区别来?
虽说华夏文明以及很多兵法韬略都出自于春秋战国,可春秋战国时期跟大一统王朝的区别还是太大,很多东西,都不能拿来做比较。
比如眼下,如果刘备继续进攻的话,袁绍十死无生。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战都是因为军民有深厚的国家认同,赵国覆灭之后还在代地顽强抵抗六年,楚国灭亡之后,项羽立楚怀王,楚国故地纷纷响应,就是这个因素。
可到了汉朝以后,老百姓已经普遍接受了汉朝子民这个称呼,朝廷手握大义,袁绍的士兵多是为了参军吃粮吃饷,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抓来的壮丁。
这些士兵的战斗意志远不能和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举国同心相比,因此别说诸葛亮司马懿陈群杨修这些90以上的智慧过人之辈,就连孔俭黄琦姚博这些智力在90以下的二流水准,也能瞧出端倪来。
八个人一脸疑惑,不过他们人微言轻,就连进到里面坐下来议会的资格都没有,就更别说提出意见,因此即便是情商很低,喜欢卖弄自己的杨修,也只能在外面干着急,不敢进去。
刘备下达了命令,各部纷纷开始行动。
关羽回了邺城,朝廷三路大军,总计十万人马,从涉县、武城以及平阳,东西南三个方向将邺城团团围困,只不过按照刘备部署,开始准备后撤约十余里地,不再在城外紧逼。
刘备在阳平见了关羽之后,北上过了漳水和滏水,往梁期而去,梁期县位于邺城北面五十里,邯郸南面三十里,刚好处于两座城池的中间,因此将此地占据之后,就能截断二城之间的联系。
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以及魏国的陪都,邯郸与邺城都不是什么小城,汉代的小县城城池一般只有四五米高,有些小城甚至只有三米多高,只有长安和洛阳两座城池的城墙高达十二米,底宽与顶宽都在十五米以上。
而邯郸和邺城是少数接近十米高度的城墙,城池高度约四丈,宽度和顶宽都有五丈,占地面积虽不如长安和洛阳大,但这却是邯郸与邺城的优势。
因为长安和洛阳实在是太大了,光城门就有十多个,反倒是让守军无法面面俱到,没有十几万大军根本守不下来。而邯郸与邺城城池比长安和洛阳小很多,大概五六万军队,就能够轻易守住,因此这两城比长安和洛阳还难打。
刘备听取了陈暮的意见,在夺取了梁期县之后,就继续北上,包围了邯郸,只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兵临城下,而是在外围布置重重包围网,于城池十多里外安营扎寨,防止袁绍狗急跳墙,跟他鱼死网破。
包围圈布置下来之后,邺城与邯郸就成为了一片死寂之地。洛阳十万大军围困邺城,青州十万大军加上鲜于辅的幽州军,围困邯郸,两座城池被围得水泄不通,插翅难飞。
城池外有护城河,城下有道路,河边杨柳依依,刘惠与蒋义渠在城头观望着形势,看到青州军如潮水般退去,二人一直悬着的心情,好歹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是没考虑过到邯郸之后,就立即南下去邺城。
但袁绍病得很厉害,自从界桥之战呕血之后,每日发高烧,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再加上青州追得急,因此不得不留在邯郸。
现在邯郸城内还有三四万人马,但军心涣散,将士们士气很差,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趁胜追击,很有可能就攻破城池,所以看到敌人退去,两个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充满疑惑。
“监军,你说青州军为什么撤退了?”
蒋义渠一脸疑惑。
刘惠摇摇头道:“我不知道,也许他们有别的考量,这几日他们每天往城内送劝降书信都被我又扔了出去,许是知道我们不会投降,因而准备为攻城做准备吧。”
“会不会围而不攻,打算耗死我们?”
蒋义渠说道。
刘惠道:“有可能。”
蒋义渠感叹道:“城中的粮草不多啊,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与公子谭取得联系。”
刘惠脸色很沉重。
袁绍身体状况堪忧,城内的粮草也不多,主要是来不及,原本在巨鹿赵国各县城还有些存粮,但追兵追得紧,他们只能安排人员南下,粮草没办法立即运输过来。
现在城中的余粮已经不多,仅够大军食用两三个月,即便省着点,撑死三个月城内就得没有粮食。到那个时候,恐怕即便青州军不进攻,他们也只剩下出城投降,或者全部饿死这一条途径了。
就在邯郸城内观望着城外形势的时候,刘备这边大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在外围安营扎寨,除了臧霸部驻扎在梁期以外,牵招部、张飞部、张辽部、高顺部以及鲜于辅部,纷纷在外围铸造起新的营地,将邯郸四面八方全部包围起来。
陈暮自己领了一校人马,位于城池的西方,这里是一片平原,从太行山深处有河流缓缓流淌而出,往邯郸方向而去,河流两岸树木森然茂密,植被繁茂,西北方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在远方若隐若现,北面还有不少残垣断壁之类的废墟,也有一些村庄和农田。
因为此地离丛台已经不远,当年丛台就在邯郸城以西,是一片大型宫殿群,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历经多年战火之后,早就毁于历史当中,现在能够看到的,只隐约能见到曾经留下的一些宫墙院瓦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暮的营地倚靠丛台而建,丛台原来还剩下了一些宫墙,被他利用起来当作寨墙来用。营地修建了一天,也仅仅只是利用宫墙以及栅栏圈出了一块营地,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修建,将士们累了一天,草草竖起帐篷休息,等到明天再开工继续完善整个营地设施。
夜晚时分,皎洁的明月高悬,陈暮的帐篷里一灯如豆。帐篷外士兵不断巡逻,诸葛亮腰间悬挂着令牌,畅通无阻地从自己的帐篷处来到了陈暮的帐篷外,却刚好借着营地里架设的火盆亮光,看到对面也有一名年轻士子缓缓走来。
“仲达兄!”
诸葛亮认识他,是司马懿。
司马懿司马朗陈群杨修四个人并不是陈暮麾下的人,他们是洛阳军中的佐吏,不像诸葛亮他们,是陈暮的直系下属,所以本应该跟着关羽走才对。
但陈暮却把司马懿陈群杨修三人留下了,让司马朗回去,因此现在七个人都跟在陈暮身边,充当幕僚佐吏。
陈暮当然用不着他们几个当幕僚,所实际上留下他们,却是有另外的安排。
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三岁,今年刚好二十,见诸葛亮也过来了,便笑着回礼道:“原来是孔明,白天的时候,我正有一份公文还想向孔明请教,只是刚好少府让我去处理北面营地休整的事情,倒是耽搁了。”
“请教不敢当,仲达兄若是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尽快来问我便是。”
诸葛亮谦虚地回应。
因为之前司马懿是跟着关羽,所以关羽军中的事务他是熟悉的,但到了刘备这边,就又得重新熟悉,有些具体数据还得询问诸葛亮孔俭他们,因此大家还是有不少交流,日益熟稔。
“是孔明和仲达吗?进来吧。”
就在这时,帐篷里响起了陈暮的声音,他俩在门口小声说话,没想到被耳尖的陈暮听到了。
门口值守的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便让开道路,放他们进去。
司马懿和诸葛亮互相推辞了一番,鱼贯而入,见到陈暮披了一件单衣,正坐在桌案边全神贯注地看书。
桌案上点了一盏灯,陈暮的脸被灯火照得明亮。
他的皮肤白皙,脸如冠玉,已经32岁的少府卿看着像个23岁的青年,唯有鬓角的一丝白发,却是在告诉世人,时光荏苒,岁月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位高权重而不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师君!”
“少府!”
诸葛亮和司马懿拱手向他行礼。
陈暮把手中的书本合起来,抬起头看着二人道:“坐吧。”
“谢师君(少府)。”
两人道谢之后,便在陈暮左右手边分头坐下。
陈暮看着二人,笑吟吟地道:“深更半夜,你们来我这里做什么?”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对视一眼,过了片刻,诸葛亮拱手说道:“师君,亮有些疑惑。”
“疑惑为什么我不立即进攻已经军心涣散的袁绍?”
陈暮笑着说道。
司马懿也拱手道:“什么都瞒不过少府卿,懿也是同样疑惑不解。”
陈暮将书本放下,轻轻按在上面,指尖在纸张上缓缓摩擦,轻声说道:“孔明,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仲达,你是我最看好的属下。你们都是我最好的门生,有些话,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去做就行,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明白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视一眼,两个人都看着对方,心底深处顿时有了一种明悟,紧接着几乎同时心中生出一股警惕心来,二人都是如临大敌,目光中带着一丝丝寒意地看着对方。
一个最得意的门生,一个最看好的属下。
这句话里,本身就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陈暮最看重的,就是他们二人。未来陈暮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在他们二人当中选出来。
也就意味着,互相之间,两个人因为这句话,瞬间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让原本刚开始有些融洽的关系,立即变了味。
虽然他们作为聪明人也明白,这是陈暮故意为之,也许是领导的大饼,也许是有别的意思。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关系调子,便在这一瞬间定下,彼此之间,都会视对方为大敌。
“亮(懿)明白。”
二人几乎再次同时拱手说道。
陈暮笑了起来,直说道:“趁胜追击,破灭袁绍,这是谋略。可放过袁绍,让他继续苟延残喘,却是政治,这件事情就当交给你们的一个考验,好好想想为什么我要宜缓不宜迟,想通了这一点,再来找我,你们回去吧。”
“唯!”
二人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倒退着出了帐篷。
出来之后,诸葛亮笑着对司马懿道:“仲达兄,你觉得师君所言的政治,是因为什么?”
“不知道。”
司马懿摇摇头,他已经确定了将来这个诸葛亮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他。
然而诸葛亮却望向西南方,喃喃自语道:“我觉得,也许是在朝堂之上吧。”
“朝堂吗?”
司马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淡淡地说:“或许吧。”
“仲达兄,我先告辞了。”
诸葛亮笑着拱手道:“若军中事务有不知道的地方,欢迎来询问我。”
“那就得多麻烦孔明了。”
司马懿也拱手回礼,二人便在这里分道扬镳,想陈暮所说的政治考量。
然而司马懿回去的路上,却是更加觉得细思极恐。
之前还没有瞧出来,没想到这诸葛亮却是如此厉害,自己不知不觉竟落入了下风。
如果诸葛亮出来之后,就立即和他连个招呼都不打,扭头就走,自己估计会看轻他许多,根本不会觉得这种人会是自己的对手。
但人家出来之后落落大方,依旧保持着之前的风度不说,还大胆地告诉了自己的猜测,境界上就比他高了一个层次。
至少换做司马懿自己,他其实也隐约猜到了所谓的政治考量,也许就是在朝堂,但绝不会告诉诸葛亮。
而人家却如此坦然,也许是君子之风,也许是认为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人家这个态度,就让人很舒服,很难在这一点上挑出毛病来。
泰山学宫最优秀的学生,当真是恐怖呀。
司马懿感慨万千。
但紧接着,司马懿的目光却是更加坚定了起来。
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存在,才能够焕发起斗志,只有让少府卿看重,自己未来才能青云直上。
至少。
哪怕前方有这样一个强敌,但他司马懿,绝不认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