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五十六章 人口买卖
张惠侃侃而谈。说道:“刚刚赵大人已经说过了。周围有粮食的地方,唯有大同与北京。朝廷邸报,今年江南大乱,黄河决口。漕粮入库本就不多。又拨给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赈灾粮。而今北京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剩下的粮食,定然是要镇仓的。不可能卖。唯独大同,周梦臣这几年大力推广屯田,而今又下了大功夫,修建十几条灌溉干渠,与文莺湖工程。我的消息是今年大同定然会减产,但绝对不至于绝收。再加上大同原本的存粮,数量不多,但还是有的。我估计,周梦臣如果下功夫,挤出来二三十万石粮食也是有的。”
“二三十万石,对我们来说,已经差不多了。”
即便是在大明,赈灾也不是救所有人,而是让青壮尽可能活下来。这二三十万石,再加上青城一些存粮,足够辛爱本部过了这个冬天。至于面年春天该怎么办?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春暖花开之后,纵然有青黄不接。但也要比冬天要好过得多。
“如果让周梦臣甘心拿出这二三十万石粮食,就是事情关键了。”张惠说道:“君子可欺之以方。古人尚有赎人之令,况且是今日,如果我们说要归还百姓,让周梦臣出一些粮食。应该不过分吧。”
“而且这些人即便不送出去,今年冬天,难倒能熬过去。臣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辛爱听了,才算是平静下来。缓缓地思考起来。他说道:“周梦臣真愿意为这人出粮食?”
张惠说道:“由不得他了。此事立即宣扬出去。倒是大同百姓都要寄希望于周梦臣了。周梦臣好歹是读书人。仁义两个字,总是要念的。”
话虽然如此,张惠却是从自己的印象之中判断。周梦臣绝对不是将百姓死活置之不顾的人。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而已。
辛爱心中暗叹:“两相其害取其轻吧。”不过,辛爱还是不甘心,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这人不能从板升出,板升是我的粮仓。决计不能少人。你刚刚不是说,其他部落有汉人奴隶吗?不管你怎么做。将这些汉人奴隶弄过来给大同便是了。不,将青壮留下来,老弱送过去。”
张惠也不好说什么。或许这才合张惠的心思。毕竟在板升的汉人虽然也有奴隶的身份。因为,板升的汉人必须登基在蒙古贵族的名下,才有自由开垦的权力,从原则上,这些汉人开垦出来的土地,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所属的蒙古贵族的。
而今张惠按大明体制建立了衙门,也无法撼动这种隶属关系。无非是收两份赋税,一份是官府的,一份是蒙古贵族们的田租。
板升的汉人对辛爱有用,不会轻易放弃。但是各部的汉人就不一样了,这些汉人仅仅有小部分与板升一般开垦土地。更多是从事畜牧业,比如放马,放养等事情。这些事情对蒙古人来说,可有可无。有固然省事,没有也行。
而且为了防止汉人逃跑,一般都是与牲口关在一起的。冬天冻死很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真正的性命之危,还是这些汉人。
张惠答应下来。立即做两手准备。一手想办法通过利益交换都手法,尽可能将各部的汉人奴隶给换回来。虽然有些困难,但并不是不行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粮食比奴隶更重要。
而且蒙古制度之中,奴隶本来就是可以买卖的。只是看价格如何。
第二手,就是与大明这边接触。
张惠不可能跑到大同。他能与大明接触的人,就是经历官李成梁。
张惠也知道了李成梁是他的接头人。不过,李成梁对他没有管辖权。充分支持张惠的自主权,李成梁无非是一个消息传递的通道。毕竟几年,最大的困扰就是消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大同。甚至张惠传出来的消息,都是后知后觉的。
李成梁还承担着,一但张惠等人暴露,将张惠等人送回大同的义务。
不过,两人都还没有见过面。
面对张惠的主动拜访。李成梁错愕之极。不过,李成梁心思机敏,很快就屏蔽了自己内心之中的情绪,笑道:“没有太师来拜访,我这个小衙门,还真是蓬荜生辉啊。”
李成梁的经历衙门,还真是一个小衙门。仅仅是在青城之中选了一个三重的院子。李成梁与他代来的随从,大概有二十多人。就在这个院落之中,可以说李成梁见仆人都带来了,在这里,李成梁不会用任何一个本地人的。
张惠却冷着脸,似乎没有与李成梁多说的意思,两人进入正堂之中,三言两语就让周围所有人都出去了。
说是要密谈。
张惠的随从们,自然不疑有他。都退了下去。
等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张惠明显的感到松弛起来。只是他几次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这种可以倾述的场合了。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这几年,将一切事情藏在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本能,每一个字都在心中过上几回,确保万无一失才说出来。他早就没有了想说就说。或者说脱口而出的能力了。
张惠没有说话。李成梁却说道:“张兄,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得时候周大吩咐了。如果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带你回关内。”
张惠心中一暖,说道:“现在还不是那么时候,今天我来这里,是有一件师傅奉了辛爱之命,与朝廷交涉的。”
张惠心中有无数话想说,却知道最好是不要说。故而他还是最后将这些事情给忽略了。直接进入主题之中。将关乎人口换粮食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说给李成梁听了。
张惠说道:“请务必告诉周大人,此事关系到数万百姓的生死。让他千万慎重。”
李成梁说道:“我知道了。这一件事情我一定会报给大人的。只是你没有什么想给家里说的吗?”
张惠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最好是什么也不说。”随即大踏步的离开了这里。
李成梁只能目送张惠离开。
等张惠走之后,李成梁立即派人讲消息送回去。他自己就开始一项工作,那就是熬鹰。
并不是李成梁闲得慌。而是一来而今实在不忙。还没有出现什么必须让他这个经历官出面的事情。毕竟,晋商处事手段,也未必能闹到见官这一步上。第二,这鹰对李成梁有大用。是用来传信的。
李成梁很清楚,关键时刻一个消息能不能及时传到,关系着大战的胜负。李成梁也知道,他周围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而今双方相安无事。自然可以快马传递消息,但是一旦开战,恐怕这里首先要被控制,即便不被控制,也不能再出城。倒是什么消息都不能传递。
所以,要用特殊的办法。李成梁想到了信鸽。
但是他知道信鸽,别人也知道,信鸽传信也不是什么大秘密。而且草原上猛禽太多。鸽子少了,估计都被吃了。鸽子多了。就是明晃晃地告诉别人。他在养信鸽?
李成梁需要一头信鹰,这是他在东北通过李家的关系从女真人哪里弄来一头海东青,据说最通人性。李成梁想将他培养成为能够来往于大同与青城之间的信使。
只是这也是下好大功夫的。
反正而今没有他什么事情,即便人口买卖的事情,他也仅仅是传给信就行了。他的准备是为了应对未来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惠侃侃而谈。说道:“刚刚赵大人已经说过了。周围有粮食的地方,唯有大同与北京。朝廷邸报,今年江南大乱,黄河决口。漕粮入库本就不多。又拨给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赈灾粮。而今北京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剩下的粮食,定然是要镇仓的。不可能卖。唯独大同,周梦臣这几年大力推广屯田,而今又下了大功夫,修建十几条灌溉干渠,与文莺湖工程。我的消息是今年大同定然会减产,但绝对不至于绝收。再加上大同原本的存粮,数量不多,但还是有的。我估计,周梦臣如果下功夫,挤出来二三十万石粮食也是有的。”
“二三十万石,对我们来说,已经差不多了。”
即便是在大明,赈灾也不是救所有人,而是让青壮尽可能活下来。这二三十万石,再加上青城一些存粮,足够辛爱本部过了这个冬天。至于面年春天该怎么办?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春暖花开之后,纵然有青黄不接。但也要比冬天要好过得多。
“如果让周梦臣甘心拿出这二三十万石粮食,就是事情关键了。”张惠说道:“君子可欺之以方。古人尚有赎人之令,况且是今日,如果我们说要归还百姓,让周梦臣出一些粮食。应该不过分吧。”
“而且这些人即便不送出去,今年冬天,难倒能熬过去。臣不过是废物利用而已。”
辛爱听了,才算是平静下来。缓缓地思考起来。他说道:“周梦臣真愿意为这人出粮食?”
张惠说道:“由不得他了。此事立即宣扬出去。倒是大同百姓都要寄希望于周梦臣了。周梦臣好歹是读书人。仁义两个字,总是要念的。”
话虽然如此,张惠却是从自己的印象之中判断。周梦臣绝对不是将百姓死活置之不顾的人。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而已。
辛爱心中暗叹:“两相其害取其轻吧。”不过,辛爱还是不甘心,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这人不能从板升出,板升是我的粮仓。决计不能少人。你刚刚不是说,其他部落有汉人奴隶吗?不管你怎么做。将这些汉人奴隶弄过来给大同便是了。不,将青壮留下来,老弱送过去。”
张惠也不好说什么。或许这才合张惠的心思。毕竟在板升的汉人虽然也有奴隶的身份。因为,板升的汉人必须登基在蒙古贵族的名下,才有自由开垦的权力,从原则上,这些汉人开垦出来的土地,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所属的蒙古贵族的。
而今张惠按大明体制建立了衙门,也无法撼动这种隶属关系。无非是收两份赋税,一份是官府的,一份是蒙古贵族们的田租。
板升的汉人对辛爱有用,不会轻易放弃。但是各部的汉人就不一样了,这些汉人仅仅有小部分与板升一般开垦土地。更多是从事畜牧业,比如放马,放养等事情。这些事情对蒙古人来说,可有可无。有固然省事,没有也行。
而且为了防止汉人逃跑,一般都是与牲口关在一起的。冬天冻死很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真正的性命之危,还是这些汉人。
张惠答应下来。立即做两手准备。一手想办法通过利益交换都手法,尽可能将各部的汉人奴隶给换回来。虽然有些困难,但并不是不行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粮食比奴隶更重要。
而且蒙古制度之中,奴隶本来就是可以买卖的。只是看价格如何。
第二手,就是与大明这边接触。
张惠不可能跑到大同。他能与大明接触的人,就是经历官李成梁。
张惠也知道了李成梁是他的接头人。不过,李成梁对他没有管辖权。充分支持张惠的自主权,李成梁无非是一个消息传递的通道。毕竟几年,最大的困扰就是消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大同。甚至张惠传出来的消息,都是后知后觉的。
李成梁还承担着,一但张惠等人暴露,将张惠等人送回大同的义务。
不过,两人都还没有见过面。
面对张惠的主动拜访。李成梁错愕之极。不过,李成梁心思机敏,很快就屏蔽了自己内心之中的情绪,笑道:“没有太师来拜访,我这个小衙门,还真是蓬荜生辉啊。”
李成梁的经历衙门,还真是一个小衙门。仅仅是在青城之中选了一个三重的院子。李成梁与他代来的随从,大概有二十多人。就在这个院落之中,可以说李成梁见仆人都带来了,在这里,李成梁不会用任何一个本地人的。
张惠却冷着脸,似乎没有与李成梁多说的意思,两人进入正堂之中,三言两语就让周围所有人都出去了。
说是要密谈。
张惠的随从们,自然不疑有他。都退了下去。
等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张惠明显的感到松弛起来。只是他几次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这种可以倾述的场合了。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这几年,将一切事情藏在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本能,每一个字都在心中过上几回,确保万无一失才说出来。他早就没有了想说就说。或者说脱口而出的能力了。
张惠没有说话。李成梁却说道:“张兄,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得时候周大吩咐了。如果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带你回关内。”
张惠心中一暖,说道:“现在还不是那么时候,今天我来这里,是有一件师傅奉了辛爱之命,与朝廷交涉的。”
张惠心中有无数话想说,却知道最好是不要说。故而他还是最后将这些事情给忽略了。直接进入主题之中。将关乎人口换粮食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说给李成梁听了。
张惠说道:“请务必告诉周大人,此事关系到数万百姓的生死。让他千万慎重。”
李成梁说道:“我知道了。这一件事情我一定会报给大人的。只是你没有什么想给家里说的吗?”
张惠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最好是什么也不说。”随即大踏步的离开了这里。
李成梁只能目送张惠离开。
等张惠走之后,李成梁立即派人讲消息送回去。他自己就开始一项工作,那就是熬鹰。
并不是李成梁闲得慌。而是一来而今实在不忙。还没有出现什么必须让他这个经历官出面的事情。毕竟,晋商处事手段,也未必能闹到见官这一步上。第二,这鹰对李成梁有大用。是用来传信的。
李成梁很清楚,关键时刻一个消息能不能及时传到,关系着大战的胜负。李成梁也知道,他周围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而今双方相安无事。自然可以快马传递消息,但是一旦开战,恐怕这里首先要被控制,即便不被控制,也不能再出城。倒是什么消息都不能传递。
所以,要用特殊的办法。李成梁想到了信鸽。
但是他知道信鸽,别人也知道,信鸽传信也不是什么大秘密。而且草原上猛禽太多。鸽子少了,估计都被吃了。鸽子多了。就是明晃晃地告诉别人。他在养信鸽?
李成梁需要一头信鹰,这是他在东北通过李家的关系从女真人哪里弄来一头海东青,据说最通人性。李成梁想将他培养成为能够来往于大同与青城之间的信使。
只是这也是下好大功夫的。
反正而今没有他什么事情,即便人口买卖的事情,他也仅仅是传给信就行了。他的准备是为了应对未来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