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
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就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战争。
而战争的伤害,绝不仅仅是交战时。双方的死伤,已经交战时对平民的杀戮。对物资的损坏焚毁。还有持续不断的影响力。
而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不可谓不尽心竭力。但是本质上来说,周梦臣依旧没有将大同的战争后遗症治疗好。周梦臣虽然加大了对大同的管制,但是单单大同的社会财富远远比不上周尚文战死之前。
同样的问题。
朔州之败,给鞑子带来的影响。决计不仅仅是损兵折将。辛爱的威信被动摇。还有别的方面的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是显性的,一目了然,但是有些影响却是隐性的,当时看不出来。但是不知不觉事情已经有了变化。
而今辛爱这里就是一样。
朔州一战,辛爱一方总共折损二到三万人,虽然大明斩首只有一万多人。但是还有不少俘获。还有不少伤员,虽然逃出了边墙,却逃不过伤病,在草原上缺医少药而死。
白莲教的骨干尽去。才让辛爱收拾起来,是如此得心应手。
而战争给蒙古带来的伤害,才刚刚开始。蒙古人本来就不多,全部人丁加上板升的人丁,不过一百二三十万,即便没有精确的统计,也知道这个人数绝对不过超过一百五十万的。
更重要的是,辛爱本部人马大概站其中一半稍稍多一点。
从这个数字来看,就知道战死被俘失踪的二万多青壮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即便因为蒙古残酷的生存状态,让他们的人口结构上,青壮数量占比比较高,妇孺也不少,最多地是孩子。因为没有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每一个女人都在大量生孩子。但是孩子夭折数量极多。老人的数量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人口结构。蒙古所有成年壮丁,最多四十多万。这两万多人是一个怎么样的比例,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不说战场上的事情,单单是生产领域,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生产主力,那也是要出事的。这也是为什么辛爱有千万不甘心,也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去大汗,称归化王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张惠将板升直接列入辛爱直辖之后。辛爱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再加上原本蒙古的家底,这个难关虽然不好过。但未必是过不去的。
只是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桥头又遇打头风。
嘉靖三十二年的旱情,又如约而至。
在大明几乎整个北方大旱,只有轻重的不同。最重的是陕西与山东两地,大同这边,不要看周梦臣忙得焦头烂额的。但是大同地理板块上与山西在一切的。山西多山,似乎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也旱得厉害,到底不至于绝收。
而辛爱这里,就不一样了。
首先蒙古这边的粮食生产,特别是靠天吃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也算是民族习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种地。其实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种粮食,以弥补畜牧业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种地的方式,在任何一个汉人看来,就觉得,你称呼这个方式叫种地?
他们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后就谷子洒进去,限制牛羊过去,等秋天纵马践踏过之后,再将谷子收起来。
似乎连脱壳都一并做了。
只是这种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么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过,这也体现了蒙古人以 畜牧业为根本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消耗体力的粮食根本就是一种补充而已。
大部分鞑子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在明人记载之中,还有直接吃生谷的记载。却不知道是不第当时人写的段子。
但是这种方式太靠天吃饭了。
如今旱情严重,很多本来水草丰盛的地方,一下子变得不行了。本来能种出来的谷子也种不出来了。再加上,数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给辛爱雪上加霜的一击。
在开春的时候,辛爱与大明互市。将当初劫掠来的银子,几乎全花出去了。
毕竟,银子这东西在蒙古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互市的话,辛爱手中的银子不管多少都花不出去。在辛爱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铁,粮食与牛羊战马。
这也造成了互市以来,周梦臣几乎收了十几万的赋税,大大减轻了周梦臣的财政负担。也就是草原上最少有一百多万两的货物流入大明。当然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战马牛羊皮毛这些货物。但是即便如此,辛爱最少将库存的银子花出了六七十万两之多。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蒙古不产银,或者说即便蒙古产银,以蒙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可能将银矿发掘出来。他们的所有银子,都是来自关内。也就是抢的。而现在的形式,想要从关内抢银子抢物资根本是不可能的。
俺答给辛爱留下最少三四百万两银子。当然了,这几百万两银子,不可能仅仅在辛爱手中,可能分布在各个部落首领手中。但是即便如此,也是非常丰厚遗产了。但是仅仅一年,就去了七八分之一。
而且这还是辛爱感觉不对。大大消减了进口,因为他发现这样下去,很快他手中就无银可用了。
但是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杜绝的。辛爱压着手中一百多万两银子,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其他蒙古贵族可没有这个想法。或者没有多想过。他们才不在乎蒙古如何,他们在乎的是他自己的部落。
所以白银外流还在继续,不出数年,蒙古人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本来这个局面,足够辛爱头疼了。他又遇见了旱灾。要知道蒙古人可没有是赈灾的想法。他遇见旱灾第一个想法,就是南下就食,也就是抢南边。但是很明显这个计划是行不通的。
他敢抢南边,周梦臣这边就要试探的出关一战了。
好容易得来的和平,来之不易,辛爱自己要好好珍惜,除非有一天他有了打败周梦臣的信心,这个和平他不想撕毁。
但是问题,也是要解决的。
总不能让下面的牧民都饿死了。这些人都饿死了,将来谁替他打仗啊?
但是辛爱也不能只救自己的牧民。其他各部也纷纷向辛爱求援,有的人请辛爱派粮食,有的蒙古贵族向辛爱借粮食。等等。总之,辛爱必须估计这些蒙古贵族的想法。
因为他也知道。蒙古人遇见这个问题,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战争。
或许打不了大明,还打不了这个归化王吗?
一场大战之后,多余的人口都死。剩下的各部自然安稳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残酷,但也是草原上千百年不变的办法。
而且辛爱也知道,他对大明的屈膝投降,让很多蒙古贵族不满。再加上种种内忧外患,让辛爱头疼。
更可怕的是,而今虽然旱情严重。但到底不是夏季。距离秋天还有几天,各部其实还能维持。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办。特别是进入冬季之后,今年水草不丰,很多牲口上膘不多,恐怕熬不到开春。更重要的时候,估计到了冬天喂养牲口的草料也未必能备足。旱情之下,草原上并不是寸草不生。无非是植被数量远远不及往年。
这些草够牲口夏天秋天吃,但是绝对不够冬天吃。
也就是说,今年冬天才是去年兵败,今年旱情两者结合的爆发点。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世界上最可怕的灾难,就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战争。
而战争的伤害,绝不仅仅是交战时。双方的死伤,已经交战时对平民的杀戮。对物资的损坏焚毁。还有持续不断的影响力。
而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不可谓不尽心竭力。但是本质上来说,周梦臣依旧没有将大同的战争后遗症治疗好。周梦臣虽然加大了对大同的管制,但是单单大同的社会财富远远比不上周尚文战死之前。
同样的问题。
朔州之败,给鞑子带来的影响。决计不仅仅是损兵折将。辛爱的威信被动摇。还有别的方面的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是显性的,一目了然,但是有些影响却是隐性的,当时看不出来。但是不知不觉事情已经有了变化。
而今辛爱这里就是一样。
朔州一战,辛爱一方总共折损二到三万人,虽然大明斩首只有一万多人。但是还有不少俘获。还有不少伤员,虽然逃出了边墙,却逃不过伤病,在草原上缺医少药而死。
白莲教的骨干尽去。才让辛爱收拾起来,是如此得心应手。
而战争给蒙古带来的伤害,才刚刚开始。蒙古人本来就不多,全部人丁加上板升的人丁,不过一百二三十万,即便没有精确的统计,也知道这个人数绝对不过超过一百五十万的。
更重要的是,辛爱本部人马大概站其中一半稍稍多一点。
从这个数字来看,就知道战死被俘失踪的二万多青壮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即便因为蒙古残酷的生存状态,让他们的人口结构上,青壮数量占比比较高,妇孺也不少,最多地是孩子。因为没有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每一个女人都在大量生孩子。但是孩子夭折数量极多。老人的数量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人口结构。蒙古所有成年壮丁,最多四十多万。这两万多人是一个怎么样的比例,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不说战场上的事情,单单是生产领域,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生产主力,那也是要出事的。这也是为什么辛爱有千万不甘心,也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去大汗,称归化王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张惠将板升直接列入辛爱直辖之后。辛爱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再加上原本蒙古的家底,这个难关虽然不好过。但未必是过不去的。
只是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桥头又遇打头风。
嘉靖三十二年的旱情,又如约而至。
在大明几乎整个北方大旱,只有轻重的不同。最重的是陕西与山东两地,大同这边,不要看周梦臣忙得焦头烂额的。但是大同地理板块上与山西在一切的。山西多山,似乎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也旱得厉害,到底不至于绝收。
而辛爱这里,就不一样了。
首先蒙古这边的粮食生产,特别是靠天吃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也算是民族习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种地。其实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种粮食,以弥补畜牧业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种地的方式,在任何一个汉人看来,就觉得,你称呼这个方式叫种地?
他们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后就谷子洒进去,限制牛羊过去,等秋天纵马践踏过之后,再将谷子收起来。
似乎连脱壳都一并做了。
只是这种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么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过,这也体现了蒙古人以 畜牧业为根本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消耗体力的粮食根本就是一种补充而已。
大部分鞑子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在明人记载之中,还有直接吃生谷的记载。却不知道是不第当时人写的段子。
但是这种方式太靠天吃饭了。
如今旱情严重,很多本来水草丰盛的地方,一下子变得不行了。本来能种出来的谷子也种不出来了。再加上,数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给辛爱雪上加霜的一击。
在开春的时候,辛爱与大明互市。将当初劫掠来的银子,几乎全花出去了。
毕竟,银子这东西在蒙古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互市的话,辛爱手中的银子不管多少都花不出去。在辛爱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铁,粮食与牛羊战马。
这也造成了互市以来,周梦臣几乎收了十几万的赋税,大大减轻了周梦臣的财政负担。也就是草原上最少有一百多万两的货物流入大明。当然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战马牛羊皮毛这些货物。但是即便如此,辛爱最少将库存的银子花出了六七十万两之多。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蒙古不产银,或者说即便蒙古产银,以蒙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可能将银矿发掘出来。他们的所有银子,都是来自关内。也就是抢的。而现在的形式,想要从关内抢银子抢物资根本是不可能的。
俺答给辛爱留下最少三四百万两银子。当然了,这几百万两银子,不可能仅仅在辛爱手中,可能分布在各个部落首领手中。但是即便如此,也是非常丰厚遗产了。但是仅仅一年,就去了七八分之一。
而且这还是辛爱感觉不对。大大消减了进口,因为他发现这样下去,很快他手中就无银可用了。
但是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办法杜绝的。辛爱压着手中一百多万两银子,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其他蒙古贵族可没有这个想法。或者没有多想过。他们才不在乎蒙古如何,他们在乎的是他自己的部落。
所以白银外流还在继续,不出数年,蒙古人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本来这个局面,足够辛爱头疼了。他又遇见了旱灾。要知道蒙古人可没有是赈灾的想法。他遇见旱灾第一个想法,就是南下就食,也就是抢南边。但是很明显这个计划是行不通的。
他敢抢南边,周梦臣这边就要试探的出关一战了。
好容易得来的和平,来之不易,辛爱自己要好好珍惜,除非有一天他有了打败周梦臣的信心,这个和平他不想撕毁。
但是问题,也是要解决的。
总不能让下面的牧民都饿死了。这些人都饿死了,将来谁替他打仗啊?
但是辛爱也不能只救自己的牧民。其他各部也纷纷向辛爱求援,有的人请辛爱派粮食,有的蒙古贵族向辛爱借粮食。等等。总之,辛爱必须估计这些蒙古贵族的想法。
因为他也知道。蒙古人遇见这个问题,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战争。
或许打不了大明,还打不了这个归化王吗?
一场大战之后,多余的人口都死。剩下的各部自然安稳下来。这个办法虽然残酷,但也是草原上千百年不变的办法。
而且辛爱也知道,他对大明的屈膝投降,让很多蒙古贵族不满。再加上种种内忧外患,让辛爱头疼。
更可怕的是,而今虽然旱情严重。但到底不是夏季。距离秋天还有几天,各部其实还能维持。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办。特别是进入冬季之后,今年水草不丰,很多牲口上膘不多,恐怕熬不到开春。更重要的时候,估计到了冬天喂养牲口的草料也未必能备足。旱情之下,草原上并不是寸草不生。无非是植被数量远远不及往年。
这些草够牲口夏天秋天吃,但是绝对不够冬天吃。
也就是说,今年冬天才是去年兵败,今年旱情两者结合的爆发点。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