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秋收的开端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奋斗在大明第四十九章 秋收的开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四十九章      秋收的开端

    周梦臣带着中军,准备明日离开大同。沿着御河北上。

    而今他一点睡意都没有。与杨继盛说道:“情况你也知道,除却大同之外,其他各地坚壁清野的命令,已经下去了。你一定要督促好这一件事情,不管怎么说,人才是第一位的。而大同这里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提前收割。”

    “实在不行,我卖了我这张老脸去北京哭诉,总是能搞一点粮食的。”

    而今地方小麦已经接近成熟的,就是那种青色的小麦,如果将小麦摘下来,剥开之后,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吃,还有一丝甜味的。

    提前收割的小麦,也是能充饥的。

    但是一来,产量不高。二来就是不能长期储存了。

    但是真到了这一步,也只能这样做了。毕竟比起被鞑子一把火烧了,颗粒无收相比。能挽回多少损失就挽回多少损失了,即便不能长期储存,也能让百姓支撑一段时间。

    周梦臣也知道,他的老脸在京师可不是那么好卖的。

    甚至如果他在大同打了败仗,在京师徐阶能不能护住他。还是一个未知数的。但是而今却只能减轻负担,不能在增加负担了。

    杨继盛这一段时间,也一直在忙。忙着清理户口,平息匪患,将一个个坞堡重新归到朝廷治下。征收赋税等等。可以说,如果说周梦臣大刀阔斧的将大同镇原来的政治体系给砸了烂。那杨继盛就是自己小心翼翼一点点的建立起全新的体系。

    “你放心吧,坚壁清野的事情。已经在做了。”杨继盛说道:“鞑子去岁南下,大同周边几乎一片白地,而你又将人口都聚集在大同附近,其他地方的百姓本来就不多。而且早就有了藏身之地。所以坚壁清野并不是太难的。只是大同周围形式不妙,你真的不能留下来吗?”

    周梦臣说道:“我是大同巡抚,不是大同城的守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此之前,周梦臣详细权衡过攻守之策。

    如果他留在大同,重兵沿着御河一带布置,说不得能够护住大同周围的农田。但是他鞑子不敢进攻大同周围,不代表他们不敢进攻其他地方,比如宣府,越过桑干河攻打,应州,马邑,山阴,朔州。等等地方,或者干脆越过宣府在居庸关外面晃一晃。

    要知道,大明朝廷经过了去年城下一战,几乎都成为了惊弓之鸟。一旦鞑子再扣关,定然十分紧张。他这个大同巡抚,也是要吃挂落的。

    甚至在朝廷看来,大同镇打败仗不要紧,要紧的是将鞑子拖在大同境内,不能让鞑子去骚扰北京贵人的安危,这才是大同巡抚最最紧要的差事。

    攻守两道都是难以万全。周梦臣只能选最有可能的事情去做了。

    至于成败?只能听天由命了。

    杨继盛也是知道的,只能他更知道,以大同所谓的民壮,再加上留守的一万多正兵,是很难守住这十几万顷耕地的。而这都是杨继盛的心血,招徕民户,打井抗旱,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

    而今很大可能要成为残垣断壁了。

    让他如何愿意?

    有的只是一阵沉默。

    第二天一早。

    周梦臣带着万余人马出了城。

    城中的街道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站满了百姓。一个个用殷切的目光看着骑在马上的人。目光中充满了期盼。

    只是能不能回应这期盼,周梦臣并不知道。

    这让他下意思的回避这些目光。

    就在周梦臣出城的时候。

    马芳这里也得到了最新情报。

    “鞑子在阳和口?”马芳问道。

    “正是,我们指挥使请大人速速支援,阳和口守军只有千人,时间长了也就守不住了。”这求援的士卒急切的说道。

    马芳一摆手说道:“容我想想。”

    阳和口在阳和卫西北方向,听名字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联,乃是燕山山脉最西边。再往西就是大片丘陵山地。然后到御河以西的阴山余脉山脉。

    马芳看到这个位置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地方太偏了一点。

    前文说过,大同北边这一个缺口大概有一百里宽,阳和口就是最东边。当然了这个所谓的缺口,是与其他地方的边墙相比的,其他地方的边墙都是沿山而建,险峻无比,这一段缺口,也不是都是平地,但是山势丘陵都不如其他地方陡峭。

    阳和口就控制了一条比较容易通过的道路。

    但是距离大同太远了一些。

    马芳心中暗道:“莫非我们的估计错了?鞑子南下的目标不是大同,而是其他地方?”

    “大人,还请速速发兵。阳和卫与高山卫本来就没有什么人马,再打下去,真要打光了。求大人开恩,求大人开恩。”这个求救的士卒连连磕头。

    大同的军队普遍缺编。如果两位按原本的人数,有一万多人,根本不需要马芳去救。但是奈何而今两卫能有二千多人就不错了。

    马芳说道:“起来说话,我没有说不救。”

    马芳立即下令说道:“传令各部准备,立即向阳和口进发,另外将这里的消息传给周大人。”

    随即在马芳带领之下,骑兵滚滚而东,想阳和口而去。

    很快周梦臣也得到了消息。

    周梦臣更是悚然而惊,心中暗道:“莫非,萧芹之心,不在战场,而在朝堂之上。”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一破阳和口,鞑子向东攻宣府,比攻大同镇更加顺手。甚至周梦臣更加担心,鞑子如果直接到居庸关外调戏一下居庸关守紧张的神经,大同宣府的边军很可能会迎来一场政治风暴。

    这样的招数,一般鞑子将领是用不出来的。因为他们缺乏对大明政治生态的理解。但是萧芹并不是一般人。

    一想到这里,周梦臣也变得紧张起来。也改变了行军路线。向东而去。

    而此刻的杨继盛似乎不顾形象,蹲在田埂上,目光炯炯的看着麦穗。麦子的叶子已经有一点的发黄了,但是麦穗还是绿色的。与现代的麦穗看起来,并不饱满,甚至可以说是干瘦,但已经是整个大同所有人的希望了。

    杨继盛不信鬼神,但是此刻他内心之中,不断的祈祷,祈祷这粮食成熟的快一点吧。再快一点吧。

    最后而今就成熟了,立即就收割,一两日之内收割完毕。

    一旦粮食收割完毕,大同军就有更多的活动范围。不至于如此束手束脚了。

    只是粮食成熟自有规律。

    不会因为整个大同人都在盼着成熟,而提前成熟,也不会因为鞑子要来了,而推迟成熟的时间,只是而这他们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成长着。

    杨继盛身后的大同城中,无数人都在磨着自己的镰刀,都在等待成熟的时刻。

    只是战事的消息却提前一不到来了。

    杨继盛看了之后,也就放在一边了。战场尚在一百多里外,情况发展尚在可控之中。他不会多操心。他只是再次传令道:“让所有人都准备好收割。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还有一些旱田是不是已经可以提前收了,立即收了。早一点入仓,早一点安心。”

    今年本来就旱田,旱田之中的粮食收成更少。但是即便再少也是粮食啊。

    旱田的庄稼因为缺少而减产,但也因为缺少而早熟。甚至可以说越旱越容易早熟,而今早熟的小麦还不多,但也意味着嘉靖三十年的秋收开始了。

    而在零零碎碎的秋收开始的时候,阳和口战事正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奋斗在大明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奋斗在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奋斗在大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