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五章 避实就虚
俺答问道:“萧兄,而今该如何是好?”
俺答对白莲教主是既用且防,用是不得不用。让蒙古人临阵冲杀,乃至于战场之上临阵决断,还是有一些人才的。但是让蒙古人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这种关于战略决策的问题,几乎没有几个蒙古人能给俺答建议。
白莲教主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而今下马与明军血战的部属,全部是出自板升,也就是他的嫡系部下。他早就不想让这些性命毫无意义的牺牲在这里了。但是他又身处嫌疑之地,他太清楚俺答对白莲教一惯的态度,既用且防。
他主动开口,反而不好。最好等俺答开口。
这不,等俺答一开口,白莲教将胸中酝酿许久的备案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道:“大汗,此战打到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显了,今日除不掉周尚文了。宣大合兵,我军与之战,胜负难分。但是折损必重。与其这样,不如避实就虚。”
俺答说道:“避实就虚?”
白莲教主微微捻须,说道:“正是。观宣府之兵,估计步骑十万有余,按之前的情报,这里面未必没有虚虚实实的成分。只是他再怎么虚张声势。宣府,大同两镇的主力,就在眼前了。”
“而宣大之军,步骑皆有,当避开明军主力,直扑北京内三关。一旦有一处突破,则北京城就在眼前了。”
俺答一愣,一股无名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的燃烧起来。这个不是别的,就是野心。
说实话。
俺答是一个很务实的蒙古大汗。在一百多年前,也先南下,是真的有将北京做大都的野心。这才有了土木堡之变,与北京保卫战。但是俺答却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他很清楚一点,明朝乃是大国,蒙古已经成为小邦了。不说别的。单单说人才储备。双方就不可同日而语。在也先的时候,还有一些大元时代遗留下来的人才。最少懂文字,明文法。从行军打仗,到建国安邦,还是有一点点的大国底蕴的。而俺答并没有一统草原,势力更没有当时瓦刺之盛。手中握着的,也不过丰州滩蒙汉百万之众。
这种实力根本不足以吞并大明。策马中原。
白莲教主却不一样。
白莲教之中固然大多是装神弄鬼之辈。但是上层之中,倒是还有几个人才。比如这位白莲教萧教主。他臣服于俺答,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汉奸。在他看来,他不过借虏成势而已。
唐高宗都借过突厥兵。他是一点道德负担都没有。他自然不甘于边境的小大小闹。他最先做的就是打上一场大战,大败明军,最少攻下北京,以俺答的实力。形势的变化就成为俺答占据北京,明朝定然会以南京新首都。然北方大部分地方就成为了无主之地,到时候他就能想办法,带着自己的嫡系军队,占据一地,然后招降纳叛,自成大业。至于俺答什么的?
萧教主虽然也知道俺答也算是英主。但是英主之间,也是有高下。俺答或许能为蒙古中兴之主,但却不可能成为忽必烈,他掌控不了明军北方主力覆灭之后的复杂局面。
那就是白莲教的机会。
所以他迫切壮大俺答的野心。
一个没有北京梦的蒙古大汗,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蒙古大汗。俺答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北京情怀。只是他还是很理智的,深吸了几口气,说道:“南人不是傻子,我听说内三关,坚不可摧,我军攻坚不利,即便是到了关下,恐怕也是关山难越。”
萧教主轻轻一笑,说道:“大汗有所不知。燕山虽险,却难比蜀中之山,蜀中之山,那才是号称天险,飞鸟难越。但是依然有邓艾阴平道之举。更不要说数百里燕山,难道就没有一二可过的山川。况且,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自然是坚固,但是其他关卡却是未必了。难道大汗不想试试吗?”
“而且留在这里,与明人一决生死,定今后九边二十年消长。胜亦惨胜。而直逼京城。沿途可以就粮于敌,即便事有不协,也可以拔马出关,谁能当之。大汗还请三思。”
就粮于敌,说的很文雅。
其实就是大举劫掠。
大同挡在宣府的前面,大同城以北常常是与鞑子交战。但是鞑子绕过大同继续深入的战事,这些年也没有几次,真正算起来,估计也就是武宗皇帝应城之战。掐指一算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三十年太平,足够很多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人们滋养生息,不敢说一个积蓄很多。但是对于鞑子来说,足够他们捞一笔了。
有这一笔劫掠的收入,这一战就不算亏了。
萧教主将利弊分析的如此这明白,俺答的决断也就很简单了。只见俺答一挥马鞭说道:“不用说了,本汗这一次就挥马东去,试一试天下雄关的成色如何。”
大军调动,没有秘密可。
俺答阵前调动,更是让刚刚合兵一处的翁万达与周尚文看得一目了然。
翁万达的脸色难看之极。
翁万达也算是老边臣了。主持过很多军务。这广东人一辈子一半时间都在边疆。综合来说,也算是合格的边臣。但是合格与优秀还是差距相当大的。别的不说,翁万达大部分精力都在整顿边墙,整理积蓄。让宣大边墙完备,粮草充足。
这固然是不错的政绩。但这都是有形的政绩。而能战,却是一个不大好衡量的标准。
比如这一次,翁万达接到周尚文告急之后,就立即决定援救周尚文。不是他多大度,而是从战略上宣大一体,大同军被打残了。对于宣府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周尚文这个老匹夫,让翁万达很看不惯。
只是他依然拖延了数日才感到战场之上。
并不是,他想让周尚文吃吃苦头。而是非不愿,实不能。
这就暴漏出文官领兵最大的弊端。文官很难真正的了解军中实际情况如何。如周尚文这样老将,一辈子在军中,甚至军中一个百户,他都明白。一个小兵一提名字,大概就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这才周尚文能力战数辈敌军的秘诀。也是军中上下仰周尚文为父祖的情感。
但是翁万达却没有这个本事。他集结大队人马一行军,就忽然发现,平日给了他拍胸脯,立军令状,一个个慷慨激昂的将领,一个个都变得拉胯起来。
翁万达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然了,这不能全怪下面的将领。并不是翁万达眼瞎,挑出来的将领,全部是鱼腩。一部分也归功于翁万达,他不了解军中实际情况,总是下达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了,更多的是,这些将领实际能力也是有问题的。
这种上上下下各种毛病的大军,破绽太多了。
如果说一场血战之中,周尚文能将两三万军队,发挥出超出两成三成,乃至于五成的战斗力。而翁万达只能将十万军队发挥出七八万军队乃至于更少军队的战斗力。
这还是前提是翁万达有十万军队?
翁万达有吗?
自然是没有的。
宣府镇与大同镇宣大并列。两个军镇的规模上,因为战略方向的不同,也都有所差异。但是大差不差。而大同一镇,周尚文在紧急集结拉出来就能打的军队,也不过三四万上下,一部分还要防守,不能全部带出来。难道宣府就能了?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奋斗在大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俺答问道:“萧兄,而今该如何是好?”
俺答对白莲教主是既用且防,用是不得不用。让蒙古人临阵冲杀,乃至于战场之上临阵决断,还是有一些人才的。但是让蒙古人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这种关于战略决策的问题,几乎没有几个蒙古人能给俺答建议。
白莲教主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而今下马与明军血战的部属,全部是出自板升,也就是他的嫡系部下。他早就不想让这些性命毫无意义的牺牲在这里了。但是他又身处嫌疑之地,他太清楚俺答对白莲教一惯的态度,既用且防。
他主动开口,反而不好。最好等俺答开口。
这不,等俺答一开口,白莲教将胸中酝酿许久的备案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道:“大汗,此战打到这个时候,已经很明显了,今日除不掉周尚文了。宣大合兵,我军与之战,胜负难分。但是折损必重。与其这样,不如避实就虚。”
俺答说道:“避实就虚?”
白莲教主微微捻须,说道:“正是。观宣府之兵,估计步骑十万有余,按之前的情报,这里面未必没有虚虚实实的成分。只是他再怎么虚张声势。宣府,大同两镇的主力,就在眼前了。”
“而宣大之军,步骑皆有,当避开明军主力,直扑北京内三关。一旦有一处突破,则北京城就在眼前了。”
俺答一愣,一股无名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的燃烧起来。这个不是别的,就是野心。
说实话。
俺答是一个很务实的蒙古大汗。在一百多年前,也先南下,是真的有将北京做大都的野心。这才有了土木堡之变,与北京保卫战。但是俺答却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他很清楚一点,明朝乃是大国,蒙古已经成为小邦了。不说别的。单单说人才储备。双方就不可同日而语。在也先的时候,还有一些大元时代遗留下来的人才。最少懂文字,明文法。从行军打仗,到建国安邦,还是有一点点的大国底蕴的。而俺答并没有一统草原,势力更没有当时瓦刺之盛。手中握着的,也不过丰州滩蒙汉百万之众。
这种实力根本不足以吞并大明。策马中原。
白莲教主却不一样。
白莲教之中固然大多是装神弄鬼之辈。但是上层之中,倒是还有几个人才。比如这位白莲教萧教主。他臣服于俺答,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汉奸。在他看来,他不过借虏成势而已。
唐高宗都借过突厥兵。他是一点道德负担都没有。他自然不甘于边境的小大小闹。他最先做的就是打上一场大战,大败明军,最少攻下北京,以俺答的实力。形势的变化就成为俺答占据北京,明朝定然会以南京新首都。然北方大部分地方就成为了无主之地,到时候他就能想办法,带着自己的嫡系军队,占据一地,然后招降纳叛,自成大业。至于俺答什么的?
萧教主虽然也知道俺答也算是英主。但是英主之间,也是有高下。俺答或许能为蒙古中兴之主,但却不可能成为忽必烈,他掌控不了明军北方主力覆灭之后的复杂局面。
那就是白莲教的机会。
所以他迫切壮大俺答的野心。
一个没有北京梦的蒙古大汗,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蒙古大汗。俺答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北京情怀。只是他还是很理智的,深吸了几口气,说道:“南人不是傻子,我听说内三关,坚不可摧,我军攻坚不利,即便是到了关下,恐怕也是关山难越。”
萧教主轻轻一笑,说道:“大汗有所不知。燕山虽险,却难比蜀中之山,蜀中之山,那才是号称天险,飞鸟难越。但是依然有邓艾阴平道之举。更不要说数百里燕山,难道就没有一二可过的山川。况且,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自然是坚固,但是其他关卡却是未必了。难道大汗不想试试吗?”
“而且留在这里,与明人一决生死,定今后九边二十年消长。胜亦惨胜。而直逼京城。沿途可以就粮于敌,即便事有不协,也可以拔马出关,谁能当之。大汗还请三思。”
就粮于敌,说的很文雅。
其实就是大举劫掠。
大同挡在宣府的前面,大同城以北常常是与鞑子交战。但是鞑子绕过大同继续深入的战事,这些年也没有几次,真正算起来,估计也就是武宗皇帝应城之战。掐指一算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三十年太平,足够很多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人们滋养生息,不敢说一个积蓄很多。但是对于鞑子来说,足够他们捞一笔了。
有这一笔劫掠的收入,这一战就不算亏了。
萧教主将利弊分析的如此这明白,俺答的决断也就很简单了。只见俺答一挥马鞭说道:“不用说了,本汗这一次就挥马东去,试一试天下雄关的成色如何。”
大军调动,没有秘密可。
俺答阵前调动,更是让刚刚合兵一处的翁万达与周尚文看得一目了然。
翁万达的脸色难看之极。
翁万达也算是老边臣了。主持过很多军务。这广东人一辈子一半时间都在边疆。综合来说,也算是合格的边臣。但是合格与优秀还是差距相当大的。别的不说,翁万达大部分精力都在整顿边墙,整理积蓄。让宣大边墙完备,粮草充足。
这固然是不错的政绩。但这都是有形的政绩。而能战,却是一个不大好衡量的标准。
比如这一次,翁万达接到周尚文告急之后,就立即决定援救周尚文。不是他多大度,而是从战略上宣大一体,大同军被打残了。对于宣府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周尚文这个老匹夫,让翁万达很看不惯。
只是他依然拖延了数日才感到战场之上。
并不是,他想让周尚文吃吃苦头。而是非不愿,实不能。
这就暴漏出文官领兵最大的弊端。文官很难真正的了解军中实际情况如何。如周尚文这样老将,一辈子在军中,甚至军中一个百户,他都明白。一个小兵一提名字,大概就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这才周尚文能力战数辈敌军的秘诀。也是军中上下仰周尚文为父祖的情感。
但是翁万达却没有这个本事。他集结大队人马一行军,就忽然发现,平日给了他拍胸脯,立军令状,一个个慷慨激昂的将领,一个个都变得拉胯起来。
翁万达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然了,这不能全怪下面的将领。并不是翁万达眼瞎,挑出来的将领,全部是鱼腩。一部分也归功于翁万达,他不了解军中实际情况,总是下达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了,更多的是,这些将领实际能力也是有问题的。
这种上上下下各种毛病的大军,破绽太多了。
如果说一场血战之中,周尚文能将两三万军队,发挥出超出两成三成,乃至于五成的战斗力。而翁万达只能将十万军队发挥出七八万军队乃至于更少军队的战斗力。
这还是前提是翁万达有十万军队?
翁万达有吗?
自然是没有的。
宣府镇与大同镇宣大并列。两个军镇的规模上,因为战略方向的不同,也都有所差异。但是大差不差。而大同一镇,周尚文在紧急集结拉出来就能打的军队,也不过三四万上下,一部分还要防守,不能全部带出来。难道宣府就能了?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奋斗在大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