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三十四章 天体运行仪
另外周梦臣也为整个仪器增加了一个辅助动力。
在这个时代的辅助动力还能是什么?水车啊?
如此一来让设计更加复杂,整个仪器也更加庞大了,虽然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稍稍矮了一两米,但是却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要宽了不止一倍,估计即便放在皇宫之中,也就比某些大殿稍稍小一点而已。
周梦臣做完设计图之后,有些愣了。他设计的时候,搞嗨了,什么功能都往上加。而今一看,顿时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首先,苏颂的设计虽然也用水,但是并不是很多的。每日想办法人力运水就行了,但是周梦臣的设计对水量需要太大了,估计最好建立在有活水的地方。而北京城中,并不是没有河流。
但是北京城中的河流两侧,都是达官贵人的园子。价值千金,钦天监哪里却搞这样的地皮。如果钦天监这么有办法,钦天监的天文台也不会委委屈屈的待在城墙的角落里面。
其次,即便不是选址的问题,单单说造价。周梦臣估计五万两白银都打不住。
这么一笔钱?朝廷会掏钱吗?、
周梦臣深感怀疑。
不过,他想了想,却并没有修改。
导师另外一个索要经费小技巧,就是往大了吹。能吹几倍就吹几倍,反正上面也会挥舞着大砍刀下来。钱不够,大不了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造出来。
周梦臣等着户部还价。
周梦臣又看了看。随即想到:“对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已经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了,也不该叫这个名字了。就叫天体运行仪吧。”
这也算是致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只是大概哥白尼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了。
周梦臣兴冲冲的拿着图纸,去见杨守敬。
杨守敬一手拿着周梦臣的图纸,一边听着周梦臣的细细解说,好一阵子才明白了周梦臣的用心所在,一时间叹为观止。
第一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学问。
要知道,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金人灭北宋之后,就将水运天象仪运往北京,只是水运天象仪太难运了,有人说是遗弃到路上了,有人说是分解运输了,但是到了北京之后,组装不起来了。
那个说法是真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知道,这水运天象仪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但是水运天象仪的制造方法,集结成书,一直是有流传的。
只是后世一直没有复制。即便是郭守敬也没有。南宋时期是没有人会造,大家都看不懂,据说郭守敬是觉得这东西大而无用,至于具体原因,现在也不知道了。反正到了今日,杨守敬给周梦臣书籍,也未必真觉得周梦臣看一眼就会造了。
不过一个要经费的由头而已。
杨守敬觉得自己高估了周梦臣的本事,而今看来,还是低估了。
第二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胃口。
十万两,周梦臣列出的经费居然是十万两。
要知道钦天监一年的经费未必有一万两。周梦臣就敢狮子大张口,要十万两。
杨守敬一直以为周梦臣是一个单纯的学问人,此刻看来,却未必了。但是他还是要提醒周梦臣道:“周大人,这数目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这不是大人您的意思?”
其实周梦臣并没有多算,这样一座仪器下来,最少五六万两之多,再加上选一块近水的土地,十万两未必能拿下的。
杨守敬看着周梦臣无辜的表情,说道:“我---我的意思?”
杨守敬是想揩油,但是他胆子小的经费之中楷几百两的油水,他还是敢的,但这一下子上十万两数目,是他万万不敢的。
这样的怪罪下来,是杨守敬可担待不起。杨守敬心思一转,就决定从这里面抽身,
杨守敬说道:“这样吧,你写一封奏疏,我给你递上去。”
杨守敬本来想以钦天监的名义上奏的,但是在他看来周梦臣的胃口太大了。也就将自己从中摘了出去。
周梦臣并不知道杨守敬怎么想的,他以为本来就该自己的上奏,说道:“请杨大人放心,我明白了。”
于是,周梦臣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疏,并将天体运行仪图纸与原理附在后面,厚厚的一叠,送到了杨守敬的手中。
杨守敬就给他递了上去。
不过,周梦臣一个钦天监五官正,小小的七品官。正常走流程很是拖延,从钦天监发到礼部,从礼部到内阁,让一个成年人走一圈,估计不用半天就行了,都在北京这一小块。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正正走了三天。
这还是看周梦臣最近的热度很高,大家不敢得罪,这才有这个效率。
礼部而今是严嵩的地盘,严嵩与夏言都是从礼部升上来的,但是严嵩是在夏言之后担任礼部尚书的,而今在内阁之中,严嵩还管着礼部。
当然了内阁之中也没有具体的分工。嗯,即便是有具体的分工也困不住夏言。
夏言霸道之极,从来没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他不能管的。
所以,内阁之中,夏言觉得重要的必要的大事,都捞在手中,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都是严嵩的事情了。
什么是有重要必要的事情?
人事,财政,军事等等。
也就形成了,夏言务实,严嵩务虚的局面。
严嵩看了之后,思索了片刻,原封不动的让身边的中书舍人给夏言送过去。
严嵩一次没有干死周梦臣,就反思了自己。他觉得周梦臣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他应该调整自己对于周梦臣的态度。至于道士们的心思?呵呵,严嵩之所以拉拢这些道士,不是严嵩真信道,而是这些道士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
如果这些道士不能在皇帝面前干反周梦臣,严嵩会帮他们吗?
不,严嵩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这十万两严嵩也不想批,但是得罪人的事情,他也不想沾手。
这封奏疏到了夏言手中。
夏言头也没有抬,看着眼前十几封奏疏,全部是边关的各种奏疏,夏言眉头紧皱。
大明而今的边事并不是太好的。嘉靖登基之后,边事有两个阶段,在登基之初,因为达延汗死后,蒙古势力衰落,嘉靖十年前,边患是比较少的,但是在嘉靖十年以后,发生了大同兵变等等种种大事,再加上达延汗的孙子俺答崛起,让边患多了起来。
嘉靖前期政治相对清明,张璁也算是名相,夏言能力不敢说多好,但也在水平之上,再加上边臣得力,比如刘天和与周尚文主导的黑水大捷等等。所以俺答虽然有扰边之举。
但是夏言敏感的发现这一点,那就是俺答部的力量增加很快,而大明边军的实力反而有些跌落的感觉。
这样下去,恐怕局面堪忧。
夏言刚刚咬牙,将太仆银四十四万两一口气砸出去,令沿边各军买马。
虽然太仆寺银本来是就买马的银子,但是朝廷财政困难,什么银子没有挪用过啊?各方面都向他要银子。
这个决定很难下的。
夏言刚刚做了这个决定,就拿起周梦臣的奏疏,打开一看,没有看什么内容,只看最后的数字,二话不说“啪”的一声砸在地面之上。将一旁的中书舍人,吓了一大跳。小心翼翼的捡了起来,放在桌子上。
夏言没好气的捏起一根笔,在奏疏上写了一个大字:“否。”似乎连一点墨水都不想多给。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另外周梦臣也为整个仪器增加了一个辅助动力。
在这个时代的辅助动力还能是什么?水车啊?
如此一来让设计更加复杂,整个仪器也更加庞大了,虽然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稍稍矮了一两米,但是却比苏颂的水运天象仪要宽了不止一倍,估计即便放在皇宫之中,也就比某些大殿稍稍小一点而已。
周梦臣做完设计图之后,有些愣了。他设计的时候,搞嗨了,什么功能都往上加。而今一看,顿时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首先,苏颂的设计虽然也用水,但是并不是很多的。每日想办法人力运水就行了,但是周梦臣的设计对水量需要太大了,估计最好建立在有活水的地方。而北京城中,并不是没有河流。
但是北京城中的河流两侧,都是达官贵人的园子。价值千金,钦天监哪里却搞这样的地皮。如果钦天监这么有办法,钦天监的天文台也不会委委屈屈的待在城墙的角落里面。
其次,即便不是选址的问题,单单说造价。周梦臣估计五万两白银都打不住。
这么一笔钱?朝廷会掏钱吗?、
周梦臣深感怀疑。
不过,他想了想,却并没有修改。
导师另外一个索要经费小技巧,就是往大了吹。能吹几倍就吹几倍,反正上面也会挥舞着大砍刀下来。钱不够,大不了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造出来。
周梦臣等着户部还价。
周梦臣又看了看。随即想到:“对了,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已经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了,也不该叫这个名字了。就叫天体运行仪吧。”
这也算是致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只是大概哥白尼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了。
周梦臣兴冲冲的拿着图纸,去见杨守敬。
杨守敬一手拿着周梦臣的图纸,一边听着周梦臣的细细解说,好一阵子才明白了周梦臣的用心所在,一时间叹为观止。
第一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学问。
要知道,苏颂的水运天象仪,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金人灭北宋之后,就将水运天象仪运往北京,只是水运天象仪太难运了,有人说是遗弃到路上了,有人说是分解运输了,但是到了北京之后,组装不起来了。
那个说法是真的就不知道了,只是知道,这水运天象仪就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但是水运天象仪的制造方法,集结成书,一直是有流传的。
只是后世一直没有复制。即便是郭守敬也没有。南宋时期是没有人会造,大家都看不懂,据说郭守敬是觉得这东西大而无用,至于具体原因,现在也不知道了。反正到了今日,杨守敬给周梦臣书籍,也未必真觉得周梦臣看一眼就会造了。
不过一个要经费的由头而已。
杨守敬觉得自己高估了周梦臣的本事,而今看来,还是低估了。
第二个叹为观止,是周梦臣的胃口。
十万两,周梦臣列出的经费居然是十万两。
要知道钦天监一年的经费未必有一万两。周梦臣就敢狮子大张口,要十万两。
杨守敬一直以为周梦臣是一个单纯的学问人,此刻看来,却未必了。但是他还是要提醒周梦臣道:“周大人,这数目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这不是大人您的意思?”
其实周梦臣并没有多算,这样一座仪器下来,最少五六万两之多,再加上选一块近水的土地,十万两未必能拿下的。
杨守敬看着周梦臣无辜的表情,说道:“我---我的意思?”
杨守敬是想揩油,但是他胆子小的经费之中楷几百两的油水,他还是敢的,但这一下子上十万两数目,是他万万不敢的。
这样的怪罪下来,是杨守敬可担待不起。杨守敬心思一转,就决定从这里面抽身,
杨守敬说道:“这样吧,你写一封奏疏,我给你递上去。”
杨守敬本来想以钦天监的名义上奏的,但是在他看来周梦臣的胃口太大了。也就将自己从中摘了出去。
周梦臣并不知道杨守敬怎么想的,他以为本来就该自己的上奏,说道:“请杨大人放心,我明白了。”
于是,周梦臣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疏,并将天体运行仪图纸与原理附在后面,厚厚的一叠,送到了杨守敬的手中。
杨守敬就给他递了上去。
不过,周梦臣一个钦天监五官正,小小的七品官。正常走流程很是拖延,从钦天监发到礼部,从礼部到内阁,让一个成年人走一圈,估计不用半天就行了,都在北京这一小块。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正正走了三天。
这还是看周梦臣最近的热度很高,大家不敢得罪,这才有这个效率。
礼部而今是严嵩的地盘,严嵩与夏言都是从礼部升上来的,但是严嵩是在夏言之后担任礼部尚书的,而今在内阁之中,严嵩还管着礼部。
当然了内阁之中也没有具体的分工。嗯,即便是有具体的分工也困不住夏言。
夏言霸道之极,从来没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他不能管的。
所以,内阁之中,夏言觉得重要的必要的大事,都捞在手中,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都是严嵩的事情了。
什么是有重要必要的事情?
人事,财政,军事等等。
也就形成了,夏言务实,严嵩务虚的局面。
严嵩看了之后,思索了片刻,原封不动的让身边的中书舍人给夏言送过去。
严嵩一次没有干死周梦臣,就反思了自己。他觉得周梦臣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他应该调整自己对于周梦臣的态度。至于道士们的心思?呵呵,严嵩之所以拉拢这些道士,不是严嵩真信道,而是这些道士在皇帝面前有特殊地位。
如果这些道士不能在皇帝面前干反周梦臣,严嵩会帮他们吗?
不,严嵩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这十万两严嵩也不想批,但是得罪人的事情,他也不想沾手。
这封奏疏到了夏言手中。
夏言头也没有抬,看着眼前十几封奏疏,全部是边关的各种奏疏,夏言眉头紧皱。
大明而今的边事并不是太好的。嘉靖登基之后,边事有两个阶段,在登基之初,因为达延汗死后,蒙古势力衰落,嘉靖十年前,边患是比较少的,但是在嘉靖十年以后,发生了大同兵变等等种种大事,再加上达延汗的孙子俺答崛起,让边患多了起来。
嘉靖前期政治相对清明,张璁也算是名相,夏言能力不敢说多好,但也在水平之上,再加上边臣得力,比如刘天和与周尚文主导的黑水大捷等等。所以俺答虽然有扰边之举。
但是夏言敏感的发现这一点,那就是俺答部的力量增加很快,而大明边军的实力反而有些跌落的感觉。
这样下去,恐怕局面堪忧。
夏言刚刚咬牙,将太仆银四十四万两一口气砸出去,令沿边各军买马。
虽然太仆寺银本来是就买马的银子,但是朝廷财政困难,什么银子没有挪用过啊?各方面都向他要银子。
这个决定很难下的。
夏言刚刚做了这个决定,就拿起周梦臣的奏疏,打开一看,没有看什么内容,只看最后的数字,二话不说“啪”的一声砸在地面之上。将一旁的中书舍人,吓了一大跳。小心翼翼的捡了起来,放在桌子上。
夏言没好气的捏起一根笔,在奏疏上写了一个大字:“否。”似乎连一点墨水都不想多给。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