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种沈尚书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种沈尚书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

    行宫当中,沈尚书听到天子理直气壮的声音,不由瞪大了眼睛。

    陛下,您还能找到比这更强词夺理的理由吗?

    户部说白了,就是个管账的,的确,手里管着国库,沈尚书的确对各处的用度有调整把控的权力。

    但是,也不能哪出了事都赖在户部身上吧?

    上林苑监这事,摆明了就是陈庸带着底下的一帮官员上下其手,徇私舞弊,贪墨银两。

    户部不过照常发放物资银两而已,东西到了人家的手里,非要贪墨,户部能有什么办法?

    苦笑一声,沈尚书道。

    “陛下圣明,臣失察,自请罚俸一月!请陛下降罪!”

    心中愤愤不平,但是,面上沈尚书却恭敬的很,一脸沉痛的开口。

    见此状况,朱祁钰也是一愣,道。

    “沈先生不必如此,朕不是这个意思。”

    看来是少了……

    默默的算了算自己上任之后被扣了多少俸禄,沈尚书腹诽不已,脸上却愈发恭敬,试探着道。

    “那陛下,那要不,仨月?”

    这一句话,让刚刚受了训斥的王文和陈镒都忍不住失笑,行宫当中原本肃然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这老沈可真行,敢情罚俸这事,还带讨价还价的?

    菜市场卖白菜呢?

    就连朱祁钰,也被沈翼这个活宝给逗笑了,一脸无奈,道。

    “沈先生!您就好好领朝廷的俸禄吧,别每天跟防贼一样的防着朕,好像朕这个皇帝,天天不做正事,就只想着克扣臣下的俸禄一样!”

    “臣不敢……”

    沈尚书拱了拱手,客客气气。

    被这么一闹,原本略带沉重的气氛,倒是被一扫而空,收敛了笑意,朱祁钰认真起来,开口道。

    “朕是想着,上林苑监纵然少人问津,可毕竟也是朝廷衙门,长久以来,状况如此,必然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过,凭陈庸一个人,只怕不能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将此事瞒的密不透风。”

    “所以,整个上林苑监上下,恐怕都难逃干系,想要清查此事,必定要厘清积年账目,此事凭都察院及刑部,恐难尽快做完,所以,清查此案过程当中,得需户部协助。”

    好嘛,就这事?

    沈尚书松了口气,心里默默埋怨了一句陛下您这大喘气,就从户部抽调几个人的事,也值得您亲自开口?

    “陛下放心,无论是需要人手还是其他配合,只要需要,臣必定竭尽全力。”

    “朕就知道,沈先生是识大体之人。”

    看着天子笑眯眯的样子,沈尚书不仅没有被赞扬的欣喜,心中反而生出一阵不安。

    不对劲!

    这种小事,怎么值得天子亲自开口,而且,他不过表了表忠心,可从不轻易赞许臣下的天子,竟然如此热情。

    这绝对不对劲!

    直觉告诉沈翼,这话不能接……

    果不其然,天子等了片刻,没等到沈翼的反应,一副有些失望的样子。

    不过,沈尚书哎,你可知道,话接不接,有些事情都是逃不过去的……

    对方不给面子,朱祁钰也就不在绕弯子,索性开口道。

    “上林苑监的这桩事,处置归处置,清查归清查,可到底烂摊子,还得收拾,这偌大的皇家猎场,尽是些雉鸡,獐子总不像话,这次也便罢了,朝廷上下,四夷诸使的注意力,都在围猎之后的演武上头。”

    “可若是日后次次皆是如此,朝廷体面何存?既是皇家猎场,自当由诸珍奇异兽,方能彰显大明威仪。”

    沈翼在底下听着听着,算是觉出味来了。

    隐隐之间,他心里跳出来了一个自己都不敢想的猜测,抬头望着天子越发和煦的脸色,沈尚书心中一阵叫苦,可千万别是他想的那样啊……

    然而接下来,天子的话,却残酷的打碎了他的幻想。

    “似虎豹之属,各地或许尚有,但是,如狮子,麒麟,大雀等物,大明境内却无,皆是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所带回。”

    “可是,自宣德八年以来,朝廷再无出海之举,实为可惜,此次上林苑监之事,倒是给朕提了个醒,西洋诸国,亦是大明属国,多年未曾交往,未免生分,若朝廷元气恢复,还是要遣使臣出海,前往西洋诸国,互通往来。”

    救命啊!陛下杀人了!

    沈尚书站在底下,欲哭无泪。

    这可真是纯纯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的陈庸,我****!

    心里对着陈庸破口大骂,沈尚书发誓,要是这货现在站在他面前,他杀了这货的心都有。

    干点什么不好,啊,户部拨的银子还不够你贪的,非要把主意打到南苑的珍奇异兽身上。

    这下好了,闹出事了,自己赔进去就算了,还把户部扯了进去。

    沈尚书早就料到,天子找他不会有好事,但是,他也没料到,会是不好到这种地步。

    下西洋?陛下您开什么玩笑呢?

    就国库现在的底子,赔都不够赔的!

    硬着头皮,沈尚书还是道。

    “陛下明鉴,永乐到宣德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靡耗甚大,虽带回了诸多珍奇,但是仍旧入不敷出。”

    “如今大战方止,国库空虚,若要重下西洋,恐难以支撑,若因此再起民乱,社稷动荡,则臣万死难赎也。”

    话说的委婉,但是话头却是一点不留,就差说一句,门都没有!

    另一旁,陈镒和王文二人也对视了一眼,陈镒跟着道。

    “陛下,上林苑监一事,固然是陈庸胆大妄为,但是,朝廷如今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之时,着实不宜再耗民力。”

    “昔者汉高祖刘邦,一代英主,结束秦末乱世,立大汉国祚,然出巡四方,拉车之马,难成一色,群臣上下,皆牛车出行,可谓寒酸不已。”

    “然则若无汉高祖至汉景帝数代积累,何来武帝之功?”

    “陛下,土木一役,朝廷元气大伤,亟待用银之处良多,若因搜罗珍奇异兽出海下西洋,实非良策,请陛下三思。”

    相较于沈翼,陈镒作为科道官员,说话就明显带着谏官的风格。

    一番话言辞不算尖锐,但是,也直截了当,直言不讳。

    待得陈镒说完,王文踌躇了片刻,也开口道。

    “陛下,下西洋虽能扬我国威,煊赫四夷,但是终归靡耗太甚,若仅为上林苑之事重下西洋,恐朝中多有非议,实为不妥,请陛下明鉴。”

    在场三人,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态度基本一致,就是反对下西洋。

    应该说,他们说的没错!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下西洋是一件耗时耗力耗钱耗人,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

    要知道,朝廷下西洋,下的不是一支商队,而是一支舰队!

    大海不比陆地,虽然说,大明得到了西洋诸国的臣服朝觐,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于西洋的控制力很弱。

    所以,船队出海,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问题。

    除了肆虐的海盗之外,船队到达各国,还要防备的是当地的百姓和军队。

    不要以为远在西洋的那些小国,真的就是听说了大明的名声,所以慕名而来,臣服朝贡。

    那一个个,都是被打服的!

    郑和下西洋,最多的时候,海船多达两百余艘,基本上每一次出海,人数都多达数万人。

    而这数万人当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多达五个卫的官军。

    与其说郑和率领的是一支船队,不如说他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军队,与其说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政治行动,其实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军事行动。

    这样的兵力,加上大明出色的造船技术建造出的坚固海船,在西洋当中,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存在。

    正因如此,郑和所到之处,那些个番邦小国,才会忙不迭的奉出国书,宣布臣服,遣使朝觐。

    要是大明真的派过去的是一支普通的船队,别说是让这些小国臣服了,不被抢都算好的了。

    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国家带来的压力巨大。

    不夸张的说,郑和七下西洋,对于朝廷来说,就跟打了七场大仗没什么区别。

    这中间,可不止是银钱粮草那么简单。

    建造宝船,需要大量的人手,数万人出海需要的粮食,起运到港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船上大多数都是官军,吃喝拉撒都需要照料,还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这些人从哪来?自然是征发徭役!

    不可否认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确带回了很多珍奇异宝,而且让大明国威煊赫西洋,引得诸国朝觐。

    但是,代价是每次下西洋,要消耗数以万计的钱粮。

    更重要的是,残酷的海上风波,不时出现的海盗,还有每到一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让每次出海,军民死伤都要数以千计。

    所以事实上,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废止下西洋,并非是毫无理由的。

    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衡量,下西洋的回报,的确远远不如支出。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下西洋的一应支出,譬如宝船的建造,官军的粮饷,征发徭役的补银,都是由国库承担,皇帝需要出的,就是赏赐给西洋诸国的珍奇器物。

    但是,朝廷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下西洋带回来的珍奇异宝,却全进了皇帝的内承运库。

    对于皇帝来说,拿些绸缎布匹,瓷器茶叶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就能换到一大堆珍珠玛瑙,象牙宝石,而且,还能得到西洋诸国的臣服,自然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就是纯纯的赔本还不赚吆喝,这种事,也难怪朝臣们都不愿意干。

    不过,所幸的是,如今距离永乐朝才过不久,太宗皇帝余威犹在,没有人敢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对错过分议论,朝廷上,也没有形成像大明后期一样的舆论氛围,提起郑和下西洋,便说是劳民伤财,毫无正面评价。

    眼下,下西洋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还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只不过因为宣德以后,天子幼弱,之后朝廷又动荡不堪,所以一直没有人提起此事而已。

    就算是现在,沈翼等人反对下西洋的理由,也就是国库空虚,支撑不起而已,这和他们反对在这个时候再起战端,是同样的出发点,并没有刻意针对下西洋而发议论。

    这一点,还是颇让朱祁钰感到欣慰的。

    要知道,最晚到成化朝为止,朝中对于此事的舆论风向,便已然发生了改变。

    那时,朱祁钰的好大侄儿想索要郑和下西洋的海图,旨意下到兵部,刘大夏区区一个车驾司郎中,就敢堂而皇之的驳斥来使,说。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终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之。”

    便可见当时朝中对下西洋一事的极度不满。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和下西洋,从煊赫国威的正面典型,变成了劳民无功,受朝廷上下鄙夷的无用之事。

    这种迹象,从现在开始,已经可以看到端倪,但是,至少当下这几年,还没人敢这么说。

    目光在底下三人身上扫了扫,朱祁钰倒是也没有坚持。

    上林苑监一事,本就不够有力,再说,沈翼说的是实话,国库如今也的确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下西洋。

    他今天提起此事,也不过就是试探一番,为以后做铺垫而已,因此,沉吟片刻,朱祁钰便道。

    “几位先生所言有理,下西洋一事,是朕考虑不周,不过,此乃太宗国策,不可废弛,国库如今支撑不起,不代表以后支撑不起。”

    “朕没记错的话,正统八年时,太上皇曾命工部督造下海番船一百二十余艘,但是一直未曾启用。”

    “这样,回头传旨给工部,将这一百二十艘海船好好检查一番,该修缮的修缮,该重造的重造,既然是休养生息,那么这些事情,慢慢的总该操办起来。”

    “沈先生觉得呢?”

    得,绕来绕去,还是得出钱!

    沈翼不傻,从天子的口气当中,就听得出来,他老人家没再跟自己这帮人商量。

    没听天子说吗?

    “太宗国策,不可废弛……”

    这八个字压下来,还说啥啊!

    别忘了,这朝堂上头,还杵着一位太宗旧臣在呢!

    别看那位老大人平时人畜无害,慈眉善目,一天天笑呵呵的打瞌睡,但是谁敢说太宗陛下一个不字,他老人家能蹦起来锤死你。

    不过,出就出吧,反正也不是现在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就是眼下,这批海船的修缮,又要花一大笔钱了。

    默默的心疼了一下荷包,沈尚书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不得不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

    7017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皇兄何故造反?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皇兄何故造反?》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皇兄何故造反?》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