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出了武英殿的门,脑子里浮现出最后一帮老大人欲言又止的样子,孙太后还是感觉不大对。
不多时,仪驾到了慈宁宫,孙太后进了门,焦敬已经在里边等着了。
应该说,朱祁钰猜得不错。
廷鞠一结束,焦敬立刻就递了帖子,求见孙太后,然后简单的说了一下廷鞠上发生的情况,同时,将袁彬等人到了京城的消息,告诉了孙太后。
当时,一方面是想要尽快知道太上皇在迤北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怕天子在这件事情上暗中再使什么绊子,孙太后没多耽搁,直接就到了武英殿。
孙太后毕竟身处后宫,对于朝政局势,很多消息都比较滞后,不如在外朝的焦敬了解。
因此,回了慈宁宫后,孙太后便将在武英殿中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焦敬。
“哀家瞧着,皇帝这回倒是没有耍什么心计,那个朱鉴,哀家虽然了解不多,但是看他敢孤身犯险,出使瓦剌,又在殿中对太上皇诸多回护,应该也是个可信的人。”
焦敬身在外朝,对朱鉴的了解,要比孙太后多一些,听完之后便道。
“圣母眼光独到,这个朱鉴的确是个可信之人,早在土木之役后,他在大同协理军务,就一直向朝廷上本,想要早日迎回太上皇,此次出使,也的确是以身犯险,可见其忠贞。”
“其实,虽然如今朝中诸多亲太上皇的大臣,已经被天子以各种理由调拨出去,但是在地方上,还是有不少大臣,一直在支持者太上皇的,朱鉴就是其中之一。”
孙太后点了点头,道。
“如此哀家就放心了,他既是如此,定会尽心竭力,不过,哀家不明白的是,让他去充任使节这桩事,那些大臣们,似乎都颇有几分欲言又止。”
听到这个疑问,焦敬脸上不由浮起一丝苦笑,道。
“圣母恕臣直言,您这回,是平白做了个恶人。”
孙太后蹙起眉头,问道:“怎么说?”
焦敬有些为难,旋即问道。
“圣母可知,这个朱鉴在入京之前,在地方上担任的是何官职?”
孙太后回想了一下,有几分不确定道。
“当时哀家听他禀报的时候,似乎说自己是山西巡抚?不过,就算是巡抚,调入京中也是好事,何况还是主持谈判,负责迎回太上皇,若是办成了,必然是大功一件,何来的做恶人?”
应该说,孙太后对于朝堂,倒也不是毫无所知。
当初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虽然是张太皇太后秉政,但是孙太后偶尔也会参与处理一部分无足轻重的政务。
所以,对于官职的基本状况,她还是有所认知的。
京官向来比地方官要金贵,鸿胪寺卿再怎么不值钱,也是个正经的衙门主官,跟巡抚这种封疆大吏相比,不能说是更好,但是也称不上差。
正因如此,她才会感到奇怪。
焦敬听完,似乎在想怎么组织语言,踌躇片刻,他摇了摇头,道。
“圣母,臣若所猜不错的话,当时在殿中,天子说的应是命朱鉴代掌鸿胪寺事,而非调任鸿胪寺卿,可对?”
孙太后点了点头,于是,焦敬叹了口气道。
“圣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朝官制,有本官,有差遣,有加衔,巡抚并非官职,而是差遣,在外巡抚者,实际上皆是都察院或六部的外派官员。”
“巡抚是一方重臣,所以一般来说,加衔也就那么几个,尚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及佥都御史。”
“其中,陕西,宣府,湖广,浙江几处,因其责任重大,常以尚书及都御史加衔,其他地方多以侍郎或副都御史加衔,少数偏远之地,会以四品佥都御史加衔。”
“朱鉴是山西巡抚,照例,本该是三品侍郎衔或副都御史衔,但是,因为他在瓦剌之战当中有功,所以破格加了二品右都御史衔。”
“我朝中枢衙门,共有六部二院二监五寺一司,鸿胪寺在五寺之中,排名最末,主官鸿胪寺卿仅为正四品,而同为五寺的大理寺主官大理寺卿,却是正三品。”
“朱鉴未有过错,自然不可能无故降品调任鸿胪寺卿,只能以右都御史的身份代掌寺事,但是,按照朝廷规矩,加衔通常不高于差遣的两个位阶。”
“所以正常来说,以朱鉴的资历,若是入朝,应是以二品右都御史的身份,掌三品大理寺事才勉强算是合理。”
“正因于此,当时在殿中,天子才会特意询问朱鉴的意见,以二品都御史掌鸿胪寺,其实是带着一丝贬谪意味的。”
焦敬说完,孙太后便明白他所说的“恶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让朱鉴去负责谈判,是她亲自举荐的。
当时,她压根没想那么多,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觉得朱鉴可用而已。
却不曾想,其中还有这么一层,怪不得当时,殿中的一群大臣,都神色古怪。
想来,他们定是早就反应过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孙太后有些懊悔,没想到最后,她还是被皇帝摆了一道。
虽然对于这些官制大政不算很熟悉,但是听了焦敬的分析,她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
当时皇帝对她的那一问,用意应该就在于此。
至于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在她和朱鉴之间,埋下一颗嫌隙的种子。
孙太后自家事自家知,如今在朝中,她可用的人很少,能够在高层当中发言出声的,更是基本没有。
所以这个朱鉴,从他一直坚决主张迎回太上皇的态度上看,其实是很有可能拉拢过来的。
但是现在,话已出口,任职已定,这中间的隔阂想要消除,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焦敬的神色也有些复杂。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要知道,朱鉴的这个右都御史,跟许彬那种为了出使临时提拔的不一样。
他是凭借着在瓦剌之战当中,协理郭登在大同力抗瓦剌大军的功绩,堂堂正正的被提拔起来的,步子走的很稳。
朱鉴之所以会以二品右都御史出任山西巡抚,是因为他之前就在大同协理军务,瓦剌之战之后,大同的损失严重,急需一个能够和郭登配合默契的文臣出面稳定局势。
但是,这毕竟只是个过渡,经过将近一年的休养生息,大同的兵员,战马,粮草都已经恢复充足。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朱鉴的下一步,应该是和右都御史相匹配的陕西巡抚。
而陕西巡抚这个官职,和其他地方的巡抚相比,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这一点,没有写在明面上,但却是一条潜规则。
要知道,自从上一任的陕西巡抚调任之后,这个官职就一直空缺着。
而上一任的陕西巡抚,不是别人,正是是如今的吏部尚书王文,再上一任,则是如今的左都御史陈镒。
王,陈二人,皆是以右都御史巡抚陕西的身份,直接被拔擢为七卿。
所以实际上,陕西,宣府,湖广,浙江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往往被视为七卿的预备役,即便是调任,也是在几个地方之间相互调遣,等待机会。
成为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踏进了七卿的门槛,只需要等待时机,熬年头就是了。
但现如今,朱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调入京中掌管一个四品衙门鸿胪寺,虽然右都御史的加衔未变,但是前途,可谓是天差地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多时,仪驾到了慈宁宫,孙太后进了门,焦敬已经在里边等着了。
应该说,朱祁钰猜得不错。
廷鞠一结束,焦敬立刻就递了帖子,求见孙太后,然后简单的说了一下廷鞠上发生的情况,同时,将袁彬等人到了京城的消息,告诉了孙太后。
当时,一方面是想要尽快知道太上皇在迤北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怕天子在这件事情上暗中再使什么绊子,孙太后没多耽搁,直接就到了武英殿。
孙太后毕竟身处后宫,对于朝政局势,很多消息都比较滞后,不如在外朝的焦敬了解。
因此,回了慈宁宫后,孙太后便将在武英殿中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焦敬。
“哀家瞧着,皇帝这回倒是没有耍什么心计,那个朱鉴,哀家虽然了解不多,但是看他敢孤身犯险,出使瓦剌,又在殿中对太上皇诸多回护,应该也是个可信的人。”
焦敬身在外朝,对朱鉴的了解,要比孙太后多一些,听完之后便道。
“圣母眼光独到,这个朱鉴的确是个可信之人,早在土木之役后,他在大同协理军务,就一直向朝廷上本,想要早日迎回太上皇,此次出使,也的确是以身犯险,可见其忠贞。”
“其实,虽然如今朝中诸多亲太上皇的大臣,已经被天子以各种理由调拨出去,但是在地方上,还是有不少大臣,一直在支持者太上皇的,朱鉴就是其中之一。”
孙太后点了点头,道。
“如此哀家就放心了,他既是如此,定会尽心竭力,不过,哀家不明白的是,让他去充任使节这桩事,那些大臣们,似乎都颇有几分欲言又止。”
听到这个疑问,焦敬脸上不由浮起一丝苦笑,道。
“圣母恕臣直言,您这回,是平白做了个恶人。”
孙太后蹙起眉头,问道:“怎么说?”
焦敬有些为难,旋即问道。
“圣母可知,这个朱鉴在入京之前,在地方上担任的是何官职?”
孙太后回想了一下,有几分不确定道。
“当时哀家听他禀报的时候,似乎说自己是山西巡抚?不过,就算是巡抚,调入京中也是好事,何况还是主持谈判,负责迎回太上皇,若是办成了,必然是大功一件,何来的做恶人?”
应该说,孙太后对于朝堂,倒也不是毫无所知。
当初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虽然是张太皇太后秉政,但是孙太后偶尔也会参与处理一部分无足轻重的政务。
所以,对于官职的基本状况,她还是有所认知的。
京官向来比地方官要金贵,鸿胪寺卿再怎么不值钱,也是个正经的衙门主官,跟巡抚这种封疆大吏相比,不能说是更好,但是也称不上差。
正因如此,她才会感到奇怪。
焦敬听完,似乎在想怎么组织语言,踌躇片刻,他摇了摇头,道。
“圣母,臣若所猜不错的话,当时在殿中,天子说的应是命朱鉴代掌鸿胪寺事,而非调任鸿胪寺卿,可对?”
孙太后点了点头,于是,焦敬叹了口气道。
“圣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朝官制,有本官,有差遣,有加衔,巡抚并非官职,而是差遣,在外巡抚者,实际上皆是都察院或六部的外派官员。”
“巡抚是一方重臣,所以一般来说,加衔也就那么几个,尚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及佥都御史。”
“其中,陕西,宣府,湖广,浙江几处,因其责任重大,常以尚书及都御史加衔,其他地方多以侍郎或副都御史加衔,少数偏远之地,会以四品佥都御史加衔。”
“朱鉴是山西巡抚,照例,本该是三品侍郎衔或副都御史衔,但是,因为他在瓦剌之战当中有功,所以破格加了二品右都御史衔。”
“我朝中枢衙门,共有六部二院二监五寺一司,鸿胪寺在五寺之中,排名最末,主官鸿胪寺卿仅为正四品,而同为五寺的大理寺主官大理寺卿,却是正三品。”
“朱鉴未有过错,自然不可能无故降品调任鸿胪寺卿,只能以右都御史的身份代掌寺事,但是,按照朝廷规矩,加衔通常不高于差遣的两个位阶。”
“所以正常来说,以朱鉴的资历,若是入朝,应是以二品右都御史的身份,掌三品大理寺事才勉强算是合理。”
“正因于此,当时在殿中,天子才会特意询问朱鉴的意见,以二品都御史掌鸿胪寺,其实是带着一丝贬谪意味的。”
焦敬说完,孙太后便明白他所说的“恶人”,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让朱鉴去负责谈判,是她亲自举荐的。
当时,她压根没想那么多,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觉得朱鉴可用而已。
却不曾想,其中还有这么一层,怪不得当时,殿中的一群大臣,都神色古怪。
想来,他们定是早就反应过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孙太后有些懊悔,没想到最后,她还是被皇帝摆了一道。
虽然对于这些官制大政不算很熟悉,但是听了焦敬的分析,她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
当时皇帝对她的那一问,用意应该就在于此。
至于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在她和朱鉴之间,埋下一颗嫌隙的种子。
孙太后自家事自家知,如今在朝中,她可用的人很少,能够在高层当中发言出声的,更是基本没有。
所以这个朱鉴,从他一直坚决主张迎回太上皇的态度上看,其实是很有可能拉拢过来的。
但是现在,话已出口,任职已定,这中间的隔阂想要消除,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焦敬的神色也有些复杂。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要知道,朱鉴的这个右都御史,跟许彬那种为了出使临时提拔的不一样。
他是凭借着在瓦剌之战当中,协理郭登在大同力抗瓦剌大军的功绩,堂堂正正的被提拔起来的,步子走的很稳。
朱鉴之所以会以二品右都御史出任山西巡抚,是因为他之前就在大同协理军务,瓦剌之战之后,大同的损失严重,急需一个能够和郭登配合默契的文臣出面稳定局势。
但是,这毕竟只是个过渡,经过将近一年的休养生息,大同的兵员,战马,粮草都已经恢复充足。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朱鉴的下一步,应该是和右都御史相匹配的陕西巡抚。
而陕西巡抚这个官职,和其他地方的巡抚相比,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这一点,没有写在明面上,但却是一条潜规则。
要知道,自从上一任的陕西巡抚调任之后,这个官职就一直空缺着。
而上一任的陕西巡抚,不是别人,正是是如今的吏部尚书王文,再上一任,则是如今的左都御史陈镒。
王,陈二人,皆是以右都御史巡抚陕西的身份,直接被拔擢为七卿。
所以实际上,陕西,宣府,湖广,浙江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往往被视为七卿的预备役,即便是调任,也是在几个地方之间相互调遣,等待机会。
成为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踏进了七卿的门槛,只需要等待时机,熬年头就是了。
但现如今,朱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调入京中掌管一个四品衙门鸿胪寺,虽然右都御史的加衔未变,但是前途,可谓是天差地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